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级通信工程师专业实务小抄——终端与业务.docx_第1页
2015版中级通信工程师专业实务小抄——终端与业务.docx_第2页
2015版中级通信工程师专业实务小抄——终端与业务.docx_第3页
2015版中级通信工程师专业实务小抄——终端与业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信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生产方式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归根结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技术向数字化(数字传输,数字交换和数字终端),综合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服务到家到服务到人),标准化发展。通信部门是技术密集型行业,通信科技在世界科技和生产力发展中有重要地位。2、通信科学技术的职业特点:既有一般职业特点也有通信职业自身特点。劳动特点看,不仅有一般科技劳动的探索性,创造性,更有实践性和实用性;劳动目的和结果看,严谨性,准确定;通信科技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劳动过程看,通信科技高度集中统一;通信科技劳动的人际关系看,一是具有广和远的特点,二是具有重要的特点。3、通信道德和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与行业特点要求的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既是对本职人员在工作行为中的要求,又是职业与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4、通信科技人员道德两重性:既有一般科技职业活动特点,又具有通信职业活动的特点,通信科技人员在通信科技职业活动中既遵守一般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又讲究遵循通信工作者职业道德。5、科技人员职业道德:科技人员在长期职业活动中形成,是社会一般道德在科技职业劳动中的特殊表现。科技人员职业道德主要有:造福人民振兴祖国(核心内容,出发点,归宿),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热爱专业忠于职守(基本道德要求,集体主义选择在职业道德具体体现,本质特征以及为人民服务思想),同心同德团结协作谦虚谨慎尊重他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勤奋求知严谨治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6、通信科技人员职业道德:树立服务保障观念,不图名利(是通信服务出发点和落脚点,通信职业道德最高宗旨和根本选择,做到:工作第一服从需要,质量第一确保设备完好率)着眼全程全网,反对本位主义(树立整体概念,发挥协作精神,高度组织纪律性和强烈社会责任感)服从整体利益,不图谋技术垄断。7、电信职业道德特点:体现人民邮电为人民根本宗旨(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工作标准),体现电信集中统一性(一方面全程全网,统一指挥,另一方面电信职工团结协作和组织纪律必要性)体现电信“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方针(反映电信基本特点和工作标准,也是客户基本要求)与电信法制和纪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通过执法部门和行政手段,道德靠内心信念,传统习惯,社会舆论,起到法律记录起不到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在思想上,道德上保证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纪律贯彻执行)8、通信行业职业守则:爱岗敬业忠于本职工作,勤奋学习进取精通业务技术保证服务质量,礼貌待人尊重客户热情服务耐心周到,遵守通信纪律严守通信秘密,遵纪守法讲求信誉文明生产。9、电信条例立法原因:政企分开引入竞争管理方式转变,竞争性电信市场缺乏有效法规,政府难管企业不公平,解决网络和信息安全。立法目的规范秩序,维护用户经营者合法利益,保障信息网络安全,促进行业发展。电信条例明确适用范围:空间:中国大陆海陆空境内,对象:从事电信活动(电信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或从事电信有关活动。我国的电信管理体制:我国电信管理组织的机构设置,所处地位,只能权限划分,活动方式总和。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对全国电信业实施监督管理,省市自治区在国务院领导下,依照条例对行政区域内管理。设置现行管理体制理由:通信关系国家主权和安全必须集中,电信业是全程全网必要时全国调度,通信行业监管技术性专业性强需要有一支专业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实行部为主的部省双重领导有利于行业发展和国家信息安全。中央电信行政管理机关和地方电信管理行政机关。10、电信监管基本原则:政企分开,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电信业务经营者经营基本原则:依法经营,遵守商业道德,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提供服务原则:迅速准确安全方便价格合理。