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变异现象备课设计一、 教学目标1、 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3、能对同一种类动植物外形特征的差异性进行观察比较,并做出解释。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难点:能对动植物的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三、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与生物的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都是生物体繁殖的重要规律,遗传使物种延续,变异使物种后代出现差别。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变异比遗传稍难理解。所以本课引导学生从认识人类开始,逐步导向认识其他动植物,从而使学生了解变异及变异的种类。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一对孪生姐妹的照片,找出她们之间的外形特征差异,初步了解个体间存在着差异。然后比较同学间外形特征的差异,揭示变态的概念。第二部分,观察并比较各种金鱼、康乃馨、玉米等的不同之处。教材中利用图片展现了形态各异的金鱼、康乃馨、颜色各异的玉米的照片。这些动植物的外形特征、颜色等各不相同,表现为生物之间也存在变异,说明变异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第三部分,查找关于变异的谚语。和遗传现象一样,人们很早已经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着变异现象,创造了丰富的关于变异的谚语和俗语。第四部分,阅读资料,认识三叶草的变异现象。第五部分,拓展知识,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四、教学方法1、图文结合,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明白什么是变异。3、交流讨论,感知变异现象并对变异现象有一定的认识。4、渗透德育,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美好的愿望。5、查找资料,充实所学内容。感受人类的智慧。五、教学过程(一)、虎父无犬子1、你能找出下面的一对著名的父子明星吗?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2、小结人的遗传特征:眼睛、鼻子、耳朵、嘴巴、下颚、声音、身高、肤色、胖瘦、父母的天赋、3、陈佩斯不但在外型上遗传了他父亲的很多特点,而且他还子承父业,遗传了父亲的表演天赋,也是一位出色的电影演员 。(二)、火眼金睛观察下面这对母子的照片,说说他们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同?(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父子、母子、孪生的兄弟姐妹之间,即使长得再相似,也会有明显不同的特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科学话题。(三)、板书课题,揭示课题想一想,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生物的变异?小结:跟研究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样,我们应该从人类、动物和植物三个方面来研究。(四)、研究人类的变异现象1、观察这对孪生姐妹,找出她们之间的不同特征。(学生自由回答)2、小结:即使是孪生姐妹,也会有许多不同的特征。3、我们研究人的变异可以从有无耳垂、直发卷发、单双眼皮、舌头是否能卷、发迹形状、有无酒窝、两手相握习惯姿势等。4、实践活动:完成下面这张表格。外形特征差异记录表 第_小组 特征1人数特征2人数1有耳垂无耳垂2直发卷发3单眼皮双眼皮4舌头能卷舌头不能卷5平发迹“V”发迹6无酒窝有酒窝7相握左手在上相握右手在上5、变异的概念: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6、拓展思考:想一想,人类的变异除了表现在上述表格中提到的哪些方面以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除了外形上的差异外,还体现在血型、脾气、生活习性等方面。(五)、研究动物的变异想象1、你能找出一些关于动物变异的谚语吗?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2、 欣赏关于这两个谚语的相关图片。3、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物变异的谚语?(1)、麻雀变凤凰。(2)、鲤鱼跃龙门。4、从这些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六)、研究植物的变异1、观察康乃馨、玉米在外形与颜色上的差异。2、你能找到一些关于植物变异的谚语吗?(1)、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2)、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3、小结:同遗传一样,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也是普遍存在的。4、阅读关于三叶草的变异知识,了解人类美好的愿望。(七)、变异的形式1、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例如,高茎豌豆开花结果,播种长出新苗,却成为矮茎豌豆。另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例如,因为用眼不当,造成近视。2、拓展思考:你对生物变异现象是怎么理解的?变异实际上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正是由于种种变异,才让地球有了现在这样种多样的生命。(八)、欣赏各种各样的生物变异说一说:欣赏了上面这些关于生物变异的图片,你有什么想法?科学家们指出,造成这些动物变异的罪魁祸首是人类。人类漫不经心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按理应该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动物的变异和灭绝已向人们预示:现在所发生的事件,完全有可能发生在人类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环境,事实上就是拯救人类。(九)、课后思考:各种各样的变异,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探讨。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六下生物的变异现象教学回顾和反思一、 设计回顾:生物的变异现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第12册二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与它们的父代及同代之间有许多不同”来展开的,但是对于“变异”这个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其中包含不少的名词、术语,如何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尽可能地做到科学和准确?如何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关系处理本课的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过程”和“能力”的重要性。我认为就概念教学而言,更是只有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 知识与能力科学知识和科学能力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它们同样都是构成个人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成分。科学知识构成了科学的基本信息内容。科学能力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科学知识是科学能力的载体,科学能力是获得科学知识的一种有效“工具”。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头脑空白的人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反之,学生在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猜想、预测、实验等技能达到对新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推测植物是否也存在变异现象后让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对多个苹果进行观察,从而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植物也存在变异现象”这个结论性的知识。