散文的脉络_第1页
散文的脉络_第2页
散文的脉络_第3页
散文的脉络_第4页
散文的脉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散文的脉络 散文是文学艺术队伍中的轻骑兵。它汪洋恣肆,纵横捭阖,自由驰骋,轻盈多姿。然而,散文表面似 “ 散 ” ,却是形散意连, “ 散 ” 而不乱,一线贯穿。 散文是一门艺术。高明的散文家如同一个有经验的渔夫,手中的网既撒得开,又收得拢。他们的散文,虽然笔墨肆意挥洒,行文活泼多变,却处处紧扣主题,讲究艺术构思,注重脉络线索。读者能够透过其 “ 散 ” 的表象,理出内在经纬,领悟主旨,得其神韵。 传统名篇逍遥游是一篇说理深微、瑰伟宏丽的奇文,集中体现了庄子的人生观、世界观。文章开篇,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的寓言对 比,提出 “ 小大之辩 ” 的话题。接着以 “ 知效一官 ” 的小人物以及宋荣子、列子与 “ 至人 ” 、 “ 神人 ” 、“ 圣人 ” 对照,推演出 “ 无己 ” 、 “ 无功 ” 、 “ 无名 ” 的最高人生境界。然后以 “ 尧让天下 ” 、 “ 肩吾问于连叔 ” 、 “ 庄惠之争 ” 的故事,分别说明 “ 大德 ” 与 “ 小德 ” 、 “ 大智 ”与 “ 小智 ” 、 “ 大用 ” 和 “ 小用 ” 的差别。结尾针对惠施的批评,阐明人生理想境界。 “ 小大之辩 ” 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历史散文也不例外。司马迁的屈原列传就是很好的例子。文章通过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赞颂其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作者按时间顺序,以 “ 任、疏、细、迁、沉 ” 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 “ 志 ” 来写:第一部2 / 7 分评介离骚, “ 推其志 ” ;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 “ 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 ,彰显其志;第三部分以屈原答渔父之问来抒发坚贞不渝之志。可见,屈原列传的脉络有二,一是屈原的浮沉,二是屈原的志向,两者并行不悖,网络交织,构成全篇。 现当代散文也十分注重文章的线索和脉络,用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把文章内容有机连缀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 “ 我 ” 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之情为脉络,在 “ 百草园 ” 中写了遇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 摘覆盆子以及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等自由欢乐的趣事;在 “ 三味书屋 ” 里写了拜师行礼、提问遭怒斥等单调枯燥的往事。而且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有机地组织成一个整体。我们从中认识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了解到封建教育扼杀儿童天性的弊端。秦牧的社稷坛抒情一文,从古老庄严的社稷坛想起土地由来,想到人们耕作土地的艰辛,又想到古代思想家关于五行观念的形成和演变,再想到远离祖国的人民热爱国土的各种故事,想到过去国土分裂的局面,最后想到祖国统一。作者纵意而谈,联想遥远、驰骋八荒,却又丝丝入扣、题旨凝聚,始终不离社稷坛和砌成这个坛的五色土壤,社稷坛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牵控着作者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既然散文的材料是凭藉清晰的线索,按照一定的思路组3 / 7 织在作品中的,阅读散文就要抓住文章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做到对作品线索、思路了然于胸。这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有利于鉴赏作者谋篇的匠心。抓线索就是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句子,遵循作者思路,透过散文 “ 形散 ” 的表象,抓住文章精髓,分析全文立意。 写人状景记事的散文,其文章线索脉络往往跟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联系 。 写人记事的散文当首推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左丘明、司马迁等既是杰出的历史学家,也是高超的散文家。他们善于用简洁的笔墨,把许多年复杂事件概括起来,将历史长河中重大矛盾冲突交代得清清楚楚。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长于剪裁,善于组材,能够把握时空脉搏,以时间的推移为经,以地点的转换为纬,有条不紊的刻画人物,演绎故事,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是这样,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等都是如此。曹刿论战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中心事件,围绕着此次战争,先后写了战 前论战、作战过程和战后对获胜原因的分析,详写战前、战后在朝廷的论战,略写在长勺地方的战争经过,突出了曹刿这位民间军事家取胜于民的战争指导思想、沉稳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的无私无畏精神。 4 / 7 山水游记之类的写景散文,其文章脉络与所描写的景物关联紧密。