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导演_第1页
开题报告导演_第2页
开题报告导演_第3页
开题报告导演_第4页
开题报告导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开题报告导演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设计题目:纪录片“满”意 走进赫图阿拉 学院: 专 业 、 班 级: 学 生姓名: 指导教师 : 2016 年 4 月 2 日填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有效保证。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 一、选择依据 1设计题目及研究领域; 2设计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二、设计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3本设计预期取得的成果。 三、设计工作安排 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2 / 8 2设计进度计划。 四、文献查阅 学生至少阅读 10 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近期的与毕业设计相关的期刊、论文最少 5 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形成开题报告。必要时应在调 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的报告。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较全面地反映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或前期工作基础。 五、其他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设计工作开始后的前四周内完成: 2开题报告必须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做开题报告的同学,须重做或补做合格后,方能继续设计工作,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 4开题报告通过后,不得随意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 5开题报告内容,要求打印 并装订成册。 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 从一一看杨德昌电影的镜头风格 系 别 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 专业班级广播电视编导 0901 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09401040144 指导教师尹利群 3 / 8 同组姓名 二一三 年 一 月 使 用 注 意 事 项 一、此本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专用。封面用黑色字迹笔填写。 二、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 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 ; 2. 研究目标、内容、难点及关键; 3. 研究方法; 4. 实施计划进度; 5. 完成该课题所存在的困难及要求。 6. 主要参考文献。 三、开题报告书写要求 1. 开题报告内容一般不少于 2000 字。 2. 统一要求使用 Microsoft Word 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A4 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上边距 3 厘米、下边距 2 厘米、左边距 3 厘米、右边距厘米。文字用四号宋体字,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 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字体。 3. 版面布局工整美观,图表清晰,文句通顺,内容明瞭。 指导教师签字 4 / 8 教研室主任签字 系 主 任 签 字 20 年 月日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从一一看杨德昌电影的镜头风格 一、总论 ;研究杨德昌电影的镜头风格的现状及意义 1.台湾导演杨德昌: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台湾社会转型期艺术界抗争活动的标志性事件 台湾新 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杨德昌在 20 世纪末台湾电影史的重大事件中充当的重要角色。身处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美国文化和欧洲浪潮的交汇处,他的人生轨迹可以反映出他所处时代的最重要的思想潮流、艺术流派和科技手段的变迁。他可能是亚洲电影导演中受各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一位,而他的作品却又始终同台湾地区,同中国文化紧紧相连。如果抛开地域因素不谈,我们几乎可以说他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杨德昌将拍电影的艺术实践变成了一种对社会变革清醒而复杂的思考手段。 2.杨德昌的电影始终坚持着新电影时期确立下的写实风格和人文关怀,将电影提升为一种审视现实、反省现代文明、关注人的重新建构的视觉艺术,影片中充满了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困境的关照,厚实的人文底蕴。从恐怖分5 / 8 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分子、麻将,到一一,始终都贯穿着这些理念。 3.国内研究杨德昌电影现状: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对杨德昌电影的研究林林总总、研究方向涉及到杨德昌电影的电影风格、艺术特色、拍摄技巧、叙事理念、镜头风格等各个方面、蔚为大观。而被普遍认为是 1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杨德昌的代表作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则成为研究者研究的重点。 4.研究杨德昌镜头风格的意义:“真实、自然、纯朴、再现的写实路线,放弃任何煽情的戏剧效果,以建立起更为平淡清净的电影世界”是台湾新电影的共同向往,杨德昌同样坚守着这种纪录式的写实风格,但他往往选择一些更加极致、冷峻和犀利的镜头语言来表达生活及精神的真实,使得他还原出来的真实世界总让人感到发寒发冷。 5、研究杨德昌镜头风格的现状:大部分研究杨德昌电影的文献中,仍 是在笔触着重放在电影中的人文主题上,关于镜头风格大都是作为次要点附于主题研究中。而作为杨德昌镜头语言中的最大亮点 长镜头的研究则在近几年层出不穷。这类研究,大都立足于长镜头对现实性主题的意义,并且在研究范围设置在杨德昌的所有作品中。而在接下6 / 8 来的论述中,本文将以杨德昌的作品一一为例,试图通过一一中的视听为切入点,力图从多角度深入剖析杨德昌电影中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镜头风格。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难点 研究目标:杨德昌作为台湾四大导演之一,其导演作品一直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尤其是 其冷静、理性的镜头语言。杨德昌的标志性风格在电影一一中得到体现:许多平行的故事串联在一起,交织成一张结构复杂的网络,并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又不断发生新的联系,他用长镜头或者蒙太奇句子将所需要的内容统一起来,让电影显 2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武 汉 传 媒 学 院 开 题 报 告 得自然流畅,又富有变化,用堆积着长镜头的电影来回答世俗长时间对其心灵的打扰。笔者试图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一一中的镜头语言进行分析,探讨出杨德昌电影的镜头风格,以及杨德昌是如何理智而巧妙地运用其一贯 的拍摄技巧,在电影中延续自己的思想。 研究内容:杨德昌的电影通过怎样的拍摄技巧,使其镜头风格具有强烈个性色彩,并能一脉相承地在其所有作品中得到延续。这将成为文章探讨的重点。在一一中,长镜头一如既往地成为了影片叙事的主要手段。而一贯以“冷静理性”的杨氏长镜头,又通过演员调度、摄影机运动7 / 8 等手段让电影极具现实感又不至于乏味,获得了极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 定镜长镜头带给观众的是长时间的戏剧舞台是的单一视点,众所周知,这种单一视点并不是电影的优势虽在,它很有可能会给电影带来舞台戏剧般的“牢 笼”。不考虑拍摄角度,定镜长镜头对于戏剧的优势在两个方面:景别和开放的空间。因此,要挣脱这个“牢笼”,将定镜镜头变为电影化的手段,可借鉴的方法就是在景别和开放性空 间上做文章。 当然,杨德昌并不呆板地使用定镜镜头,在影片的某些叙事段落里,我们也可以看见极富表现力的镜头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