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重要古诗及日积月累和文学常识.doc_第1页
2019年六年级重要古诗及日积月累和文学常识.doc_第2页
2019年六年级重要古诗及日积月累和文学常识.doc_第3页
2019年六年级重要古诗及日积月累和文学常识.doc_第4页
2019年六年级重要古诗及日积月累和文学常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六年级重要古诗及日积月累和文学常识描写春天的诗: 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写夏天的诗: 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秋天的诗: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描写冬天的诗: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描写友谊的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描写小草的诗: 草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瀑布的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母爱的诗: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描写春雨的诗: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描写思乡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描写西湖的诗: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描写兄弟的诗: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描写新年的诗: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中秋的诗: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描写竹子的诗: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描写江南的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重要日积月累 描写景色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思乡诗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勤学格言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时间格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互相帮助格言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刻苦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习格言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友谊格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诚信格言轻诺必寡言。老子民无信不立。论语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袁氏世范 鼓励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气象谚语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论语 歇后语早开的红梅一支独秀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名人警句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鲁迅) 日积月累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温故而知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名言警句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读书名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外国名人名言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眼泪无法洗去痛哭。(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日积月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词语盘点1.数字词语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横七竖八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2.AABB式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舒舒服服 端端正正 辛辛苦苦 马马虎虎3.ABAC式不知不觉 再接再厉 任劳任怨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自由自在 全心全意4.AABC式栩栩如生 彬彬有礼 津津有味 涓涓细流 默默无言 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5.ABCC式生气勃勃 得意扬扬 小心翼翼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神采奕奕 行色匆匆 6.ABCB式将心比心 将计就计 以毒攻毒 应有尽有 将错就错 悠哉游哉7、有反义词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舍近求远 积少成多 左邻右舍 出生入死 大材小用8.神态成语目瞪口呆 目不转睛 有目共睹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措手不及 爱不释手 心不在焉 心旷神怡 粗心大意 全心全意 惊心动魄 10.十二生当成语牛刀小试 狼吞虎咽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马到成功 闻鸡起舞 狗急跳墙 11.描写春天的成语:春光明媚 大地回春 春暖花开12.描写夏天的成语:烈日炎炎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13.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风送爽 秋高气爽 秋风习习14.描写冬天的成语:银装素裹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15.课外知识知多少岁寒三友 :松 竹 梅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京剧五行当:生旦净末丑五行:金木水火土儒家弟子称孔佛教称佛门16.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7.十二时辰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附送:2019年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年 月 日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课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成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三1-5题。2、光盘3、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教后记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铁丝做棱,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说说自己见过的物体观察并回答老师的提问。观察并回答老师的提问。8个顶点看老师的画法分在三组,相对的棱在一组,不相等。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五、作业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完成练习三1-4题。第1题引导学生说说第三个图形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是怎样知道的?第4题可先让学生判断出摆出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互相指一下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再说说分别是多少厘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完成练习三第5题。尝试自己做一个长方体。选择自己带的实物并说一说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比较后口答。观察并说一说。教 案 年 月 日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例3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之间的联系,为后面学习表面积打好基础。2、光盘3、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教后记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出示正方体纸盒: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小组里交流。(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3)完成练一练第1题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4)完成练一练第2题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1、完成练习三第6题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2、完成练习三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连线的思考过程。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让学会僧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尝试操作。学生独立操作。找三组相对的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先猜想,再动手操作。先想一想,再剪一剪。自己先思考并连一连,并在全班说说自己的想法。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三、全课总结四、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小结。教 案 年 月 日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第15-11页的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四1-5题。2、光盘3、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642542652 (645465)2 484060 (242030)2 148(平方厘米) 742 148(平方厘米)答: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硬纸板。教后记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新知谈话: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际有什么关系?他们可以分为几组?正方体呢?1、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出示问题:如果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吗?追问: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2)启发:请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模型思考,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可以怎样计算这六个面的面积之和?(3)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是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4)比较小结: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你认为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时,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5)提出要求:用这两种方法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都是可以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2、探究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谈话: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形的你还会解决同样的问题吗?(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组织交流反馈,提醒学生根据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思考。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试着回答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可以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要根据长宽高正确找出3组面中相关的长和宽独立尝试解答。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三、应用拓展四、全课小结五、作业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谈话才我们刚才我们在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致少各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1、做“练一练”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直观图具体说明思考的过程。2、做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看图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并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做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独立依次完成这题的两个问题,适当提醒学生运用第(1)题的结果来解答第(2)题。4、做练习四第5题先让学生根据表中列述的数据进行判断,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将结果填入表中。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过程和方法,说说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各要注意什么?同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练习四第3、4题独立计算,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书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判断并说明理由,填表。