11、电信业务许可管理:电信业务许可证是进入电信业务市场的法定凭证。不同电信业务的许可制度:对于基础电信业务,严格管理,需要经国务院信息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基础电信业务许可证,对于增值电信业务,宽松政策,业务覆盖两个以上省取得国务院跨区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覆盖一个省,当地机构批准取得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电信业务必须具备条件:基础电信业务依法成立公司,专营非兼营,国有股权不少于51%,提供可行性报告或组网方案,有适当资金和专业人员,场地和资源,有长期服务的信誉和能力,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条件:公司可兼营,资金和人员,有为用户长期服务的信誉和能力,国家规定其他条件。电信业务申请与审查规定:基础业务180日内审查完毕,增值业务60日内,变更的提前90天申请。电信资费标准实行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选择,同时考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电信服务业的发展和用户承受力等。12、电信资费分为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形式。基础电信业务资费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辅助),增值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或政府指导价。听证会制度:公共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开展听证会。增值业务不需要,市场调节类13、电信服务质量:电信服务性能达到持续的满意程度。服务性能和网络性能。标准是客户满意度。企业应公布服务种类和范围,资费,服务时限并备案,服务时限应执行电信服务规范。逾期未装支付违约金,24小时受理申告,城镇48农村72小时恢复,不能按时修复要通知客户。14、电信用户缴费和查询的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义务:巨额电信费用告知:突然出现前3月月均5倍费用,要告知客户。客户义务:足额交费,按所欠费用每日加3。超30日暂停服务,超60日终止服务。交费后48小时内恢复。15、因企业原因影响服务的有关规定:因施工要告知客户并适当减免,未告知,赔偿两倍。影响客户使用24小时内,应在72小时以前告知并报备省市区,超过24小时或影响重要用户,先上报批准后执行。16保障公益电信服务规定:免费向火警,匪警,医疗救护,交通事故保障畅通。17电信用户申诉及受理规定:接到客户投诉15日内答复客户。客户不满意或15日内未答复可以向管理部门申诉。调节无效的,可依照法律规定提起诉讼。18不正当经营行为:任何方式限制用户选择其他,对其经营不同业务进行不合理的交叉补贴,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低于成本提供服务。19电信建设:公共电信网,专用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管理主体是国务院管理部门。基础电信建设应纳入各级政府规划。20电信设备进网许可制度国家对电信终端设备,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涉及互联网的设备实行进网许可制度。21禁止扰乱电信市场秩序:经营国际或港澳台电信,盗接线路复制号码,伪造电话卡,虚假冒用身份证。22、电信用户通信自由:只有国家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检查23、互联互通。电信网间互联监管必要性:电信网络用户的效用与电信规模有关,这是网络外部性。解决方法对用户补贴和实行互联互通,垄断时期补贴来纠正,竞争时期补贴和互联互通结合,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互联互通指电信网间的物理练级额,以使一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能与另一个电信运营企业的用户相互通信,能够享用另一个电信运营企业提供的各种电信业务。我国互联互通的发展:1996年专用网与公用网联网暂行办法。2001年电信网间通话费结算办法,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基本形成互联体系保障。2001年底运营商互相签订协议,互联互通进入正常轨道,包括专用网和公用网。网间互联费用:连接费包括交换机和设备,一次性费用。接续费为完成非主导电信公司的呼叫而收取,按时长收费,和互联点ipo有关。电路租费:非主导向主导租用电路费。辅助服务费:和通话无关辅助费用,如紧急呼叫业务,查号,主叫号码显示等。接入赤字补偿adc也叫普遍服务补偿:对市话业务的亏损以及主导运行商向落后地区提供普遍服务的亏损补偿。互联网中,连接费,接续费和电路费是联系的,辅助服务和接入赤字补偿独立的。实现互联后,非主导公司交纳连接费,接续费和电路费(非必须,可以自己建设电路也可租用)网间互联争议解决。