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基础理论.行政管理学的演进(发展历程)一、早期行政管理思想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如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明末清初王夫之的续通鉴论。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谢雪卢共和国;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弗利君主论,法国让布丹共和六论;近代英国洛克政府论,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二、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一)产生历程1845年,法国科学家MA安培曾设想建立一门专门管理国家的科学,有人认为这是行政学产生的胚芽; 1865-18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在发表的七卷本行政学中,首次从行政法的角度使用“行政学”一词;美国开国之初,“行政天才”汉密尔顿就很重视政府行政问题,他指出“决定行政管理是否完善的首要因素是行政部门的强而有力”,而“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所需要的因素是:第一、统一;第二稳定;第三,充分的法律支持;第四,足够的权力。”1887年,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和美国第28届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把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从而开行政学理论研究之先河。1900年,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的古德诺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扬弃了传统的立法、司法、行政三分法,明确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标志着这行政学从政治学中正式分离出来。1926年,怀特出版行政学概论一书;1927年,魏洛比发表行政学原理在丁煌所著西方行政学说史中指出,怀特1926年出版行政学导论一书;魏洛比1927年发表公共行政原理。 ;1928年,费富纳发表行政学一书。这三大行政学教科书的发表标志着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930年,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立。二)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行政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行政学产生的理论基础: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行政权力、行政责任、行政伦理、行政职能。君主制时代的德、奥两国的官房学(计臣学)。公共财政学。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英国文官制度。人事行政学。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兴起的行政法学。依法行政。行政学产生实践基础:行政国家的出现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要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欧美)主要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政府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激增,职能扩张、权力扩大,由传统的“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美国的文官制度的改革经验是行政学产生的直接原因。1883年,美国确立了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常任行政官员(文官)的职责。三、国内关于行政学历史演进的划分方法自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的主张之后,行政学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学科。关于行政学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的行政学者认识不近相同,因而他们的划分方法也有所差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 一)西方一般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雷恩把管理思想史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科学管理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2)社会人时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3)当前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国内学者对行政学的划分法1.二阶段划分法: 王沪宁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二个时代: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前期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后期阶段(行为科学阶段)。(行政生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行政发展和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历史潮流。2.三阶段划分法。链接:西方一般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雷恩把管理思想史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科学管理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2)社会人时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3)当前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台湾学者张润书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传统理论时期(X理论时期,1900-1930,1898年泰勒开始在贝瑟利恩钢铁公司进行时间研究,1932霍桑实验第二回合结束),(2)行为科学时期(Y理论时期,1930-1960,1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3)系统理论时期(权变理论时期,1960至今)。哈佛行政管理全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1900-1930),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1930-1960),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小结: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完全安一致,仅称呼不同而异。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形成阶段传统管理时期19世纪末(1887/1900)20世纪20年代, 1898年泰勒开始在贝瑟利恩钢铁公司进行时间研究,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科学管理理论形成,1915年1925年古典组织理论形成,(2)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19241927第一回合霍桑实验;19271932年第二回合霍桑实验),(3)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始于本世纪40年代,1945年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张润书与夏书章的划分方法,主要是参照西方经济管理思想和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进行划分的。