苏轼的赤壁赋通篇以景贯穿, “ 风 ” 和 “ 月 ”是主景, “ 山 ” 和 “ 水 ” 辅之,全文紧扣 “ 风 ” 、 “ 月 ” 展开描写、议论。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沟通了全片的感情脉络和情节的起伏变化,最终达到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再看本单元所选入蜀记、姑孰八景赋、重建太白楼始末等文。入蜀记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交待游览过程,所见所感叙述得井然有序。姑孰八景赋采用与 “ 客 ”答问形式,以青山太白墓为中心,按照东、西、中、前、左的方位逐一介绍 “ 姑熟八景 ” ,有总有分,位置明确,主次分明。重建太白楼始末以太白楼的兴建和修葺为主线,所写人、事、物均服务于这一主线。这些文章的脉络也是十分清晰的。 抒情散文的精髓是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不管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不管是情由景出,还是情伴事生、情随理明,文章中感情起伏发展的 变化过程,常常就是文章的脉络线索。我国现代作家陆蠡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咏物抒情散文囚绿记,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 “ 交往 ”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 “ 生命状态 ” 和 “ 性格特点 ” ,表达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5 / 7 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作者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文章以对 “ 绿 ” 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行文脉络是:赏绿 囚绿 放绿 思绿。 有些散文以某一具体的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或精心设计的某些问题连缀全文材料,贯穿文章始终。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书桌,开头总写 “ 书桌上满是划痕、硬伤 ” ,接着依次写儿时、工作后、恋爱时和文革中书桌的遭遇,最后总写: “ 它上面一切痕迹都清晰地显现出来,留在这中间的往事一下子全都复活了。 ” 全文表达了往事既给自己留下忧伤,也让自己产生迷恋,人生充满诗意的主题。古代散文也不乏这种例子,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记、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熟读庄暴见孟子的人想来能记得文中六个疑问句:“ 好乐何如? ”“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可得闻与? ”“ 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 吾王庶几 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 这六个疑问句紧扣中心句 “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 ,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行文脉络和主要内容,由庄暴提出问题,到孟子帮助解决问题,步步引导,层层深入,最后归结到 “ 与民同乐 ” 的主张上来。 有些文章所写的不是单一事件,往往同时写几件事情。阅读这类文章时,若能将作者所写的几件事或所选择的几则6 / 7 材料,逐一排列,细加揣摩,便会理清线索,悟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写了蔡老师 “ 从来不打骂我们 ” 、 “ 教我们跳舞 ” 、 “ 让我们观察蜜蜂 ” 、 “ 教我们读诗 ” 、 “ 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 ” 、 “ 批评我的 反对 派 ” 、“ 梦中找蔡老师 ” 等七件事。前五件主要写蔡老师对 “ 我 ”的温柔、慈爱,后两件事主要是突出 “ 我 ” 对蔡老师的热爱、依恋。由此可见,作者是以 “ 老师爱我 我爱老师 ” 的思路来构思的。朱自清是现代散文大家,荷塘月色是其世所公认的代表作。这篇散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即空间线索与感情线索。散文从 “ 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 写起,中间游荷塘、观月色,引起联想,最后游毕,到 “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 收尾。这是一条明线。暗线是隐伏行文之中的感情变化,开端是 “ 颇不宁静 ” ,中间是沉湎于月色美景的平静,接着以蝉鸣、蛙叫烘托荷塘的静谧,反衬 内心的不宁静,最后又写宁静,以宁静蕴含不宁静。明线暗线,互为映衬,情景交融,文脉流畅,巧妙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表示文章意旨的脉络,其结构呈现方式,常见的有总分式(包括 “ 总 分 总 ” 、 “ 分 总 ” 、 “ 总 分 ” 等),并列式、层递式。散文的脉络还常与文章的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安排以及起提示作用的标题,揭示题旨、升华意境的 “ 文眼 ” 等等相配合。 散文的脉络又往往和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紧密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