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教学.doc_第1页
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教学.doc_第2页
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教学.doc_第3页
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教学.doc_第4页
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案时间的脚印教学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弄清本文的说明层次 2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2教引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 3掀起广泛阅读科普读物的热潮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本文的说明层次 (2)本文的语言特色 (3)本文写法特点 难点:本文说明的层次 解决办法:寓教于乐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通过学生的读、说、写多项练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启发学生走向自然去探寻记录时间留痕的自然现象并从中发现规律 课堂教学中分学习小组研讨问题看组思维活跃知识积累充足答题准确率高根据各小组的表现选出优胜组给予表扬鼓励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时间”?你能谈一下自己对“时间”的感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它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那你们注意观察过自然界昭示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不错树木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 石上打下烙印的? (一)明确目标 1理解本文说明的科学常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层次 3学习探究自然奥秘的规律性知识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共31个自然段连同写在前面的四句诗我们请32个同学(或32人次)来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字词勾画出不懂的科学术语或原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或语段 2朗读后教师按学习小组评价朗读的水平然后要求大家默读默读的过程中仍思考朗读时思考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 3要求同学借助字词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然后解释词语 腐蚀(sh):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本文用义项) 浑浊(hn):(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k):海水枯干石头粉粹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山麓(l):山脚 粗糙(co):(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龟裂(jn):裂开缝隙 刨刮(bo):刮平 沟壑(h):山沟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dng):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xi):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讨论:你读了本文了解了方面的知识? 讨论明确: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5)“海枯石栏”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1)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1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 2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以充满智慧的笔触娓娓而谈岩石能够记录时间的脚印的原因记录的内容和人类读懂大自然这种记录的重大意义以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起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分小组讨/lw/Index.html论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明确: 本文按说明内容的自身的内在联系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第二部分(第621自然段):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第二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6自然段):总说自然界各种物质的运动 第二层(第716自然段):分说岩石“烂掉”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层(第1720自然段):分说岩石生成的过程和历时的漫长 第四层(第21自然段):总说岩石的岩层与岩层之间的顺序记录时间的踪迹 第三部分(第2229自然段)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第四部分(第3031自然段)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四).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你由此对科普类文章有了怎样的认识呢?大家讨论讨论然后踊跃争当中心发言人谈出大家的共识 大家对科普类文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科普类文章是传播科学知识、启迪青少年智慧的优秀读物理趣、情趣兼备 2科普类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是探索知识的钥匙 3多读科普作品了解神奇的世界也了解人类伟大的创造和成就 4读科普作品增强求知欲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2掌握生字难词 附: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1第5自然段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2第22自然段由上文说明岩石的“烂”和生成过程记录了时间引出下文对岩石保存了诸多历史痕迹的说明 3第27自然段由上文说明什么是化石引出下文用实例说明化石见证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二、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并没有偏离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