互联互通争议解决依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001年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2002年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解决的基本程序为:协商,电信主管部门协调,公开论证及裁决,裁决的执行的。未能协商一致而向电信主管部门提出互联争议协调申请后,仍可在行政决定前继续自行商定从而达成协议,但上报主管部门备案。24、现代通信网概述:通信的基本形式是信源(发送端)与信宿(接收端)之间建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信道),通信系统就是利用电、光等信号形式来传递信息的系统。通信系统模型由信源(数据,语音,文字,图像和多媒体信息)、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发送、传输、接收干扰噪声和),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组成。通信网由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和终端设备构成。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核心设备,完成呼叫处理、信令处理和操作维护管理OAM功能。传输系统一般包括接口设备,传输介质,交叉连接设备。终端设备也成为用户终端设备,通信的源点和目的点,包括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视频终端和多媒体终端等。通信网组网形式有网状网(稳定好,经济性差),星型网(稳定性不好,经济),树型网,总线型网,环型网和复合型网。通信网分类,按业务分为电话网,电报网,数据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按网路分为城域网,局域网和广域网,服务对象分为公用和专用,传输介质分为电缆通信,光缆通信和卫星通信网,按交换方式分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和软交换。按拓扑结构分网状,星型,环型,复合型,总线型。信号形式分数字和模拟,网络功能分为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业务网是面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的网络,包括公共电话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数字数据,综合业务数字,IP网,移动通信网,智能网。传输网通过有线无线方式可靠的传输各类信号。支撑网是支撑业务网和传输网的运行,包括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25、固定电话网:支持语音,速率恒定实时性高,同步时分复用,面向连接,固定分配带宽,用户传输透明。组网结构是长途电话网和本地电话网。长途又分为国际长途和国内长途。国内长途电话网由长途端局和长途汇接局,长市中继线和长途交换中心之间的长如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本地网间电话任务。我国电话网采取两级网络结构。省内平面和省际平面。本地电话网:范围为一个编号区的范围,是由若干端局及局间中继线,用户线,话机组成。采用二级结构,端局(第二交换中心)和汇接局(第一交换中心),各汇接局网状相连,与汇接局内端局星型网。国际电话网机构:三级结构,CT1较大物流区域,CT2区域内中心,CT3每个国家。26、数据通信网系统组成:数据终端设备DTE通过数据电路域数据交换设备相连,数据电路由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和传输信道组成,DCE负责将DTE发送的信号转换为可传输信号。由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传送链路构成,网络协议实现数据终端间传输和交换。数据通信网服务质量包括服务可用性,传输延时,时延抖动,吞吐量,分组丢失率/差错率。服务保障机制有差错控制,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27.分组交换网:最小单位是可变长度的分组,分组头和分组头组成,分组头包括控制信息和选路信息,分组提携带数据,分组交换的核心是存储和转发。存在虚电路VC和数据报DG方式。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信息传送方式,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虚连接,虚电路数据通信经历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拆除三阶段。虚电路分为交换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数据报是无连接的信息传送方式,一个通信的每个分组经过每个节点都要独立的进行选路。分组交换网组成:分组交换机,用户终端设备DTE和分组拆装设备PAD,远程集中器RCU和网络管理中心NMC和传输线路设备。分组交换机功能:支持网络基本业务和其他可选业务,完成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完成X25H75协议处理,完成运营维护,故障诊断,计费,网络统计。DTE包括PT和非PT,非PT通过PAD协议处理,数据各个转换。RCU将低速数据集中,NMC进行网络管理和监控。28、帧中继网:有两层洗衣功能,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不具有差错控制,重发,由终端完成。