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0妈妈的账单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0妈妈的账单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0妈妈的账单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0妈妈的账单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0妈妈的账单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20妈妈的账单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要求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3.学习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意。教学课时一课时。 知识点详解 20*妈妈的账单小彼(b)得d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di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 课文开篇交代了主要人物小彼得和他的家庭背景。这句话给我们交代了什么?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kun)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 这句话写出了小彼得经常帮家里做事,说明他是个好孩子。同时也点明了他会想出一个主意的原因,为下文埋下伏笔。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小彼得经常帮家里把账单送到邮局,他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小商人。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chu)。 小彼得之所以能想出开一张收款账单给妈妈,索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的主意,是因为他常常受遣把店里的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送往邮局寄走。这句话照应了上文。小彼得为什么会这么想?段导读:本段写小彼得想出了一个主意:开张账单给妈妈,索取报酬。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xin):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n)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段导读:本段列出了彼得给妈妈的那份账单。彼得的母亲仔细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为文章增添了悬念。这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段导读:这句话交代了妈妈看过小彼得写的账单后的表现。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小彼得给了妈妈一份账单,向妈妈索要60芬尼的报酬。 “如愿以偿”说明小彼得的目的达到了。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如愿以偿”说明了什么?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突然”是转折语,意味着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突然”意味着什么?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从妈妈给他的账单可看出,妈妈给了小彼得幸福的生活,给了他关爱,但是没有向小彼得收取一芬尼,因为这里包含了妈妈对他的爱。而小彼得帮妈妈做点儿事,却向妈妈要报酬,他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所以非常羞愧。“怦怦直跳”“蹑手蹑脚”“藏进”“小心翼翼”“塞进”等一系列词语写出了小彼得的实际行动,说明他是真心地向妈妈承认错误。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c)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段导读:小彼得读到了母亲给他的账单。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小彼得为什么会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hui)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ni)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cn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y)翼地把那60芬尼塞si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哪些词语写出了小彼得用实际行动向妈妈承认了错误?段导读:本段写小彼得把钱还给了妈妈。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写妈妈给了小彼得报酬,并用另一张账单教育了小彼得,使他改正了错误。1.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2.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意。生字、新词卡片。一新旧衔接,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可贵的沉默,从中我们领悟到了什么呢?(我们要回报父母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看看在这里同学们又懂得了什么。2.板书课文题目:妈妈的账单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预习课文,扫清生字障碍。(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2)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自主学习。(3)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来。(4)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分别是谁?讲了一件什么事?2.自主学习,同学研究。3.集体讨论。(1)订正字音。账zhn单报酬chu款项xin蹑ni手蹑脚小心翼y翼塞si进(2)理解词语意思。账单:记载货币、货物出入事项的单子。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3)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但当他看到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时,很惭愧地把钱放回了妈妈的口袋里。三自主阅读,适时点拨1.学生质疑。初读课文时,你有什么需要大家一起帮你解决的问题吗?学生甲:小彼得为什么要给妈妈一份账单?学生乙:他的妈妈为什么看完账单后没有生气,反而收下了账单?学生丙:妈妈的账单中为什么是0芬尼?教师补充:小彼得懂得了什么?2.默读课文,共同解疑。(1)小彼得为什么要给妈妈账单?(他经常被派去把账单送往邮局,觉得自己像个商人,也仿效账单的格式给妈妈开张收款账单,索要帮妈妈做事的报酬。)(2)讨论:妈妈看过账单为什么没有生气,反而收下了账单?(妈妈想通过无声的教育来转变孩子的错误行为,这是在爱护孩子。)(3)点拨:妈妈把60芬尼放在了餐桌旁,同时也留下一份账单。你怎样看待她的做法呢?(妈妈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事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你也要知道妈妈对你的爱和付出从来没有要过报酬。”)(4)妈妈的账单中为什么都是0芬尼呢?(妈妈在用行动教育孩子,想让孩子懂得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价的,0芬尼就意味着无价,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同时更让孩子懂得爱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5)小彼得看了妈妈给他的账单后是如何做的?