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题西林壁教案 长春版执教时间课型序号学习内容5题西林壁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板书设计5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执教教师修改案预习反馈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后反思教师引导、点拨案(教师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案(学生活动)执教教师修改案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二)抓字眼,明诗意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 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 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 我站在_看到 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 1多诵读: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 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 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生读古诗生交流苏轼的资料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表演过关展示案执教教师修改案一、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代诗人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观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 2.俗话说:“当事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 二、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三、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1.来了果子野的早已秋天满山熟透 _2.这个想到心惊有点一就肉跳我 _附送: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题西林壁说课稿 北师大版教材简析 : 古诗题西林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教材围绕“角度”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题西林壁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那么接下来我将谈谈题西林壁这一古诗的说课。 大家都知道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他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教学目标 :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哲理。 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 通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有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时所拍摄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苏轼的资料,预习课文。 说教法、学法 : 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实践。 说教学过程 : 1、激趣导课 我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有许多名山大川,比如黄山(简介)。而我国江西省的庐山,就是个风景名胜。还记得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有关庐山的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美丽迷人。有一个著名诗人,叫苏轼,也到过庐山,并把所见所感,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题西林壁。 2、理解诗题。 (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的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 2)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初读感知。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古诗,读通读正确,然后抽查读的情况,请同学简单谈谈初读感受和自已的发现。教师在上课之前的备课,既要备教师的教,更要备学生的学,这一点特别重要。教师不光要关注自己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生成的依据。这里的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成的。 4、理解诗意。 (1)先自读自悟,再合作学习,并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注意:在合作学习之前,老师必须引导同学们复习、讨论学习古诗的步骤、方法。通过讨论,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总结出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初读感知查阅资料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明理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是: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这样,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后各自试着读诗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我认为,朗读,既是理解内容的方法,又是体会感情的方法,更是积累语言的方法,因此,不管是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还是在全班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或者是在品读感情的过程中,教师都要重视读的过程。 5品读领悟 启发谈话领悟意境:同学们,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且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呢?逐步引导同学明白:原来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欠薪分期协议书
- 冻库施工安全协议书
- ktv签安全协议书
- 养老院入住合同范本
- 兼职保证协议书模板
- 公司拆迁施工协议书
- 校园企业孵化协议书
- 校外辅导机构协议书
- 核酸场地布置协议书
- 供电公司赔偿协议书
- 金刚砂地坪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论文写作讲座(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课件
- 企业创新风险管理与技术创新
- DB50-T 867.48-2023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48部分:医疗机构
- 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伦理问题
- 医疗质量每月检查记录表
- 高一家长会课件10(共47张PPT)
- 银行异地工作调动申请书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甘孜州小学语文二年级期末评估考试题
- GB/T 32322.1-2015滚动轴承直线运动滚动支承成型导轨副第1部分:1、2、3系列外形尺寸和公差
- GB/T 19017-2020质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