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ppt_第1页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ppt_第2页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ppt_第3页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ppt_第4页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伤亡事故管理,讲课人:龙安华电话2,第一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概念,1.事故定义指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面进行的活动(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与人的意志相反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2.企业职工事故伤亡的定义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职工在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被企业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本企业的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与工伤事故的异同,3.1工伤事故: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3.2工伤的三要素:(1)劳动者(职工)(2)生产时间(3)与生产有关工伤事故仅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中的一大部分,4,4.伤亡事故的特性,4.1因果性,是指由相互联系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伤亡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弄清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对预防事故重复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4.2随机性,是指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偶然的。这将给事故的预防带来一定的困难。4.3潜伏性表面上,事故是一种突发事件,但事故发生前有一段潜伏期,事故发生之前,系统(人、机、环境)所处的这种状态是不稳定的,也就是说系统存在着事故隐患,具有危险性。如果这时有一触发因素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4.4可预防性,现代事故预防所遵循的一个原则是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任何事故,只要采取不明确的事故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预防的。,5,5.造成事故发生的因素,(1)人的错误行为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为主(2)不安全的物设备、设施、工具等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和要求(3)危险的环境场地、物理、化学环境因素,危及人身安全(4)管理的缺陷安全管理的不到位,6,6.对伤亡事故管理的重要性,事故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通过对本地区、本企业的一系列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工作,弄清所有事故的事实,确定事故的性质,对各事故的原因、责任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规律,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重复发生(2)作为验证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安全技术标准,以及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否合理的依据(3)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企业领导的一个重要依据,7,7.查处伤亡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3)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4)责任者没有受到严肃处理不放过,8,8.伤亡事故的种类,非责任事故(1)按责任划分:责任事故,9,轻伤事故(2)按伤害程度重伤事故死亡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事故(3)按事故死亡事故(12人/宗)严重程度重大死亡事故(39人/宗)特大死亡事故(1029人/宗)特别重大死亡事故(30人/宗)(4)按事故类型分:物体打击等19类(P107),10,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个工作日及以上,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2、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及以上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6000超过个工作日。根据劳动部1960年5月23日(60)中劳护久字第56号文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均作为重伤事故处理。,11,(1)经医师诊断已成为残废的可能成为残废的;(2)伤势严重,需要进行作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的;(3)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13以上的;(4)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振荡等;(5)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的可能;,12,(6)手部伤害大姆指轧断1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1只轧断两节或任何两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健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死亡可能;(7)脚部伤害脚趾轧断3只以上的;局部肌健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死亡可能;(8)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9)凡不在上述范围以内的伤害,经医生诊察后,认为受伤较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行政基层工会作个别研究,提出意见,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确定。,13,第二节查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的主要法规,1.法律刑法第131138条安全生产法第8086条,88条,9092条劳动法2.国务院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性文件(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第75号令)(2)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第34号令)(3)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国务院第302号令)(4)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局1号令),14,3.国家标准(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86)4.地方法规(1)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2)广州市安全生产监察条例,15,第三节地方行政规章及规范文件,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国务院75号令、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以及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的规定,发生伤亡事故的地方及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及时、如实的向有关部门报告。瞒报、缓报伤亡事故属违法行为,若情节或后果严重者,单位负责人必将被追究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16,1.伤亡事故报告的时限与渠道,(1)轻伤事故:发生后马上向车间主任(工段长、项目经理)报告;并在当天下班前报企业负责人和安技部门(2)重伤事故:24小时内逐级报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主管部门(3)死亡事故:4小时内报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和主管部门(4)重大死亡事故:2小时内报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5)特大死亡事故:立即、马上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监察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17,2.报警电话: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政府总值班室;1103.报告中的注意事项(1)只要在企业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所有伤亡事故,企业应先行报告(2)在企业内发生的伤亡事故,不管属何种类型(因工与非因工等),也应报告,18,4.报告的内容(1)事发单位名称、地点、时间以及联系人、联系电话(2)事故的简要经过(3)伤亡及损失情况(4)初步原因(5)为防止事态扩大拟采取的措施(6)请援要求,19,5.事故统计,根据统计法和原国家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安监局的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数字纳入国家的统计数据。地方政府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按规定填报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月(年)报表(1)填报要求。参阅P270,穗劳护字1994002号文(2)报表格式。P273P285,20,6.有关统计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轻、重伤的界定30天内,医疗报告证实由轻变重的,按重伤统计处理;发生事故后,算起30天后,医疗报告才证实由轻变重的,则按轻伤统计处理,轻伤,重伤,以30天为限,21,(2)重伤、死亡的界定发生事故在30天内死亡的,按死亡事故统计处理;日算起,超过30天才死亡的,则按重伤事故统计处理。