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_第1页
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_第2页
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_第3页
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_第4页
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 学习中心: 内蒙古学习中心 学 号: 090F13133001 姓 名: 王浩 专 业: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指导教师: 宋春岩 2015 年 9 月 20 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王浩 学号: 090F13133001 专业: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一文选题较新颖,收集掌握的文献资料较全面,文献引用合理规范,写作规范性和逻辑性较强;与自身工作工程实际相结合,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均为内蒙古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提供,数据可靠性性高;由于篇幅限制对液化土的三种判断方法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阐述较少,在之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 (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宋春岩所在单位指导时间2015.9.2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学生姓名: 王浩 学号: 090F13133001 专业: 土木工程(岩土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地基土液化的危害及判别方法浅析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带来的工程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砂土(尤其是饱和密砂)容易发生液化,造成强度损失,从而给工程建设带了不可估量的损害。论文首先介绍地基与基础的概念,然后阐述了液化的基本概念和危害、影响液化的因素,液化在宏观上的判别、判定方法。最后讨论了如何确定液化指数、等级,并给出不同的液化等级相对应的一些抗液化措施。论文选题具有比较重要的工程意义。 论文选题表明了作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论文所用资料可靠,结论基本正确,基本达到毕业要求。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 (1)论文的总体格式排版还有问题,请作者认真修改。对于红色批注部分,请作者一并修改; (2)论文中的公式请统一采用公式编辑器进行编辑; (3)对于第二章、第三章,建议增加“本章小结”,对本章进行归纳总结。 (4)论文表格和图形编号太混乱,建议作者仔细检查修改。把规范中的表格引入到本文中时,需要重新核对编号,而不是用规范中的编号。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 61 评阅结论: 修改后答辩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吴文兵所在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评阅时间2015.10.13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地基土液化的危害与判别浅析,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年月日摘 要 砂土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极容易发生液化,液化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一般的多层建筑中,地基基础工程的造价非常大。另外,地基基础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倘若出现事故,处理难度极大。所以,基础工程实属百年大计,务必慎重对待。 本文首先介绍地基与基础的概念。然后,介绍了液化的基本概念和危害、影响液化的因素,并用三种方法来判定土在微观上的液化进行研究。最后,分析如何确定液化指数、等级,并给出不同的液化等级相对应的一些抗液化措施。关键词: 1、地基基础 2、土的液化 3、液化判定 4、抗液化措施 目 录一、 引言1二、地基与基础2(一)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2(二)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要求2(三)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3三、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震动液化5(一) 砂土液化的基本概念5(二) 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5(三) 液化势的宏观判别与初判5(四)液化势的微观判定8(五) 液化指数与液化等级12(六) 抗液化措施16四、 结论18五、 致谢19参考文献20 一、引言众多专家与学者认为现今地球已经进入了地震多发的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量的建筑尤其是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建筑结构的重要性急需提高。这就给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基础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怎样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是每一个地基基础设计者值得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问题。 各个地区的地震震害表明,地基土体因为液化造成的建筑破坏严重。大多表现为建筑物倾斜、巨大沉降,甚至失稳,倒塌,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因此,如何判别建筑物修建场地是否会发生液化,如何处理存在液化土层的不良地基,如何采取减轻液化影响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的措施,是液化地基基础在设计时需解决的难题。二、地基与基础 (一)地基与基础的概念所有的建筑物都要建造在土层上面。通常建筑物的下部要加以扩大,来减小单位面积结构上的应力,并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使其在较好的土层上坐落。基础是建筑物下部的扩大部分承重结构;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位于地基地面下第一层土称为持力层,在其一下土层称为下卧层,强度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称为软弱下卧层。