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_第1页
文言文翻译_第2页
文言文翻译_第3页
文言文翻译_第4页
文言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文言文翻译 导学案资料之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主观翻译题的八个关注点: 文言文翻译为高考必考题,并且从 XX 年开始,加大了考查力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更好地搞好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 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 1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2002 年高考上海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奇 ” 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 “ 对 感到惊奇 ” 。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 2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XX 年高考广东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穷 ” 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 “ 使 窘迫 ” 。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2 / 16 能没有危险的。 例 3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XX 年高考重庆卷 ) 分 析:此句中的 “ 晨 ” 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 “ 在早晨 ”“ 一大早 ” 。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 4 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XX 年高考福建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王 ” 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 “ 称王 ” 。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 5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XX 年全国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丧 ” 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 “ 为 治丧 ” 。如果判断不出 “ 丧 ” 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 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 (庄王 )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 “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造成失分。 例 6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XX 年高考安徽春招 ) 3 / 16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 “ 故为兵者 ” 为 “ 农 ” 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 7 乃招其酋豪,谕 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XX 年高考浙江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谕以祸福 ” 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 (利害关系 )告知 (他们 ),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 8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XX 年高考天津卷 ) 分析:此句为以 “ 者 也 ” 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 “ 是 ” 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 9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XX 年高考天 津卷 )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 “ 何 ” 回归其位。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例 10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XX 年高考广东卷 ) 分析:此句的 “ 刚于为吏 ” 属介词结构后置, “ 见忌于上 ”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4 / 16 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 11 范氏富,盍已乎? (XX 年高考福建卷 ) 分析:句中的 “ 已 ” 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 “ 取消 ” 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 12 侠曰: “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 乃悉罢之。 (XX年高考全国卷 ) 分析:句中 “ 罢 ” 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 “ 结束,遣散 ” 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 “ 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 做的。 ” 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例 13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 (XX 年高考山东卷 ) 分析:句中 “ 剧 ” 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 “ 繁多 ” 义项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5 / 16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 14 因乞李氏以归。 (XX 年高考湖南卷 ) 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 “ 这部书 ” ,翻译时应补 出来,即,于是向李氏讨取 (这部书 )回家。 例 15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XX 年高考广东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遽以白就 ” 省略了介词 “ 以 ” 的宾语 “ 之(这件事 )” ,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 “ 遽以 (之 )白(于 )就 ” 。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 (这件事 )禀告阴就。 例 16 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XX 年高考湖北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乃以告僧 ” 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即: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 (李超 )才把和尚 (的名字 )告诉(她 )。 关注点五、古 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6 / 16 例 17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XX 年高考全国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穷 ” 不能译成 “ 贫穷 ”“ 穷困 ” ,而应该译成 “ 偏僻 ” 。因此该句应译为: (孟尝 )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 18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XX 年高考湖南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学者 ” 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能译为 “ 做学问的人 ” ,而应译为 “ 学习写文章的人 ” 。即该句应译为:学习写文章的人应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例 19 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XX 年高考浙江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再 ” 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 “ 两次 ” 。即该句应译为: (任期 )长的三年一轮换, (任期 )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 例 20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XX 年高考全国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妻子 ” 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 “ 妻子和儿女 ” 。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此点的得分。该句正确的翻译为:楚相 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关注点六、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7 / 16 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 21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XX 年高考全国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耕佣 ” 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 耕 ” 和 “ 佣 ” 两个词,意思是 “ 种田 ”“ 做工 ” 。