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文言文阅读指导 一、学法点拨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所谓 “ 常见实词 ” ,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应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 “ 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 ,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的复习可以注意三点:一是不要离开原文(语言环境)。二是不要离开课本,大家一定要牢固掌握三年来课内学过的文言实词,掌握它的常见含义、用法。三是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讲就是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2000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同学们掌握的文言虚词有 18 个:而、乎、其、且、然、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哉、则、者、之。 关于这 18 个文言虚词,同学们复习时首先应重新翻翻教材,看看课本上对每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归纳,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再用到具体文章中去就容易多了。 2 / 17 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 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 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者, 也;或: 者, ;或: , 也;或: 者也。 用“ 乃 ”“ 为 ”“ 则 ”“ 即 ”“ 因 ”“ 皆 ”“ 是 ”“ 非 ” 等词语表判断。 不用以上任何形式的判断,如 “ 刘备天下枭雄 ” 。被动句的基本形式: 用 “ 于 ” 字表示; 用“ 见 ”“ 见 于 ”“ 受 于 ” 表示; 用“ 为 ”“ 为 所 ”“ 为所 ” 表示; 用“ 被 ” 表示; 不用以上字词,从意念上表示。宾语前置句的基本形式有: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用 “ 之 ” 、 “ 是 ” 将宾语提前。成分省略句的基本形式有: 省略主语; 省略谓语或谓语动 词; 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省略介词 “ 于 ” 。 近几年高考命题对文言句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成分省略句的理解,如 XX 年高考北京卷第 14 题。 3文中句子的理解与翻译 3 / 17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例如: 原句:郑 人使我掌 其 北门之管。 译句: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所谓意译就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按原文表 达的大意翻译。例如: 原句: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句:(张衡)到职工作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退职回家。 为了准确表达文意,对原句中红色词语没有直译,而是运用了意译的方法。 翻译的步骤,大致可以这样进行:通读全文,把握大意。通读全句,标注要点。按照词序,对应翻译。调整语序,符合规范。检查校正,以防误译。 4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 4 / 17 首先要理解阅读材料的文意,在读懂弄通的基础上,捕捉重要的语言信息。就文意定句意,就句意定词义,由整体到个别,再由个别到整体,分析综 合,反复深化。 如 XX 年高考全国卷第 13 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 “ 佞于隋 ” 和 “ 忠于唐 ” 的一组是 A 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 凡所陈奏, 矩辄以闻 陛下 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c 每遇人尽礼, 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D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与筛选。答案项为 B。 A项中第二句只是裴矩强调该罪犯的罪行, c 项中第一句是裴矩为人乖张 之道, D 项是太宗对裴矩敢于讽谏行为的称赞。都不符合题意。 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5 / 17 这是考查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根据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并进行综合的判断或推理的能力。 如 XX 年高考全国卷第 14 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自幼而孤,在伯父身边长大,由于博学而很早知名。隋文帝、炀帝都十分赏识他,委以要职;炀帝更因他熟悉西域风土民情,经常向他咨询西方之事。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戏于 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 “ 夷人有识者 ” 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入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 “ 无所谏诤 ” , “ 但悦媚取容而已 ” 。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诌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此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对中心的概括。答案项为 c。 c 项裴矩向炀帝献技错误,原文是炀帝询问裴矩方略。 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 6 / 17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是对文章表达的思想倾向的评析。文章的思想倾向主要通过作者对文中所述事件的认识,所写人物的态度,所论道理的判断及主旨寓意的评价来表现。 如 XX 年高考全国卷第 15 题: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 “ 表动则景随 ” ,裴矩由隋入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 “ 佞于隋而忠于唐 ” 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 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此题是考查对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与概括。答案项为 B。司马光说, “ 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 ” 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一方面(表动)而非双方面(即表动则影随)。 7 / 17 二、习题讲解 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 5 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 “ 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 “ 张孟谈曰: “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 “ 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 二君曰: “ 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 “ 张孟谈曰: “ 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朝、魏翼而击之,襄子 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 “ 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 “ 襄子曰: “ 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 “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 8 / 17 节选自淮南子 人间训 1对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 B.