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1页
《渔父》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2页
《渔父》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3页
《渔父》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4页
《渔父》语文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父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2.反复品读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通过比较阅读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莎士比亚说过:“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司马迁用史记做出了重于泰山的回答;同样这个问题屈原又会做出如何诠释呢?让我们走进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学习,梳理文言 文言知识梳理同学们课前已经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了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交流有问题可以质疑 A、自主梳理 1、通假字 生1: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子非三闾大夫与与通欤语气词 2、古今异义 生2: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3、词类活用 生3:渔父莞尔而笑鼓yi而去 4、特殊句式 生4:是以见放圣人不凝滞于物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质疑解难 1、生5:“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的两个“之”是否一样? 生6: 2、生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可以”同现代汉语是否一致? 生8:不一样可是可以以是连词用来 3、生9:“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生10:能让洁白纯净的身躯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C、检测反馈 1、一词多义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中(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介词因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词拿、用) 可以濯吾缨(连词表目的用来) 2、重点语句翻译 3、学生通读课文 过渡语: 大家都知道伟大的诗人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留下了千古芳名从此产生了一个民族节日端午节并且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他一个人的死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那么他死前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走进文本来了解屈原的思想 三、合作探究交流体会 本文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形象表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 1、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背景分析第一句话 生13:从“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可以看出这是屈原第二次流放楚国已经灭亡屈原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师:所以屈原此刻已是饱受迫害万念俱灰悲愤至极已到了人生绝望、崩溃的边缘此处要读得沉痛、低缓些 2、文本采用对话的形式展示屈原和渔父思想交锋以及屈原生命最后的生死抉择我们来品味他们的对话从中理解他们的人生态度 分组读讨论 A、第一次对话(体会语气品读情感分析形象) 生14:渔父的问应该疑惑、奇怪的语气“你不是三闾大夫?会沦落到这种地步?”我来试读一下 生15:我认为屈原的回答应该是叹息、感慨的但不是叹息自己的悲惨命运而是叹这个世界“举世皆浊众人皆醉”而唯独我一人清醒无奈啊我也试读一下 (屈原形象)特立独行洁身自好 B、第二次对话 生16:渔父的话我感觉也应该是叹息但跟屈原的叹不同屈原是在叹自己不是在叹这个世界和众人而渔父是在叹屈原 (渔父形象)随遇而安 生17:面对渔父的劝解屈原更坚定自己的节操此处应该读出一种坚定自信的态度屈原正色而曰:“吾闻之” (屈原形象)不同流合污 C、第三次对话 生18:渔父的回答是以歌唱的形式这体现他的飘逸、洒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形象)与世推移 3、探究屈原与渔父的关系 生19:从三次对话渔父的“遂去不复与言”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态度是对立的渔父想劝说屈原放弃节操与时推移但无果而去 生20:这是一次江畔对话在屈原抱定死的决心投江之前的内心抉择渔父可以看作是屈原的另一层面 4、诵读(最好一位同学) 总结过渡语: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淡水河边吊屈原: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 朝朝幕幕你行吟在楚泽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那浅浅的一湾汩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四、比较阅读感悟生存 1、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生21: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史记“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生践志 生22: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明志 生23:我认为屈原应该选择生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生才有希望呀 生24:屈原可以选择生可以另择高枝但那就意味着面对亡国之辱意味着放弃“美政”理想这是他最不能接受的可以说屈原选择死就是永远的不死 生25: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司马迁“隐忍苟活”增加了生命的厚度屈原纵身一跳同样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生26:虽然他们选择不同但都是勇敢者的选择也都是艰难的选择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最艰难的方式对司马迁而言死比生更解脱但他宁愿忍受世人的误解忍受内心的煎熬而执着的活着对屈原而言生比死更容易但他决不退后半步生 总结:学者余秋雨说:中国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他们的选择没有对错他们都用人格捍卫了生命的尊严他们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2、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有人因为一点小事遇到一点困难就选择轻生我们如何看待这种生命的态度? 生27:珍爱生命 生28:呵护生命 生29:同情生命 3、齐读 结束语: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生命是的生命是诚挚的在我们所具有的一切缺点中最为粗鲁的乃是轻视我们的存在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