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考察报告_第1页
婺源考察报告_第2页
婺源考察报告_第3页
婺源考察报告_第4页
婺源考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 婺源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 姓名:吴博睿班级:环艺一班学号: 1203611042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 2016 年 4 月 18 日至 4 月 24 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 .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 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2 / 22 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 ,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 、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 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 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 李坑 ,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 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 14 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 73 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 9 人著作达 27 部,3 / 22 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 30 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 宗祠构造十分宏 大巍峨,主祠堂高达三层。牛腿雕刻威严,月梁造型古朴。在这古老的祠堂中,每年的祭祖仪式仍在进行。 精美的木雕 第二天来到了此行主要景点之一 江湾 江湾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部,距婺源县城 28 公里,是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属于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湾文风鼎盛、群贤辈出,由宋至清孕育出状元、进士、与官宦 38 人;传世著作 92 部,其中 15 部 161 卷列入四库全书。村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 及徽派商宅,及 XX 年重修的萧江宗祠,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4 / 22 下午赶赴晓起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参天古树 民间美术考察报告姓 名: 班 级:学 号:指导教师: 234 篇二:江西婺源、景德镇 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景德镇艺术考察报告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景德镇市 考察时间: 2016 年 4 月 18 日至 4 月 24 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 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的文化风俗、 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 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 徽派建筑,堪称典范 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 5 / 22 百年,统称徽商 .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 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 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 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 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 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 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主要考察了景德镇、思溪延村、李坑、江湾、晓起、彩虹桥等地。 第一天到达李坑,也是本次考察的住宿地。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 ,该村 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 墙黛瓦 、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 木、砖 各种 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6 / 22 在李坑 ,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仿佛自己融化在了这美丽的古村 中难分难舍,感受着这古朴富有诗意的小村。 小桥、流水、人家下午行至汪口村,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 宋大观三年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 古村落。