从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叫做基础的埋置深度(如图21所示)。 图21 地基基础示意图基础根据埋置深度不同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通常把埋深不大(5m内)、需经过挖槽、排水等一般施工方法即可建成的基础称为浅基础。而浅层土质不良,埋深需要加大,并通过特殊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才能完成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如桩基础等)。 (二)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地基应满足下列两个基本要求: 1、地基应具有足够强度,在荷载作用下,不因地基失稳而破坏,这是地基稳定问题。 2、地基不能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同时基础结构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在地基反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强度破坏,并具有改善沉降与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这是地基变形问题。良好的地基一般有较高的强度与较低的压缩性,容易满足上述要求。软弱地基的工程性质较差,对这种地基必须进行人工处理,才能满足强度与变形的要求。经过人工处理而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不需要处理而直接利用的地基称天然地基。建筑物一般宜建造在良好的天然地基上,以减少地基处理的费用。但为节约用地,也要充分利用工程性质较差但经过处理的地基。(三)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地基与基础是整个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好坏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如果发生质量问题,轻则上部结构开裂、倾斜,重则建筑物倒塌,危机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实践证明,建筑物的事故很多是与地基基础有关。 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就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比萨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该塔高约55m,当建至24m高时,发现塔身倾斜而被迫停工,直至1273年才续建完工。该塔由于建造在不均匀的高压缩性地基上,致使北侧下沉1m有余,南侧下沉近3m,沉降差高达1.8m,倾角多达5多。现在这个塔还以每年1mm的沉降速率下沉。 图22 比萨斜塔 图23 比萨斜塔垂直刨面图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平面呈矩形,长59.44 m,宽23.47 m。高31.0m。容积36368 m3。谷仓为圆筒仓,每排13个圆筒仓,共5排65个圆筒仓组成。谷仓的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筏基,厚61cm,基础埋深3.66m。谷仓于1911年开始施工,1913年秋完工。谷仓自重20000t,相当于装满谷物后满载总重量的42 5%。1913年9月起往谷仓装谷物,仔细地装载,使谷物均匀分布、10月当谷仓装了31822m3谷物时,发现1小时内垂直沉降达30.5cm。结构物向西倾斜,并在24小时间谷仓倾倒,倾斜度离垂线达2653。谷仓西端下沉7.32m,东端上抬端下沉7 32m,东端上抬1.52m。1913年10月18日谷仓倾倒后,上部钢筋混凝土筒仓艰如盘石,仅有极少的表面裂缝。图24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图25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倾斜示意图三、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震动液化 (一)砂土液化的基本概念 1、砂土的液化机理 松散的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但饱和砂土的空隙全部为水充填,因此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将导致空隙水压力的骤然上升,而在的证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空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变成想液体一样的状态,即通常所说的砂土液化现象。 2、宏观液化和微观液化 宏观液化:是宏观震害的一种。现场有明显标志,如喷水冒砂、地面变形等。 微观液化:根据一个图样在室内动力试验中表现出来的液化现象,或通过计算土体中某一点上土单元体的应力而定义的临界状态。它不考虑在天然土层中是否会产生宏观液化。 3、液化与液化势 尽管用室内动力试验可以对液化予以明确的定义,但实际抗震经验和震害资料都是按现场有无喷水冒砂或其他宏观标志为准的。液化势指的是地基是否会发生液化,特别是宏观液化的一种趋势性估计。 (二)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 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详见表321。 根据已有经验表明,影响砂土液化最重要的因素为土颗粒粒径(以平均粒径d50表示)、砂土密度、上覆土层厚度、地面震动强度和地面震动持续时间及地下水的埋藏深度。 (三)液化势的宏观判别与初判 1、液化势的考虑范围 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包含黄土)6度时,一般情况下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但对液化沉陷敏感的乙类建筑可按7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7到9度时,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进行判别和处理。 2、宏观液化势的判定需要考虑以下条件:(1)区域地震地质条件,历史地震背景(包括地震液化史、地震震级、峰值加速度、周期与波长、震中距、断裂错距等)及发震的地质条件。 (2)场地条件,地形地貌,特别是河曲、河谷、坡地等微地貌特征及场地土地质年代、成因等。 (3)地基土质条件,液化判定层的埋藏情况,边界条件及地下水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相对密实度、平均粒径、黏粒含量、波速、上覆有效压力和标贯击数等)。 3、初判条件 饱和的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或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 (2)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31a) (31b) (31c)式中 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 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宜采用2m ; 液化土特征深度(m),可按表331采用。