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研究报告_第1页
文言文研究报告_第2页
文言文研究报告_第3页
文言文研究报告_第4页
文言文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5 文言文研究报告 文言文“六步教学法”实验研究教学模式 研究报告 执笔人:苏志敏 一、课题的提出 第一步:朗读。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提出读的目标要求:读准生字、难字、尤其是通假字的字音,读正句子,不读破句读通文章,能比较流畅地朗读全文。 第二步:默读。要求边看注释边看课文,掌握注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一步领悟文意。 第三步:研读。要求读出文章的结构、情感和线索,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并注出自己不理解的疑难之 处。同时指定四位同学成立备课小组,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向备课小组提问、质疑。备课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做好标记以待下一步解决。 第四步:解读。解读是这样进行的,学生稍作准备后由各备课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疑难问题逐一让课代表板书在黑板上。对这些问题,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由学生讲台自己懂得的进行讲解,余下的不妥和错误就由老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拨乱反正”了。 第五步:背背。背诵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背也是读的升华,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快对知识的消化,2 / 25 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又是语 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大力提倡背诵 第六步:练练。文言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意象集中,节奏和谐,意蕴含蓄。这些特点既要通过读和背来体验,更要通过练来进一步领悟。所以文言文的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提出文言文“六步教学法”实验研究的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和认识: 第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低,文言文教学质量不高。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低,普遍认为文言文学来无用,于是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学生还讨厌文言文,也由于学生的文言文 基础差,学生怕学文言文,从而对文言文学习抱敷衍或放弃态度。改革文言文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回来,势在必行。另外,我也受我校 语文高级教师李慧丽老师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启发。李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就是采取学生自读质疑,师生讨论解疑的方式进行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很充分。 第二、该课题研究有意义深远。 1.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文言文教学内容增加了不少,几3 / 25 乎占了所有课文的一半,而且注解很丰富,这说明:要适应新教材,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应该 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程语文教学大纲较老教学大纲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更强调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教育培养,要达到教学大纲的这些要求,用老师包办式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 2.有利于改革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常采取教师串讲,学生听讲、做笔记的方式,对于已经有一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中生来说,教师再采用这种包办方式教就违背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教育教学原则。 素质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文言文教学不能无动于衷。过去乃至现在,文 言文教学改革都不被重视,被人称为语文教学研究的“死角”,从报刊上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简单的经验介绍,而且没有把朗读背诵和研究性阅读理解结合起来研究并加以强调,也没有明确地把研究建构在 素质教育 和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基础之上,而对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研究很多也很突出。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文教改中文言文教改被轻视这一缺憾,直接体现 素质教育 的教育思想和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教育理念 3.有利于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该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主4 / 25 动性和积极 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标 用一年的时间实施研究方案,达到以下目标: 探索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六步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三、研究的原则及方法 研究的原则 师导性和生本性相结合的原则 创新性和务实性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研 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 借助“六步教学法”来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主要是以下几种方式: 、调查研究法 对我校学生在语文文言文学习倾向性研究,六册中最喜欢哪一类型的文言文,哪一类型最难学,为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 、实践研究法 5 / 25 围绕课题的目标,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对比教学,及时总结研究的情况。 