高速转发。分为国家骨干网,省内网和本地网。面向连接。29、数据数字网(DDN):实际物理信道,专用网,非分组网。利用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网,同步时分复用,半永久性连接,时延小,透明传输,可灵活设置速率和带宽,诊断功能。由本地接入系统,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系统。本地接入系统有用户设备,用户接入单元UAU和用户线组成,将用户线与用户接入单位成为用户环路。完成信号转换和复用。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完成多路信号的逐级复用(子速率服务,PCM基群和高次群的复用)和交叉连接。局间传输系统指本地局至市中心间的市内传输和不同城市的中心局间传输。DDN需要同步网来确保DDN全网设备的同步工作,在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下,实现接入,资源调度,路由选择和故障计费。30、Internet网:无连接的,端到端数字网络,带宽不固定。不同网络互连的网络,采用不同网络技术构建的网络,国家由骨干网互连,内部由骨干网,城区王和本地网组成。协议结构:TCP/IP四层协议结构。应用层TELNET,FTP,SMTP,传输层TCPUDP互联网层ICMP,IP,RARP,ARP,网络接口层。网际协议IP对数据报寻址和选路。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无连接服务,没确认机制,提供差错报告,检验主机和网络通信。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最短路优先协议OSPF网络层路由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传输层协议校验和检验差错,超时重发实现可靠,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数据报UDP无连接基于校验和差错监测,不流量控制不可靠丢包。FTP文件共享协议。SMTP邮件传输协议,SNMP简单网管协议,提供监视和控制网络设备以及管理配置统计性能和安全的手段。IP地址:32位4个十进制,点分十进制。包括网络号和主机号。网络号表示所在网络地址,主机号区分统一个网络内设备。ABC分配给主机的端口。A类 -55(网络8,主机24,16777214)B类 -55(16,16,65534)C类 -55(24,8,254)D类IP地址在历史上被叫做多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即组播地址。在以太网中,多播地址命名了一组应该在这个网络中应用接收到一个分组的站点。多播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10”,范围从到55。E 54作为保留地址,以“1111”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55作为广播地址。用于Internet试验和开发。其他:每一个字节都为0的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IP地址中不能以十进制“127”作为开头,该类地址中数字127001到127255255255用于回路测试,如:可以代表本机IP地址,用“”就可以测试本机中配置的Web服务器。全“0”表示本地网络。CIDR无类型域间路由,根据网络掩码决定有多少比特分别属于网络号和主机号。Internet使用的其他地址:MAC地址48比特,ARP转换,00-13-20-56-75-e7格式表示。域名IP地址别名,DNS转换;邮件地址;URL统一资源定位符,在浏览器中使用,资源类型HTTP,DNS名,路径和网页名。端口号:应用程序通信时使用的地址。域名系统:DNS协议实现主机名与IP地址间映射。层次型命名机制。Com商业组织,net网络组织,org非商业组织。将域名映射为IP地址,当应用程序需要将主机名翻译成IP地址时,将主机名发送到域名服务器,域名服务器将IP地址回送给该应用程序,DNS定义了客户端与服务器间名字查询操作需要的数据交换格式。IPV6地址域:IPV4面临地址枯竭和路由表膨胀,开发了IPV6,地址域由32调整128,64网络64主机。网络号按层次主机划分3bit地址类型,13bit顶级聚类标识TLA ID,24bit次级聚类标识NLA ID,16bit位置聚类标识SLA ID 其中8比特暂时保留。降低路由表提高效率。支持任播地址:通信子网只需要把目的地址为任播地址的数据报投递到属于这一组的任何一个成员计算机即可。简化了数据包头格式:由固定长度的标准包头和扩展包头两部分组成,标准包头只保留路由器转发IP必须的控制协议提高路由效率。IPV6对服务质量QOS也提供了支持。IPV4与IPV6过渡技术包括双堆栈系统,隧道技术,数据包头翻译。31、ISDN网:数据用户线技术,端到端连接,支持综合业务,标准多用户的网络接口UNI。网络结构:窄带ISDN有两种不同速率接口,基本速率接口2B+D 64 kbit/s,16kbit/s承载信道,信令信道。一次群速率接口,30B+D 均为64kbit/s。网络功能: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无交换,公共信道信令能力。ISDN信令系统:用户-网络接口UNI信令:物理层遵循1.430和1.431,数据链路层Q.921,又称LAP-D即D信道链路接入协议。呼叫控制协议为Q.931。网络节点之间接口NNI信令:交换机间采用NO.7信令中ISUP信令。NO.7信令是公共信道信令。用户-用户信令传送透明穿过用户终端设备。32ATM网:采取异步传送模式,面向连接,异步时分复用,动态分配带宽,固定长度信元,端到端,无差错控制,满足实时性要求。