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 鲁教版注释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影:皎洁的月影,或月光的影子。向:到。渝州:重庆。夜:今夜。发:出发。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君:指峨眉山月。下:顺流而下。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简析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在途中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练习资料1默写:(1)峨嵋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1分)(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1分)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 (2分)(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 。 (2分) 3解释下列词语:(3分)向: 。发: 。下: 。4“半轮秋”“ 影”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5峨眉山月歌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1分)6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3分)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练习资料答案1默写:(1)峨嵋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1分)(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1分)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峨嵋山月半轮秋 ;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影入平羌江水流 。 (2分)(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夜发清溪向三峡 , 思君不见下渝州 。 (2分) 3解释下列词语:(3分)向:到。发:出发。下:顺流而下。4“半轮秋”“ 影”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影:皎洁的月影,或月光的影子。5峨眉山月歌作者是 唐朝 (朝代)的 李白 (姓名)。(1分)6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3分)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景物完整得2分,语言生动得1分。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思友1分,思乡1分。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床头上的标签教案 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拓展阅读,延续前面课文对科学精神的阐释。从写发生在李比希身上的两件事中总结经验,一败一成,一失一得中认识科学精神,即严谨认真,观察仔细,坚持不懈的精神。作为题目“床头上的标签”起着线索的作用,除了把失败与成功相连外,也展现了李比希自律,严格,不断奋进的精神品质。二、学情分析:在学习前面三篇课文后,学生已经对科学精神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引导过程中需要提取本篇课文所要传达出的侧重点;其次,本篇文章与一个这样的老师类似,属于正反对比的文章,在前面的基础上我们只需要稍加点拨即可让学生理解文章,提取重点。最后,本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大胆,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不必担心哑口无言的情况出现。但是,要注意拿捏得到,防止天马行空的情况出现,做好引导。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藻、淀、擦、残、蹭”,认识“氯、溴、碘”,理解“沉淀、懊悔、小心翼翼、严谨、教训”;理解把握文章的主旨。2.过程与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把握主旨,领会文中的细节描写。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文中呈现的“严谨、认真、观察仔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和“自律,自我约束”的精神品质。四、教学重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理解文章主旨;领会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习文中的科学精神和精神品质。五、教学难点:领会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习文中的科学精神和精神品质。六、教学工具:多媒体幻灯片七、教学用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1.导入以鲁迅在书桌刻下的“早”字故事导入。(意图:用与课文相关性极强的“早”字故事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提早了解七年级马上要学习的鲁迅和课文,而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2.检查预习师:出示幻灯片,首先学生自读一遍,其次由学生带领大家读一遍,最后齐读一遍。藻、淀、擦、残、蹭、氯、溴、碘、沉淀、懊悔、小心翼翼、严谨、教训(这样的顺序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能加深印象)3.课文整体感知师:我们回到课文中,自由朗读课文,找找围绕作者写了哪两件事,并为这两件事各拟一个标题,简要叙述各自内容。生:.(意图:根据自己理解朗读,课堂上,放开声音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落实基础知识和单元要求外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凸显语文工具性的特点。)4.分析理解课文(1)对比分析师:根据你们所说的内容,现在我把段落分出来,24是写第一件事,68是写第二件事。而你们的任务则是要从文中找出第一件事和第二件事中李比希的行为,抓住几个行为动词进行对比。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然后进行汇报。要求:先自我思考几分钟,然后交流讨论。(意图:先思考后交流避免了有些学生不动脑筋,撷取他人成果;其次本次对比有助于后面对文章和李比希的理解)生:.(2)标签的理解师:从刚才的汇报中,我们发现李比希的做法与前一次大不相同,后面是“反复思考,动手实验,查出原因”。为什么李比希前后表现会如此迥然不同?自读课文请进行回答生:.师:因为波拉德他受到了教育,也是因为他轻易下结论。如果是我我就会把那个写着氯化钾的标签扔掉。可是李比希却没这样做,他怎样做的,我们齐读一遍。生:.师:他不但没扔,反而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他为什么这样做?生:.师:那请问这个标签与我们题目的标签有什么联系呢,题目为什么叫床头上的标签?有几层意思?生:.(意图:通过前面的对比,学生已经知道前后不一,现在就从前后不一的原因中理解课文,突出主题。这种逻辑思维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其次,先结果后原因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李比希的理解师:从全文来看,李比希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从科学精神的角度和李比希本人的精神品质来评价他。(意图:也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但这次是开火车,检验是不是每个同学参与了。而且有时候形式太单一学生会厌烦,所以这次换开火车)生:.5. 延伸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有没有做过或见过类似的事情,或者说说学了本篇课文后你有没有什么打算与收获?一起分享(意图:从课文中走出来,让学生学以致用)6. 结束语 李比希在败成中,失得中总结经验教育,以认真,严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