汪口村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 徽秀钟灵” 之地,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 14 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 73 人, 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 9 人著作达 27 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徽商富贾和精杏 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汪口小巷 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 30 公里处的江湾镇汪口村,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气势雄伟, 布局严谨,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饰以雕琢,有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 雕、圆雕、 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雕刻艺术宝库”。 宗祠构造十分宏大 巍峨,主祠堂高达三层。牛腿雕刻威严,月梁造型古7 / 22 朴。在这古老的祠堂中,每年的祭祖仪 式仍在进行。 精美的木雕 第二天来到了此行主要景点之一 江湾 江湾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东部,距婺源县城 28 公里,是国家 aaaaa级旅游景区,属于国家 级文化与生态旅游景区,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湾文风鼎盛、群贤辈出,由宋至清 孕育出状元、进士、与官宦 38 人; 传世著作 92 部,其中 15 部 161 卷列入四库全书。村 中还保存尚好的御史府宅、中宪第等明清时期官邸,又有徽派民居滕家老屋、培心堂等,以 及徽派商宅,及 XX 年重修的萧江宗祠,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 村。”下午赶赴晓起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 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 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 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 态村。 参天古树 篇三:写生考察报告写生考察报告 考察人:杨金旭、黄雅敬、姚洁、刘芳、闫凡班级:8 / 22 环艺 1021 一,图片展示 第二,建筑特点 一,对江西婺源建筑风格来源的分析 正如上面图片可以看出婺源建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婺源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徽文化的 影响。 由于婺源地处于皖南崇山之重,位于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属于徽州,因为它四 面环山。使得它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形成 了逐渐独立的文化、明情的徽派建筑。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婺源建筑有以下几点。 1,和谐统一,具有整体美感。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形成这样统一风格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影响,当时的宗法制度很严 格,为了团结统一,抵御外敌,当时的徽州人都是群居,因而渐渐形成建筑统一的特点,通 过图片可以看出婺源建筑都是以黑、白、灰,为基调,建筑随着地势而起,层叠有序,排列 井然,其建筑都是飞檐翘角,十分有序。既有层次感,又富有美感。 2,建筑依山伴水,自然舒适。由于婺源处于中国南方地区,气候 舒适,四季如春。南方地区水脉由多,自古以来水都 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因此建筑由水而坐落,同时由于婺源地处山区,地形高低不一,建 筑也环山而建,这种独特的地形造就了独特的建筑9 / 22 群。建筑与自然相互统一,人与自然也相 互统 一。在现在科技发达的社会下,还可以看到这一片净土,实在是件美好的事情。这种建 筑与美,美与自然的结合实在是相得益彰。 3,风水意味十足,民风淳朴。在考察时期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建筑门前都会悬挂镜子,也有在 大门绘制一些神灵的图案和花纹, 有的家门前还会摆放石狮子, 这些行为都是以风水来布置,这些都是为了趋吉避凶,在传统中 国文化中,风水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在的科技时代,风水被冠以 迷信的说法,在这里我们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传统,建筑风格是 民族与时代的特征,各时代与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有关。因此我们 要尊重此种文化。 4,建筑的精密连接,串联精密在婺源转几个圈后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非常精密,基本上都只有一条小巷的间隔距离, 并且这些小巷都相通,去一个地方可以有多条道路,十分的方便。这是由于当时生活的社会 条件所决定,紧密的联系,不仅是加深感情的表现,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防御外敌。婺源这 种建筑特点也使得他们邻里之间得到紧密的联系,使得这个偏僻的山村和谐而安详。 5,建筑中所存在的疑问。10 / 22 同时通过观察发现婺源建筑都是窗户很少,并且很高,在此,不由得想,为什么窗户这 少,不管是采光还是通风都不怎么好吧?而且各房屋紧密相连对采光会带来不便吧。在南方 这种潮湿的环境下,这样的做法不是更娇加重湿气吗?这些问题是再此次考察中存在的疑问。 