支持多种数据,语音,视频,多媒体综合业务。ATM网络概念:采用固定长度分组,53字节,5个信元和48个净荷,可用硬件对信元高速交换。采用虚连接,传输效率高,满足实时性要去。协议简化:网络线中继线为光纤,可靠性高。取消了网络内部节点链路上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由终端完成。网络协议参考模型:用户平面U用户信息传送,流量控制和回复,控制平面C连接建立及释放,管理平面M平面管理和层管理,执行操作,维护和管理OAM功能。参考模型包括物理模型(传输),ATM层(交换,选路和服用),ATM适配层(高层业务信息或信令信息适配成ATM流)和高层(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完成高层功能和信令的高层处理)网络组成。ATM交换机(物理层、ATM层,由控制子系统和传送子系统组成,传送子系统又包括ATM交换矩阵和输入输出接口),ATM终端(PC,工作站,多媒体终端。可以是互连设备路由器,不是产生和接受新源的端点,用于互连采用不同技术的网络)和传输系统(光缆)ATM网络提供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的宽带多媒体通信业务。33、移动通信网。特点:用户移动,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频率资源有限。分类:陆地有蜂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和集群系统。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相结合产生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构成:移动交换中心MSC,基站BS,移动台MS,中继传输系统和数据库组成。交换中心,交换中心与基站间用中继线连,基站和移动台无线接入,交换中心与数据库相连。交换中心通过GMSC关口局实现移动网与其他网互连。MSC:负责服务内所有用户的移动业务的实现。作用是信息交换,为用户提供终端业务,承载业务和补充业务的接续。集中控制功能实现无线资源管理,移动用户的位置登记和越区切换,通过关口局与其他网络互连。基站BS负责和本小区内移动台之间通过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并于MSC相连,以保证移动台在不同小区移动时也可以通信,采用多址方式区分一个小区内不同用户或信道,基站系统又分为与MSC相连的基站控制器和与移动台接口的基站收发信机两部分。移动台即手机,便携台或车载台,移动网中的终端设备,将用户的语音等信息进行变换并以无线电波的方式进行传输。中继传输系统:在MSC之间,MSC和BS之间的传输线。数据库:存储客户信息,包括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认证中心AU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网络覆盖方式:大区制30-50KM,根据覆盖确定天线高度,功率,业务量确定信道数。适用于小容量网络。小区制2-10KM,发射功率小,设置移动业务交换中心,采取频率再用技术,一定距离内频率重用,提高利用率和容量。面状服务区,蜂窝网。移动通信网中的多址方式:当把多个用户接入一个公共的传输介质实现相互间通信时,需要给每个用户的信号赋以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称为多址技术。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同一频率,分配不同码序列,正交的干扰少,发送端信号信息和该用户码序列运算调制,接收端解调。更高的语音质量及抗干扰,保密)。移动通信网组网结构:GSM多级结构的复合型网络,移动汇接中心TMSC,一级汇接(北京,沈阳,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武汉,独立汇接局无用户,相互间网状)各省区二级汇接中心,移动本地网设立移动端局,它与固网通过移动关口局GMSC转接。34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EPT1988年颁布。符合PLMN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的要求,适应与其他数字网连接。高扩GSM900和1800MHz。GSM优点:频谱利用率高(高效调制器,信道编码,交织,均衡和语音编码技术),容量大(信道带宽200KHZ,同频复用载干比(载波功率与干扰功率)降低至9DB,同频复用模式缩小,每小区可用信道12.5个高于模拟网),语音质量高,安全性(通过鉴权认证,加密和TMSI移动用户暂时识别码达到安全),业务有优势(智能业务和国际漫游)。1992年嘉兴开通第一个站,1993年9月开放。GSM系统结构:移动台(移动设备ME和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基站子系统BSS(基站收发台BTS,基础控制器BSC),网络基站子系统NSS(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认证中心AUC,设备标志寄存器EIR)。基站子系统负责一定区域内与移动台之间的无线通信。包括一个基站控制器和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台。基站手法太受控于基站控制器,无线传输各种硬件软件。完成BSC与无线信道转换,实现BTS与MS间通过空中接口无线传输及控制,基站控制器处于BTS和MSC之间,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建立拆除,越区切换控制。