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开题报告_第1页
人物画——开题报告_第2页
人物画——开题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夷学院艺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论文(报告)开题报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题名称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1、研究背景: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画面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然而,随着人的思想的变化,观念的转变,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传统的中国画基础上不断有所创新,而彩墨画则是因此孕育而生。所谓“彩墨画”绘画方式,最早无疑是由徐悲鸿开始的,它是徐悲鸿用以区别自己绘画与中国画之差别而重新命名而成。也就是说,彩墨画是徐悲鸿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融入中国画后衍生出来的新的绘画风格,是一种中国画新的实践成果。然而对于绘画语言,艺术家们都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段从古至今已经“玩完”了,想法意识的重要性超过了语言手段,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语言作为载体仍然起着决定能否传达主观意志情感的作用。对此我个人认为,绘画语言仍然很重要。所以在这里,我把语言的多样性作为我的研究的方向,在绘画作品中融入个人独特的绘画语言。2、研究意义: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这种传统是民族的本根文化,而民俗节日则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精髓的凝聚,把凝聚的特色民俗与彩墨画融合,更是相得益彰。用彩墨画的绘画手法,笔墨诠释一卷长卷的民风文化书画,来彰显民间正月时节别样的风情及乡民喜庆迎神的生活习俗与纳福之时的热闹场景。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彩墨画,作为一种绘画技法到现在只不过近百年的历史。但其,呈现的缤纷灿烂的色彩世界及深淡变化不一的笔墨,却是其发展创新的内在因素。在绘画审美多元化的当今,中西文化思潮的碰撞下,色彩和水墨的“中西调和”更是得以融合渗透。逐渐发展出一种新的审美趋势。在中式绘画与西方绘画艺术融合上,我国的徐悲鸿、林风眠可称之为代表性人物。徐悲鸿在彩墨画绘画艺术观点上,认为当以中国画为主体,西方艺术辅之,而林风眠则主张中西艺术调和后融合创立新的艺术体;在绘画方法上,徐悲鸿力主写实主意,师造化,而林风眠的创造“新体”由于当时没有明确的思想立场,因此实践上偏向于西方新体,现代主义风格;在艺术特点上,徐悲鸿主张:“一、位置得宜。二、比例准确。三、黑白分明。四、动作或姿态天然。五、轻重和谐。六、性格必现。七、传神阿睹。”林风眠则主张,改革当以西方十九世纪末以来的新传统为出发点。他用于融合中国绘画的,不再是描绘的技巧,而是色彩、造型上的表现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他把中国画写意抒情品格和西方绘画的印象派的现代审美追求相沟通。力主集中在构图和色彩两方面。(一)构图:摆脱时间和空间,采用方构图以强调空间而淡化时间因素。强调这一构图中的平面形式秩序感和形象在空间中的造型经营。(二)色彩:还“墨”以“黑”,将抽象色向感觉色属性转化,突破传统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墨分五色”的色彩语言的超自然性及书法用笔和与之相关的系列规范,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引入水墨系列中,将传统水墨自我循环的封闭语言结构改造为开放的、能表现形象的自然环境中的感受结构,进行墨与色的结合使其向至关体验靠拢。总体而言,徐悲鸿的写实彩墨画与林风眠的意向彩墨画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同时这也是当下画者共同探讨的艺术方向。4、尚待研究的问题:当下,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及创新方式下,如何在咀嚼西方形式美的同时,运用传统的笔墨气韵传承中国画精髓,如何秉承彩墨人物画的传统性和民族特色性,如何运用彩墨手法反映人们的生存精神和艺术风貌,是现代诸多画者所必须考虑的。2、 完成任务的研究思路和方案1、 勤于取长: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和相关绘画资料,加深对重彩及彩墨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平日虚心向导师请教,与同学交流互补以提高自身创作的熟悉感。 2、眼观心记:观赏家乡民俗节日;体验游神欢庆气氛;涉取精华之隅。取家乡民俗游神为表现主体,因其贴近我的生活,相伴二十余年,每至新年正月,除旧迎新辟邪纳福,结彩张灯欢庆丰年,热闹非常,故选其为我的创作素材,表达对于家乡民俗的虔诚感及赋予的内心感动。通过拍照、速写形式收集素材,以此完成此次毕业创作。 3、创作技法:初次构图取长卷式,画速写稿,随后定稿调整,而后逐步细化人物。在绘画表现手法上,勾勒线描罩染填色,以墨撞色,以色融墨,通过墨、色碰撞产生自然效果。彩墨画制造的斑驳效果,加上彩墨画独有的厚重感来传达民俗的历史感。三、需要的主要仪器和设备等 相机 毛笔 宣纸 画板 国画颜料 传统墨砚以及有关教材四、课题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进度 毕业创作任务书下达时间: 2012年6月18日 调研选题、收集素材: 2012年7月1日至8月31日艺术系检查创作素材(ppt): 2012年9月3日至9月14日创作草图审查: 2012年9月17日至9月28日撰写开题报告时间 : 2012年10月8日至19日 作品定稿制作第一阶段: 2012年10月8日至11月12日 作品制作第二阶段: 2012年11月13至2013年1月20日 论文初稿时间段 : 2012年11月13日至2013年1月20日 创作与论文中期检查: 2012年12月24日至12月28日 2013年5月1日至5月2日论文修改,定稿、作品完善装裱: 2013年4月25日至5月25日 论文评阅 : 2013年5月25日2013年5月30日 作品展览 : 2013年6月1日2013年6月10日 论文答辩 : 2013年6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