表321 影响液化的因素因素指标对液化的影响土性条件颗粒特征粒径平均粒径细颗粒较容易液化,平均粒径在0.1mm左右的粉细砂抗液化性最差级配不均匀系数不均匀系数愈小,抗液化性愈差,黏性土含量愈高,愈不容易液化形状圆粒形砂比棱角形砂容易液化密度孔隙比e相对密实度密度愈高,液化可能性愈小渗透性渗透系数k渗透性低的砂土容易液化结构性颗粒排列胶结程度均匀性原状土比结构破坏土不易液化,老砂层比新砂层不易液化压密状态超固结比OCR超压密砂比正常压密砂土不易液化埋藏条件上覆土层上覆土层有效压力上覆土层愈厚,土的上覆有效压力愈大,就愈不容易液化静止土压力系数排水条件孔隙水想歪排出的渗透路径长度液化砂层的厚度排水条件良好有利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能减小液化的可能性边界土层的渗透性地震历史遭受过历史地震的砂土比未遭受地震的砂土不易液化,但层发生过液化又重新被压密的砂土,却较容易重新液化动荷条件地震强度震动强度地面加速度地震烈度高,地面加速度大,就愈容易液化持续时间等效循环次数N震动时间愈长,或震动次数愈多,就愈容易液化表 331 液化土特征深度饱和土类别烈度789粉土678砂土789(四)液化势的微观判定1、用原位测试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1)标准贯入试验判别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要你进一步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者埋深大于5m的深基础时,应判别15到20m范围内土的液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 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列计算: (32a) 在地面下15m到20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列计算: (32b)式中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按表341采用;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地下水深度(m),见式31; 黏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表341 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设计地震分组7度8度9度第一组6(8)10(13)16第二、三组8(10)12(15)18注: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7度)和0.30g(8度)的地区。(2)静力触探试验判别 当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对地面15m深度范围内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进行液化判别可按下列式子计算。当实测值小于临界值时,可判为液化土。 (33) (34) (35) (36)式中:分别为饱和土液化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和锥尖阻力临界值碍 MPa); 分别为=2m,=2m时,饱和土液化判别比贯入阻力和液化判别锥尖阻力基准这(MPa),可 按表342取值; 地下水位埋深影响系数,地面常年有水且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时,取1.13;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影响系数,对于深基础=1; 地下水位深度(m); 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应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厚度 扣除; 与静力触探摩阻比有关的土性修正系数,按表343取值。表342 液化判别及值烈度7度8度9度(MPa)5.5到6.011.5到13.018.0到22.0(MPa)4.6到5.510.5到11.816.4到18.2表343 土性综合影响系数值土类砂土粉土静力触探摩阻比0.40.40.90.91.00.60.45 (3)剪切波速试验判别 地面下15m深度范围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其实测剪切波速值大于按下列公式计算的土层剪切波速临界值时,可判别为不液化。 (37)式中 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液化剪切波速临界值(m/s); 与地震烈度、土类有关的经验系数,按表344取值; 剪切波速测点深度(m); 地下水位深度(m)。表344 与地震烈度、土类有关的经验系数土类7度8度9度砂土6595130粉土4565902、用土的相对密实度判别(1)美国Seed提出的标准 H.B.Seed提出平均粒径=0.075到0.20mm,循环次数N=20次,地下水位埋深为1.5m时,用地面加速度与相对密实度判定砂土是否会液化的标准见表345.(2)北京水电勘测设计处提出的标准该单位提出的不液化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见表346。表345 液化可能性与相对密实度关系最大地面加速度可能液化液化可能性取决于土的类型及地震大小不可能液化0.10g333354540.15g484873730.20g606085850.25g70709292注:g重力加速度。表346 不液化砂土的相对密实度地面最大加速度实际不发生液化的相对密实度0.10g530.15g640.20g780.25g90注:g重力加速度。3、美国Seed的简化方法 (1)计算地震作用时的动应力比 (38)式中 地震作用平均水平剪应力(kPa); 所研究砂土的初始有效上覆压力(kPa); 所研究砂土的总上覆压力(kPa); 应力折减系数,按表347确定; 地面最大加速度,一般可按地震烈度估计,见表348表347 应力折减系数深度01.53.04.56.07.59.010.5121.0000.9850.9750.9650.9550.9350.9150.8950.850表348地面最大加速设计烈度7度8度9度0.075g0.150g0.300g (1)将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按标准贯入试验公式和换算成相当于上覆自重压力等于98kPA(1t/)的修正标准贯入击数。 (2)根据动应力比、修正标准贯入击数和不同震级按图31进行液化判别。当地震震级为7级时可由31(a)判别,位于曲线左上方可判定为液化,位于曲线右下方可判定为不液化。对于砂土用A线,对于粉土用B线。当地震震级为5到8级时可由图31(b)判别。(a) (b)图31 液化判别界限图 (五)液化指数与液化等级 1、主要思路 (1)计算液化指数和划分地基液化的主要目的是将预估的液化危害程度定量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2)液化土层厚度越大,液化危害性越大;液化土层埋深接近地面,液化危害性越大;深度越深,危害性越小。