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doc_第1页
2019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doc_第2页
2019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doc_第3页
2019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doc_第4页
2019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卷面整洁:2分)一、把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横线上,看谁写得最美观。(3分)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_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wn lin tun j d wi hn ln tn zo ( ) ( ) ( ) ( ) hn y k shu k su hun rn d w ( ) ( ) ( ) (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造句。(8分)失声()哭 张冠李() 马马()()()经风霜 北风()号 ()()忙忙_四、先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出处。(8分) 1、_,俯首甘为孺子牛。 2、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_,挤出来的是_、_。 3、_,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_ _。 4、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_。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 来。倘若_,所得就非常有限,_。五、你了解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吗?选择正确的答案。(3分)A、补充说明 B、声音延长 C、语音递进 D、意思转折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2、“嘀嘀”不时从门前的马路上传来汽车鸣笛声。( )3、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六、按要求写句子。(10分)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闰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缩写句子)_、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_、校园里有几棵青松。(改为拟人句)_5、 我们都很担心自己会不会考上重点中学。(修改病句)_七、语文实践。(4分)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你心目中的鲁迅。_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0分)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多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有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4分)(1)素_ (2)先前:_(3)如许:_ (4)希奇:_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 )A、闰土有许多心事。B、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C、闰土心情复杂,难以理解。D、闰土思维怪异,与正常人不一样。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新鲜( ) 危险( )4、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有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 的意思( )。(2分)A、 鲁迅家的墙很高。B、 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许他们出去玩。C、 说明他们不能广泛接触社会,见识很少。D、 说明他们视力不好,只能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鲁迅与剪报鲁迅先生非常重视资料积累,剪报是他收集报刊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他认为,剪报可以将转眼即淹没于报海的有关资料收集起来,以免事后东寻西找,而又往往无所得。治学的人随时剪报,好处多多,既有利于读书作文,也有益于身心休息。他常常把剪得的资料恰当地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使内容更丰富,观点更有说服力。上海鲁迅纪念馆还保存着一些鲁迅生前自制的剪报册,鲁迅把它取名为“报纸的报纸”。这些剪报册剪贴得很整齐,每页上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报纸名称和日期。资料全是他在1928年到1933年期间从上海出版的报刊上剪下来的,内容都是有关国民反动派摧残进步文化的消息报道和反对他本人的论敌的文章。他打算运用这些资料写一些反驳、批判文章,但后来因故没有写成。1933年2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幽默作家萧伯纳来到上海,鲁迅先生与之会见,彼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有关萧伯纳的活动,上海乃至全国的各家报纸纷纷报道。