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情感,渗透美德教育_第1页
激发学生情感,渗透美德教育_第2页
激发学生情感,渗透美德教育_第3页
激发学生情感,渗透美德教育_第4页
激发学生情感,渗透美德教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激发学生情感,渗透美德教育 激发学生情感,渗透美德教育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是因为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呢?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 卢梭也指出: “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 二、深入课文 ,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三、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 )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 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2 / 5 理、意境以及 “ 弦外之音 ” 等。如朱自清的春是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要求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准确、生动、富有感情。在朗读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春的特点:读时音量适度,快慢适中,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有的又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通过朗读,可以激起学生的情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二 )用艺术激发学生情感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 如在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配乐出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罗布泊现在的图片,然后以罗布泊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导入新课,这使得学生对罗布泊的关注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对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渲染作用。 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 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三 )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 “ 外3 / 5 显点 ”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丰富、博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其自豪。传统的文化,与中华儿女的美德相融合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 民族氖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让传统美德在 21 世纪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初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很多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章最易记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减少正面的“ 大道理 ” 说教,而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一 .、精心选择适当的 “ 激情点 ”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生活的支点是感情,针对语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有它蕴含的感情,只是由于学生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发现而已,于是做教师的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 “ 激情点 ” ,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苏州园林,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的素材。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灿烂,中国地位曾一度辉煌,可目前确是贫瘠落后,许多学生对此悲观失望,将希望寄托于出国留学、去沿海城市上,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当然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均4 / 5 衡发展。因此,我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让学生自己积累全国各地名胜古迹 的照片,在展览的时候,让学生在旁侧注批,写下感受,学生在参观各地风光之后,自会对中国的大好河山生出一种热爱之情,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另外还有许多课文篇目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我的老师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只要我们善于抓机会,就会对学生有良好的帮助。二 .、用语文课自己的方式(演讲、辩论)教育学生。 语文课不单是几篇课文的讲授,它更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这二者工作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而这兴趣的 来源,就是找学生关心的话题来谈论。 2001年 7 月 13 日中国深奥成功, 2001 年 10 月 7 日,中国足球走向了世界,世界恐怖分子活动猖獗,这些都是孩子们关心的事情,我们在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敏锐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以激烈的辩论情绪高昂的演讲,去感染在座的其他同学,让他们因我们的祖国而骄傲,因骄傲而去振兴祖国。三 .、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研讨词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们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琅琅上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 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朗读,采用录音配乐与5 / 5 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文章中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到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炼,平淡之中却寓意深刻,为了加深理解,我用渔舟唱晚这首曲子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陶渊明身上的“ 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 的精神境界。 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在诗、词、曲的朗读上,目的是教师根据每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选择曲子,使学生在朗读上有更深的体会。 在我们大力进行课 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在这次改革中的地位,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发动学生、组织学生,让他们广泛、自觉、热情地参与传美教育并将其当作工作的重心,使肩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