3.行政学四阶段划分法:牛凯、毕洪海在论行政的演进及其对行政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从历史发展看,行政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早期社会行政、国家行政、公共行政和社会行政四个发展阶段。4.张国庆对行政学的划分法:北京大学张国庆教授依据新学派的创立、新理论的形成、新的研究方法的提出为主要划分标准,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五个时代:(1)早期行政研究时期(1887:威尔逊1911:泰勒),(2)传统行政研究时期(19111933:霍桑实验),(3)修正行政研究时期(19331960:1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4)整合行政研究时期(1960年以来:1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重建或革新行政研究时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5.五阶段划分法:为了便于较为系统地了解公共行政学产生和发展地全貌,体会公共行政学思想中的连续性并从历史联系的方面加以考察,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彭和平将西方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分为早期研究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1887/1900;1898年泰勒开始在贝瑟利恩钢铁公司进行时间研究,20世纪初: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科学管理理论形成,1915年1925年古典组织理论形成),实际上就是1887年1915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7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时期((1946年:1945年现代管理理论丛林1959年),以1946年西蒙的行政管理格言开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1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1968:新公共行政)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1978: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6.六阶段划分法:武汉大学丁煌教授根据美国学者杰伊M沙夫利兹和阿尔伯特C海德以及德怀特沃尔多等人划分行政学的标准,将行政学的演变分为六个时代:(1)西方行政学的提出与创立(18871918:1919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提出为止),(2)西方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3)西方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4)西方行政学的应用与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德罗尔的政策科学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开始),(5)西方行政学的挑战与创立时期(20世纪70年代: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开始),(6)西方行政学的总结与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布坎南,奥斯本,登哈特)。三)总结:不同划分法的结论六阶段划分法。综合上述几种归类方法的基础上,依据新学派的创立、新理论的形成、新的研究方法的提出为主要划分标准,可以将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归纳为以下六个阶段:1.早期行政研究时期(18871911)(产生、形成阶段),2.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19111933)(X理论时期,传统行政研究时期),3.修正行政研究时期(19331960)(行为科学时期、Y理论时期),4.整合行政研究时期(1960-1978)(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时期),5.重建或革新行政研究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新公共管理,6.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行政的再发展重新定义公共行政、重塑政府、治道变革、重视制高点。四、行政学的历史演进: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如果以这门学科追求的目标和研究方法为依据,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其简化为三个阶段:传统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一)传统公共行政时期(18871960)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早期行政研究时期(18871911)(产生、形成阶段),传统行政研究时期(19111933)(X理论时期,“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修正行政研究时期(19331960)(行为科学时期、Y理论时期)2.理论基础:1)早期行政研究时期(18871911)(产生、形成阶段):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说威尔逊: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标志着行政管理学概念上的行政学正式产生。(行政学一词是由德国学者斯坦因首次提出的,他于1865年1868年发表七卷本的行政学著作,但他当时主要是从行政法的意义上使用“行政学”一词的)其观点:(1)批判了当时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问题(清谈、迟缓、彼此牵制以及行为无力等现象);(2)主张重新认识权力和授权(认为如果对权力控制和使用得当,那么集中的权利能更好地为国民造福,这种权力越大越好);(3)应把重点放到行政管理之上(事实上,执行一部法律往往比制定一部法律要困难得多);(4)要恢弘政治的功能,必须提高行政效率;(5)从结构上否定三权分立,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认为国家权力主要掌握在一会与行政部门手里)。(6)良好政府的两大支柱:政务官和文官。资料:威尔逊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改革家和政治家。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美国28届总统(1913年)。袁世凯篡权,威尔逊发来贺电德国学者布隆赤里在威尔逊之前就提出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观点。布隆赤里认为,“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古德诺:1900年,古德诺发表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研究一书。其观点:(1)三权分立不符合民主国家的实际,因为民主国家的主要职能只有政治与行政两种。(2)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是民意的表现和政策的决定,是由议会掌握的制定法律和政策以表达国家意志的权力。