但是,我想这些都是和当时的地域文 化有关,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去了解。 第三,对此次考察的总结在婺源这段时间,我们理会很多,在这个偏远的山村里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建筑是死的, 但是它在其中所蕴含的意义是活得,一座有有意义的建筑,是看它是否能够与人,与自然相 和谐。建筑是个理性的概念,它要求人们用理性去思考它所需要的一切,但是也不可缺乏感 性的看待,如同婺源建筑的风水,这就是人们在感性上赋予它其他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在用 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时也去自己得感性去改变某些死板的东西,建筑是释放人类情感的东西, 婺源的建筑把理性,感性,自然结合的恰到好处,这个历史名城承载的是历史,承载着人们 的情感,不管它有些地方是否合乎理性,它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种精神与传承。此次考察 11 / 22 不仅让我对建筑的结构的到了了解,也使我了解了徽文化所带给我们的美的欣赏,在以后的 日子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发现更多建筑的秘密。篇四:婺源及周边景区旅游考察报告 婺源及周边景区旅游考察报告婺源及周边景区旅游考察报告 婺源江岭、高山平湖、庆源江岭风光、高山平湖、庆源古村是婺源自助游者旅游路线中备受推 崇的一条,但这些地 方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许多人对这些地方还是不甚清楚,本人带相关问题于四月十二月专 程前去考察,供各位驴子们参考。 一、景点介绍: 1、江岭风光: 这是婺源田园风光的代表。从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盘旋,从江岭向下看,只见层 层梯田,曲折的线条,山谷盆地中的小河,河边聚集的三、四个村庄,四周围绕着青山,构 成了一副极美的婺源农村风光画卷。 2、高山平湖: 婺源北部多山,夹在山间的为一条条的小溪小河,因地势特点,这些小河落差极大,水 能资源丰富。因此在这些小河出山谷的隘口,筑起一道道短短的大坝,依靠四周的高山便可 12 / 22 把这些水截住,因而在高山的环绕下,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湖泊,这就是镶嵌在青山之间的高 山平湖。 山区的湖离不开山,因此山水相映便是这种湖光山色的美了。而婺源的湖更离不开点缀 在湖边的村庄,这一个个的村庄点缀在青山绿水之中,更宛若世外桃源一般。让人看后油然 而生在此长住的念头。这就是婺 源的湖泊给人的想象。 3、庆源古村: 婺源的村庄历史都比较悠久,但为何庆源如此吸引人呢?应当是村庄与环境的自然巧妙 地融合,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吧。说庆源村为世外桃源一点也不为过,它四周大山环绕,我们乘车在不断的上山,又不断 地下山,令人怀疑前面除了山还是山,但反复之后,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个宽阔的山间 谷地,而庆源就在这大山的环抱中,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村庄沿着一条湍急的小溪两岸而建,呈一长长的船形,而村中央的一棵 1300 多年的古银杏树就是这艘船的桅杆了。沿着村庄河边的青石板街道而走,每隔十几、 13 / 22 二十米便有一座长长的石板铺成的小桥,供两岸的人行走,依河的店铺多在河边建起供行人 休息、纳凉的长条靠椅,这就是庆源一个极具特色的美人靠了。村庄到处种满了梨树,依河还有桃树等,村庄外是大片的稻田,我于 3 月底去过一次, 开满了油菜花,远远望去:金黄色的油菜花、村中雪白的梨花、溪边粉红的桃花,加上粉墙 黛瓦徽式古民居,这一切令人惊叹:好一个世外桃源。 村庄中保留有:“大史弟”、“大夫弟 ”、“资政弟”等官宅;“福绥堂”、“敬慎堂”等商宅。 4、去这些地方的沿途风光。从江岭开始,公路始终在山间穿行,一路风光十分优美,从一级站开始,湖光山色始终 出现在公路边。从去段莘大路转向庆源的途中,是观赏高山平源的最佳地点,随着山势的上 升,湖泊一点一点地出现在眼底,这时选择一个地方下车或索性徒步都是一个好的决定。 二、交通问题 江岭、高山平湖、庆源的交通极为不便。强烈建议自驾车或包车前往。甚至可以选择徒 步。 1、乘当地 的交通工具当地经过江岭、高山平湖的车14 / 22 有到段莘、官坑、庆源的车,但车次很少,早上多从这些 地方去县城等大乡镇,近中午返回,庆源村为公路尽头,这个村每天有一趟中巴,往返县城 一次,二辆农用车去晓起、江湾等地。因此坐当地的交通工具极为不便。 2、包车或自驾车: 从江湾或晓起包摩的去,估计有半天时间就差不多了,价格应当在 40 元左右。这种方 式的好处是随意,而且完全可以观赏沿途的风光。适合二、三个人的游客。 如果有四人以上,建议包车前往,一般可以包当地 的面的甚至是农用车,价格还便宜。 估计应当在 100 元以内,半天时间。自驾车,这是很方便的了,只是注意安全驾驶,稍后我会专门介绍。 3、徒步: 如果是从晓起出发,乘车虽然感觉距离比较远,但多是在山中绕来绕去,实际上直线距 离并不远,因此,也可选择徒步,从晓起出发,大约一天时间走完,到达庆源,沿途多有青 石板小路。因时间关系,没有仔细问清怎么走。建议走一处问一处,注意的是高山平湖在当 地要说是去“一级站”,然后从这徒步去庆源约 5 公里。 也 可以选择一般徒步,建议选择从高山平湖到庆源这15 / 22 一段,如果是坐当地的交通车,在 去庆源的路口下,从这里徒步到庆源也就四到五华里左右,而车辆却要在山上绕来绕去十几 里,当地人说乘车与走路的是差不多同时间到。 4、路面及安全问题:如果是包当地的车,他们熟悉路面,基本上是放心的。但游客自驾车来要小心为好,从 晓起到江岭,虽然是沙土路,但安全是没问题的,路面平整,转弯弯度小,坡度不大,但从 江岭开始,多为在山间的盘绕的公路,路面没什么大碍,但弯度极大,有多个 180 度的大弯 道。小心驾驶,特别是从高山平湖到庆源这一段,路面状况差,路面窄,弯度大,一定要小 心。但这一般的风光还是很好的,虽然一路艰难,却也是值得的。 三、住宿情况: 这些地方的食宿接待能力很不完善,一般建议是一日或半日游,但旅途中多不能按计划 完成,不能按预订的计划去选定地方住宿或者吃饭,那么这些地方的情况怎样呢? 1、江岭:在江岭有三个村庄可以去投宿与吃饭。一是山上的江岭村,二是山下的东岸村 和西岸村。这此地方的一些农 家有接待能力,多为16 / 22 五人左右,吃饭问题只能在住宿的农家解 决。每年的油菜花开季节,是江岭的旺季,多为三月中旬到下旬这段时间。 