网络子系统包含GSM交换功能和用于用户数据与移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NO.7信令通信。MSC是蜂窝网络核心,提供区域内移动台所有的交换信令。网管GMSC移动网与其他网互连。设备识别寄存器:存储移动台设备参数的数据库,对设备鉴别监视。操作和维护中心OMC对全网设备实体监控和操作等。GSM接口:A接口至网络子系统与基站子系统接口。MSC与BSC采用2.408Mbit/s的PCM,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性管理。Abis接口基站子系统中基站控制器BSC和收发台BTS接口,2.408Mbit/s或64kbit/s的PCM数据链路实现。 Um接口基站收发台(BTS)与移动他MS通信接口。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此外,网络子系统内部接口。MSCVLR间B接口,MSCHLR间C接口,HLRVLR间D接口,MSC之间E接口,VLR间G接口,HLRAUC间H接口。呼叫接续与移动性管理。同一MSC内基站间切换(分为同一BSC控制区内不同小区间切换和不同BSC内小区间切换)和不同MSC的基站间切换。35。IS-95CDMA系统:扩频技术,抗干扰,抗多径衰落,保密。扩频,软切换和功率控制。系统容量大(比GSM大4-5倍),保密好,软切换,软容量(用户数增加,通话质量下降),频率规划简单。关键技术:同步技术:PN码捕获(码间定时初始误差小于1个码片)和PN码跟踪(误差小于码片间隔几分之一)Rake接收技术分别接收各路多径信号进行解调,合并输出达到增强接收效果,变不利为有利。功率控制技术:前向和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又分为仅有移动台参与的开环功率控制和移动台,基站同时参与的闭关功率控制。CDMA系统中越区切换可分为软切换和硬切换。36.3G:IMT-2000。目标是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全球覆盖,固定网互连,全球范围内PAD终端任何时间通信,高速多媒体业务移动环境-144kbit/s,室内步行-384kbit/s,室内-2M-kbit/s。系统结构:终端(用户识别模块和移动台),无线接入网,核心网(交换网和业务网组成,交换网完成呼叫及承载控制,业务网完成支撑业务包括位置管理。)三部分构成。UNI为移动台基站间无线接口,RAN-CN为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接口,NNI为核心网与其他IMT-2000接口。3G的标准化:无线传输技术(1999年10.25-11.5芬兰ITU-T G8/1第18次会议将无线接口标准化:三个基于CDMA,两个基于TDMA)和核心网技术标准化。核心网的标准化:核心网发展演进:第一阶段:第二代两大核心网GSM MAP和ANSI-41的基础上引入,通过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并存实现电路型语音和分组数据业务。第二阶段建立纯IP。GSM核心网的演进:3GPP主要制定基于GSM MAP核心网,WCDMA和CDMA-TDD未无线接口标准,成为UTRA。1999和2000版本,分别基于GSM MSC 和GRPS GSN。电路与分组节点分开。无线接入网RAN全新的。核心网基于GSM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平台,以实现第二代向第三代平滑演进。2000版本中基于IP的核心网结构,传输,控制业务分离。未来IP化将从核心网延伸至无线接入网RAN和终端。ANSI-41核心网的演进:3GPP2以CDMA2000为无线接口标准、A接口在原来基础上增加移动IP的A10.A11,核心网部门引入分许交换节点PDSN接入IP。电路仍有原来的大MSC支持。3G关键技术:初始同步,Rake接收,高效信道编译码技术,提高数据业务性能;智能天线技术;多用户检测克服干扰;功率控制和软切换。WCDMA和CDMA2000支持开环,内环,外环多种功率控制技术,WCDMA在切换上优化了软切换门限方案,无缝切换。CDMA2000宏分集与软切换,TD-SCDMA接力切换。3G主要制式:TD-SCDMA空中接口采用3S特点,智能天线,同步CDMA,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有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多时隙,同步CDMA,信道编译码和交织,接力切换等。37.智能网:特点:网络交换与控制功能分开,提供业务特性强,功能全面,灵活多变。总体结构:业务交换点(SSP.具有呼叫处理和业务交换),业务控制点(SCP.核心,存储用户数据和业务逻辑,接收来自SSP查询信息,根据SSP启动业务逻辑,向对应SSP发出呼叫控制指令),业务数据点(SDP数据库,接收SCP和SMS访问,执行并反馈结果。有业务控制数据,用户数据和网络数据),智能外设(协助完成智能业务的特殊资源),业务管理系统(SMS具有业务逻辑管理,业务数据管理,用户数据管理,业务监测和业务量管理等,一个智能网配置一个SCE),业务生成环境(SCE根据客户需求生成新的业务逻辑)等。概念模型(INCM):业务平面SP,全局功能平面GFP,分布功能平面DFP和物理平面PP。业务平面由业务和业务属性组成,他们可以进一步采用全局功能平面中的业务独立构建SIB来描述和实现,全局功能平面将智能网视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个科重用块SIB都完成某种标准的网络功能,每个SIB的功能又是通过分布功能平面上不同实体间的协调工作来完成,不同功能实体间的协调是通过标准的智能网接口来实现。