2、 探究与传授的时机小学科学教学以探究为主,但是在概念教学中也应该充分发挥传授的作用。探究教学能够亲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传授式教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教师在一些知识方面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支架时,教师就应该进行一些传授。在“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概念中“同一物种”、“子代与父代”等术语大部分学生对于它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的起始我就把它拿出来做以解释,消除学生在理解概念中的障碍。当然,我的设计是先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同一物种来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后,如果发现学生确实有异议后才开始解释的。这样做既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又可以扫除概念理解中的障碍,一举两得。而在归纳“变异”概念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事实信息,有了较多事实信息后,我就引用“探究研讨”教学法,科学处理各种信息:“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将数据规律与实际的遗传现象相结合, “水到渠成”的形成“变异”具体概念。在设计本课其它的教学环节时,我也是始终围绕着处理以上几种关系为主线进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在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二、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执教中,基本上体现了自己备课时的一些想法,学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内对“变异”这一生物现象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的观察、推测、收集证据等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得益于对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学习,在它的核心思想“帮助学生在大量事实信息的基础上发现具体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引领下,课堂上我尝试使用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息-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五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本课的概念教学。(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我首先采用通过出示自己的照片(其实是刘德华的照片),让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并明确“之所以知道这不是老师的照片就是因为老师与刘德华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引出了一些典型的特征,如:“有耳垂和无耳垂”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开课部分的设计不仅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解决了“对典型特征的认识”。(二) 组织探究,获取事实信“探究-研讨”教学法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要素,但概念来自学生的感性认识。只有让学生充分接触客观事物,获得大量事实信息,才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信服地概括出具体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统计班级同学的特征差异,比较自己与父母的差异,寻找双胞胎之间的差异等;继而再让学生通过观察苹果实物以及其它动、植物图片。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有意识培养学生边观察操作边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通过活动,自主获取以上的感性的事实信息,凸显学生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三) 研讨综合,概括具体概念当学生在一定的探究活动中获得了足够的感性事实信息后,我就在相应的环节穿插引导学生“通过以上的比较和对数据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大量事实信息的交流、碰撞,让学生信服地概括出:人与人具有不同的特征,植物同一物种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也是如此这样一个具体的概念。(四) 分析总结,形成科学概念当学生研讨综合,概括出具体感念后,我则对学生刚刚形成的具体概念进行分析小结,帮助学生尽快地把事实概念转化成科学概念:“子代与亲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这个现象叫做变异”“生物的变异现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它也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之一”。这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兰本达教授所说:所有概念的建立,都要在浩瀚的事实中探求意义,探寻一个概括的体系,把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特征都包括进去。(五) 实践运用,深化科学概念学习科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能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并在应用中重新研究科学。在本课的最后,我让学生“用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解释:为什么自然界既有固定种类的生物又如此丰富多彩,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使学生既巩固理解了课堂所学,又将科学探究引伸到课外。教学始终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课前我虽然做了很多准备,但是本课依然存在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将成为我以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首先,我在备课中应该“备语言”,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加强普通话的练习。教师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到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木竹材压片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机转子动平衡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重碱煅烧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子电气产品环境试验检验员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企业物资采购流程及合同管理测试卷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赣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9)
- 专家合作协议
- 英国秋招面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助贷面试题及答案
- 银行招聘 试题及答案
- 主题班会课件++高效晚自修主题班会
- 康复治疗进修汇报
- 轴承保持器行业报告
- 雷州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 bpo外包服务流程
- 2024年中国电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际金融法》课程教学大纲
- IE动作经济原则课件
- 铁路劳动安全-常见事故预防
- 26个字母(课件)英语三年级上册
- 110KV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