一天,鲁迅先生翻看报纸,突发奇想这些散见于报上的文章如能剪下来,按一定形式分类,出本书,不是挺有意思吗?于是,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瞿秋白夫妇。在瞿秋白夫妇的支持下,文章很快剪集出来,鲁迅先生题名为“萧伯纳在上海”,很快自费出版发行了。该书的封面设计得挺别致,是由大小不等的剪报图案资料拼接而成的。该书出版后,在上海文化界引起很大的反响。1、“报纸的报纸”是指:_ 内容是:_(4分)2、“萧伯纳在上海”是指:_ 内容是:_(4分)3、剪报有什么好处?(在文中用“_”划出)(1分)4、读了鲁迅与剪报,你有哪些收获?(3分)_10、 作文。(30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新面孔,谁给你印象最深?说说第一次相见的情景他留给你的印象,再写一写。要注意用上一些人物的基本方法。附送:2019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十三岁的际遇同步练习鲁教版1查字典、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个句子。际遇:_白驹过隙:_谈笑风生:_耳目一新:_2这篇散文主体上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这样便于直抒胸臆,也让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但在文章第五段,作者又用了三个第二人称“你”,请问:这样写有何用意?_ 能力提高 1“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小诗为什么要将自己喻为“不系之舟”?“玫瑰”“绿阴”“宁静的港湾”,又喻指什么?_2作者笔下的北大,不但知名,而且有着“精神的魅力”,用你的话说一说这一“精神魅力”。_ 延伸拓展 哈佛梦想 刘墉 你知道我小时候听过的第一所美国大学是哪个吗?是哈佛!高中时,从百科全书上,我知道哈佛的历史远比美国长,早在六十年代,哈佛已经为美国培育了六位总统。我最崇拜的文学家、诗人,如艾略特、亚当斯、梭罗和爱默生,都是哈佛毕业的。只是当时我连考国内的联考,都没有把握,哈佛自然更成为遥不可及的名字。直到我认识美国驻华大使安克志的儿子安拙庐,想进哈佛的心才又动了起来。因为他对我说,他高中成绩并不极好,但经过口试却被哈佛录取了,当时的口试官说:“我们重视的不是你已经装了多少,而是未来能装多少!”于是我想:说不定以我这种不怎么样的成绩,有一天也能混进哈佛研究所呢!然后我到了美国。才落地,就看见报上登,哈佛大学锐意革新课程,要求每个毕业生,都要精通写作、数学和电脑,他们认为这是大学生的基本训练,不能灵活地使用这三者,就难以在未来世界成为上等人。报上又说,哈佛认为大学教育,不是培养一批会死记的书呆子,而是指导学生怎样到不同的领域中,做深入的研究。正因此,他们取消了以前的入门课程,譬如“美国历史的主题”和“化学导论”,取代为“中世纪的骑士浪漫主义”“东亚小说”甚至“非洲礼仪的艺术和神话”。而在毕业需要的课程中,居然“外国文化”和“文学及艺术”类占了四分之一。哈佛说他们要的是“国际人”,也就是有国际的前瞻性,而不只是狭隘在本科里的人。本科修得再好,没有世界观和人文素养,还是不够的。哈佛变得愈来愈对我胃口了,我甚至在拿到大学副教授的职位后,都想辞职搬到剑桥,去做一个“哈佛人”。可惜,生活上的顾虑,和你进入史岱文森高中,使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尤其是看到统计报告上写,连平均九十七点二七的高中生,都被哈佛打了回票时,更心想:“恐怕连儿子也进不去了!”倒是你不死心,到学校图书馆翻出“学院档案箱”,那是由你们历届进入名校的学生,发表大学感言,所集合成的。你对我说:“哈佛真是太吸引人了!虽然校友都说那里有天下最难吃的伙食,但是也讲:最吸引人的不是教授,而是学生!不是校园,而是气氛!半夜还有人在校园演奏、街头舞蹈。走在那儿,简直就像到了纽约的苏荷区,每个人都那么不同!”“我们要的是不同!不是相同!死板教育下的产物是一个样子,但是哈佛让学生自由发展,成为他自己的样子!”你眼睛里闪着光彩,使我想起少年时的自己,梦想成为哈佛人。于是你从高四上学期(按:美国高中为四年制),就开始填申请书、写自传,要求哈佛提前批准入学。“你可以说你帮我做过哪些事!”我建议。“那不重要!因为学校不把靠自家人的成就算进去。”“我们可以请大学校长写推荐函。”你母亲说。“那也不重要!恐怕自己老师写的反而更可信。”我们就不再多说了,任你自己实现梦想。只是当你把自传拿给我看时,令我湿了眼眶,你说:“作为一个移民,我能以新的眼光来看美国文化;但是反过来说,我更能从西方的观点,回顾中华文化的遗产。由于流着中国的血液,如果能进入哈佛,我希望在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儒家思想间,找到一种交融之道。我要用自小的中文训练,帮助我完成这双语文化的桥梁工作”我发现:从你七岁来美,我就天天逼你学中文,不知为此发生多少父子争执,也不知费了我多少心力。而今突然有了收获、有了认同。今天,在这个圣诞前夕,我从地球另一边写信给你,充满激动与对上苍的感恩。而在信的结尾,我要说:“贺你成为了哈佛人!我们以你为荣!”1本文题为哈佛梦想,文中写了几代人的梦想?结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发?_2哈佛的口试官说:“我们重视的不是你已经装了多少,而是未来能装多少!”你怎样理解这句话?_3为什么“我甚至在拿到大学副教授的职位后,都想辞职搬到剑桥,去做一个哈佛人”?_参考答案 【自学阶梯评估】(一)知识掌握1际遇:遭遇(多指好的)。(造句略)白驹过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间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造句略)谈笑风生:形象谈话谈得高兴而有兴趣。(造句略)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造句略)2三个“你”所代表的对象,还是“说”。这样写,“我”似乎变成两个人;一个扮演问话者,一个扮演被问者,自问自答,使行文活泼,加深读者印象;同时,更直接、更强烈地抒发了对北大的深情。(二)能力提高1因作者在人生的奋斗中将永不停歇,故用“不系之舟”来表达作者对知识和生活的执著追求。“玫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