2、高山平湖:当地称一级站,这是一个比较繁华的村庄,有几家饭馆:如足云酒家,可 以接待二十人左右的吃饭。这里还有一个宾馆,是80 年代建的电站招待所,是电站修建专门 为婺源人夏季避暑的一个地方,看上去还是挺新的。条件应当是不错的。 3、庆源村:庆源村开发得少,村庄里还未出现营业性的饭馆,只有村委会一个食堂。农 家旅馆 已经有了,村庄里有一位中学教师詹云生开的家庭旅馆还是不错的,可以住 8 人。因同是教师,我这次就住在他家。在庆源吃饭问题只能找住宿 的农家解决了。詹云生老师家是包晚餐、住宿和第二天的早餐, 25 元 /人。电话是: 0793- 7256152,另外离他家不远还有一家,詹志德,他家没有电话,在庆源村民风还是很淳朴的, 在投宿的村民家里感觉都不错,庆源村还有其它农家旅馆,没有一一调查清楚,如果在这里 要投宿的,可以去问一问。估计这个村的住宿接待能力为 50 人以下。 这里的住宿接 待条件还比较简陋,驴者17 / 22 要有心理准备,吃饭的口味也没有专门的餐馆里 的好。 四、旅游建议: 这三个地方适合半日游,具体建议如下: 1、包车、自驾车半日游:从晓起出发,约中午前后返回,可在一级站吃中饭。下午安排 去北线延村、思溪、清华等。 2、徒步一日游:从晓起乘车到江岭, 2 元 /人,包摩的估计 5 元 /人。从江岭开始徒步到 一级站,再到庆源,在一级站吃中饭,到庆源投宿。 3、计划去段莘、官坑徒步到北线的浙源岭脚的,可以从 晓起出发,游这三个地方,到段 莘吃中饭,然后下午开始徒步。 以上安排是以晓起出发为中心进行,具体怎么安排灵活而定,仅供参考。 五、存在的问题: 这三个景点过去都无需门票,没有一点商业气息,因而也是一些游客推荐去的原因。但 自今年春节以来,庆源已经开始收门票了,而具定价为 15 元 /人。比北线的理坑还贵,幸好 可以与他们讨价还价,一般可还到 10 元 /人,学生证一样可半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交通安全问题,无论是18 / 22 自驾车还是坐当地的摩的,都要提醒司机 注意 安全。篇五: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 2016 年 7 月 14 日至 7 月 23 日 考察过程: 江西婺源,一个让建筑师,摄影师心向往之的地方,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传说中的“最美 的乡村”,在这次民居建筑考察中,我们小组住宿在李坑,主要考察了大理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 ,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住宿几天下来,我 们发现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 、参差错落;村内街 巷 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 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 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大家评价这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李坑 ,我觉得它自己 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 . 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 2016 年 7 月 14 日至 7 月 23 日 考察过程: 19 / 22 江西婺源,一个让建筑师,摄影师心向往之的地方,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传说中的“最美的乡村 ”,在这次民居建筑考察中,我们小组住宿在李坑,主要考察了大理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 ,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住宿几天下来,我们发现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 、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 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大家评价这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李坑 ,我觉得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 . 李坑,让我觉得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 园那么李坑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村中保持 600 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坑。这个以“理”为名的村子是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它建村于南宋初,自元代始,村子渐盛,科第蝉联,尤其在明代官宦 屡出其村,他们显官在职之时或年老返乡之后,便致力于营造邸第,以耀祖光宗。至今,以 官邸宅第为主体的明20 / 22 清古建筑有 130 橦之多。 理坑与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是个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地点。 我们主要对诒浴堂做了它的建筑考察,对理坑诒浴堂通过测量,调查,采访等方法对它做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建筑面积,房屋尺寸等等的测绘。它是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宅地,厅堂梁枋全部用木雕装饰,梁枋之有雕刻精致的梁托,梁柱之间饰有木雕挂落,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前方大梁上雕刻“九世同居”。左边上面是“满堂福”,下面是“三英 战吕布”,右边上面是“九寿宫”下面是杨家将“穆桂英戏挑杨宗保”,人物栩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