、总结研究法 在各阶段不同时段的呈现所起的效 果搜集种种材料,接着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最终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 关注学生个体,教师应引导学生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古文的文化修养。其活动是:实践 体验 感悟 提升 、案例研究法 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反思,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学习文言文“六步教学法”这一教学活动的一些心得及学习的一些经验。 四、研究对象 初一至初三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课题组成员都在进行研究。从下表 可以看出,学生总体语文素质和文言文阅读素质基本相当,从两个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以及诵读习惯等方面看,也大体差不多,所以,为了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我确定我教学 的两个毕业班 6 班为实验班, 1 班为对比班。 6 / 25 李慧丽老师以初三 3、 4 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为了对所教班学生有个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以便确定实验对象,第一学期她没有进行实验,而是注重培养所教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朗读、阅读、自学、质疑等。从下表表三、表四可以看出,不管是第一期统考还是第二期开校时的文言文初测, 3、 4 班的情况基本相当, 4 班比 3 班略好;从平时情况看, 3 班学生思维更活跃,但学习不够踏实,对文言文持反对意见的多, 4 班学生来自农村的更多,学习更塌实,对文言文的看法相对比较中庸,所以,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确定 3 班为实验班, 4 班为对比班。 表三:初三 3、 4 班第一期统考班平均成绩一览表: 五、研究周期 2016 年 5 月 2016 年 7 月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 六、研究措施 该课题主要针对文言文课堂教学,具体又分别针对文言课文教学和文言文阅读题讲评教学。 文言课文教学中研究措施 我大体采取了“朗读、默读、研读、解读、背背、练练”的教学模式。 7 / 25 第一步:朗读。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提出读的目标要求:读准生字、难字、尤其是通假字的字音,读正句子,不读破句读通文章,能比较流畅地朗读全文。 第二步:默读。要求边看注释边看课文,掌握注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一步领悟文意。 第三步:研读。要求读出文章的结构、情感和线索,读出自己 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并注出自己不理解的疑难之处。同时指定四位同学成立备课小组,同学们把疑难问题,向备课小组提问、质疑。备课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做好标记以待下一步解决。 第四步:解读。解读是这样进行的,学生稍作准备后由各备课小组派代表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疑难问题逐一让课代表板书在黑板上。对这些问题,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由学生讲台自己懂得的进行讲解,余下的不妥和错误就由老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拨乱反正”了。 第五步:背背。背诵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背也是读的升华,背诵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加快对知识的消化,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同时又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大力提倡背诵 第六步:练练。文言文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意象集中,节奏和谐,意蕴含蓄。这些特点既要通过读和背来体验,更要通过练来进一步领 8 / 25 初中文言文阅读策略研究报告 四川省盐源县中学 初中语文组 一、研究动因 对于我们边远山区的师生来说,古文的教学和学习是非常难的一件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词、虚词的掌握不够牢固,更不会灵活地运用;课外古诗、文不会阅读;对古文 的句式掌握不到位;不会用推测法阅读;一词多意在不同句子中不会推测;优秀的古诗文又不会运用 到现实生活中,就这样的问题我们着手对初中文言文阅读进行研究。 我们在古文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因为现在遗留下来的中国古典文化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凝结而成的千古绝唱。在时间的考验中筛选出来的永垂不朽的佳篇。所以,现在我们教学中古诗文更是经历的历史的风雨,汇聚了古代名人的语言精髓,呈现给我们是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她包含了典丽精工的、文采翩翩、情感真挚的优秀篇章。所 有这些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供了富于弹性的潜在能源。为了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我们应指导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审视能力,这就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承担的重任。让学生的大脑在纵横古今的文化中智光闪烁。 