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及其重要性_第1页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及其重要性_第2页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及其重要性_第3页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及其重要性_第4页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及其重要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及其重要性 浅谈幼儿入园前准备及其重要性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开始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起步的地方。为了让幼儿减少、克服这些不适应情况的出现,在幼儿入院前,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应做好幼儿的入园准备工作,让幼儿从生理上、心理上都做好接受入园学习的准备。 【关键词】幼儿;入园;准备 现在大多数幼儿到了 3 岁就要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儿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进入幼儿园可以锻炼幼儿独立生活能力,改变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为以后的义务教育学习做准备,提高其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环境、成人态度、作息时间的改变,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易出现分离焦虑,产生一些恐慌、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及教师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有助于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帮助孩子顺利入园,渡过这一适应期,将会对他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需要家长在入园前的一段时间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一系列的生活、心理、人 际交往等方面的准备训练,同时幼儿园及教师应开展一些灵活多样、2 / 11 有针对性地活动,帮助幼儿适应新环境,家庭、幼儿园配合共同做好孩子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幼儿入园准备的重要性 幼儿园作为学前公共教育机构,与家庭的性质、环境和要求都截然不同。对新入园幼儿来说,幼儿园内的环境,教室,作息时间,周围的老师和小朋友都是完全陌生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其周围环境的改变,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人来到陌生环境时 ,会产生恐惧与排斥感。所以说幼儿到了这个陌生的环境,对环境会有一个探索适应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恐惧与不适应,这个 时候会发生幼儿 “ 分离焦虑 ”症状, “ 分离焦虑 ” 主要是指幼儿和家长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幼儿离开家长会加剧他的不安全感,虽然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及时的健康诱导,会随着时间推移转化为不适当行为。会成不良倾向性的 “ 拒园 ” 行为。或者发展成儿童期焦虑,遇事过分紧张,惶恐不安,甚至表现为睡眠不安,做噩梦、讲梦话,食欲不振等。这都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心理上的改变对于幼儿的影响更加大,在家时,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心,而进入幼儿园后,由于幼儿所面对的不再是全家人对自 己的精心呵护,而是和其他同龄伙伴一起生活、学习,一起分享老师的爱,一起分享园内的所有设备、玩具。另外,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这和在3 / 11 家中幼儿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状态有天壤之别,所以说幼儿会产生各种不适应。为了减少幼儿园不适应,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家庭及幼儿园应该做好幼儿入学前的生活上的准备及做好幼儿心理建设。 二、家庭对幼儿入园的准备 (一)家长为幼儿入园生活上的准备 1.为幼儿准备生活用品 一般来讲,现在的幼儿园会统一准备床具、餐具、杯子、毛巾等生活必需品,并在教室统一制作柜子给幼儿们放衣服、鞋 子、书包等物品。所以,家长要在幼儿入园前考察幼儿园的情况、并在详细询问幼儿园统一配备哪些物品以后,根据需要为幼儿准备上幼儿园需要的东西,做好幼儿入园前生活物品方面的准备。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中幼儿易缺乏安全感,内心渴望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可以慰藉的人或物品。所以家长在帮幼儿准备生活用品时应从家里拿一些熟悉的生活用品可以帮宝宝重新树立安全感,依赖物品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从而缓解宝宝的焦虑情绪让宝宝安静下来熟悉新的环境。 家长在采购幼儿所需入园生活用品时,最好带上孩子一起选购,在买东西之前询问孩子的喜好,尽量 购买孩子喜欢的颜色,款式的物品。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对物品的熟悉感,感觉到这些物品是自己的,不会拿错其他孩子的物品,也能帮4 / 11 助孩子找到安全感。另外,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意识,选择能力。 2.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模拟幼儿园的生活时间 孩子在家时相对较自由,而幼儿园一般都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上课、吃饭、睡午觉,两者形成很大的反差,易让刚入园的幼儿不适应。所以家长应逐渐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使孩子一日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家长需事先向老师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情况,模拟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来调整幼儿的作息。下表是我根 据附近幼儿园制定的时间表可以供家长参考。当然每个幼儿园的情况不尽相同,家长应视情况而定。现在很多爸爸妈妈白天都要上班可由爷爷奶奶代为实行,爷爷奶奶不应该因孩子的一时撒娇耍赖而放弃实行时间计划,当然也不用完全按照时间表执行,可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运用时间表。 时间 事情 时间 事情 7:15 起床、洗漱 12:00 5 / 11 自由活动 7:30 吃早饭 12:30-14:30 睡午觉 8:00-11: 30 学习简单的儿歌、数字;家长讲故事 15:00 吃点心 15:30-16:30 游戏 11:30 吃午饭 18:00 吃晚饭 3.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幼儿园里,老师不可能对你的孩子像在家里家长对孩子那样面面俱全,毕竟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二三十个人的集体,而不是单独的一个人,所以家长在送幼儿进入幼儿园时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自己喝水、吃饭 6 / 11 喝水、吃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入园前家长要尽量教会幼儿自己喝水吃饭,否者进入幼儿园,幼儿在自己不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在幼儿园喝水少,吃饭慢,饭量小等情况,不利于幼儿的 身心发展。