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文知识梳理】一、穷人1、重点字音寒风呼啸(xio)汹(xing)涌澎(png)湃(pi)寡(gu)妇 蜷(qun)缩 黧(l)黑2、重点字词(1)汹涌澎湃:波涛翻滚的样子,风浪搏击的声响,形容声势浩大。(2)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十分害怕不安。(3)忐忑不安:形容人心神不安定的样子。忐忑:指心神不安。(4)自作自受:自己做的事情带来的后果自己承担。3、课文解说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作者通过桑娜一家的生活反映了那一时期穷苦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美好的心灵。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4、内容梗概“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文章中运用直接描写法、幻觉描写法、景物衬托法等多种形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桑娜崇高的品德。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1)第一段(1、2自然段)讲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2)第二段(311自然段)讲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3)第三段(1227自然段)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5、句子分析(1)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这是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危险处境相比而言。从这里可以体会到女主人的勤劳能干。所以虽然贫穷,但还温暖而舒适。(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是一个贫苦的家庭妇女桑娜很真实的感情。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要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所以“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因为桑娜看到两个可爱的小孩没有了母亲的抚养,十分可怜,所以没有多考虑,就把他们抱回家。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3)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揍我一顿也好”是说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甘愿自己挨打。桑娜考虑到收养孩子会给丈夫增加负担,所以担心丈夫会揍她;但愿意自作自受,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桑娜崇高的思想境界宁愿自己承担痛苦和劳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大。(4)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总能熬过去的”是说一定能度过艰难的日子。家里虽穷,生活困难,但能熬过去。一个“熬”字,很恰当地写出渔夫的苦日子,也很准确地表现了渔夫的坚强性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6、写作特点(1)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2)运用了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巩固练习】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二、选词填空。宁可也与其不如尽管还是1、桑娜一家()生活十分艰难,()决定收养西蒙的孩子。2、渔夫和妻子()自己多受些苦,()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抚养。3、桑娜觉得()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饿死,()自己多受些苦,把他们抱回来。三、判断下列省略号的作用,把序号填入括号里。省略号的主要作用有: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表示语音的跳跃。 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4、“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四、读课文片段,做相应练习。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1、联系课文填空。“他”指;“你”指_;“他们”指 。2、用“”画出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3、“熬”是_的意思。从这个字中,反映出渔夫可以看出渔夫是一个的人。4、文中画线的句子,你认为应该读出()的语气。A慌乱 B犹豫 C果断D.急躁二、唯一的听众1、重点字词(1)割舍:舍弃,舍去。(2)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3)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4)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路的样子。(5)潜滋暗长:潜:暗中,隐藏滋:生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2、文章解析(1)主要内容 本文记述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学会拉好小提琴的事,赞扬了老教授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2)课后问题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答:老人并没耳聋,因为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的并不好,并从我准备溜走的行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我的爱护,老人谎称耳聋。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我”为什么会忘记她是聋子?)答:因为在我心中老人是唯一的听众,在我的眼里,老人不再是聋子,我和她是在用音乐交流。她慈祥的眼神平静的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答:因为从老人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和鼓励。也读出了老人对我的更高要求。(3)课文段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不敢在家中练琴,决定到林中练琴。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还夸奖“我”,鼓励“我”,使“我”找回了自信,又到家中练琴。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写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仍然每天对着老人拉琴。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写“我”从妹妹那里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第五部分(第12自然段)写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4)句子解析我的妹妹认为我在音乐方面不可能有任何成就。因为我拉的小夜曲在她听来,就像是在锯床腿,这使我感到沮丧。 这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几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 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这句话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拉出好听的琴声,可偏偏琴技不争气,那声音“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不希望有人听见自己在拉琴,却偏偏被老人发现了。文中的两个“一定”,强调了难听的琴声带来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丧。说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从未有过的感觉”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这句话反映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平静地望着我”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妹妹的话道出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表现出她对老人的敬仰。妹妹的话,也引起“我”心灵的震动,激起“我”对老人的无限敬意与感激。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 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 【巩固练习】一、我能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yurndoqin gsh ysh( )( )( )()二、根据课文内容来判断。1、唯一的听众中的老人是一个聋子。()2、唯一的听众一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3、“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这句话中“耳聋”加上引号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4、唯一的听众这篇文章题目中“唯一”一词的含义是“我”拉小提琴的技艺太差,听众只有那位耳聋老人,太难得了。()三、阅读理解。唯一的听众(节选)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1、“我蹑手蹑脚”的原因是 。2、你怎样理解画“”的句子?语段中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还有哪句? 3、文中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4、“沮丧”的意思是;“锯子”是指_。这两个词语表达了“我”的感情。5、试分析本语段与后文的关系。 