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教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教案 冀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教案 冀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标:态度: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人们服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一些中华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感悟民族文化差异。教学难点:了解我国民族服饰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认识一些我国民族服饰特点及形成原因。教具与学具:图片、文字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感知各族服饰的鲜明特征)1教师: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分布着汉、蒙、回、藏、苗、土家等56个民族。现在,请大家看一张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从哪里看出来的?回族。2教师解释服饰的概念:我们把“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这些统称为“服饰”。学生初步了解服饰的概念3教师:在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民族服饰。(板书:民族服饰)二、新授:1教师提问:你想了解与民族服饰有关的哪些内容呢?学生质疑(总结:服饰特点、形成原因)2教师:我们以回族为例,观察他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分女装和男装去说。3教师:根据你课前调查的资料,你认为回族服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资料补充并板书:宗教信仰)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4教师:课前让同学们调查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服饰,现在就请调查相同内容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学生分组)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整理。请看自学要求。5出示自学要求:(1)结合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和教师发给的资料,从“服饰(男装和女装)特点和形成原因”这两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整理。(2)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组员可以补充)6小组整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初探民族服饰文化内涵。(根据学生的总结,教师适当做副板书: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族风俗、宗教信仰)7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了解该民族在中国地形图中的位置,另外教师重点补充苗银和藏服的资料。(中国地形图)文件夹28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人口数量较多的民族服饰,通过了解,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2)服饰的形成与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因素有关。9教师总结:这些民族,服饰的形成都受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那么人口数量特别少的民族,服饰又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了解一下。课件:图片欣赏(文件夹3)提问:欣赏了这么多民族服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收获,教师总体概括民族服饰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多姿多彩)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渗透民族无论人口多少,只要有其典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其丰富的历史和民族习俗,服饰就有其独特的特点。10教师总结并过渡:各个民族的服饰真是风格迥异,特点鲜明,多姿多彩。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各组拿出盒子里的玩偶,根据它的服饰猜一猜,是哪个民族?1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猜猜这是哪个民族”?12教师揭示谜底:同学们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其实,他不是_他也不是_,他们都是土家族娃娃!13教师:通过这个游戏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出示课件文字进行总结:因为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各地,受当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服饰自然不尽相同。)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认识到土家族因为分布的地区不同,所以服饰也不尽相同。安排这个小游戏既检查前边所学,又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其实,不光土家族有多种服饰,瑶族、壮族、苗族等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服饰也是多种多样。15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民族服饰有了哪些认识?学生说一说。设计意图:总结民族服饰的特点,补充板书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教师总结过渡: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不仅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聪明才智、精湛工艺和宗教信仰,还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服饰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17视频:国际民族服装展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民族服饰登上国际展台,很自豪。)18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的服饰受世人青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历史发展到现在,在今天的大街上,通过服饰你可能区分不出来他是哪个民族?可是在一些重大场合,如国庆日、代表大会等,每个民族都会身着自己本民族的服饰,盛装出席。本民族内部重要活动或重大场合时,同样如此。师出示图片:汉族服饰 提问:猜猜这是哪个民族?教师:汉族服饰同样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课下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调查一下汉族服饰的特点。19.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兄弟姐妹欢聚一堂,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放视频中华大团圆)附送:2019年(春)五年级品社下册多彩的世界民俗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出世界各国在建筑、服饰、日常生活、节日、饮食习惯和见面礼仪等方面独特的习俗。2通过各类展示和对资料的分析,知道世界各国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3尊重和接纳各国文化差异,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世界更精彩。 4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大致分布情况和分布范围。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世界各国在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尊重文化差异。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知道各民俗有不同的见面礼仪,了解其含义。2懂得用对方国家的礼节来打招呼,是对彼此文化的一种尊重。3知道德国的风俗特点及礼仪文化。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德国的风俗特点及礼仪文化。教学过程活动一 交流礼仪,导入揭题1猜一猜师:今年寒假,我去东南亚一带旅游。刚到那的几天,我总看到那里的人对我做这样一个动作(双手合十),我觉得很奇怪。后来询问导游后,才明白这意思。你们知道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吗?