以上3平面从上到下,但3层与4层说明各个功能实体是哪些物理节点上实现的,是软件功能在硬件设备上的定位关系。38.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中继通信系统,波段300MHZ-300GHZ。通信范围大;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不受地面条件限制;便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便于灵活配置电路和话务量。卫星通信系统组成:由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分系统。通信卫星组成主要包括控制分系统,遥测指令分系统(遥测部分和遥控指令部分),电源分系统,温控分系统,通信分系统。卫星上的通信天线:有用于对卫星实施控制检测的全向天线以及用于实现卫星通信功能的通信天线。前者用于遥测和指令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后者用来接收,转发地面站的通信业务信号。可分为:全球波束天线,半球波束天线,赋形波束天线(区域)和点波束天线。转发器:接收来自地面信号转发给地面。单变频转发器(直接变频),双变频转发器(上行信号变中频,中频放大限幅后变下行,放大后返回),处理转发器。卫星移动通信:优势:不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限制,无通信盲区;易于覆盖海洋沙漠;为全球用户提供大扩区远距离漫游,陆地蜂窝的扩展和延伸,适合偏远山区,海岛,灾区,远洋船和远航飞机。主要技术语音编码、信道编码、调制解调、语音内插、抗衰落、天线,多址,星上处理交换,回拨,多址分配,功率控制和系统控制。分类:静止轨道卫星(GEO35800KM,衰减大,不适合手持。如国际海事,澳大利亚MOBILESAT和北美MSS),低轨道卫星(LEO700-1500KM实现手持终端,如铱星,全球星和TELEDESIC)。铱星系统:66颗低轨道,高度780KM,初始采取77颗。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寻呼和传真,具有星际电路,星上处理和星上交换。全球星系统:没有星际电路,无星上处理和交换,包括处理和交换均在地面上完成,全球通系统包括空间段(卫星子系统),地面段(地面子系统)和用户段(用户终端)三部门。卫星子系统:48颗卫星加8颗备用,8个倾角52度的圆形轨道,每平面配6颗,1个备用。高度1414KM,时延小于300MS。上行链路1610-1626.5MHZ,下行链路2483.5-2500MHZ。输出功率1000W,16个点波束,2800个双共语音信道,268800个信道。每业务区2-4颗覆盖,与用户17分钟连接,呕吐难过软切换交换。CDMA制式,码片1.2288Mc/s,接口IS-95,与地面2GCDMA兼容。地面子系统:地面段包括全球星控制中心NCC,关口站GW。NCC包括地面操作控制中心(GOCC)和卫星操作控制中心SOCC和发射控制设施TCF,负责全球星系统的管理和接续。关口站GW是地面站,每个GW与3颗卫星通讯。承担转接全球星系统和地面公网PSTN/PLMN的任务,不同卫星或同一卫星不同数据流组合,无缝覆盖。关口站把卫星网和地面公网连接起来,每一个用户终端可通过一颗或几颗卫星和一个关口站实现与全球任何地区通信。包括射频分系统,CDMA分系统,管理分系统,交换分系统和遥测控制单元。覆盖半径2000km,中国建3个可覆盖,最优地北京,广州,兰州,信道至少80条,最多1000条,容量最小1万,最多10万,总容纳30万。全球星系统关口站和卫星之间的馈线链路使用C频段,关口站到卫星的上行链路使用5091-5250MHz,下行6875-7055MHz。用户终端:手持式,车载式,固定式。全球星单模,全球星/GSM双模,全球星/CDMA/AMPS三模。多址方式采用FDMA+CDMA方式,16.5MHz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分成13个1.25MHz无线信道,每个无线信道按码分多址分出不同码道以区分客户。39、光纤通信技术:利用光波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介质将信息传递,又称有线光通信。特点:传输频带宽,容量大。损耗小,中继长,误码率低。重量轻,体积小;抗干扰;泄露小,保密好;解决金属;光纤传输系统基本组成:光发射机,光纤链路,光接收机。光发射机把数字化信息码流转换成光信号脉冲码流并输入光纤中传输。发射机由光源,驱动器和调制器组成。光源新能决定广发射机性能。要求输出广功率大,频率高,宽度和发散小,功率和波长稳定,器件寿命长,目前有半导体发光二级管LED和半导体激光二级管LD,谱线宽度很小的动态单纵模分布反馈激光器DFB。常用解调方式:强度调制与直接检测方式IM-DD。直接调制用于低速率信号,外调制把激光产生和调制分开,速率高,大容量波分服用和相干光通信系统使用。光纤线路由光纤,光纤接头和光纤连接器组成。性能评估包括损耗、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类型:石英光纤包括单模多模。光纤链路窗口波长:850你们、1310nm.1550nm。光接收机:光检测器,放大器和相关电路组成。检测器有PIN光电二极管PINPD和雪崩光电二级管APD。光检测器检测方式:直接检测和外差监测。外差检测是要设置一个本地振荡器和一个光混频器,本地震荡光和光纤输出信号在光混频器中产生差拍而输出中频光信号,再由光检测器把中频光信号转电信号。传输速率高接受灵敏。光接收机性能评估参数:灵敏度,取决于组成光接收机的光电二极管和放大器的噪声,并收传输速率,光发射机的参数和光纤线路的色散影响。