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1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2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3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4页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班别 姓名 座号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mng ru b ki wi h gng xin x shng ( ) ( ) ( ) ( ) ( )二、在括号内选出一个正确的汉字或音节划上“ ”。(5分)1、难道我们中(采 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得 德)的吗?我迷(或 惑)不解地问。2、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 zh zh)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xu xi)管里。三、比一比,再组词(5分)幼( ) 拦( ) 蜒( ) 铺( )欺()幻( ) 栏( ) 蜓( ) 捕( )斯()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分)危峰( )立随心所( )( )想天开 出其( )意腹( )受敌永( )人间 聚( )会神 争先( )后五、用线将相关联的内容连起来。(6分)精诚所加 种瓜点豆清明前后 言而有信与朋友交 金石为开蚂蚁搬家蛇过道 澄江一道月分明落木千山天远大 带雨云埋一半山浮天水送无穷树 明日必有大雨到六、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括号里。(4分)如果就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1、( )战争,( )许多外国小朋友失去了自己的亲人。2、小夜莺( )勇敢,( )十分机智。3、雨来( )被鬼子打得眼冒金花,( )他始终没有向鬼子低头。4、( )没有和平,这个世界( )不会变得美好。七、按要求写句子。(3分)1、人类的老师不就是自然吗?(改为陈述句) 2、漓江的水很绿。(改为比喻句) 3、爸爸的遗体上覆盖着一面五颜六色的红旗。(修改病句) 八、第一单元中有三首古诗词,把你最喜欢的一首默写下来。(5分) 九、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对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了解,收获很多。请把你的收获写下来。(3分)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一) 读尊严片段,回答问题(15分)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激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活儿需要您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点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1、“惫”字是( )结构,音节是( ),用部首应查( )部 (3分) 2、文中的“款” 应取意思( ) (1分) 款: 诚恳 招待 钱 法令、规章、条约等条文里分的项目 3、从文中找出下面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分) 近义词: 特别( ) 反义词: 神采奕奕( ) 4、用“ ”划出描写年轻人外貌的句子。(2分) 5、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杰克逊人善良而朴实。(2分) 6、“只有一个人例外”,他的例外表现在: (2分) 7、从沃尔逊人和年轻人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 (二)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共15分)最贵的项链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ng xng )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 x)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2分)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 )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6分)(3分+3分)(1)小女孩很想买那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 ”、“ ”这两个词了解到。第三自然段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 的心情。 (2)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题目“最贵的项链”中的“贵”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4、想象写话。(2分)请你根据“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这句中“出神”一词,联系文中的有关内容,想象一下这个小女孩当时会想些什么?小女孩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心想: 。5、请选择店主、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姐姐这三个人物中的一位,说说他(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分) 第三部分 习作(分)题目:我真 (可以填高兴、难过、烦恼、后悔)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围绕题目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把经过写具体,表达出真真情实感。3、做到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350字。附送:2019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前四单元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卡片。(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叙述顺序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四、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3、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四、总结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略)六、作业设计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预习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附:板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2、学习生字穆玛涓滔脉卉罕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1. 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思考:(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思考:(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2. 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1)丰富的语言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例:堪称号称美誉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2)特定作用的句子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四、总结全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五、资料袋的学习六、作业设计:预习鸟的天堂板书设计(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七册教案3、鸟的天堂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合作的形式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2、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引入。1、谈话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2、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二、整体感知课文。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三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内容。(一)学生思考讨论: 1、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2、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3、独立默读课文。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集体交流: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1)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教师归纳并板书:(3)师生共同朗读7、8、9自然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四、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美丽景象,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五、课堂练习(投影仪出示)1、看拼音写词语。(略)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天堂-( ) 静寂-( ) 光明-( )茂盛-( ) 陆续-( ) 逼近-(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天堂-( ) 光明-( ) 静寂-( )六、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鸟的天堂(师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学生齐度课文第10、11、12自然段,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4)交流感受: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5)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三、思考讨论课文中写了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你喜欢那一次?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的原因。四、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出示主题: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要求: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五、作业设计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2、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3、预习新课火烧云附板书设计4火烧云教学目标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按要求背诵第三自然段。2、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晚霞,看看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1)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思考题(一):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练习背诵这一段。(2)学生练习。(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4)小结学法。(5)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三、小组合作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思考题(二)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2)、小组合作学习。(3)、交流学习过程:(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练习写一段话(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练习题(任选一题)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2)、学生试写,教师个别指导。(3)、表扬优秀。五、课堂小结(略)六: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预习新课语文园地一附板书设计教学札记: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培养说话能力、逻辑思维能力。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进行口语交际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汉代长城、阳光、茫茫戈壁滩、连绵起伏的群山,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 指名学生上台发言。师对其他同学提出要求:a、 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3、 学生逐个上台发言。4、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5、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过程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三、学习我的发现结合课文中几位同学的发言说说你对学习本单元的感受(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当的进行提示)。四、作业设计继续预习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板书课题)二、学习新知(一)、学习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学生反复朗读,试着背诵。(二)趣味语文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3、师生小结。4、再读。5、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6、师生再读。7、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三、作业设计:预习习作教学札记:5、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学习题西林壁(板书)三、学习新知:(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上述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2)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4、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2)品读古诗,体会感情。1、反复练习诵读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四、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及诗句意思。2、预习游山西村。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3、板书课题游山西村。二、学习游山西村1、初读感知。2、了解作者,理解诗题。(1)师简介作者。陆游(11251210),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2)根据注释理解诗题。3、理解诗句大意,方法同学前一首古诗。温习学习古诗的方法。4、品读悟哲理。5、诵读成诵。三、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及诗句意思。2、预习爬山虎的脚附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爬山虎的脚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2检查预习。(1)字词正音: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漾(yng)柄(bng)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隙(x)不要读成(x);拂(f)不要读成(f)。(2)识别字型。(3)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段。提示: 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 叶子 脚2检查讨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四、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2小组讨论:(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明确: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五、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2、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3齐读第二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4指导朗读第二段。六、作业设计抄写生字,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二、讲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2、指名背诵。七、教师总结八、作业设计1、完成配套练习。2、预习蟋蟀的住宅附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4、培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的方法。2、学习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用具:生字卡片、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学生齐读课文)2、学习蟋蟀两字的书写。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你们认识老师的家吗?(不认识)师: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五、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抽生听写生字。2、抽生接读课文。二、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三、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2、读后再比。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四、交换角色,指导说话。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五、课堂练习。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六、作业设计1、摘录好词佳句。2、预习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附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用具:投影仪、世界地图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直接板书课题,世界地图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二、学习新知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解决,有的可以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4、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学生充分读书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相互交流。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6、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故事,并能把读后的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得出来的。(3)读第7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进行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三:教师小结四、作业设计1、完成配套练习2、预习语文园地二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