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挑柴》教案 冀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挑柴》教案 冀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挑柴》教案 冀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挑柴》教案 冀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挑柴》教案 冀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挑柴教案 冀教版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感受生活中智慧的灵光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清新、极富诗意的语言讲述了“我”第一次砍柴的经历,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砍柴路上,伙伴们撒欢蹦跳、大呼小叫;沉寂的山场中,伙伴们挥刀砍柴;头挨头,吃干粮嚼得脆响;西斜的阳光中追着影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欣赏并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围绕中心句进行主题研讨。2抓住“第一次”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第一次挑柴的经历,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重难点分析:l 理解“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蕴涵的道理。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乔传藻的儿童作品。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练习生活,导入新课。 1你们平时在家里都能做些什么事情?承担什么义务? 2介绍本文作者当时生活的年代和生活环境,直接导入新课。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出示课件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2思考: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三、抓住重点,进行主题研讨。1抓住“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这句话,交流探讨。(1)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咬紧牙,挺住!”找出来读一读。(2)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2抓住“第一次”挑柴,畅谈感受。(1)“我”第一次上山的经历是怎样的?有哪些体会?边读课文,边在你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课件展示(2)作者的第一次挑柴经历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件展示有新鲜,有快乐,但更多的是困难:路途遥远,体力不支,干粮丢了,担子越来越重。 3再读全文,把“我”的感受读出来。四、阅读链接生活。将本课课文故事讲给家长听,尤其是要就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与他们进行交流,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也想一想:自己今后在家庭生活中该做些什么?由生活入手,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走进文本,也利于使学生带着与课文人物对比的意识进行阅读,更好地实现阅读影响人生。体现阅读的层次性,以逐渐达成阅读的各个层次的目标。 突出重点研读,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拉近与课文人物的距离,体会人物的情感。培养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以文本为依托,理解和体会课文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阅读训练,整体感知,升华情感。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和谐,提升家庭教育水准,实现阅读的社会价值。第二课时一、整体回顾,感受人物,升华情感。 1分自然段感情朗读。2交流、汇报与家长沟通情况。汇报要抓住要点,条理要清楚。二、吸纳乔传藻文章中的山趣、野趣。 出示课件1谈一谈我们每天的生活轨迹。 2再读文中描绘的具体场景,边读边想象。3课文除了让我们享受山趣和野趣,你还收获了什么?4自由推介作者的其他儿童作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吸引学生走进山城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体会文章蕴涵的乡野趣味。感受生活,品味哲理。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附送: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沪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美好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教学难点】课文寓意深刻语句的理解和品析。【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制作爱心卡。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亲情(多媒体播放公益广告帮妈妈洗脚,看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感受。)师导入:这是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是一个充满浓浓亲情的家庭。今天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去散步,去感受他们一家浓浓的亲情。二、走进课文,感受亲情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A、播放配乐朗读,要求:(1)认真欣赏配乐朗读,注意生字读音。(2)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B、比一比:给划横线的字注音。熬过 嫩芽 分歧 霎时 水波粼粼C、赛一赛:快速抢答。1、散步的人有: 2、散步的地点是: 3、散步的季节是: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5、结果是: 教师小结:本文讲述了一家四口在初春时节到田野散步,路上发生了“分歧”,最后他们用亲情和爱,解决了散步途中的“分歧”。 三、再读课文,感悟亲情思考感悟:文中有哪些让你觉得感动的有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出这份深情?有哪些句子难以理解?提出你的疑难。1、学生自由诵读,用笔勾画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及有疑问的地方。2.小组互助,交流感悟。3、全班交流。(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做好记录。)学生有可能说到的句子有:(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引导:“我”为什么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后来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从中可看出“我”与母亲的关系是怎样的?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母亲可能怕成为儿子散步的负担,不愿出去,但儿子一片孝心,她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从中可以看出“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融洽。(2)“儿子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引导:听了儿子的这句话全家人的反映如何? 为什么而笑?分析:“我们都笑了”。为孩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机智而笑。这给散步带来了乐趣。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谐的画面啊。(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分析:“我”是一家的顶梁柱,平日家人都信任“我”。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4)“我说:走大路。”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 为什么决定走大路?分析: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说明我孝顺,“百善孝为先”。 (5)“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引导:母亲为什么会改变主意?分析:母亲改变主意是因为孙子,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对孙儿的疼爱和喜欢。(6)“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分析:我背母亲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孝顺,妻子背儿子表现了妻子对儿子的爱护,尊老爱幼的美德在这一家三代上得到了体现。(7)“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引导:母亲和儿子重不重?为什么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分析:一边是年老体弱的母亲,一边是年幼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我”和妻子肩负着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小孩的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注:以上几处不必一一分析,重点分析最后一句。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4、提出疑难,体验亲情A、学生质疑B、转换角色,体验亲情假如你是文中的“我”,老师是文中的母亲,你打算怎样劝说母亲出去散步呢?C、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四、联系生活,诉说亲情亲情就是母亲为你煮的荷包蛋, 亲情就是父亲为你送的厚棉被,亲情就是母亲烦人的唠叨,亲情就是父亲宽大的肩膀。亲情时刻陪伴在我们的身边,你感受到了吗?学生稍加准备后全班交流。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读了这一课,我想同学们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吧。请把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在你自己亲手制作的爱心卡上,然后送给你的亲人。(学生动笔然后交流展示)分享了同学们的亲情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听老师的亲情故事?教师朗读初中时的日记母亲生日那天,学生倾听感受。六、教师寄语,升华亲情亲情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亲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亲情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亲情是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