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美行可以加人 加:超过 2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 B.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 c.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 D.有战胜存亡之功 3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B.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吾是以先之 9 / 17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D.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孟谈胆识谋略的一组是( ) 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 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A. B. c. D. 5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张孟谈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10 / 17 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笃行忠义比 “ 战胜存亡 ”更可贵。 【讲解】 1答案项是 A。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 “ 爬上 ” 。 2答案项是 c。其余三项, “ 同情 ” 在这里是指 “ 情况相同 ” ; “ 阴谋 ” 是动词, “ 暗中谋划 ” ; “ 存亡 ” 在这里是 “ 使(将要)灭亡的保存下来 ” 。 3答案项是 B。两个 “ 仍 ” 都表顺承关系,相当于 “ 于是,就 ” 。其余三项,两个 “ 而 ” 字,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后一个表示转折关系;两个 “ 以 ” 字,前一个表原因,可译为 “ 因为 ” ,后一个表示顺接,相当于 “ 而 ” ;两个 “ 则 ”字,前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4答案项是 B。 ( 1)是群臣为张孟谈请功时的话,侧面间接反映了他的胆识谋略; 11 / 17 ( 2)张孟谈请求前往作说客,是他胆识谋略的直接表现; ( 3)是他游说韩魏二君的说词,晓之以利害,是能说服韩魏二君的关键; ( 4)是赵襄子的行为;( 5)张孟谈的胆识谋略保证了谈判成功; ( 6)是作者引老子的话,表明高尚品德的重要。 5答案项是 B。 “ 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 ” 与文意不符。 附参考译文: 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包围了晋阳城,并挖开晋水灌淹它。(晋阳)城中的军民爬上树居住,悬挂着锅 来烧饭。这时赵襄子对张孟谈说: “ (晋阳)城里人力已经耗尽,粮食也十分缺乏,将领们也都疲惫不堪,怎么办呢? ”张孟谈说: “ 国家面临灭亡而不能使它保全,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请让我试着偷偷出城,去会会魏、韩二家君王,和他们商定这件事。 ” 于是张孟谈见到魏、韩两君王,劝说道: “ 我听说:唇亡齿寒。今天智伯率领你们两家来攻伐我们赵家,赵家就要灭亡了。赵家如果灭亡,你们两家就是下一个(要灭亡的)了。如果不趁现在想办法,灾难也就很快要落到你们两家头12 / 17 上了。 ” 韩、魏两家君王说: “ 智伯这个人, 内心骄横而少恩寡情。我们的计谋如果泄露,事情就坏了,这如何是好? ”张孟谈说: “ 话从二位君王口中出,进入到我的耳中,谁还会知道?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 ” 于是韩、魏二君王与张孟谈暗中谋划,和他商定举事日期。张孟谈就回城报告赵襄子。到了约定日期的夜晚,赵襄子(派人)杀了看守堤防的官吏,挖开大堤(使水倒)灌进智伯的军营,智伯军队连忙堵水,一片慌乱。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军队从正面出击,将智伯的军队打得大败,杀死智伯,又将他的封地一分为三。赵襄 子奖赏有功人员时,最先受奖赏的是高赫。大臣们提出问题: “ 晋阳能够保住,是张孟谈的功劳。可现在却是高赫获首赏,这是什么缘故? ” 赵襄子回答: “ 当晋阳被围困的时候,我的国家危难的时候,众多大臣没有不对我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的,唯有高赫仍然不失君臣礼节,所以我首先奖赏他。 ” 由此看来, “ 义 ”才是做人的根本。即使战胜敌人,挽救国家,也比不上施行忠义来得高贵。所以老子说: “ 美好的言辞可以博得尊重,美好的德行可以超越众人。 ” 习题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 一 5 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 “ 据忠且爱我。我欲13 / 17 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 晏子曰: “ 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 ” 公曰: “ 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 晏子曰: “ 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 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 ” 公曰: “ 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对下列句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垄:田埂。 B据以其所有共我 共:同 “ 供 ” 。 c暮夜求,必存吾 存:问候。 D今四封之民 封:疆界。 2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14 / 17 是 A不对,则无以事君 B钟爱其兄弟 c诚信于朋友 D废厚葬之令 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存厚其葬 “ 丰厚其葬 ” 意思是 “ 让其葬丰厚 ” 。 B有司未能我具也 可译为 “ 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 。 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 “ 暮夜求 ” 前省略了主语 “ 梁丘据 ” 。 D慈惠于众子一 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 “ 对子侄们慈爱仁惠 ” 。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符合晏子所说 “ 忠 ”的标准的一组是 导亲于父兄 有礼于群臣 诚信于朋友 臣无隐忠 以其私财忠于君 有惠于百姓 A B c D 15 / 17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 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讲解】 1答案项是 A。垄,坟。再如荀子 礼论: “ 故圹垄,其貌像室屋也。 ” 2答案项是 A。不对,不回答。对,回答。多用于对上的回答或对话。现代汉语中 “ 不对 ” 有三个意项:不正确,如 “ 答案不对 ” ;不正常,如 “ 神色不对 ” ;不和睦,如 “ 这两个人素来不对 ” 。 3答案项是 c。 “ 暮夜求 ” 前省略的主语不是 “ 梁丘16 / 17 据 ” ,而应是 “ 景公 ” 。 4答案项是 B。晏子所说的 “ 忠 ” 的标准是 “ 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 ,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 ” 。 是晏子所说 “ 孝 ” 的标准。 是叙事。叙述整顿朝政后的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整改2025年行业自律与规范发展研究报告
- 文化创意礼品定制市场2025年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
- 2025知识产权许可的合同协议书
- 2025三人股份合同协议书格式参考
- 沉浸式戏剧在跨界合作中的市场推广策略与实践报告
- 2025新版简易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油烟烟机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私募股权投资热点分析:行业投资与退出策略深度解读
- 2025官方版单位借款合同模板
- 体育节活动方案
- 中医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责
- 2025智能矿山暨无人驾驶行业蓝皮书-亿欧智库
- GB/T 10781.3-2025白酒质量要求第3部分:米香型白酒
- 2025护士条例专题培训
- 运用PDCA循环规范麻醉精神药品管理
-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课件
- 精神堡垒制作合同协议
- 购买山地做墓地合同协议
- 口腔科针刺伤处理流程
- 信息与舆情管理制度
- 鸡蛋库房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