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格式模板_第1页
教学论文格式模板_第2页
教学论文格式模板_第3页
教学论文格式模板_第4页
教学论文格式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教学论文格式模板 附件一: 2016 年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格式 题目: 内容提要 关键词 正文 注释或参考文献: 1、王积英浅谈课堂教学目标甘肃教育,2001 年第 12 期 期刊: 1作者 .文章名 J.刊名,出版年 . 页 . 专著: 2 作者 .书名 M.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页 . 论文: 3作者 .文章名 C.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2 / 17 页 . 报纸文章: 6作者 .文章名 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 . 注:用 A4 纸装订整齐,上交一式 4 份,类别按文件通知填写,序号与目录一致。注意所有标题空两格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两课”教师角色的转变 朱 峰 内容提要:深化“两课”改革必须解决“两课”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问题。过去“两课”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使“两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挥新技术优势,开辟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是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的新课题。本文试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两课”教师在角色方面的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两课”教学工作。 关 键 词:信息技术、教学、角色转变、两课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角色的挑战 与传统教育的教师相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两课”教师在内涵、作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及设计、解惑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的传统角色发起了挑战。 3 / 17 、教师由教学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导学 者。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等教育中,“两课”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者”转换为“导学者”。所谓导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指导及辅导学生完成学业。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多大是以自我研究、自己学习为主,这种自学是在教师的导学下完成的,所以说,导学就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导学和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教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其一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选择教学媒体,帮助其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其二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解惑”。它包括单元的总结。重点、难点的讲解等。根据“两课”课程的特点,教师要重点介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经过精心设计的情境中进行探索研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 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借助于课程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指导学习活动,扮演了4 / 17 设计者、指导者和学习活动参与者的角色。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导演者。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亦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和智力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要完成学习任务,对教学内容要做到熟练掌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没有教师的引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必须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其重要的内容包括如何运用计算机以及各种媒体和网络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使学生从网上浏览的信息更有价值。因此导学对学生完成学业是至关重要的。 、“两课”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鼓舞者、心灵的塑造者。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及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自主学习、自我研究,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除了要参与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丰富的网络化学习环境,组织一种“虚拟”的学习团体外,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鼓舞者,要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主学习的困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把过去所学的 知识与当前的新学科联系起来,坚持完成学业。教师还要鼓舞学生与其他团体组织成员和专家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帮助自己的学习。“两课”教师除了担当学生学习的导学者、学习的鼓舞者外,最重要的是成为学5 / 17 生心灵的塑造者、观念的引导者、时尚的指导者和道德品质的引路人。“两课”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担负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使命。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拓宽了人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克服一切急功近利的思想,避免只侧重于实用、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学生无论是接受何种教育,都要步入社会,具有社会性。因此,必须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出发,既要注重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教育,两者不可偏颇,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能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等,能够尊重他人正确的意识和行为,成为诚信守法的公民。这过程中,“两课”教师在教学中的育人作用,是其 他专业课程的教师所不能替代的,“两课”教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角色转变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伦理、情感与精神等素质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教师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要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而且要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6 / 17 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编制 CAI 课件,制作教学光盘和课件,能掌握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掌握学习过程的设计、管理和评价等。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教学资源的搜集整合和利用开发,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两课”教师角色的基本要求。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挑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两课”教师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了,“两课教师”这“唯一重要”的角色不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和分解,使人们头脑中原有“教师”的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制作,使人们明显感到,传统的“教师” 角色,实际上被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所代替,如何胜任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对“两课”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和课件的制作等教育的常规手段外,还要有更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境界,这对原来只需“动口”,不需“动手”的“两课”教师来说,又是一场新的挑战: 7 / 17 1、 熟悉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学会通过设计、搜集和综合课堂的课件制作、学会下载网上发布的资源和信息。 2、 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如对音像资料、教学光盘、 U 盘的使用。 学会利用文字教材、直播课堂、网上课堂和讨论、录像带、录音带、光盘、各种视频教育资源等,即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一方面娴熟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 率,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要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借阅、复制、上网学习。另一方面又要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引导学生逐步自主完成学习。 3、 学会制作教学材料。按教学设计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制作 CAI 课件、课程网页、电子教案、自检自测材料等,让学生能得以利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4、 能组织教学。包括面授辅导、指导小组学习活动、答疑等,教师在网上解答学习提出的问题,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媒体组织教学过程。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对网络信息资源所提供的教育信息进行精心的筛选、利用和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有选择地消化吸收。 5、 熟悉教材。