他懂得了什么?(小彼得怀着怦怦直跳的心,投进妈妈怀里,并把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口袋。他非常惭愧,正像妈妈期待的那样,小彼得真正懂得自己的错误行为,也感受到妈妈对自己无价又无私的爱。)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悟妈妈的一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妈妈用无声的爱使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懂事了,爱是无价与无私的。五拓展延伸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为父母做事,索要报酬的事呢?我想今天的学习,你也像小彼得一样感悟到更深的内涵,你能否向父母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呢?希望你们也像小彼得一样,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1.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可贵的沉默的主要内容,适机提问激趣。可贵的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这篇课文中的小彼得又懂得了什么呢?从而自然过渡到本文。2.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3.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一议。要使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我们不仅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还要明白回报父母的爱和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情理之中的。20*妈妈的账单1.看拼音,写词语。zh yi(主意)su q(索取)j xn(寄信)si jn(塞进)xi ku(羞愧) r yun y chn(如愿以偿) xio xn y y(小心翼翼)2.下列字中去掉偏旁仍能成为字的有哪些?写在横线上。填份索欠寄仔愿偿羞愧翼塞填(真)份(分)寄(奇)仔(子)愿(原)偿(尝)羞(丑)愧(鬼)3.把下列加点的词换成一个意思相近的词。(1)妈妈慈爱地望着我。(慈祥)(2)我感到十分羞愧,不知怎么办才好。(惭愧)(3)工作人员仔细地填写出账单。(认真)(4)小鹏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办法)4.修改句子中的错误,再抄写下来。(1)邮递员拿起一封信,仔细细心地看了看信封。邮递员拿起一封信,仔细地看了看信封。(2)家里的活儿我全包了,除了擦玻璃我不管。家里的活儿除了擦玻璃我都干。母爱与你一生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地哭着;当你2岁的时候,她教你学步,然而你只会在她叫你的名字的时候淘气地溜之大吉来报答她;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漂亮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当你6岁的时候,她送你上学,然而你只会大嚷着“我才不想去读书哩”来报答她;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当你8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冰淇淋吃,然而你只会用冰淇淋把裤子的膝部滴满了来报答她;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当你10岁的时候,她常常驾着车将你从足球场送到体育场,接着再送到另一个生日派对上,然而你以从来不回头看她一眼就跳下车来报答她;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到另一排去;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一整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却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却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而你要求她再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儿”,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今天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为你的儿女在奔波;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般痛击着你的心。如果母亲仍健在,那么别忘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爱着她。 如果她已经不幸永远离开了你,那么你必须记得,母爱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附送: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29古诗两首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学习本课的新词。了解古诗展示的动人故事。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背诵两首古诗。3.热爱祖国的文化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重点难点1.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2.了解两个神话故事,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乞(q)巧作者:唐林杰 诗一开头就叙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的传说牵动着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这样便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进一步展示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叙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乞巧者不同的愿望,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嫦娥作者:唐李商隐 “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渐”字和“沉”字分别有怎样的表现力? 这两句诗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感情?1.学习古诗乞巧,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2.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能背诵古诗。生字卡片。一以旧代新,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古诗,回忆一下,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朗诵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学生背诵古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有关传说故事的古诗,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的。二指导预习古诗乞巧,培养自学能力1.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朗诵古诗。(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3)边读边温习课前资料,整体了解古诗大意。2.学生自读古诗。3.学生汇报学习效果。(1)读准字音。乞q巧qio霄xio渡d牵qin尽jn(2)掌握字形。乞气巧亏宵霄渡度(3)指导书写。“乞”字不要多写一横。“霄”上部是“雨”字头,书写时要把字的上下结构笔画安排得当。三学习古诗乞巧,掌握方法1.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2.知作者,解诗题。