师:是呀,这是在和别人打招呼呢!2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和别人打招呼的方式吗? 附:泰国:合十礼 新西兰毛利人:碰鼻礼 印度:摸脚美国:拥抱礼 握手礼 中国:握手礼。古时:抱拳、作揖、跪拜日本:鞠躬礼英国:脱帽礼补充资料:(1)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这是“祝福”的意思,是巴基斯坦礼节)(2)印度人见面时,使用问候语,并两手合十或举手示意,一般两手空时则合掌问候。合掌时对长者宜高,平辈宜平,晚辈宜低。若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则往往行拥抱礼。对尊长或某人表示恳求时,则行摸脚礼。(3)欧美国家以及受欧美影响的许多国家,广为流行着脱帽礼。此礼源于欧洲中世纪。据说,当时武士对女子讲话时,必须把头盔举起,以示对女性的敬重。当武士们友好相见时,为了相致友情,彼此都要把头盔掀起而露出面目。久而久之,便形成脱帽礼。3学生选择一种方式,与同伴打招呼。4小结过渡,揭示课题(课件出示课题3、多彩的世界民俗)刚才的游戏让我们初步了解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礼节。(出示板书:礼仪)用这些礼节,与对方打招呼,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 5、补充礼仪网站:culture.china/zh_cn/zhuanti/liyi6过渡:除了礼节之外,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还存在着许多差异。接着,就让我们暂且跟随丁丁的脚步,走进世界风俗的大门,先去感受德国风俗的丰富多彩。活动二 读读日记,了解德国1读丁丁日记,了解德国,找找和我国的区别。师:假期里,丁丁把自己德国之行写在了日记了,请大家打开书,读读他的日记,说说从日记中你对德国有了哪些了解,它和我国有什么区别。2学生交流反馈。 德国啤酒节:欣赏啤酒节的热闹场面,跳跳舞蹈 建筑:浏览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古典主义式等式样的建筑 文体:唱唱世界杯上的足球歌曲 饮食:面包、西餐。汉堡这一城市名的由来。补充吃西餐的礼仪3板书:节日 建筑 文化 饮食4“我做小招待”演一演师:丁丁在德国旅游是认识了一位朋友罗格。这位德国朋友要来上海玩。丁丁会怎样根据他们的礼仪、饮食习惯招待他呢?(1)丁丁去机场迎接他(2)中午,丁丁邀请他吃(3)丁丁还安排了娱乐节目5、小结:丁丁用德国礼节招待了罗格,使罗格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罗格此行非常愉快。活动三 课外拓展,寻找多彩师:不同的国家,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都存在着差异,具有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重点浏览了德国,了解了它的风俗,课后,请大家根据以下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出示要求:1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家,了解其民俗;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小品、唱歌、猜谜语、游戏等准备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附板书设计:4 多彩的世界民俗礼仪 节日 建筑 文化 饮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世界上几个影响较大的节日及其文化内涵;2 初步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 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世界更精彩。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世界上的重大节日和不同的民居风格。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世界更精彩。教学过程活动一 快乐的节日1了解圣诞节。出示:PPT 圣诞节师:圣诞节是许多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你们有没有过圣诞节?是如何度过的?2交流:那你们知道西方人是如何欢庆圣诞节的呢?3教师小结。(1)人们喜欢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美食(2)孩子们最盼望的是圣诞节的早上,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3)关心和救助穷人是圣诞节的一项重要活动(4)圣诞节已成为一种文化(文学作品、歌曲、传统歌剧等)4欣赏歌曲铃儿响丁当(出示:歌词)5师小结: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有各种各样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时,人们载歌载舞,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祝福,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圣诞节,你还知道世界上哪些重大的节日吗?(出示:各国过节图片)6学生介绍节日,了解形成节日的原因和目的。(感恩节 狂欢节 斗牛节 开斋节 愚人节)(学生交流)7思考:风俗的形成都有其社会背景,原因很复杂,如西班牙的“斗牛节”,西方的“愚人节”等活动都是寻求刺激的一种表现方式。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节日呢?(同桌相互讨论)8教师小结:我们对于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应该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板书:宽容、欣赏、尊重)活动二 别具一格的民居1师过渡:除了多彩的节日外,各国还有各具特色的建筑。2猜一猜建筑。(出示不同国家的建筑)3思考:为什么这些建筑的风格各不相同呢?(同桌议论、探究)4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学习,完成表格。(出示别具一格的民居表格)世界各地民居民居建筑风格当地地形、气候特点日本民居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造多地震东南亚高脚屋双层木楼或竹楼炎热多雨因纽特人冰屋用冰盖房气候寒冷阿拉伯人民居墙厚窗小早晚温差大5交流,教师出示答案。(出示PPT:民居建筑风格、当地地形、气候特点)6教师小结: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都因为自然环境而异,是来自与不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活动三 多彩的舞台1过渡: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的地理环境不仅让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住房呈现出了多样性,在饮食、服装上也同样影响着人们呢!他们的文化艺术又有什么不同。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随机补充牛仔裤的来历等一些有趣的知识)4 辨析:如果各国民族拥有的是同一种文化,你觉得怎么样?5 小结: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造就了不同风格的民俗文化。就是因为这些文化的差异,才使整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活动四 课外拓展1总结:一件衣服、一幢房屋、一份食物、一个见面礼,就足以让别人了解到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的形成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其实,各地吸引人的风俗远远不止这些。2课外拓展师:课后请同学们将把我们在课上的所得、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一个汇总,准备制作小报纸,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内容,再补充和删选自己的资料。附板书设计:4 多彩的世界民俗礼仪 节日 建筑 文化 饮食 宗教 服装宽容、欣赏、尊重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与伙伴合作,制作专题小报;2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世界更精彩。3.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大致分布情况和分布范围。教学重点能与伙伴合作,制作专题小报。教学难点懂得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世界更精彩。教学过程活动一 世界宗教文化简介1(图片:徐家汇天主教堂)交流:你见到过吗,说说在哪里?还在哪里见到过教堂?2看书,认识三大宗教。3交流大致情况及分布范围。活动二 学习做小报的方法1知道小报排版的几种常见模式。师:大家平时看到过不少报纸,也曾经做过小报,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小报或者曾经制作的小报大致排版的一个样式吗?2学生随机交流3教师补充相关的模块的样式,媒体出示。如,品字形式样,田字格式样等。(PPT中的各种版式)。4出示小报,学生寻找小报的不足之处 了解以下内容:A:报头(知道作用)、知道其大小色彩等注意事项B:小报能反映小组合作情况:即参与者,谁美工谁主编等C:装饰性的图案花纹的选择 如:反映饮食的,可以以蔬菜瓜果作为文字的外框;涉及荷兰的,可用大小不同的花作为框架;反映建筑的,可以用不同国家的建筑形状作为文字的外框;反映服装的,那可以来个世界民族服饰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