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用文档在柏拉图所著的美诺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有关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道德教育的问题,对美德的本质论述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重要命题。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整个道德哲学的主旋律。而一命题中又包括了“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恶”和“知识的可教性”这样几个相互关联的内容。苏格拉底指出,自愿从恶避善不是人的本性,在面对大恶与小恶时也无人愿意选择大恶。他说:“对善的期望是为一切人所共同的,而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人比另一个人更好,也没有人向往着恶的。”,自愿趋恶、避善趋恶是违反人的本性的。知必然导出行,即知识必然是德行的基础,有知识而趋恶者是不可能的,为恶只能是出自于无知。因此苏格拉底进一步推出“无知即恶”。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知识,人就会听从主观的武断,或为道听途说,或为传统习惯所左右。人们就不会追求善而回跌人恶的深渊。美德既为知识,那么美德和知识从哪里来?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美德不是天生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有实现人的美德,必须使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教育。这样苏格拉底将教育看成了美德的来源。通过知识教育和道德陶冶可以恢复那些缺乏美德的人的理智本性,来培植美德。需要说明的是,苏格拉底的智慧指的是理性的智慧。因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理性才能把握美德。”美德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中,但是出生后灵魂被肉体囚禁,忘记了知识,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回忆善的知识,教育学习就是为了回忆这种知识,美德教育不是传授技艺,而是通过助产术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认识你自己”,在国家篇中就是“灵魂转向”。这样“美德即知识”这一理论基本得到完善。当然,苏格拉底之所以主张“美德即知识”,这也是和他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苏格拉底都倾向于奴隶主贵族统治,他认为国家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胜任治理一职,仅有这些少数的优秀人物才具有“思想力”,因而他们才具有美德。他不相信普通民众的政治理解力和能力,认为他们缺乏理智,只能冲动和盲从。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 “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既然道德不是出自于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那么,德行是可教的。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因此,在他看来,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苏格拉底时代,提出知德统一、德行可教的主张,有重大意义。他的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经典,选自柏拉图的美诺篇。这个命题的实质其实不是美德是不是知识,而是“美德需要教育”。在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美德是不是需要教育的问题上,呈现了精美的西方形式逻辑推理。苏格拉底首先给定了一个哲学前提:要讨论一个事物的性质,必须先明确它的“本性”。而美德的“本性”是什么呢?苏氏提出了两个假设:“美德是知识”,“美德是善”。但知识与善是什么关系呢?苏格拉底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美德就是知识,那它肯定是需要教育的;另一种是善独立于知识之外。于是苏格拉底着重论述善是否需要教育,他先界定善的特征是“有益”,但有益的事物,同时也会是有害的,在列举了许多有益的事物同时也可能有害之后,得出:决定“益”与“害”的是智慧。也就是说,善不是自然就善的,那么什么产生了善?只能是教育。所以到最后,苏格拉底总结说: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苏格拉底从美德是善开始,经过善不是天生的,善是需要教育的,最后达到“美德需要教育”的命题。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的地位,是西方 教育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苏格拉底也是一个博学多识、思想深邃的学者,对当时许多哲学问题和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闪烁着哲学光芒的教育命题,这些命题对于当时和后来的教育发展都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要彻底了解西方教育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认识西方哲学与科学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就必须认真分析古希腊苏格拉底的教育命题,通过这些命题,我们可以较清楚地了解西方教育发展的哲学轨迹与 科学轨迹。这些命题的内涵对现在来说,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美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们经常讨论的一个概念。美德是什么?美德怎么得来?许多哲学家都有不同的回答, 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内涵和来源。苏格拉底对美德更是十分关注,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早期著作中处处都表达着苏格拉底对美德概念的看法。如游叙弗伦篇谈虔敬,克力同篇谈义务,拉什斯篇谈勇敢, 李西斯篇谈友谊,美诺篇谈美德等。在对美德的本质论述中,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 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对当时流行的四种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都进行了论述,并认为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 识是美德的本质。他认为,智慧是一种美德,但有智慧的人必须善于思考,而思考离不开知识,这种知识就是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他人与 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因此,他认为知识是美德的共性,是所有美德中 共有的东西,任何一种美德都不能离开知识而存在,故得出结论“美德即知识”。 从这一论断出发,苏格拉底对人的善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人的善恶不决定于人的本性,而决定于人的知 识,本性是人的需要,而需要的差异、方式会导致善恶的结果。他认为,人都有所追求,其所追求的都是自以为善的东西,而决没有人追求恶。因为善就是有益的、有福的,恶就是无益的、有祸的,天下没有人故意去追 求恶,而之所以产生恶,在于知识之不足。所以要使人为善,使人得到幸福,就必须使人有知识,人有了知识,才能有智慧,才能在追求中识别善恶。他说:“不论什么东西,如果有理性地学和做,就是有益的。如若没 有理性地学和做,它们就是有害的。”(注: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第102页。)“一般说来,灵魂所企图或承受的一切,如果在知识的指导之下,结局就是幸福,如果在无知的 指导之下,则结局就相反。”(注: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第102页。)