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过程_第1页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过程_第2页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过程_第3页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过程_第4页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过程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过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大难点,目前,尽管老师们采取多种手段鼓励引导学生写作。学生依然怀有畏难情绪,把写作当作一个沉重的包袱,害怕写作,不愿写作,提起笔来,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有话说不出来,即使开了个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内容平淡,大量使用不规范的口语,就像漫不经心的闲扯,毫无文彩。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发展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语文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一、引导学生有 效地阅读积累 作文凭借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也不只是一种技能,更主要的是一种作文素养。而作文素养是综合性的、全方位的,有的素养是无法和难以通过作文教学得以提高的,须靠整个教育形成的合力和学生的自我涵养。作文素养乃至整个素养的形成,从很大程度上讲,不是依靠喋喋不休的分析,而是依靠学生自己信息数量和文化功底的积累,而这种积累最有效的途径,则是课外书籍的阅读。特别是阅读经典,余秋雨先生认为,阅读经典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积淀着人类数2 / 7 千年文化底蕴的经典滋养孩子们的稚嫩心灵。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纠正不规 范的语言,学习名家名篇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无形中把文学经典作为写作的范式。 “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 ” 这一前人的经验总结,正说明了从模仿到创新,仿创结合是作文成功的一条必由之路。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看到一种现象。那些喜欢看课外书的学生,作文时语句够半优美流畅,想象和联想丰富,思路也较为开阔。笔者认为,带领着孩子们在经典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让课外阅读厚重地进行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习作指导,激活激情 1、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点拨作文之道。 应当将作文 教学体系渗透到课文阅读教学体系之中。小学阶段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记叙文写作训练自身又应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再学习整体篇章的布局谋篇。对于学生来说,选入教科书里的典范文章,毫无疑问地成为他们学习对象的第一选择。当然,阅读教学中点拨作文之道,而不是逢篇必讲,平均使用力量。应当配合记叙文作文指导,讲授典型的记叙文。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中领悟作文之道。 2、在活泼与作文指导中激发兴趣 3 / 7 如何拟题,如何选材,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如何布局,如何 立意,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但如果只是生硬的说教灌输,只能事倍功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带着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使他们有一个不吐不快之感,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老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只有情感上融洽了,心理上沟通了,师生之间有了民主、平等的良好关系,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用: “ 我手写我心 ” 。教师应用生动,甚至诙谐的语言,愉快的教学方式,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并坚持不懈,才能写出优秀佳作。 3、教师示范引导 ,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的写作示范有助于学生近距离模仿,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他们的生活学习,又与他们同处一活动中,同处于同题作文训练中,老师把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人事,叙写出来,同学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件事可以这样表述,那个人可以这样描写,给学生的启示颇多。学生也会产生亲切感,近距离地感受范文的力量,有兴趣地去模仿,并在范文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造。 三、自能修改,逐步提高。 几乎没有一部经典之作的诞生是一个挥而就的,作者都要经过反复修改斟酌、推敲、修改,而地小教作文教学过程4 / 7 中,学生们往往 一次定稿了事,文中存在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而且相同问题在习作中反复出现。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我当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 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 ” 怎样指导学生自改与互改呢? 1、教师要选准典型习作作为材料,提出具体的修改要求,并示范修改,在示范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要教给学生批改的程序,即先通读一遍,在要修改的地方作出标记,再细读具体修改;语言不通的地方,错误的字、词、句、标点;哪些部分需作修饰润色,哪些句子的语言形式应作变动改换,文中是否有遗漏。同时删去多余的内容。最后品味、欣赏文中的美言美段。 3、让学生把修改方法运用到自改、互改的练习当中。对个别根本没有能力完成的学生,灵活处理,或由老师辅导,或由优生帮助进行。 四、点评赏析,升华提高 无论是对学生习作个体的批改点评,还是面向全班的课堂评析,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 生在评析的过程中,互学互助,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短。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一些学生的习作长期没有长进,其原因之一是自己分辨不出自己习作的优劣,有时他们5 / 7 自认为写得很投入,得成功,结果不是,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因此,感到很困惑,也很灰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作文评析作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相互欣赏,展示自我。 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儿童尤其如此。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习作或习作片断产生之后,道原来文章可以这样写,或应该这样写。课堂上,习作 “ 读者 ” 与 “ 作 者 ” 之间可展开多维双向交流。多创造让学生自我展示的时空,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失败感。让学生寻找自己习作中的“ 闪光点 ” 。学生习作师生共同欣赏与品析,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有所收益。原来,对文章的作者是一种激励,他会争取写得更好,得到更多的赏识。另一方面,对于参与评阅的读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他们知大多平平实实,但是平实的习作之中不乏得意之笔,有时是词句的运用,有时是段落的安排,有时是开头的巧妙,有时是结尾的耐人寻味 作文写完后,要求学生找出令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并说说 “ 为什么 ” ,这样学生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 自己的习作,反复地思考斟酌自己遣词造句,表情达意。在寻找闪光点的同时发现问题。 2、常态的作文评改的最大弊端在于学生始终是老师评判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不利于其创造思6 / 7 维的培养。笔者认为,作文评改活动中,师生应该是共同参与的。老师是策划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作文评改的主体和中心,这样就能使封闭的教师独立工作的环节变为开放式的 “ 一言堂 ” ,为学生的各抒己见。老师的评语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要点到要害,评得精彩,评得艺术,启人心智,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作文评语接受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和乐于 接受,是检查老师评语写得是否合格的尺度。写出能让学生活心服口服的评语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好的作文评语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章,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同时又赏心悦目。 正如文无定法一样,作文的评析也要不拘泥某一种方式,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为学生修改作文提供帮助,以逐步提高他们评析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只有这样,作文的评改才会真正落到实处,而会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o-hans 6 n - 0 0c imesNewRoman), 40 50 有 3 个( 41、 43、 47), 50 60 有 2 个( 53、 59), 60 70 有 2 个( 61、 67), 7 / 7 70 80 有 3 个( 71、 73、 79), 80 90 有 2 个( 83、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