家长可以事先准备一个塑料瓶子,开始的时候可以帮助幼儿稍微扶下瓶子,放好角度,渐渐的可以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喝水。 研究表明:孩子到了 2 周岁,手臂力量及头脑意识足够可以让一个正常的孩子自己拿小勺子和小碗自己吃饭。这时家长要开始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准备一个漂亮的小勺子和小碗,引起孩子的好奇,对自己吃饭这件事产生兴趣。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尽量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孩 子穿上易清洗的围兜。不要在旁边逼着、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热情和兴趣。 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家长应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衣服,分清上下、前后、左右。尽量帮孩子准备舒适、方便脱穿衣服和鞋。如果穿脱过于繁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困难,另外孩子还会因为穿得比别人慢而自尊心受挫。父母要有耐心,及时鼓励孩子,教会孩子基本的穿脱衣服的动作,慢慢练习积累,注意:每个孩子都7 / 11 可能有自己穿脱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 会漱口,会洗手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家长一定要时常提醒孩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让孩子慢慢养成这些习惯,在不在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己完成这些事情。当然家长要学会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形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会盖被子、独自入睡 在幼儿园,午睡是每个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有的幼儿在家时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睡,从未单独入睡,一开始可能会不适应,无法独自入睡。家长在幼儿进入幼儿园前,为幼儿准备一个小床,让幼儿自己睡,开始时家长坐在孩子的床旁,让孩子安心,自己盖被睡觉,慢慢入睡。过一段时间,家长可以在门口陪伴孩 子入睡,直到孩子可以自己独自入睡。 会解裤子大小便 宝宝的大小便问题一般过了 18 个月就该训练了,如果孩子不具备自己自己解裤子大小便的能力可以慢慢训练,孩子还小,有时无法理解家长言语上的描述,应配合着肢体动作讲解能更加事半功倍,但孩子还小,家长应悉心教导,在孩子自己解决失败后,不能打骂孩子,而是要边帮孩子善后,边再次讲解过程。但是无论如何应让他具备想要大小便就告诉大人的能力,能用语言表达大小便的需要。否者在幼儿园,8 / 11 当着伙伴的面尿裤子,会有损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 (二)家长对幼儿入园的 心理建设 孩子即将入园前,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当然家长首先要自己先做好心理建设,家长要明白宝宝入园哭闹是正常的,因为离开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大部分孩子都会因为不熟悉、害怕而思念家人不愿意来园,普遍的反应就是哭闹。家长不能因一时心软而让孩子不去幼儿园,这样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一不想去幼儿园就开始哭闹。家长应充分相信自己选择的幼儿园和教师,相信他们多年的经验积累,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照顾教 育好。 家长除了要自己做好心理准备,还要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建设,一定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告诉孩子上幼儿园可以学到很多本领、还可以每天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同时全家都要对上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鼓励,又要对周围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表示赞美和羡慕。让孩子对上幼儿园产生一种积极地的心理效应。再者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会去幼儿园接他,都很爱他。不要让他感觉爸爸妈妈不要他了,把他扔在幼儿园 6。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家长最好准时去幼儿园门口等孩子下课,接孩子回家。9 / 11 如果别的小朋友都走了,孩子会产生 爸爸妈妈不要自己的感觉,从而对幼儿园产生厌烦心理。 三、幼儿园及教师对幼儿入园的准备 (一)帮助家长、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环境 首先,幼儿园在家长来园参观、熟悉环境时,用照片、幻灯片、录像带或教室实地来向父母介绍,帮助父母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把教室中所有材料的清单发给父母,尽可能的收集幼儿园相关阅读资料分发给他们。尽可能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基础情况,让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自己。 同时,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的活动室、滑滑梯等地方,认识班上的教师,看幼儿园的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 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 “ 想上幼儿园 ” 的欲望。 (二)做好新生的家访工作 教师在开学前应进行新生家访工作,去参观一下幼儿生活的环境,以便了解幼儿的生活喜好,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家庭生活环境,因人而异的对进园的新生进行生活、思想上的照顾及开导,让幼儿在新环境中容易找到熟悉的感觉从而放松下来。在家访中幼儿教师留心记录幼儿的生活喜好,留意幼儿的过敏源及生活禁忌,可以为以后的保教工作做好铺垫,按照幼儿的喜好保教增进了与幼儿的亲切感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幼儿在新环境中有了可以依赖的人心理上不再10 / 11 紧 张焦虑,幼儿的入园不适应期就会大大缩短,减少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的工作量。 另外,在幼儿家中幼儿教师可以热情的和幼儿打招呼,和幼儿进行交流或是和幼儿一起玩感兴趣的游戏、玩具。以便增加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对于孩子来说,亲切感、信任感是很重要的,一旦孩子认为你是可以信任的人,在以后的相处中会省下很多时间尽力来照顾孩子。再者,通过与孩子游戏,能更全面了解孩子的个性特质,能更全面的进行因材施教,让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发展更多的特长,不至于埋没孩子的某方面天赋。 (三)组织新生亲子活动 在幼儿入园之前, 幼儿园也要有意的安排一些活动,增加幼儿园对幼儿的吸引力,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亲切、热情地接待幼儿,给幼儿留下良好印象。也可以开展一些游戏吸引幼儿也可以开展一些游戏吸引幼儿,如新入园幼儿的亲子娃娃家活动:第一步,实现家长在幼儿视线内的短距离分离,适合那些爱哭,情绪易激动,缠着父母不肯放手的幼儿。建议家长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活动,如看报、整理房间等,让幼儿独自游戏。当幼儿情绪稳定后,家长以购物为由离开家,并逐渐增多次数和延长时间。对活泼开朗的幼儿,直接进入离家阶段。第二步,实现家长在幼儿视线范围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