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古曲新韵 6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古曲新韵 6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古曲新韵 6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古曲新韵 6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古曲新韵 6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古曲新韵 6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2、认识古琴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2.认识古琴,感受古琴古朴、深远的音色3.分辨乐曲中主题的三次变化4.结合歌颂梅花的诗词理解音乐所塑造的梅花的坚强性格。教学重难点通过古曲的演唱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认识民族乐器埙和古琴,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能分辨主题旋律在音乐中的变化。教学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探讨表现梅花的艺术作品1.教师:(出示梅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观看并回答)2.教师:能说一说你对梅花的了解吗?比如它的形状、生长情况等。(学生讨论回答)3.教师总结:梅花有各种颜色,有许多小花瓣,他不畏严寒在冬天里开放,所以人们用梅花比喻刚毅、坚贞的品格。二、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1.教师:同学们知道吗?在我国“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可见这些花已经不是一种植物,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有一种非常著名的古琴曲梅花三弄,歌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播放,学生倾听)2.教师:前面我们学唱了阳关三叠,“三叠”是指用同一曲调变化叠唱了三次,这首乐曲为什么叫梅花三弄呢?(学生思考回答)3.教师:“三弄”是指乐曲主题音乐在整首乐曲中反复变化三次,所以叫“三弄”(指导学生视唱主题音乐)4.教师:现在我们再次欣赏一遍,听一听,这三遍是怎样反复的?每听到一处请举手示意。(学生欣赏并用手势表示主题的三次变化)5.教师:这首乐曲主要不是表现情境的,而是表现梅花坚毅、刚强的品格。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国诗人和画家都流下了许多歌颂梅花的艺术作品。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学生朗诵有关梅花的诗词,教师出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演唱关于梅花的歌曲6.教师:那么多的艺术作品都在赞美梅花高尚的品格,可见梅花在人们心中是多么高尚,请同学们在欣赏一遍,理解音乐表现的境界。(学生再次欣赏)三、认识古琴1.教师:(教师出示古琴图)古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古老乐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琴、棋、书、画概括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琴“被列为四艺之首,是古代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流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文献、诗歌和逸事趣文。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就是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如学生知道可以请学生讲)2.教师:古琴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乐器,不仅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请同学们在听一听,记住梅花三弄的音乐旋律,及古琴的音色,也记住梅花所象征的高尚品格。3.在音乐声中结束!了解梅花以及梅花的象征意义,知道一些关于梅花的艺术作品。初步欣赏请学生记忆梅花三弄的主题,感受音乐表现的梅花的品格知道古琴的外形感受古琴的音色,了解古琴的历史及意义。教学后记在欣赏音乐时可与多媒体、电视录象结合起来。即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用录象或制成一幅幅画片,在听音乐时通过电视播映出来,使之声形结合,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再加上教师形象语言的启发,学生就能正确领会感知音乐,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更适合小学生音乐欣赏课。多年以来音乐教学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我们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的接受音乐知识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随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确立,音乐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断创新的。当然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活动中去听辨,去体验,去感受,去思维,去理解,去表现,去学习,去创造。以灌输型转为探究体验型的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广泛参与、接触、感受各种音乐因素,学生自主的探究探讨音乐,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诱发学生参与创新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古曲新韵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能演唱歌曲阳关三叠,感受乐曲渔舟唱晚和梅花三弄的情绪并想象音乐表现的意境。2.认识中国乐器埙和古琴3.能用常用的表情术语,表述音乐情绪。4.通过诗、画、乐三结合的方式丰富阳关三叠渔舟唱晚和梅花三弄的审美体验。教学重难点1.通过古曲的演唱和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认识民族乐器埙和古琴。2.感受音乐的情绪,能分辨主题旋律在音乐中的变化。3.理解梅花三弄所表现的梅花刚毅、坚贞的品格。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教学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讲述与朋友之间发生过的感人故事。2.教师总结,点题友情二、学唱歌曲阳关三叠1.教师课件出示画面:送别图。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朗诵诗歌送元二使安西。3.教师:同学们朗诵的很有感情,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音乐家根据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听一听和原诗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4.教师总结:歌曲比原诗多了一些词句,这是歌曲根据旋律发展的需要,扩充了一些歌词,如“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历历苦辛宜自珍”这是一首送别的歌,就像一路平安一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再来听一遍,想一想,歌曲是怎样表现这种离别之情的?(再次播放乐曲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5.教师:这首歌曲有一个特点,就是歌曲的旋律与间奏是融为一体的,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来视唱这首歌曲。(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曲)6.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八分附点音符和四分附点音符在演唱时要注意时值、“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要注意音准和切分音的节奏、注意乐句的呼吸,使歌曲层次分明。(再次引导学生演唱歌曲,注意以上提示)7.引导学生用较慢的速度,较长和平稳的呼吸演唱歌曲阳关三叠三、欣赏合唱阳关三叠1.教师播放合唱曲阳关三叠请学生欣赏,提问听后有何感受?(学生欣赏并回答)出示乐器挂图,介绍筝,介绍渔舟唱晚2.教师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古筝)你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想认识它吗?那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吧,两分钟以后告诉我,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讨论研究 )3.教师补充介绍: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xx多年前战国时代,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4.教师播放古筝曲片段:好听吗?今天我们还要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古筝曲渔舟唱晚。四、初听渔舟唱晚,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倾听并回答问题:(1)闭上眼睛欣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结合乐曲表现的情景,为乐曲取个好听的名称。 (3)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学生讨论回答。3.教师介绍乐曲:渔舟唱晚是一首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五、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1.教师:同学们知道吗?在我国“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可见这些花已经不是一种植物,而是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有一种非常著名的古琴曲梅花三弄,歌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播放,学生倾听)2.教师:前面我们学唱了阳关三叠,“三叠”是指用同一曲调变化叠唱了三次,这首乐曲为什么叫梅花三弄呢?(学生思考回答)3.教师:“三弄”是指乐曲主题音乐在整首乐曲中反复变化三次,所以叫“三弄”(指导学生视唱主题音乐)4.教师:现在我们再次欣赏一遍,听一听,这三遍是怎样反复的?每听到一处请举手示意。(学生欣赏并用手势表示主题的三次变化)5.教师:这首乐曲主要不是表现情境的,而是表现梅花坚毅、刚强的品格。同学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