基础知识一、易读错的字:魁梧 尴尬 枯蔫焦黄 嗫嚅 瞥见 强制 瘦削 攥着 召唤 着迷二、多音字应:应该 呼应 转:转变 转动 藏:隐藏 宝藏 舎:舍弃 宿舍铺:床铺 铺垫 答:答案 答应 乐:快乐 音乐 乘:乘车 千乘倒:推倒 倒掉 折:折磨 折本 强:强大 倔强 勉强 差:差劲 差别 出差 参差三、同音字g:搁板 割舍 唱歌 胳膊 s:撕扯 斯文 嘶叫 蚕丝 mi:媒体 倒霉 玫瑰 煤油 yu:悠久 幽静 忧愁 优美 y:仪式 遗留 怀疑 转移 qin:欠款 道歉 镶嵌 纤夫四、读读写写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大吃一惊五、读读记记残疾 瘦削 宽厚 张皇 竭力 泰然 强制 茫然 劝阻 焦黄 着迷 耐心 修理 如愿 流连忘返 身无分文 溜之大吉 十指连心 怒目圆睁 兴高采烈六、近义词舒适-舒服 顾惜-爱惜 抱怨-埋怨 探望-探访 宽厚-忠厚 尴尬-难堪叮嘱-嘱咐 疑惑-不解 隆重-盛大 和谐-协调 沮丧-丧气 抱歉-愧疚慈祥-慈爱 珍藏-收藏 破坏-毁坏 仿佛-似乎 熟练-纯熟 割舍-舍弃平静-宁静 奇妙-奇异 温柔-温顺 感谢-感激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流连忘返-恋恋不舍 忐忑不安-坐立不安 七、反义词嘶哑-洪亮 魁梧-矮小 蜷缩-伸直 相信-怀疑 尴尬-自然 从容-慌忙劝阻-怂恿 偶然-必然 沮丧-高兴 庄重-随意 兴奋-颓唐 慈祥-凶恶珍藏-丢弃 平静-喧闹 强制-自愿 荒唐-合理 继续-停止 熟练-生疏温柔-粗暴 耐心-急躁 熟悉-陌生八、词语归类描写环境:寒风呼啸 波涛汹涌 狂风大作 风平浪静描写外貌:魁梧黧黑 苍白僵硬 满头银发 慈眉善目描写神态:羞愧不已 怒目圆睁 兴高采烈 处之泰然描写动作:蹑手蹑脚 自言自语 泪流不止 溜之大吉九、日积月累(课内积累)“轻诺必寡信”老子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民无信不立”论语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拓展积累: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2.内不欺己,外不欺人。3.祸莫大于无信。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5.君子城以为贵。十、课文内容梳理1.穷人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赞颂了沙俄时代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2. 别饿坏了那匹马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自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3. 唯一的听众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 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4.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附送:2019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六编写人丁花平课题穷人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预习任务1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穷人的穷?你认为他们穷吗?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自主学习1、我会读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心惊肉跳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自作自受2、我会填穷人是( )国作家( )写的。课文记叙了( ) 的故事。3、我要说: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合作探究1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穷人的?你认为他们穷吗?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达标检测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海上正起着( ),外面( ),这间渔家的小屋却( )。地扫得( ),炉子里火( ),食具在搁板上( )。盘点收获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穷人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六编写人丁花平课题穷人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通过课后作业“续写穷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去创造,去创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重难点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预习任务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自主学习1、认真研读,仔细品味。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自学指导: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合作探究*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全班展示时使用星级评价)达标检测1、本文通过( )和( )、( )的描写,赞美桑娜和渔夫( )的美好品质。2、续写穷人。盘点收获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六编写人丁花平课题*用心灵去倾听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中涉及的常用词语如兴高采烈、修理等。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3、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2、领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预习任务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2、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自主学习1、我会读:问讯处 兴高采烈 水槽 修理2、我知道课文中指的是( )“用心灵去倾听”。课文主要讲述了的故事。3朗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3、我了解:读完课文后,你觉得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4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的含义。2你喜欢苏珊这样的人吗?为什么?4、5课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把你最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全班展示时使用星级评价)达标检测1、我会写xi l shu co xng go ci li( ) ( ) ( )2、缩写句子。从那以后,我经常偷偷地和这个小精灵聊天。3.你认为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苏珊在去世前给汤米留了一张纸条,请联想她当时的想法,写几句话。盘点收获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六编写人丁花平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时安排一课时学 案学习目标1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3进一步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预习任务1、 预习课文后,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2、 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自主学习1我会读刻骨铭心 瞥见 嗫嚅 溜之大吉 不由分说 一如既往 身无分文 流连忘返2我了解(1)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讲了的故事。(2)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人物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因为。3、我不知预习课文后,同学们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合作探究1、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再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人物什么样的品质?探究指导: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全班展示时使用星级评价)达标检测(1)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讲了的故事,赞扬了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2)“别饿坏了那匹马”在文中出现了次,用意是。盘点收获1、学到这里我明白了: 2、学到这里我懂得了: 唯一的听众导学案科目语文年级六编写人丁花平课题唯一的听众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6个生字。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规范的租房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广告物料加工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管道租赁安全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管道安全协议书
- 新项目研发年度工作计划书
- (2025年标准)关于付钱的协议书
- 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与运营方案
- 网络安全行业威胁检测指南
- 2025年医学实验室技术员招聘模拟题及答案参考
- 雨洪管理中的深基坑施工安全措施保障措施
- 【班风学风】《走进高二筑梦高考》高二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食品合规管理中级 课件 上篇 第二章 食品合规标法义务及监管
- 2024-2030全球胃肠标记物胶囊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GOLD COPD指南解读 课件
- 中国儿童肥胖诊断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课件
- 老年人心理疏导与沟通培训
- 康复技术服务规范 (一)
- 养老院护理九防内容课件
- 天然气管网项目背景及意义
- 《风光摄影技巧》课件
- 面试官培训与面试标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