二、研究思路 9 / 25 、古诗文阅读策略研究 1、抓住诗眼,感受诗情美 每一位作家的出名在于一部作品甚至是一首小诗,其中最精美的只是这里边的一个章节、一篇乃至是一句,特别在诗中就离不开诗眼,这诗眼就代表了全诗的神、情、景等,诗眼可以透射整首诗 乃至诗人的心神,抓住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诗眼的阅读运用是学习古文的一道亮点,古诗文就如一棵树,诗眼是树上的一朵亮丽的鲜花,让人心旷神怡,阅之心动,闻之馨香。 如初三上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时:“聊发少年狂”这诗眼就在于一个“狂”字上,狂在场面上,狂在百姓面前,狂在诗人杀敌报国之狂。由猎手之狂过渡到英雄之狂,体现了作者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专。这是从诗人的行动与气质上来阅读古诗,学生觉得简单、明了的心态。又如李商隐无题中的诗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的“春蚕”、“蜡炬 ”比喻自己别后执着寻求的决心,至死不渝的思念以及无穷无尽的离愁别恨。这是他对爱情的表白息尚存,志不稍懈。周汝昌说这两句“看似重叠,实则各有侧重点”。上句情在缠绵,下句话归沉痛,合则两美,不觉其多,退侧精诚,生死以之,学则重情理,除此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把这诗句灵活运用到写奉献,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写作对象中,让学生随时理解随时运用,达10 / 25 到卷舒自如,明白如画之感,古诗阅读抓住诗眼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这些精粹雅致的语言也让我们心醉神迷,我们学生能娴熟地运用,笔下生花,智慧潜滋暗长。 2、资 料收集 3、成果:学生拿到一首诗自然的会找出诗眼,也自然去感受诗情美,就是把握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些方法形成了规律,学生不觉得难,老师也有法可寻。 2、抓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一篇文章,一首诗都有精彩的片段或精典的名句,我们这里谈谈诗的意境,诗眼是整首诗的灵魂,它的意境非常的幽远,是诗歌的审美之所在,是阅读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之处,它更是打开这首诗的阅读钥匙。 1 如:曹操的观沧海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宏伟的 意境,抒发壮志豪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能感觉出清澈如境的水与明亮的日、月、星、汉的交映之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揭示全文件主旨,展示作者抱负的诗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们同样能感受作者对当时社会牟忧乐心态,反应在面部表情中而表现在他崇高的精神状态;王维的使至塞11 / 25 上中描写边塞的悲凉,意境空阔而又悠远的诗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出空阔的平面,直直的孤烟,清澈如镜的长河和温暖的太阳,给人一种较高的审美情趣。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中表现诗人宦海沉浮 ,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了事物的欣欣向荣的状貌,李清照醉花阴中最能表达佳节怀人的相思之情的诗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悲的诗境“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商隐无题中描写无私奉献为别人鞠躬尽瘁的诗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中我们可以想象出春蚕勤劳吐丝的忙碌,工作的动作和蜡炬默默无闻的牺牲自己的形象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印象之中。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形神 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相比喻君子即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诗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这些意境都能表现整首诗的思想内容,有了这些诗境,该诗歌才成为千古绝唱,成为不朽之作,有了这些诗境才会在读者心目中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欣赏好这些古诗阅读理解,我们教育学生,让他们背下这些名句,在古文阅读中对学生有所帮助,更会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2、资料收集 12 / 25 3、成果:学生拿到诗歌后,思考的是关键句里边的图画美,与诗人的心情联系是什么,怎样交融的,所反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在欣赏诗歌时,这一思维也成了规律,老师好教,学生好学,诗歌的欣赏分不断的提高。 3、抓住诗歌中的动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诗歌中的动词是诗歌的心神,更是文学的灵气,它使的图画在读者心目中活动起来,锤炼语言是诗歌创作的基本功之一,苏联的作家阿托尔斯泰认为“在艺术的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他说:“要是你找到了准确的动词,那你就可以安心地继续你的句子”。下面的诗句中前一句末尾方框内的字被虫蛀掉了,“身轻一鸟?,抢急万人呼”。 写的是武将蔡 都尉的功夫与枪法,有人说被虫蛀掉的可能是“落、起、下”等,这仅仅是些动作而己,原作中是“过” 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写出了他的纵跳象鸟飞过一样,又轻又快又高,非常的形象。苏小妹问东坡:“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各加一个腰,应该怎么加?”东坡说“摇、映”两字,小妹却说不行,又改成“舞、隐”小妹认为不是很好,各位要求小妹自己填,她说“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更有形象感和人情味,“失”更是把月下梅花若有若无仙境般朦胧的美烘托了出来。“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形成诗的曲线美。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中的13 / 25 “断” 字游子的思乡之切,念人的痛。总之分析好、运用好动词就理解了诗歌的大半意思,所以抓住动词阅读是古诗文的钥匙,意境是文章的图画,是诗文中美的体现,也是阅读古诗文的钥匙。 