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是民意的执行和政策的执行,是由行政部门掌握的执行法律和政策的权力。(3)行政学不研究政治问题,而研究行政效率、使用方法或技术标准。(4)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最好政治排除在行政之外,政府官员区分为政务官和常务官,并规定常务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资料:古德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政治学会第一任主任,19131914年曾在北京担任袁世凯的宪法顾问、政治顾问,旋因撰写共和与君主论(1914年),鼓吹帝制而卷入中国政治旋涡,并因此身负骂名。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1)三种组织中的三种权力基础。(2)官僚制的含义。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的合法、合理组织(丁煌)。官僚制是一种制度严格、层级分明、权责清晰的组织(彭和平)。目前,许多人改用“科层制”一词取代了官僚制。(3)官僚制组织的特征:1.合理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成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4)官僚制的优点: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适性。缺点: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丧失自我,管理变成了目的本身。2)传统行政研究时期(19111933)(X理论时期,“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科学管理之父”泰罗:1911年,泰罗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是:(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生产效率;(在他看来,人的劳动生产率的巨大增长标志着文明国家和不文明国家的区别,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在人们比几千年前的国王吃得好,穿得好,而且更舒服搬运生铁块实验)(2)为了提高生产率选择一流的工人(铁铲实验);(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起环境标准化(金属切削实验);(4)实行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制);(5)工人和雇主都必须进行一次“精神革命”(把饼做大,把蛋糕做大);(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管理当局与工人比为1:3);(7)实行职能工长制;(8)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高级管理人员 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限。(讨论:事必躬亲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 “古典组织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1916年,亨利.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何谓“一般管理”?法约尔认为他的管理理论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宗教组织。(2)经营和管理。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一个目标(船长驾驶一只船,经理经营一个公司,政府首脑管理一个国家)。经营包括六种活动:计划、商业、财务、安全、管理以及会计活动。管理就是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3)法约尔组织原则:15名工人需要1名管理人员,往上各级则均以4:1的比例为基础。如60人需4个管理人员和1个上司;管理幅度和层次问题。(4)管理14原则。(法约尔天桥/跳板)。行政学早期三杰:A.1926年,美国人L.D.怀特行政学导论,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B.1927年,美国人W.F.魏劳毕(W.F. Willoughby)行政学原理。C.1930年,美国人J.M.费富纳(Jnhn M.Pfiffner)行政学。3)修正行政研究时期(19331960)(行为科学时期、Y理论时期):霍桑实验:1927.111927.5;1927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罗特利斯伯格、及怀特赫德等人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连续五年进行新的实验,通过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的实证性研究,他们认为,对人格的尊重、参与、情绪发泄、社会平衡、士气、非正式群体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决定因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阶段:1)继电器装配实验和韵目剥离实验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员工被尊重。2)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人际关系比福利更重要。3)访谈计划(访谈实验)士气与劳动生产率有密切的关系。4)继电器绕线机组实验(群体实验)非正式组织。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A.H.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动机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1943年。 行为科学(新社会科学):1949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下,进行“个人行为与人群关系”的研究计划。这个计划简称行为科学(新社会科学)。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因素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50年代末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企业调查中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属于保健因素的有公司政策与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工作安定等。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感,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激励作用,所以称为激励因素。这是那些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麦格雷戈的X-Y理论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其代表作企业的人性方面中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归纳了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而形成的两种理论。他认为,传统理论是以对人性的错误看法为基础的,这种理论把人看作天性厌恶工作,逃避责任,不诚实和愚蠢等。因此,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必须采取强制、监督、 惩罚的方法。麦格雷戈把这种理论称之为 “X” 理论。 与之相对的是“Y”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人并不是被动的,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只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他们会视工作为一种得到满足的因素,就能主动把工作干好。