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 “ 佣 ” 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 (孟尝 )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 22 遂大困,寻死富阳。 (XX 年高考山东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寻死 ” 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 寻 ” 和 “ 死 ” 两个词,意思是 “ 不久 ”“ 死在 (富阳 )” 。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关注点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 ,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 23 其李将军之谓也! (2002 年高考全国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之谓也 ” 是固定格式,应译为 “ 说的8 / 16 是 ” 。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 24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XX 年高考湖北卷 ) 分析:此句中的 “ 无以 ” 是固定格式,应译为 “ 没有用来 的 ” 。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例 2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 分析:此句中 的 “ 孰与 ” 是固定格式,应译为“ 与 相比 ” 。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 为? (表反问语气,译为 “ 为什么 ”) 、无乃 乎? (表示揣度语气,译为 “ 恐怕 吧 ”) 、奈 何? (表示用来询问的, “ 拿 怎么办 ”) 、得无 乎? (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 “ 恐怕 吧 ”) 等。 关注点八、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 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9 / 16 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 例 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91 年高考全国卷 )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 27 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 (2002 年高考上海卷 ) 分析:该句中的 “ 猿挂蛇行 ” 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 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 ” 。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 28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密陈情表 ) 分析:该句采 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 “ 日薄西山 ”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 29 金就砺则利。 (荀子 劝学 ) 10 / 16 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 “ 金 ” 是借代,代指“ 金属制成的刀剑 ” ,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 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事半功倍。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在此将其系统地归纳如下。 一、词类活用要特别关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 “ 名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为动、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 ” 。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 它的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 “ 倒装句 ” 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 “ 主状谓定宾 ”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11 / 16 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在翻译活用的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解析此句中的 “ 亡 ” 在句 中所处的位置是在连词(连词后一般跟动词) “ 则 ” 之后,而 “ 王 ” 的位置与后一句的“ 亡 ” 相同,两句对举,功能也应相同,故 “ 王 ” 是动词 “ 称王 ” 义。 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例 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解析此句中 “ 请出之 ” 的 “ 出 ” 从语法角度推断其肯定为动词,但如果直译成一般动词是不能体现出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的,这时就应当考虑它是否属于使动或意动、为动用法。 译文(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 ,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让他们出狱(耕种),县令不允许。 12 / 16 例 3奇之,立许字以女。 解析此句中 “ 奇之 ” 的 “ 奇 ” 肯定为动词,但如果译成“ 奇怪 ” ,句子明显讲不通,此时不妨往其它方面想一想。比如师说中 “ 不耻相师 ” 中的 “ 耻 ” 字就是典型的意动用法 认为 耻辱。 译文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例 4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解析此句中 “ 丧 ” 如果直译成 “ 哭 ” ,看似通顺,但与下文意思不符,若从为动的角度翻译,则通畅无阻。 译文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 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 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解析此句中 “ 贤 ” 和 “ 愚 ” 本为形容词,但形容词是不能充当句子主语的,由此可以判定这两个词的词性发生了改变,应当是名词的功能。具体翻译时可用替换法分别译为“ 有才德的人 ”“ 愚笨的人 ” 。 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二、特殊文言句式在翻译中要体现出它的特殊性 文言句式已纳入今后高考的考查范围,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 别要掌握好几个特殊句子 “ 判13 / 16 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 等。在翻译时,判断句一定要译成 “ 是 ”或 “ 不是 ” 的格式;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被动句要体现出被动的关系;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判断句 例 6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 解析本句中 “ 者、也 ” 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 “ 是 ” 的格式。 译文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 2.省略句 例 7楚相孙 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解析此句中 “ 不足为也! ” 省略了主语,翻译时应把主语 “ 廉吏 ” 补出来。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3.被动句 例 8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 “ 见 于 ” 表示的被动关系能否译出。 14 / 16 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4.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例 9赵国何求而不得也! 解析本句中的 “ 求 ” 是动 词, “ 何 ” 是疑问代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 “ 何 ” 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 “ 求 ”后面),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译文在赵国这片土地上我想要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 ! 例 10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解析此句中 “ 于勾践 ” 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 “ 求哀请命 ” 之前。 译文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 三、注重对关键实词的翻译 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 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有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翻译时首先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其次要准确运用“ 组词法与替换法 ” 来完成文言文向现代汉语的转换。 例 11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解析本句中 “ 质 ”“ 售 ” 两字甚为关键,如误译则句意必然不准。 “ 质 ” , “ 典当、典押 ” 的意思,这个意思在教15 / 16 材中未出现过,需要考生利用上下文来推断。 “ 售 ” , “ 买 ”而非 “ 卖 ” ,古今异义词,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 译文(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 着买他的东西。 例 12俄而崇韬入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