因此引入随深度变化为梯形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 (3)划分地基液化等级的基本方法为: 逐点判别(液化土层的深度厚度)按孔计算(计算液化指数)综合判定(划分地基液化等级) 2、液化指数 (1)计算公式 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 (39)式中 液化指数; 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 分别为点标准贯入锤击数的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应取临界值的数值; 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m),可采用与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 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 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单位为)。若判别深度为15m,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 5m时,应采用10;等于15m时,应采用0;5到15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若判别深度为20m, 该层中点深点不大于5m时,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0;5到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 权函数与层中深度有关,可用下式表达: 判别深度为15m时: (310) 判别深度为20m时: (311) (2)用面积法计算液化指数式(38)也可以写成 (312) (313)式中 点表示土层厚度对应的权函数所围面积;分别为从地面算起到深度饿权函数所围面积。若判别深度为15m时,可从 表351查得;若判别深度为20m时,可从表352查得; 分别表示点所代表的土层的下界面和上界面深度。 表351 液化判别深度为15m时,从地面算起的权函数所围面积z(m)A(z)z(m)A(z)z(m)A(z)0.00.06.059.512.095.50.55.06.563.912.596.91.010.07.068.013.098.01.515.07.571.913.598.92.020.08.075.514.099.52.525.08.578.914.599.93.030.09.082.015.0100.03.535.09.584.94.040.010.087.54.545.010.589.95.050.011.092.05.554.911.593.9表352液化判别深度为20m时,从地面算起的权函数所围面积z(m)A(z)z(m)A(z)z(m)A(z)0.00.06.059.712.0103.70.55.06.564.312.5106.31.010.07.068.713.0108.01.515.07.572.913.5110.92.020.08.077.014.0113.02.525.08.580.914.5114.93.030.09.084.715.0116.73.535.09.588.316.0119.74.040.010.091.717.0122.04.545.010.594.918.0123.75.050.011.098.019.0124.75.554.911.5100.920.0125.0 某一标准贯入点所代表土层的上界面深度=7.5m,下界面深度=9.5m,液化判别深度为20m,求。 根据表351,分别可得=72.9,88.3,则得:=-=88.3-72.9=15.4 3、液化等级地基液化等级按表353综合判定。表353 地基液化等级液化等级液化指数地面喷水冒砂情况对建筑物危害程度的描述轻微()地面无喷水冒砂,或仅在洼地、河边有零星的喷冒点液化危害小,一般不致引起明显的震害中等喷水冒砂可能性大,从轻微到严重均有,多数属于中等喷冒液化危害性较大,可造成不均匀沉降和开裂,有时不均匀沉降可能达到200mm严重一般喷水冒砂都很严重,地面变形很明显液化危害性大,不均匀沉降可能大于200mm,高重心结构可能产生不容许的倾斜 (六)抗液化措施 当液化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361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尚可计入上不结构重力荷载对液化危害的影响,根据液化震陷量的估计适当调整抗液化措施。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1、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黏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不宜小于1m。 (2)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小于0.5m。(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击数不宜小于式(32)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4)用非液化土层替换全部液化土层。 (5)采用加密法或换土法处理时,在基础边缘意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表361 抗液化措施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轻微中等严重乙类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全部消除液化沉陷丙类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也可不采取措施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的措施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丁类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其他经济的措施 2、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1)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当判别深度为15m时,其值不宜大于4,当判别深度为20m时,不宜大于5;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处理深度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 (2)采用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式(32)的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的临界值。 (3)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 3、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综合采用下列各项措施: (1)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少基础偏心。 (3)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如采用箱基、筏基、或钢筋混凝土交叉条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等。 (4)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型式等。 (5)管道穿过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4、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和严重液化的故河道、现代滨河、海滨,当有液化侧向扩展或流滑可能时,在距常时水线约100m以内不宜修建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