因此,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管理上找原因,排除职工积极性发挥的障碍。麦格雷戈把这种理论称之为“Y”理论。 他认为“X”理论是一种过时的理论,只有“Y”理论才能保证管理的成功。X理论:(1)员工天生不喜欢工作,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2)由于员工不喜欢工作,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强制的措施或惩罚的办法,迫使他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3)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4)大多数员工喜欢安逸,没有雄心壮志。Y理论:(1)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2)如果员工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3)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4)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具备这一能力。3.特点:强调管理中组织结构、活动原则、影响因素等,注重组织与管理的静态方面而忽视了政策制定中人的社会性及环境因素。4.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批判:采取了一种形式主义或静态的研究方法,只注重对官僚体制(正式政府组织机构)的分析,忽视了对行政行为及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它将政治与行政(即政策的制定与政策的执行)绝然分开,忽视了政策制定以及政治因素的地位与作用;它将丰富多彩的行政管理现象及过程仅仅抽象为若干原理或原则;效率的标准则被不恰当地过分推崇(价值因素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被忽视)。强调工具理性,沉溺于成本效益分析,必然会越来越偏离它所应承载的社会价值,最终导致了“公共性”这个核心价值范畴的丧失,引起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众叛亲离。二)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20世纪80年代)二战结束后,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一方面是政府规模、结构、职能、作用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是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系统论、星系论、控制论等新学科的兴起,促进了公共行政学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传统公共行政不仅受到来自行为科学的挑战,而且受到社会系统论、决策理论、政策科学等多方面的挑战。1)整合行政研究时期(1960年以来)(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时期)1.对传统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否定:(系统论、权变论与生态行政学)系统论:1937年,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uduig Von Bertalanffy )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首次正式使用了“一般系统理论”一词;这可以说是一般系统理论产生的标志。1968年,他出版了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动态开放系统理论;该书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一般系统理论的经典著作。系统论整合了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偏颇,用动态的、开放的、联系的思想和方法(系统论、权变论与生态行政学)取代之,倾向于“原则性”而非“技术性”。菲德勒的权变理论,“权宜通达,应付变化”: 在承认系统论的基础上,否认存在“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一切取决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链接:Fiedler理论是最早的权变理论,被广泛研究。 Fiedler的研究从领导者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出发,总结出组织绩效受制于领导者个人心智导向及其他三个情景变量,即 组织氛围、任务结构以及领导者权力地位。 这一理论解释了组织绩效在上述三个变量两两作用下的不同结果, 揭示了在不同变量情境下的有效领导风格。 根据Fiedler理论,领导效能就是领导风格与领导者工作环境属性交互作用的结果。 高斯和雷格斯的生态行政学:生态系统(ecological system),政府和环境的互动(interactions)和动态平衡(dynamic equilibrium) 。A.约翰高斯(JohnMGaus):最早用生态观点研究行政现象。他于1936年发表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1947年发表公共行政的政界 和政府生态学等文著。B. 弗雷德雷格斯 (Fred W Riggs) :集生态研究之大成者。他于1957年出版农业型与工业型行政模式,1961年发表生态行政学。他把各国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Fused Mode)的农业型行政模式;棱柱型(Prismatic Mode)的过渡行政模式;绕射型(Diffracted Mode)的工业型三类。这三种模式反映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水平,因而能够适用和解释现代工业社会、传统社会和开发中社会国家的行政现象。各国应结合国情选择。2.丛林混战:以孔茨(Harold Koontz)发表于1961年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起点。 “丛林混战”,有关管理的术语、定义、假设漫天飞舞,造成了理论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的混乱,为整合各种理论,出现了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和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1980年,孔茨再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认为当时至少可以概括出等学派。3.对行为主义的批判:1964年,伊斯顿( David Easten)在政治学的革命中指出,制度研究和行为研究同等重要,反对价值中立,主张后行为主义(Post-Behavioral Science)。链接:后行为主义政治学20世纪60年代末发端于美国的一种政治学革新思潮和运动。它以批评、修正行为主义政治学,倡导政治学与现实政治相关联,加强应用性研究为要旨。因与行为主义政治学密切联系而得名。代表人物有D.伊斯顿、G.格雷厄姆、G.卡瑞尔、E.桑道斯、J.普莱福德。 20世纪60年代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美国国内反对侵越战争、反对贫困和种族歧视的斗争浪潮日益高涨,行为主义政治学对这种现实无力解释,暴露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缺陷。美国政治学界在“新左派”运动和“反文化”思潮影响下,纷纷抨击行为主义政治学。一批青年政治学者组成“新政治科学核心小组”,以表示他们对现存的政治学理论的不满。1969年,新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伊斯顿发表题为政治学的新革命的就职演说,标志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以现象学认识论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客观存在于人们认识社会的过程中,行为主义的所谓“价值祛除”不过是掩盖其保守主义倾向。