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钻研,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等有较强的预见性,并由此做好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随时随地应对学生的咨询或电话、8 / 17 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的提问,给学生以准确、科学、具体及时的答复。 三、现 代 信 息 技 术 不 断 发 展 决 定 了“两 课”教 师 教 学 角 色 的 转 换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数字音像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这些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具体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信息的处理、传播、管理方面。实现教学信息处理数字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信息组织非线性化,并可逐步实现 学习资源系列化、教学过程智能化和教学管理现代化。 .在教材形态方面。除了传统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外,出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的教学课件 也称为电子教材 ,三者构成了相互交叉的立体化教材格局。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课件,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灵活、方便的交互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教学环境方面。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这种单一的教学环境,实现了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组合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个别化交互式学习环境,网上通信、卫星远程通信等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等。 .在教9 / 17 学方式方法方面。改变过 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创设的启发、引导式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过程。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使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新形势下“两课”教师角色的转换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 .教师职能应从“教”转变为“导” 在信息时代,老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 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其形式可表现为以下几种: a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b 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 c 诱导。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d 辅导。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 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e 教导。教师应做学生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种优秀品质,培养其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 .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 10 / 17 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 .做教育的研究者 由于使用了先进的媒体传播技术,教师已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教育科研。教师要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要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创设不 同的学习情境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要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研究如何利用最佳信息呈现方式,突破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要研究和评价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充实和改变教学内容准备资料。 .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教师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就得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要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变化。 总之,为适应现代信 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冲击,高校“两课”教师必须做好角色的转换。只有在教育观念上11 / 17 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在教育发展中加强自身的提高和发展,才能肩负起培养世纪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参 考 文 献 1.李江南 .论开放教育下的教师角色 J.内蒙古电大学刊 2.曹麦玲 .试论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主导地位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 报 3.许振立 .适应开放教育需要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J.中国远程教育 4.周志明 .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换 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5.谢海光 .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 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6.曾令辉 .网络社会政治教育概论 M.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2. 7,刘融 .信息网络环境中高校 两课 教育创新初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XX,:98 101. 8.张明志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J.探索 ,XX,:90 91 当 代 科 学 文 明 课 程 小 论 文 年月 12 / 17 就所学专业涉及的学科知识谈其对人类文明的作用 论文题目自拟 樊友平 摘 要:应完整,概括出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简洁,排除常识内容,避免重复题目;独立,不得引用文中参考文献号、图号和公式号;具体,尽量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该项工作取得的进展或成效,例如某项性能指标提高了百分之多少,避免“效果很好”这类的含糊其辞;便于收录,这是指摘要、题目中避免包含公式、上下标等,以方便 EI 等文摘和题录数据库收录文本数据。摘要常常会通过各二 次文献提供给读者,高质量的摘要有利于文摘被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及引起同行的重视。英文摘要不要求与中文摘要对应。 关键词:关键词 1;关键词 2;关键词 3;关键词 4;关键词 5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初稿中文论文篇幅不限。引言应说明课题的背景,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所在。欢迎作者在文章中引述宇航学报上发表过的论文。 1 节标题 注意您可以直接在本文档的基础上撰写稿件,来使您所撰写的文稿符合宇航学报格式 要求。如果您已经写13 / 17 好了文章想套用本文格式,首先请将本文档另存为模板文件;然后打开您自己的文章,选“工具”“模板和加载项”加载此模板;然后就可以对文章的各段内容使用相应的样式,例如对文章标题套用“标题”样式,可以使其字体、字号、行距等符合模板格式。 小节标题标题 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 节标题 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 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 容。 节标题 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 2 节标题 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小节内容。 某见图 1。 图 1 图的题目 Fig. 1 Title in English 节内容。某某见表 1。 14 / 17 表 1 表的题目用黑体 Table 1 Title in English 3 节标题 节内容。 4 结论 结论 1。 结论 2。 结论 3。 参考文献: 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 1 专著 序号 著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示例 : 1 薛华成 .信息管理系统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 霍斯尼 R 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 .李庆龙译 .第 2 版 .北京 :中国 食品出版社 ,1989,21-32 2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 .题名 .见 :原文献责任者 .书名 .版本 .出版地 : 出版者 ,出版年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 : 3 黄蕴慧 .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 .见 :程裕淇编 .世界地质科技发展 动向 .北京 :地址出版社 , 4 Brouwer R, Dewit C T. A simulation model of plant growth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root growth and its 15 / 17 consequences. In: Whittington W J, ed. Root growth. London: Butterworth, 3 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出版日期 示例: 5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 .中国专利, 4 会议论文 序号 作者 .题名。会议名称,会议,会议年份 示例: 6 慧梦君,吴德海,柳葆凯,等 .奥氏体贝氏体球体 德发展 .全国 铸造学会奥氏体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武汉,1986 作者简介:姓名 性别,学号,学院,所学专业 通讯地址: 电话: Email: Research on processing Method of Singularity Detection and Noise Elimination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for Data Measured in Launch Vehicle Aviation FAN You-ping 16 / 17 Abstract: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text of English abstracts.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