动词的地位和作用:动词是诗的灵气,动词使诗境动起来。 成果:学生会锤炼文字,老师会抓住诗歌中的动词来分析,诗歌的欣赏对学生来说不再是难题。 、古文推测阅读策略研究 研究的原则:与评价问题无关的不要深究;难认的字不必去弄明白;对加点的字大脑要灵活,尽力考虑到引伸;遇到的字用平常课文教学中的知识去解决。 我们教师教学生时,要注意灵活的教书,灵活的授与学生,不能死教,否则学生的大脑是死的,我们教育学生的最高境界是学生能灵活运用老师所传授的东西,这是评价老师与学生的聪明之举。我们平时书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常识,把它作为打开阅读与写作的钥匙,也就是让学生最终达到能言善辨,用语自然,阅读灵活,疏通文意,理解创作的意图。古诗文这个板块,学生阅读起来非常的难,我们教师理解起琰也并不那么简单,针对这两者之难,可以研究一下古诗文件“推测阅读”的方法,对我们教师与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举些实例来操作一下: 14 / 25 高适的燕歌行中有这样两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根据字面的翻译前句“汉家烟火,灰尘在东北”这样直译就没有任何意义,不可能表现出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我们要教会学一推测,如:“汉”是唐朝“烟尘”只是一般的雾与灰尘就无意,所以推测烟尘一般指战火纷纷之后留下的残迹,这样把关键的推测为“汉家的战乱”就可以表现出战火纷纷 烟 雾弥漫、国家的动荡、 人民不安的生活状态,第二句的“辞”一般是辞别之意,引申为离开,“破”有译“突破”、“破坏”,这些意思就不好,所以我又推测为突破可破坏残余的敌人,但没有这种说法,我们就轻轻的再推测为“攻破”意思就更近一点了,然后用引申的方法译为“攻打”这与“烟尘”可以衔接了,理解起来就自然是诗人情感表达的流露。 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中有这么一句“才可容颜十五余,画阁朱楼尽相望”。我们把“才”推测为“只是”或者不用它对原文的意思影响不大,关键知道容貌十五多,一个人不可能有十五多的容颜,即使有也只有理解为她情绪不稳而 在脸上表现出无数的情态,这种说法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推测,既然题目是写“洛阳女儿”不可能写情绪问题,在作家笔下的女儿多数是赞美的,很可能是写佳龄容貌,所以推测为后一种,“画阁朱楼尽相望、“画阁朱楼”只能推测为“美丽的”,与后面的几个字联系起来就是“她住在美丽的15 / 25 地方”,再进一步的推测就成为“她住的画阁朱楼富丽堂皇”这样就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的写作意图,在推测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两点: 1、不重要的或不能理解的可以不管。2、主要的句子和关键词思维要活跃些,然后用引申的方法,尽力排出不可能部分,推测起来与文章表达的 愿意大同小异,也就达到了我们阅读理解的目的了。 成果:学生掌握古文,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古文阅读的得分率比以前高多了。 、重点的实词与虚词的勾画与延伸阅读 我们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实词和所有的虚词都作为重点的处理,而是抓住 重点的处理,抓住重点的运用频率较高的部分教给学生,学生才会容易掌握。 虚词的勾画运用与延伸阅读策略研究 我们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虚词不多,重点掌握以下几个就足够了,它们是“者、而、其、以、焉、虽、然、乃、于 、为”等,这几个文言虚词虽然很少,但在文言文中是中流砥柱,在阅读理解和疏通文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它们,句子就无法翻译,无法实现它们应有价值。所以我们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它们,多用点时间去背,在课外出现才灵活运用、灵活推测。由于一个虚词有无数种解释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同一虚词的几种不同用法推销给学生,在阅16 / 25 读时根据句子的上下意思该做哪种理解。把不同几种解释一种一种的套,选择最恰当的一种让学生仔细推敲运用,下面我们举几个虚词作示例: 之: 1、助词,作“的”讲。 2、作动 词,“到、去、往”讲 3、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宾语前置标志、助词 5、代词,作“他、它、她”讲 6、音节助词,无义,一般不译 以: 1、作“因为”讲 2、作“凭借”讲 3、作“把”讲 4、作“用来” 5、作“以致”讲 6、作“按照”讲 7、作“依靠”讲 8、通“已”讲 然: 1、作“这样”讲 2、作“ 然而”讲 17 / 25 3、作“的样子”讲 4、作“虽然”讲 按以上的这种方式给学生,在阅读理解的时候这个虚词应该怎样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用排除法,把不适应于文中的排除,那么该作哪种理解就简单得多了,我们把名篇中的虚词掌握好后在课外阅读时再出现就可以灵活处理了,阅读理解就不难了。 “而”字:主要作连词用连接形容词,动词或者动词性词组,表示两种性质,两种行为的关系。 :开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修饰关系:译为“地、着”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可是”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上面的内容给初中生,他们觉得难以掌握,所以我们教师可以把他们简单化,在初中考查学生时频率较高的的,其它的几种略讲,和归为一类,并且“而”字的前后内容一致或词性一致,的一类“而”字前后的内容不一致,所以才转折。 18 / 25 其它的虚词也是如法炮制。 其次,实词部分:实词很多,但运用频 率高的重点的不多,这些重点的一字多义的现象也多,我们把他们勾画圈点方式给学生。如: 鄙:蜀之鄙有二曾,作“边境”讲 肉食者鄙,作“鄙陋,目光短浅”讲 先帝不以臣备鄙,作“鄙陋”讲 一个字多种意思,但并不是三种都是重点,第种是三者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强调第种,让学生印象深刻。 绝: 来此绝境,作“隔绝”讲 以为妙绝:作“极点”讲 群响毕绝:作“停业、消失”讲 天下独绝:作“独一无二”讲 并不是四种都重要第种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掌握,它是考查学生的关键。 实词很多,但重点的并不多,这里我们不一一例举了,总之,我们这样的勾圈的形式给学生,学生重点的把它们记下了,在课外阅读时,他们可以把我们所讲的实词,虚词灵活运用进去,阅读古文就不难了。 