政治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在评价问题上持中立态度,不能将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政治学研究应着重“关于统治目标的系统的考察”,注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肯定“规范”在经验政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复杂性与迫切性,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批评行为主义政治学局限于抽象的分析和描述,使政治学与现实世界严重脱节,强调政治学必须关心人类所处的环境,关心社会政治问题,注重政治和社会目标与行为的关联。呼吁政治学者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特殊知识付诸改造社会的实际行动,即政治学要“政治化”。针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宁可错误,也不可含混不清”的口号,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提倡“宁可含混不清,也不可于世无补”,指责行为主义政治学过分注重方法与技术的精确,狂热地追求科学主义,忽视了政治学存在的意义;认为实质性的内容比高深严密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更为重要,提倡政治学要向应用性方面发展,加强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价值和科学方法的结合。在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推动下,欧美政治学逐渐向政策科学过渡,运用决策分析、理性抉择、博弈论、政治心理学等方法研究可行的公共政策。 后行为主义政治学自诩为“取向未来的革命”,是“理智与道德觉悟的运动”,它并不完全否定行为主义政治学,只是在研究方向与内容上对行为主义政治学加以修正,赞同行为主义政治学要使政治学成为一门科学的主张,并在以下两点上与行为主义政治学意见一致:所有与政治有关的事物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对同政治有关的问题做出概括性的论述。行为主义政治学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善的学说或流派,内部意见也不尽一致,但基本方向为伊斯顿所称,要使政治学变得“更有创造性和更富有想象力”。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有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的趋势。 伊斯顿的只要观点:1.政治学研究不可能保持价值中立;2.政治学科政治化;3.应该恢复传统政治学研究应有的地位;4.批评行为主义政治学对定量分析过于热衷,应当运用计算机,模拟法,控制论,博弈论等科学手段和方法对实际政治内容,特别是对公共政策进行研究。后行为主义这一目的与方法并重的主张,得到了与来越广泛的赞同;5.重视研究国家;6.重视政治文化的研究。4.公共行政的两个新发展:新公共行政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20世纪70年代):1968年9月,纽约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4.1公共政策分析(public policy analysis):政策科学、系统分析、政策研究、社会工程等。公共政策分析也称政策科学、政策研究、系统分析、系统工程或社会工程等。1)产生背景:现代政府的政策条件和政策任务的复杂化;2)理论基础与发展动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为政策科学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使用技术,现实压力为其提供了发展动力。3)主要人物:赫伯特西蒙1947年出版行政行为。在书中,西蒙的研究包括:一、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行为和过程存在于一切行政管理过程之中;二、研究了决策行为的心理环境,借助于心理学研究成果对决策本身和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三、与“完全理性”、“寻求最优”的经济人不同,“行政人”(或译“管理人”)是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按照“满意原则”挑选决策方案并进行决策;四、对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进行了区分;五、从决策的角度,对权威、信息沟通、效率、认同、组织目标和组织系统、信息处理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拉斯维尔(Harold D. Lass well)1951年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与方法上的发展。4)发展历程:50年代理论产生60年代实践应用70年代推广与发展80年代广泛应用。西蒙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西蒙的行政学说体系:行政学研究方法理论。他将管理学、社会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只是运用于决策理论的研究,使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更现露出跨学科的性质。行政决策理论。1947年,出版行政行为。在书中,西蒙的研究包括:一、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行为和过程存在于一切行政管理过程之中;二、研究了决策行为的心理环境,借助于心理学研究成果对决策本身和决策过程进行了科学分析;三、与“完全理性”、“寻求最优”的经济人不同,“行政人”(或译“管理人”)是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按照“满意原则”挑选决策方案并进行决策;四、对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进行了区分;五、从决策的角度,对权威、信息沟通、效率、认同、组织目标和组织系统、信息处理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行政组织理论。1946年,在公共行政评论上发表行政管理格言。在文中西蒙对传统管理理论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大多数行政管理理论都具有格言的性质,格言虽然便利,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为格言几乎都是成对的,以相互矛盾的对偶式出现。 4.2新公共行政1)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越南战争、公民权运动、水门事件、能源危机带来的社会政治问题,使公众对政府丧失了信心。与此同时,英同美国一样经济亦陷入“滞胀”困境中,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现实对行政学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2)过程:1968年,由叙拉古大学人文科学教授和公共行政评论主编德怀特.沃尔多发起,在明诺布鲁克召开了一次青年公共行政学者会议,目的是考虑未来行政学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会议结果产生了“新公共行政学”运动,指责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公共行政学离开了时代主题,逃避了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应该进行改革。发表了走向一种新公共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1971出版),它以公平为核心,因而拒绝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经济和效率),尤其是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体制理论。