与系统误码率和信噪比相关。光纤通信网络技术:分类:a按主要性能分类。按网络覆盖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WAN,MAN,LAN。通信业务分为计算机网络和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网速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网。b按技术特征分类: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及组合。基本的复接方式为时分,波分(频分),空分和码分,还可用混合复接。按基本的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集两者之长的异步传送模式ATM和混合交换;按技术体制分为准同步数字PDH光传输网络,同步数字SDH光传输网络,以及新兴的光传达网OTN和分组传送网PTN。复用技术:光波分复用(1310nmhe 1550nm波长的波分复用,粗波分服用和密集波分复用,光频率粗分),光频分复用(光频率细分),空分复用,时分复用及副载波复用。常用光纤通信网络:光同步数字传输网和光纤接入网。光纤接入网OAN,以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实现接入网的信息传送。包括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ODN,光网络单元ONU 以及接入功能块FA。接口包括网络管理接口Q3,业务网络接口SNI用户与网络间接口UNI。光同步数字传输网SDH:由一些SDH网络单元NE组成的,在光纤进行同步信息传输、服用、分插和交叉的网络。有点包括:国际上有统一的帧结构数字传输标准速率和标准的光路接口横向兼容性好;DSH具有块状针结构净负荷区,且净负荷与网络同步,透明性好;网络的运行管理维护OAM开销比特丰富;网络的自愈功能和重组功能强大,生存性高。40、接入网技术:接入网指骨干网到用户终端间所有设备。本地交换机与用户之间的连接部分。包括用户线传输,复用设备,交叉连接设备或用户/网络终端设备。接入方式:铜线、光纤、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和无线接入等。接入网特点:综合性强,接入技术最多的网络;直接面向客户;与其他业务关系紧密;快速变化发展;对适应性要求较高;接入网接口:接入网在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为传送实体提供的需传送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管理接口Q3配置和管理,即网络侧有SNI与业务节点先练,用户侧由UNI于用户连,管理方面由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SNI接口:支持单一接入的SNI和综合接入的SNI。支持单一的提供ISDN基本速率的V1接口和一次群速率的V3接口,支持综合业务借宿的几口目前有V5。分为V5.1(单独的2048kbit/s,不限制AN和LE间链路数目),V5.2(1-16个2048kbit/s并行链路构成,支持PSTN,ISDN基本和一次群和用于半永久连接的不外加信息的模拟接入和数字接入。支持集中功能。承载通路连接协议BCC,允许本地交换机LE向接入网AN请求,完成接入;支持用户端口的ISDN基群速率接入,提供专门保护协议;)Q3接口:完成功能块管理和完成用户线的测试和故障定位。接入网具体技术:铜线接入,混合光纤同轴电缆,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技术具体略。41、图像通信技术:图像指光反射或投射,或自身发光人体视觉信息。人体获取信息超过70%来自视觉。图像特点:信息量大,直观性强,模糊性,实体化和形象化。图像信号分类:存在形式分为实际图像和抽象图像;图像亮度分为二值图像和灰度图像;图像光谱特性分为彩色图像和黑白图像,三基色红绿蓝。按图像随时间变化分为静止与活动图像。图像占空间维度分为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数字图像处理:图像输入模块,图像输出模块,图像存储模块,图像存取、通信模块(将图像传输到远端),图像处理模块。评估标准:图像质量包括图像逼真度(图像与原标准图像差异)和图像的可懂度(能像人或机器提供信息的能力)。图像质量的评估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基于5级质量制或5级损伤制平均意见分MOS分)和客观测量(仿人眼视觉模型的原理对图像质量评估,ITU-R视频质量专家组VQEG规定了两个简单的技术桉树均方差MSE和峰值信噪比PSNR)。图像质量的客观测量方法分为相对评估和绝对评估。相对评估是对处理过的视频与原始视频比较获得相对评估的指标值。绝对评估是直接对处理过的视频进行评估。图像通信系统:分为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两种。模拟中,图像信源以一定的扫描方式产生的电信号,模拟调制器通常指调频,调幅和调相方式。数字图像通信系统中,输入是数字图像,通过信源编码器雅俗,信道编码器高速传输。数字优点:多次、远距离传输;已与采用压缩编码技术;实现多种信息内容的综合视听业务;易于采用信道编码;保密;降低功耗和成本;多次复制不损坏;较简单消除噪声;消除亮度色度干扰;提高图像清晰度;适合数字多媒体通信等。系统组成:图像输入设备,编码器(信源编码器用于除去或减少图像信息中的冗余度,压缩图像信息量,降低码率。信道编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