因此,美德必须伴随着知识。 知识是什么?苏格拉底对智者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进行了修改,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 尺度”。(注:戴本博主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第103页。)人之可贵在于人有理性、有智慧,可以思考,所以那些经过感性得来的经验或对事物个别的、特殊的认识不是完全的认识。苏 格拉底所追求的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知识,所以从教育而言,知识就是哲学和道德哲学。哲学是对宇宙的理解,道德哲学是对人生的理解,人只有理解了宇宙和人生的知识,才能懂得为人和做人的道理 。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虽然现在看来,其知识的内涵是片面的、狭窄的,然而,这一命题的哲 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却有重要的启示。在进行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以下两种关系进行认真思考:其一,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人的美德和人所具有的知识是什么关系,二者是否能成正比,人的 知识越多其美德就会越好,换句话说,在今天学历社会中,人的学历越高,其道德水平就越高;而没受过教育的人,或者说没有知识的人就没有美德,这些问题当然都不能肯定回答。但长期形成的错觉,有时却使我们不 能全面地、认真地处理好这种关系,以至于在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高分低德”、“高分无德”和“高德低分”的现象。其二,美德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传授美德,美德由教育而来,这已经形成共识。然而为什么在教 育实践中会出现有人受了很高的教育道德却败坏,而很少受过教育有的人却很有美德。所以说,美德与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地成正比,美德是教育的目的,不一定是结果;教育是美德的来源,却不是唯一的来源。 苏格拉底所以主张“美德就是知识”,这和他的政治、哲学观有很大关系。在政治立场上,苏格拉底倾向 于奴隶主贵族统治,他认为治理国家只有极少数优秀人物才能胜任,而只有这些少数优秀人物才具有“思想力 ”,因而才能具有美德。他不相信大众的政治理解力和能力,认为大众缺乏理智,只能冲动和盲从。所以,在 社会动荡时期,只有少数奴隶主贵族才具有“思想力”才有知识。出于这种政治观点,苏格拉底在哲学思想上的名言就是“要认识你自己”,他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无论谈话还是演讲都以此立论。在他看来,神创造了人,而人的灵魂是人的最高品质,灵魂指导着人的身体和行为,因此,一切美德都必须从此为基础和出发点。他说:“神在人的 身体中安排了能思考的灵魂,人有了灵魂就知道靠锻炼来获得力量,靠劳动来获得知识。”所以,所谓认识自己在他看来,就要是提高 自己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灵魂、有理性的人,人应该觉悟到人所具有的尊严,应该能够运用思考,对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论,苏格拉底确定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 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美德的人。 由此看来,“要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的主要哲学依据,他所提倡的通过认识自己 去获得知识,完善道德的教育模式,在今天素质教育中,对于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增加自我理性认识以及自我个性和人格的养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正是把美德看成是知识,以及知识是美德本质的思想成为西方教育 思想中人性自然和谐发展个性解放人权天赋教育轨迹的理论源头之一。 美德既然是知识,那么美德和知识从哪里来?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美德不 是天生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实现人的美德,必须使人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离不开教育。这样,苏格拉底就把教育看成了美德的来源,从而也就突出了教育对于人发 展的重要性。但是,苏格拉底强调教育的重要,不是指社会、哲学家和教育者对大众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他认为哲学家和教育者的任务不是臆造和传授知识真理,而应当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去接生新的思想 ,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发现自己内心的知识真理以达到认识自己实现美德的目的。因此,他在讲学和辩论时经常采用谈话、问答、讨论或提问等方式来揭露对方的矛盾、讽刺对方的错误,他并不直接告诉对方 自己的观点。在争辩中,使对方不得不承认自己观点的错误,从而接受苏格拉底的观点。他的这种方法后来被人称为“产婆术”或“精神助产术”,正是运用这种方法,苏格拉底在辩论中又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美德就 是知识”、“要认识你自己”和“美德从教育中来”的命题。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对后世影响很大,可以说,它是最早的发现式教学法,也是西方教学思想中崇 尚辩论鼓励创新逻辑推理科学论证的思想源头之一。他的“美德从教育中来”的认识,对于后世人们重视教育的作用,以及重视教育对于美德的培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个人而言其本 质是主体的一种教育实践,因此,需要我们的教育者要善于用“助产”的方法来引导教育者理解、接受社会主义的美德观。这样通过自身实践所形成的美德观,是真实的,可信的、持久的;否则,没有主体的积极实践,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许多道德没有经过认识的冲突、情感的体验、意志的磨炼以及行为的困感与矛盾,就很可能形成一些虚假“美德”和“双面人格”,在利益和冲突前面,道德就会成为某些人的装饰品,从而对社会和 他人带来危害。 苏格拉底的“美德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密化工原料生产配方保密及市场准入协议
- 进口汽车销售与品牌战略合作伙伴及市场拓展合同
- 商务合同风险防范实务操作
- 2025湖南常德市西洞庭食品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西吉安市保育院编外人员招聘1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海事学院后勤服务合同管理手册
- 2025年8月广东广州市天河区龙口中路幼儿园第二次编外聘用制专任教师招聘1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下半年温州市市级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商业活动推广及广告合同协议
- 2025四川达州市宣汉县县级机关事业单位考调115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原卷版)
- 第2课 教师节快乐 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完整版)含答案
- 绿化项目养护监理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科普短视频与新闻传播融合模式的研究
- 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招聘笔试真题2024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课件-第五章 微机线路保护举例
- (2025)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中国PC工业计算机(工控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