成果:首先学生记住了十一个虚词和重点的实词,不管它们出现在哪里,学生都会运用,教他们随时用排除法,19 / 25 所以做题的准确度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文言文中重点句的阅读策略研究 我们在教古文课的时候,给学生指点 、强调勾画文中重点的运用频率最高的句子,句中的重点的字下再打上三角符号,这样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有利于课外阅读,近几年来的各省市所考的文言文的知识基本上是课本中的重点,象实词的具体解释,虚词的用法,句式 少辄醉”句中的“辄”的意思是“就”,这样把重点句中的重点字勾画给学生,学生的记忆牢固,给学生古文打下基础。 文言文的句子翻译实际上理解文意的思想内容,还是从字词入手,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信、达、雅” ?并且解决或考查句中的重点实词与虚词,然后在整体翻译中,达到通顺就可以了。重点 的字反映该句的思想,该重点句又反映文章的内容是作者最喜欢的句子,是作者心灵的使者,该句就成了文章的中心句,形成了文章的风格,文章使之有了灵气,象闪亮的一朵鲜花,观之动情、动神。抓住关键句,就是抓住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如:陋室铭的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吾德馨”,岳阳楼记中反映作者的远大抱负的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 在阅读时,古文的断句也是非常的重要,能帮助理解古文阅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20 / 25 在天涯”,在“人”与“在”之间断,并把“人”换成“我”处理就 可译为“相思断肠的我在天涯海角,相思的人断肠的人是我”,从理义上讲是相当适合诗人的表达意思。如果在“肠”与“人”间断句为“相思断肠,我在天涯海角”相思断肠的人不知是哪一方很模糊,在狼中“其一犬座于前”不能在“犬”与“座”间断开,否则就变成“其中一条狗坐在前面”,就会失去原意,而应在“一”与“犬”之间断,就译为“其中 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XX 年,我校开发了古诗文诵读校本课程,通过诵读,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引导学生 诵读的经验。在指导学生诵读、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古诗文的诵读及古诗文教学是教师教学在的一个盲点,也是一个难点。 2016 年,我们筹划了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这一课题。 2016 年 6 月,本课题已完成研究工作。现将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对课题工作的的认识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 ,甚至讨厌文言文。 21 / 25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 接触语文,走进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我们只有解除束缚,大胆创新,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新、教得好、教出灵性,让文言文“活”出价值,“活”出精彩。 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足见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一年一年的文言文的考试越来越重要,分值越来越大,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有点望而却步,摇头叹 息,不知如何是好。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日常教学教学实践中,我校以课程为蓝本,以自主学习为经线,以诵读拓展激趣为纬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诵读文本仿佛承载着前人文化与智慧的生命之河,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与文本亲近、碰撞、交融,从而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丰润自己的精神生命,最终达到语文素养的发展。此时,文本也因为有了师生的汲取、融入而充满生生不息的活 力。 22 / 25 二、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和管理措施 1、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本课题的确定、申报、立项、研究等各个环节,学校领导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学校行政组多名成员参与到课题研究工作中,促进了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在课题研究经费上,学校不遗余力地给予保障。为课题组订购了相关的报刊杂志和教学光盘。提供电脑、打印设备,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研究队伍稳定,任务落实到位,研究态度积极。在确定课题组成员的组成时,采用了自愿申报的 方式,教师自愿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他们分布在各个学段,为各个学段研究任务的分配和开展打好了基础。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组安排的各项工作,研究工作开展顺利。 三、课题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1、利用网络加强学习。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组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古诗文诵读及教学法研究方面的文章,并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分享,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关于古诗文诵读及教学研讨方面的最新信息,获得更多关于本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 2、利用期刊和教学光盘学习。课题组订阅了语文教学通讯 、语文教学设计等期刊,订购了新课标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古诗词教学示范课 .活动课集景、中23 / 25 国名师系列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中国名师系列 支玉恒小学语文阅读经典课例专辑、中国名师系列 王崧舟语感教学法等教学光盘。通过阅读期刊和观看教学光盘。扩大了组员们的视野,提高了组员们的课题研究能力。 3、积极与同行们交流向专家们请教。课题组派了几名成员参加杜郎口、即墨二十八中学习。 20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