(1)作者林杰,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能赋诗,下笔成文。)(2)根据注释及对资料的理解,请你说说“乞巧”的含义。(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初七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又名七夕。它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3)阅读课后的“资料袋”给以补充,了解“乞巧”的背景,为学习古诗奠定基础。3.懂诗意,展想象。(1)读一读古诗下边的注释,并结合字典的帮助,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一句:七夕今宵看碧霄。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句意: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人们遥望浩瀚无际的青天。第二句:牵牛织女渡河桥。句意: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第三句:家家乞巧望秋月。乞巧:指向织女乞求智巧。句意:人们都仰望天空,对着月亮,乞求智巧。第四句:穿尽红丝几万条。句意:人们将五彩线从针孔穿过,有万条之多。(2)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前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和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后两句将人们乞巧的事交代得很清楚。(3)朗读古诗,作者把这一神话故事与人们的行动相结合,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这样做。(正因为这美丽的传说深深地牵动着每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们都愿追求幸福的心愿在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能得以实现。)(4)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的不同心愿,你能想象当时的人们都会有哪些心愿吗?(当时的人们会乞求自己手巧,能编出漂亮的好饰物;会乞求自己的织布手艺高超,织出美丽的绸布)4.悟诗情。作者能很清楚、简明、生动地把神话传说与乞巧节相融合在一起,使我们也感受到当时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也给了我们大胆想象的空间。5.背诵古诗。(小组背,自由背。)6.讲故事。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谁能把“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们定乞巧节的初衷吧!(故事讲清楚,给予指导。)四总结学习方法1.祖国的文化每时每刻都在熏陶着我们,语言文字和传奇的故事都在引领我们去认识、去解读、去感悟、去想象中国文化,感受人间真情。2.学习古诗我们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掌握这一方法,你们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古诗,掌握古诗。1.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的画面。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教材上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画面。要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从而使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2.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时可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29古诗两首乞巧读古诗知作者七夕看解诗题牵牛织女渡懂诗意家家望展想象穿尽几万悟诗情1.学习古诗嫦娥,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丰富的想象,并能讲述这个故事。2.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诗,能背诵古诗。生字卡片。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乞巧,谁能大声地背诵古诗?(学生背诵)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你们能说说吗?(读古诗,知作者,解诗题,懂诗意,展想象,悟诗情。)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个方法学习嫦娥。二指导预习古诗嫦娥,培养自学能力1.预习要求。(1)借助拼音朗诵古诗。(2)认读生字,学记生字。(3)边读古诗,边根据注释大致了解诗意。2.学生自读古诗。3.汇报学习效果。(1)读准字音。pn屏风zh烛影chn长河xio晓hu悔tu偷(2)掌握字形。晓绕偷愉尸+并=屏火+虫=烛(3)指导书写。“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三学习古诗嫦娥,掌握方法1.读古诗,读准字音。2.知作者,解诗题。(1)作者李商隐,通过课外资料的查找,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李商隐,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2)根据查找的资料,请你说说嫦娥是什么样的人物。(嫦娥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中后羿射日,嫦娥成为他的妻子。后羿有一包不死药,由于有人想偷,嫦娥迫不得已,将药服下,而后冲出窗外,直上云天。后人把嫦娥飞上天的农历八月十五作为纪念她的日子。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它定为中秋节。)3.懂诗意,展想象。(1)朗读古诗,并注意注释,再结合字典理解诗意。第一句:云母屏风烛影深。云母屏风:用云母做的屏风。句意:屋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第二句:长河渐落晓星沉。长河:银河,天河。句意:屋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了。第三句:嫦娥应悔偷灵药。悔:后悔。句意:嫦娥应该后悔偷吃灵药。第四句:碧海青天夜夜心。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的孤独生活。夜夜心:每个夜晚的心情都一样孤寂。句意:嫦娥独处在月宫中夜夜孤寂。(2)根据古诗层次理解诗意。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长夜不寐的情景。“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沉”字形象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展示了诗人的孤寂情怀。后两句:诗人引出对仙人的感叹,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诗人借助人们对仙人的感叹,抒发了自己与嫦娥同病相怜的感情。4.悟诗情。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孤独的,他借助嫦娥奔月这一神话故事,来抒发自己与嫦娥的心情是相似的,自己也有着孤独、枯燥的生活。5.背诵古诗。(小组背,自由背。)6.讲故事。同学们,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给人们以丰富的想象。你们通过资料了解了嫦娥的故事吗?请给大家讲讲吧!(要求:把语言组织清楚,故事讲明白。)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等。1.上课时,可以首先请学生默读这首古诗,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景色美、文笔美,然后试着出声读表达出这些美。接着请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读,一边欣赏课文插图,想象嫦娥升天的情景。2.要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就必须对“嫦娥奔月”的传说有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