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语文四下《花的勇气》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人教版语文四下《花的勇气》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人教版语文四下《花的勇气》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人教版语文四下《花的勇气》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人教版语文四下《花的勇气》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人教版语文四下花的勇气word教案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3、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导入.激兴趣 1、揭示课题 同学们,每当说到春天我们总会想起绿草茵茵,杨柳依依,还会想起什么呢?(叫学生回答3个,在回答教师要反馈) 生1:百花齐放 生2:鸟语花香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一同走进异国他乡的春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20、花的勇气”2、作者简介 作者冯骥才先生是一个非常热爱春天热爱花的人,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春天是从寒冷的冰雪深处流淌出来的” 浙江宁波人,1942年生于天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是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运动代表作家,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进50余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等均获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与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他的绘画也很有功力,如今正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冯骥才先生的步伐来到“世界名城,音乐之都奥地利古都维也纳,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面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享有“音乐城”的美名,也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那有勇气的小花(播放课件,维也纳图片及介绍,画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有勇气的小花,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呢?生1:美丽如画,美不胜收 生2:花的海洋 生3:勃勃生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师: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相信大家已经预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检查。下面谁能带读这些词语呢?出示词语泛滥 厘米 齐刷刷 气魄 遗憾 傲然挺立 抨然一震 齐读;指名读二、新授.探究(一)、初读知大意,理脉络 1.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花的勇气”,一同欣赏那些勇敢绽放的小花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师:读之前,让我们先打开课文,看到阅读提示,在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学生举手回答) 生1: 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会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师: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在维也纳他的心情经历了什么?失望吃惊遗憾惊奇、怦然一震师:现在开始自由阅读课文,看看阅读提示中的词语出现在课文中的哪个地方?把它圈出来。生:师:作者是去维也纳看花的,为什么会经历这么大的变化呢?试着在这些词的前面或后面找到答案。绿色泛滥失望花藏草下遗憾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惊奇、怦然一震(根据板书把文章内容梳理一遍)师:作者是去维也纳看花的,却见花藏草下,找找课文中哪里描写了草下之花,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花?课文第二段: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体会两个分号的意义,先把它改成顿号再与原句对比。第一个分句写的是花的颜色,第二个写的是花的样子,第三个分句写的是花的数量。(读读这个句子)师:作者不仅是欣赏花的外貌,更欣赏的是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勇气,找一找哪几段描写了作者的这段经历?生: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师:透过这两个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花?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生: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教师小结:小小的野花不在风和日暖、气体宜人的时候盛开,却偏要在冷风冷雨中盛开,而且开得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这是需要勇气的!其实,人也是一样的,在艰难困苦中,能够坦然面对恶劣环境的威胁的生命也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由花及人,例举名人事例:霍金、贝多芬。附送:2019人教版语文四下蝙蝠和雷达word教案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词语。2、知道蝙蝠夜间飞行时不会碰到障碍物的原因。教学难点:明白蝙蝠和雷达在夜间探路的原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它告诉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会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刚刚上过的自然之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大自然的朋友,它就是“蝙蝠”。蝙蝠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课文吧!3、揭题。 11 蝙蝠和雷达(学生齐读)过渡: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二、学习本课生字词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蝙 蝠 捕 蛾 蚊 避 锐 铛 绳 揭 碍 荧(1)、找规律,10个左右结构的字。(2)、为生字组词。蝙蝠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敏锐 铃铛 绳子 揭开 障碍物 荧光屏 横七竖八2、指名读词语。三、品读课文1、学习前三个自然段(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以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齐读。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2、重点学习第三自然(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蝙蝠的飞行本领高)(2)、指名讲意思。(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3、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1)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2)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一个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里走一圈,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然后说说感受。(3)指导朗读四、重点研讨,填写表格(4、5、6自然段)1、为了弄清蝙蝠在夜里能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他们是怎样试验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四、五、六自然段后填写以下表格: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小组讨论填写(2)汇报交流,汇报结果如下:试验顺序试验方式试验结果试验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2、从表中可以看出蝙蝠夜里飞行跟什么有关?那么,耳朵和嘴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默读第七自然段,想想嘴巴和耳朵怎样配合?用图示表示出来(超声波用“)”表示,障碍物用“ ”表示) 嘴 ) 障蝙蝠 碍 耳朵( 物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那么雷达又是怎样给飞机探路呢?默读第8自然段,用图示表示出来。 天线) 障雷达 碍 荧光屏( 物4、根据蝙蝠和雷达探路的图示,叙述蝙蝠和雷达探路的方法。蝙蝠: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超声波,超声波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了飞行的方向。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有障碍物就改变方向。五、拓展延伸过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