它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以及行政管理与价值的关联,并寻求具有灵活性的行政组织结构。1988年,认同新公共行政观点学者再次会聚雪城大学,试图总结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发展变化,研讨所面临的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第二次明诺布鲁克会议后,公共行政评论(PAR)于1989年3、4月以第二次明诺布鲁克会议:公共行政的变迁纪元为题专号刊登了会议的观点。主张社会正义与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主张突出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主张“民主行政”。3)新公共行政特点:研究方法:由单纯的法理或制度性研究方法向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内容:抛弃了政治与行政二分论,把政治或政策与行政看成是政府管理中的连续或交融的过程,开始重视政府管理中的政策问题研究;价值取向:由仅仅以效率研究为核心转向更关注公平、责任和伦理等行政民主性价值取向的研究。它以公平为核心,因而拒绝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经济和效率),尤其是政治行政二分法和官僚体制理论。它强调政治与行政的连续性以及行政管理与价值的关联,并寻求具有灵活性的行政组织结构。4) 对新公共行政的批判:过度强调了民主、公平这些价值,沉溺于理论、制度的设计,其统治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三)新公共管理时期(1978至今)1)重建或革新行政研究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公共行政理论的新发展新公共管理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代,“公共管理”的概念便开始出现了。二十世纪三十代,国际城市协会出版了名为公共管理的刊物;二十世纪四十代,FMMax出版了一本名为新民主中的公共管理的著作。但此时的“公共管理”实质上指的就是“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紧密联系的“公共管理”则具有特殊含义。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时间: 20世纪80年代的新西兰,成为新西兰模式,继而传入英国、美国等国家,近十几年来在许多国家的政府改革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1991年9月在全美最早、最著名的公共行政学院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召开的第一次全美公共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后来以公共管理:学科的现状(1993)为书名出版,该书可以说是公共管理学派的“宣言”。此后,这样的研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第二次是1993年10月在威斯康星大学的福莱持公共事务研究所举行,会后出版论文集公共管理学的现状(1996)。到了90年代,“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学科的术语己获广泛的接受”(LELynn语)。澳大利亚学者休斯(Owen EHughes)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中也称:“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各国政府由于对技术变迁、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做出反应而发生重大变化。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不同的称谓:1)在英国叫“管理主义” ,2)在美国则称为“企业家的政府”或“新公共管理”,3)在其他一些国家又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共行政”。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4.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特点:政府与社会关系:政府服务以顾客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引入三,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ency)和效果(effect)等三大变量,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估;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等) ;正视行政所具有的浓厚的政治色彩 ;对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5.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批评:新公共管理复辟了工具主义、管理主义的哲学,而且有走极端的趋势,目前已受到不少批评。无视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根本差别;将政府简单化;政府绩效难以准确测量和评估;主张公营部门私有化,实际上是放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逃避提供社会福利的责任; “新泰勒主义” (新公共管理被波特利(Politt.Christopher)等人认为是“新泰勒主义”。重视效率的逻辑而忽略感情的逻辑,重视程序理性而忽视对话理性,核心在于通过测量绩效和控制以期待获得最佳的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也就是说新公共管理“被关于效率和经济的价值所支配”,对于求得“诸如正义、代表性和参与等等不是被剔除出议程就是被视为高产的阻碍。”);破坏了传统的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政治上的腐败和滥用职权;难以付诸实施。6.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行政的再发展重新定义公共行政、重塑政府、治道变革、重视制高点书目推荐:政府的改革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在自诩为“民主有效”政府的美国,同样如此。改革政府一书给广大读者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感想课件
- 2023年度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单招《物理》全真模拟模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4施工员题库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计算机四级真题(能力提升)附答案详解
- 2025年咨询工程师高分题库【原创题】附答案详解
- 私人之间供货合同(标准版)
- 授权公司合同(标准版)
- 农业土地租赁合同(标准版)
- 订购门窗合同(标准版)
- 2025年中级软考综合提升测试卷完整附答案详解
- 第8课《网络新世界》第一课时-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 2025年审计部招聘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招聘市场年中洞察报告-瀚纳仕
- Bowtie安全分析培训课件
- GB/T 5783-2016六角头螺栓全螺纹
- GB/T 24137-2009木塑装饰板
- 二维混合机清洁验证方案
- GB 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地理问题 【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 高考地理 考点全覆盖式精讲 高效复习备考课件
- (新版)水电站知识问答题题库300题(含答案)
- 外科颅内和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