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基础部分补充部分教学目标:1. 读准字音,丰富词汇。2. 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3. 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 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5. 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点:能说会道教学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教具准备:课件及图片 第一课时一. 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1.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正确。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3.学生讨论。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它的多音字吗?二. 语海畅游词语搭配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这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5.老师小结。三. 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4. 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5.老师小结。四. 背诵古诗,积少成多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谁读得最有味道。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5.拓展:课外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五. 阅读平台一只小鸟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细读短文,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说说为什么?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还想对用子弹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课后反思:基础部分补充部分一. 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景,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2.明确交流要求。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文中绿叶的梦的作者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令自己最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5.评出“故事大王”。二. 学习“笔下生辉”1.激发习作兴趣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1)读题(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3)交流:本次习作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写法,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互动评一评:小组内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6.修改作文。课后反思: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掌握教参中要求的词语。 5、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6、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培养写作能力。教材分析: 本单元人文性较强,以“注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为专题。课文都围绕专题选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有趣的情节,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启迪。 语文百花园一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积少成多、及习阅读平台及语文大课堂。这些学习内容意在重点指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增强语言运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欣赏精美语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启迪;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表现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写小作文;随文识字,学写生字。课时安排:本单元10课时左右。5、古诗三首 望洞庭(第一课时)基础部分补充部分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 、读懂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洞庭湖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色。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翻阅书籍,了解洞庭湖的相关知识。 、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洞庭湖吗?你们了解洞庭湖吗?谁能介绍介绍。、今天,我们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一同去洞庭湖看看。二、读通古诗、生自由练读古诗。、录音范读古诗。、指名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出节奏:。三、读懂古诗、生借助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分组汇报古诗的意思。四、品读古诗、指名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哪些景物?、学生汇报,课件逐一展示。、设问:为什么会把没有风的湖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为什么把洞庭湖的山水比作白银盘里的一青螺?、生借助课件展示的情境作答。、从古诗中,你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五、会读古诗、这首诗,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试读古诗。、指读点评。、背诵古诗。六、课外拓展、链接刘禹锡的其他古诗。、让学生自由读读背背。课后反思:菊花(第二课时) 基础部分补充部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唐代有一位诗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赏菊花的时候,有感而发,以菊花为题,写了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二)学生自学1出示自学提示。理解“秋丛、绕舍、似陶家、篱、更”等词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交流。2学生自学。(三)理解古诗1出示全诗,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词或句。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明确: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屋舍好像是陶渊明的家,我沿着篱笆,欣赏菊花不觉太阳已渐渐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爱菊花,而是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了。3这首诗前两行描写了什么?后两行呢?你有什么感受?明确:前两句着重描写了诗人欣赏菊花的情景,后两行是作者的感触,菊花开过后就再也没有花了,作者对菊花作了热情的赞赏。(四)有感情地朗诵菊发并背诵带着对菊花赞赏的感情朗诵。(五)把两首诗结合起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默写古诗。课后反思:枫桥夜泊(第三课时)基础部分补充部分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三、了解课文大意、解释题目。、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四、感受画面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眠是什么意思?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河边孤单的枫树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总之,全诗透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浓浓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你愁过吗?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昨晚没睡好?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七、自由背诵本诗。课后反思:6、观潮基础部分补充部分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六)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基础部分补充部分(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学生边默读,边画批)(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体会:人声鼎沸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比较句子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5)播放录像。(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评析: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防止面面俱到。)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放录像)课后反思:7、火烧云基础部分补充部分教学要求: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二、读课题,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第一段第2节)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烧”的意思和作用?(“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四、导学第一段。1个别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2)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图左上角。)(4)出示课后题3: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基础部分补充部分1、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二、自学第二段。(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2小组讨论,完成课后题1/,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3独立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二)大组交流: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出示课后题1/)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3师生配合朗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6小组分配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8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9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三、学习最后一段。1个别朗读。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补充板书: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3背诵这段。四、总结并朗读全文。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五、布置作业1火烧云是怎么形成的?2背诵4-7节3完成练习册。板书: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白百合色 颜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变化(多):马狗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形状: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课后反思:附送: 7.走进丽江教学目标: 1、 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 2、 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 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 同组互读。 3、 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 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 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 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 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后记:2019年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 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 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 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小结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教学后记:9、卫星比武教学目的:、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二、学习新课。、指名读第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同学们自由读第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出示表格。、归纳学法: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按照这种方法自学自然段。、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三、感悟、品读。、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它指谁呢?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为什么十分得意?它有几种功能?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谁能用它来造句?()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四、活动巩固。、创设活动情境。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五、齐读课文第、10自然段。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六、课外实践活动。多拉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教学后记: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教学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教学重点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2课件3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二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2板书课题:巴斯德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7板书:征服狂犬病8齐读课题:9理解:征服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课件出示:指名读狂犬病: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11再读课题: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学习生字()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书写生字。()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二教学步骤:(一)复习生字、新词: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2交流认识。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2)学生互相评读。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3)你想怎样读?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2研读感受: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3)其他组评议、补充。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五)总结: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第三课时一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二教学步骤:(一)复习生字新词:1读生字卡片。2读词语。(二)归纳文章结构: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2完成课后49页练习。()自己完成。()反馈定正。(三)交流相关资料:1小组交流。2个人展示。(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五)积累词语填写词语花篮。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抄写词语。(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教学后记: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4学习用“并且”造句。教学重点: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难点: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教学步骤: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1老师板书课题2学生齐读课题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昆虫记的科学探索精神:小学四年级科学或语文教学教案
- 2025设备租赁合同协议方案对外承包项目设备租赁合同
- 2025厦门职工劳动合同参考模板
- 厦门食品安全直播培训课件
- 无菌操作原则理论考核试题
- 厦门化工安全培训课件
- 大雁归来优翼教学课件
- 2025年北京市个人房屋租赁合同模板示例
- 2025汽车租赁合同简易合同模板
- 卵巢肿瘤CT诊断课件
- 《酒店营销与数字化实务》课件5模块五课件
- 厦门闽南话趣味教学课件
- 2025年秋期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核心素养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教材分析(1-4单元)
- 2025外科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廉政档案管理办法医院
- 陕西燃气器具管理办法
- 学校均衡编班管理办法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英语试卷真题 (含答案详解)
- 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主题班会课件
- 实验小学“五大行动”实验校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