,重伤,死亡,以30天为限,22,(3)民工、临时工、借调工发生事故如何统计?原则:谁雇请,谁负责(4)交叉作业时发生事故如何统计?原则:按负主要责任一方统计(5)违反操作规程与违反劳动纪律的区别?职工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一般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蓄意违章除外。若职工违反劳动纪律,与企业的设备、设施等有关,纳入统计若职工违反劳动纪律,与企业的设备、设施、工具无关,不纳入统计,23,(6)内、外部承包统计口径以法人单位统计(7)企业与非本企业人员(8)厂内、厂外交通事故(9)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发生事故如何统计?(10)临时外派任务,发生事故如何统计?(11)跨地区施工发生事故怎样统计?原则:属地管理,24,第四节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程序,1.抢救(1)人员抢救(2)财产抢救2.保护现场保护现场就是保存现场的原始证据原始现场的保存,是为事故原因的调查和责任认定凡因抢救人员而需挪动现场的,切需作出相应标记,恣意破坏现场,须负上行政和刑事责任,25,3.报告4.勘查寻找现场的客观事物及具体物证5.组成工作调查组成员组成原则成员必须与事故无直接利害关系成员必须具有某一方面专长,26,调查组的任务查明事故的事实与经过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指出预防事故发生的防范措施确定事故的责任者指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撰写事故调查报告书,27,6.取证,包括人证和物证的取证(1)人证取证对象:当时人(受害者)肇事者目击者有关管理人员(包括领导)了解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有关技术人员参加抢救的人员医务人员,第一现场的在场人员,特别了解事故发生的“瞬间”过程,28,(2)人证取证方式:自述材料笔录(3)物证取证对象:破(碎)片、爆炸物、残留物、致害物肇事设备、设施、工具等现场环境有关管理资料(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程协议、合同,安全教育、培训等)有关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工艺、流程、原理、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等),29,有关医学诊治材料(诊断证明、死亡证明、法医签定)设备运行记录及检测、检验记录7.分析:原因分析(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主要原因以及管理技术、操作等)防范措施分析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责任分析(直接、间接、主要、重要、领导及管理责任),30,8.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书,按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6442-86)填报9.审核:由有关单位(部门)围绕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内容进行审核10.修正:按各部门的意见修改补充完善11.审批结案(1)结案前,事故单位应做三项工作:完成近期整改对责任者处理完毕(司法处理除外)缴纳罚金,31,(2)结案由安监部门签发同意结案决定书或批复各部门有不同意见时,由安监部门作结论性意见结案期。一般案件为90天,重大案件180天12.统计及事故台账,32,13.工伤确认确认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工伤处14.评定丧失劳动能力等级评定部门:劳动医务签定委员会15.理赔: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33,第五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填报,调查报告书必须按国家标准规范来填报,课本所列的是报告书格式除重大、特大事故,报告书一般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34,1.报告书讲析,1.1企业详细名称:注意:企业为事发单位,其必须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在经济上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必须具有相应资质交叉作业时发生事故,按主责任一方统计地址、电话:按注册登记2.经济类型:按事发单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分为:,35,1.2经济类型(1)按事发单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分为:全民(国有)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私营(个人独资、个体)三资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港澳台地区还需单列外商独资其它所有制,36,(2)隶属关系:企业管理关系的分组可分为:中央部属企业(中石化、中建)省属企业(广东省)市属企业(广州市)区(县)属企业(白云区、增城市)直接主管部门:企业的主管单位(以总公司、集团一级计算),37,3.事故发生时间:X年X月X日X时X分,4.事故地点:事故发生的详细地点岗位5.事故类别:事故类别分为19类(P107)划分原则:按原发的按一次的6.事故原因:填写该事故的主要原因结论其中直接原因:填写事故直接原因结论,38,7.事故严重级别,严重级别: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特大死亡事故、特别重大死亡事故8.伤亡人员情况:本次事故轻伤X人,重伤X人,死亡X人伤亡人员情况表的解释:(1)用工形式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部分省属以上单位,未转制的),39,(2)安全教育情况,三级安全教育全员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日常教育定期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建筑类)(3)伤害程度:轻伤重伤死亡,40,损失工作日劳动者丧失工作能力的量度对于同一伤势,其治疗与误工期因人而异.国家制订统一的换算表,便于统计。死亡一人,换失工作日为6000日。,(+,41,备注:填报受害人的出生地或籍贯9.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的总数各受害人的损失工作日查表换算后,再作累计10.本次事故经济损失,42,人身伤亡支出费用(医疗、丧葬、歇工工资)直接经济损失善后处理费用(抢救、清理、罚款、赔偿、务)经济损失财产损失价值(固定、流动财产)间接损失(停减产、处理环境污染、职工教育等),43,11.事故的详细经过,把事故发生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工程的接洽布置施工过程出事瞬间过程后果)经过必须以旁证材料为依据文字简炼,切忌罗嗦,不能有概念不清、不准确的词句,44,12.事故原因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6442-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对本次事故分析如下:(1)分析,45,46,受伤部位身体受伤的部位(P312P313)受伤性质人体受伤的类型(P313)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P313P314)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P314P317)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P317P318),47,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P318P320)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认为错误(P320P322)(2)事故类别(P310P311)(3)原因分析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引发事故产生入手,先查明直接原因,再追踪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弄清事故的全部原因,从各种因素中,分清主次轻重,确定主要原因。,48,直接原因(1-2个),直接原因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产生的原因(一次原因)包括:安全防护装置缺少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49,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不同)的分析方法:尽可能引用术语,再详加分析(小小议论,论点论据论证)间接原因:(多个)间接原因:是使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50,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实施事故防范措施,或整改不力安全意识薄弱其他,间接原因,51,主要原因,在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中起主要和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就是主要原因。间接原因往往是事故的主要原因。13.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事故调查与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和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针对事故的每一原因,一条条制订相应的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整改措施,52,防范措施分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措施防范措施的写法:措施内容执行人(部门)完成日期验收人(部门)验收日期余此类推。,53,14.事故责任分析和对责任者处理意见,对事故责任人分析,划分为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和间接责任者三种。直接责任者指行为人与重大损失(事故)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是重大损失的结果发生起决定性的作用的人员领导责任者指行为人与重大损失事故发生负领导责任的人间接责任者行为人与重大损失事故有间接联系,54,(1)确定事故主要责任者的一般原则,因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形成严重后果,由设计者负主要责任;因施工、制造、安装及检修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形成严重后果,应分别由施工、制造、安装、检修者负主要责任;因官僚主义错误决定、瞎指挥而造成的事故,由指挥者负主要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