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摘掉有色眼镜.doc_第1页
老师请摘掉有色眼镜.doc_第2页
老师请摘掉有色眼镜.doc_第3页
老师请摘掉有色眼镜.doc_第4页
老师请摘掉有色眼镜.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师,请摘掉有色眼镜;【案例描述】一天,随堂听了一位年轻教师讲授的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授课教师是一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女教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课间活动守秩序。课堂中有一个环节是教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讨论课间十分钟怎样安排。老师还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小画片(如上厕所、喝水、游戏、准备学具等)让学生贴一贴。就在学生热烈讨论的时候,坐在我前面的一个小组的两个男孩子发生了“冲突”。事件的起因是由于一个较瘦弱的男孩正准备拿一张画片往白纸上贴的时候,旁边一个较强壮的男孩一把抓住画片要抢过来,口中还振振有辞“我来贴!刚才课间老师还批评你了呢!”较瘦弱的男孩也不甘示弱,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小手死死地抓着画片不松手,就在这一来一往的争抢中,画片被撕破了。同组的其他同学也愣住了,较瘦弱的男孩一见画片被撕破了,连忙把手收回来,申辩道“不是我,不是我!”较强壮的男孩也愣了一下,但马上反应过来高高地举起小手,教师看到后马上走到了他们面前,没等老师问话,较强壮的男孩站起来一手举着撕坏的画片一边说“老师王xx把画片撕坏了!”较瘦弱的男孩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那个男孩,嘴张了又张,没等他发话,老师对着较瘦弱的男孩压低声音说了两句话“刚才就是你!你给我老实点!”坐在后边听课的我虽然看不到教师的表情,但我还是能感到教师那瞪起的大大的眼睛、异常严厉的充满冰冷的目光。老师走了,小组恢复了平静,较强壮的男孩胜利了,他洋洋得意地向着较瘦弱的男孩示威。较瘦弱的男孩失败了,他的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只是呆呆地翻着书,不知道他在看什么、想什么。于是在这节课刚刚进行到十分钟的时候,这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已经在教师的斥责中置身于这节课外。我用手轻轻拍了拍这个孩子的后背,希望他能够振作起来,重新回到同学和老师中间,回到课堂中间,然而孩子回头留给我的是躲避、难过的目光,他把头低了下去,我想他可能是怕我发现他没有看本课的教学内容会迎来更加严厉地批评,或是由于我看到老师批评他的那一幕而感到不好意思。在这节课后面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这个孩子也曾经试图参与到教学中来,但是教师的目光再也没有光顾这个角落,于是很快他又回到那个被人遗忘的世界中。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怀着压抑的心情走到孩子面前,摸了摸孩子的头,在孩子的耳朵边悄悄地说“小伙子,别难过!刚才的情况我都看到了,这件事不怪你,老师冤枉你了!”较瘦弱的男孩听了我的话,瞬间他的眼睛里噙着泪水,他点了点头。在后来的评课活动中,我与这位老师进行了交流,谈到课堂上发生的这件事时,这位老师说,因为这个较瘦弱的孩子挺淘气的,几乎每天都捅娄子,上一个课间又恰巧犯了错误,刚批评完他,课上又发生事端,自己就挺生气的,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没有经过调查就随意批评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另外主要是怕因为询问原因会耽误自己下面的教学。【案例分析】;是的,如果教师当时询问事情的起因的话,两个孩子肯定会各自说自己的理由,肯定会因此耽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进程,这节课刚刚开始才10分钟,可能因为调查,教师这节课设计好的各种教学活动、目标就会完不成。但她却没有考虑自己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在看孩子,在这样的眼镜中“好孩子”永远是“好孩子”,“坏孩子”永远是“坏孩子”,这让我想起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一句话贼的儿子永远是贼。孩子是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因此,有人曾经说过,“教师不仅要有伯乐的眼光,还要有慈母的眼光,要像伯乐那样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还要像慈母一样用爱保护学生的自尊。”一句不负责任的话语带给这个孩子的是什么?也许这个孩子从此不再爱上这位教师任教的这门课,也许这个孩子从此不再信任这位教师(就因为这位教师对他不公正的评价),也许这个孩子从此厌倦了上学,也许;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睛去看每一个孩子,评价学生要准确、全面、及时,要时刻小心翼翼地保护好每个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在课后和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一起思考“当我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应该如何应对?”最后老师们自己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首先就是不要轻易下结论,学会倾听,要善于捕捉信息,当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关联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将问题直接或者加工迁移到教学内容中,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的过程。通过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教学行为,使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师观念对我们教师的影响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中国自古就有“天、地、君、亲、师”的传统观念,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因其所具地位优势以及自身拥有的知识优势而常常被化为权威的象征。为此,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被要求不苟言笑,时时保持威严,对学生而言,教师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说教永远是正确的,对于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言听顺从,而不可提出异议,任何对教师的不从,都是对权威的冒犯。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固然应尊重教师,但尊重不等于盲从,尊师也不是因为教师是权威,尊师是建立在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过于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学生的一味顺从,只能阻碍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要引发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是教教材的人了,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学习成果的欣赏者,教师将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这种师生角色的互换,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中心的格局,真正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空间,学生的主体能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时,教师易激动,在冲动之下不仅不会把事情处理好,可能还会激化矛盾,这时教师应该先冷静一会儿,调控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处理,力争化解矛盾。也许这位教师当时真的没有多想什么,她也不是故意要伤害这个孩子的,如果这位教师知道课堂偶发的这个事件在自己的不经意的处理中带给孩子心灵的伤痛,我想她一定会后悔与自责的。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面对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会向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教师要注重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从“一切为了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角色的转变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老师,为了孩子,请摘掉有色眼镜!【专家点评】这个案例讲述的是作者在听课时遇到的一件事在课堂上两个学生之间发生了一个小冲突,任课教师因对其中一个学生有“名片效应”,产生了固定看法,未经调查就想当然地对其进行了生硬批评,冤枉了这个学生,伤害了他。案例写得很生动,注重了细节描写,有情节,有冲突。在评析中,作者谈了对这件事的看法,在当时那种情境下应该怎样做,特别提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睛去看每一个孩子,评价学生要准确、全面、及时,要时刻小心翼翼地保护好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