小结教 案 年 月 日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2、光盘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后记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准备二、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名回答。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1、课件出示例5:指名读题。启发思考:要求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呢?集体交流订正。2、出示练一练第1题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张的商标纸的面积就是那几个面积的面积之和?明确就是求侧面积。1、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四第6题学生自己读题。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3、完成练习四第8题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说说表面积的含义说求表面积的方法明确条件和问题求表面积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先说说求哪些面和面积,再解答。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四、全课总结五、作业4、完成练习四第9题先画出台阶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求五级台阶占地多少平方米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求铺瓷砖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练习四第10题思考题(选做)在分析的基础上列式,集体订正。自主小结教 案 年 月 日课 题体积和体积单位(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重点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教学第19-20页的例6、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五1-4题。主要是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例7及随后的练习教学容积的意义。2、光盘3、大小不同的水果、玻璃杯等。板书设计体积和容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教后记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立体图形,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进行几个小实验,考考大家的眼力,愿意接受挑战吗?让我们来试试看。1、学习例6(1)教师出示一个空杯,给空杯倒满水。再出示一个同样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的水也是一样多吗?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问: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2)教师出示两个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你觉得倒入几号杯里的水多?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验证。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杯的水多。进一步明确: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4)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追问:你能举例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吗?指名学生回答,再同桌互相举例。2、学习例7(1)出示两盒书。试着回答桃占去了一定的空间。口答比较、推想。操作验证。举例比较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五、作业引导学生观察,那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师:你们看,书的体积大,也就是书盒所能容纳的书的体积大。师:这个书盒就是一个容积。我们把“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板书:容积追问:这两个书盒,谁的容积大一些?为什么?(2)试一试下面那个玻璃杯的容积大一些,你能想办法比一比吗?师:什么是玻璃杯的容积,你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1、完成练一练第1题借助示意图,先由学生进行直接判断,再通过操作演示验证。指名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2、完成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根据容积的意义进行解释。3、完成练习五第1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说说三堆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4、完成练习五第2题独立思考,指名回答5、完成练习五第3题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同桌互相检查交流。6、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集体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评价手册相关内容。比较后回答。思考后回答相方法比较一下。小组里交流比较方法,指名汇报。先直接判断,再看操作验证。根据容积的意义进行解释。根据体积的意义解释。自主小结教 案 年 月 日课 题体积和体积单位(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例8,通过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体积单位是因为测量物体体积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体积单位。2、光盘3、正方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模型等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教后记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新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指名说说,全班交流。(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指名答。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突出:可一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认识立方米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说说体积和容积的含义。说说体积试着回答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分别是1厘米和1分米想象一下。自已下定义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五、作业米有多大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直观演示:1平方分米就等于1升。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1、完成练一练同桌互相或一说,集体交流。2、完成练习五第5题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完成练习五第6题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4、成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练习五 第8题 思考题互相说一说。比较一下三个单位的联系和区别。教 案 年 月 日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重点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光盘2、长、正方体模型、相同的小正方体。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教后记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新知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谁能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哪些?指名说说,全班交流。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1)出示例9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填写下表。长宽高正方体的个数体积长方体(1)长方体(2)长方体(3)长方体(4)(2)汇报,师板书填表。(3)讨论:通过拼摆,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4)尝试:根据刚才的发现,试一试算出发给各组的长方体的体积想一想,要先做什么? 各组试算后,汇报计算方法:先量长方体的长、宽、高(长8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853120(立方厘米)(5)归纳: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你能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归纳并板书: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宽、高的乘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做试一试第1题(6)问: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怎样求正方体的体积?在小组里交流。说说常用的单位。说说体积学生按要求操作。汇报发现的结果试算尝试总结公式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讨论并交流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五、作业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做试一试第2题1求下列各长方体的体积(1)长10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2)长2.5米,宽1.2米,高0.4米2求下列各正方体的体积(1)棱长8厘米(2)棱长0.5分米3一块长方体石料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已知每立方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4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食品盒,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8厘米。做这个食品盒至少需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这个食品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练习六14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独立做先说说思路再解答。集体订正时比较一下体积和表面积求法的区别。自主小结教 案 年 月 日课 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两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超先贤的信心和决心。重点难点: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1、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沟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认识计算直棱柱体积的统一公式。2、课件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高 底面积 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教后记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以史料引入新课二、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1古代数学家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课件展示:西汉末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编撰了一本不朽的传世名著九章算术这本书共九章,其中一章叫商功章,它收集的都是一些有关体积计算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乘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2提出探究性问题(1)看完这段叙述,你想到什么?(2)这段文字中描述的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底面积指的是哪一个面的面积?(3)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它与我们今天掌握的计算方法相同吗?为什么?(4)怎样将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怎样计算?1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上面4个问题,然后讨论(或同桌或小组)最后全班讨论、交流、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1)第(1)个问题是开放的,学生的回答会是多角度的如,有的会从数学本身的角度出发,想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有的会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悠久的文化;有的会感受到数学是有的会仰慕祖先的睿智,从而激发自己努力寻探数学宝库的信心等等。(2)弄清“底面”、“底面积”的含义当学生知道图中长方体的特征之一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后,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一个面是底面,说说这个底面积怎样求学生回答后,课件将这个底面涂上颜色并标上底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积长宽边长边长告诉学生,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中,任何一个面说说自己的想法下面的面积。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用切割的方法。讨论交流弄清“底面”、“底面积”的含义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三、巩固练习四、全课小结五、作业都可以做底面,不一定要以水平放置的面做底面应根据问题中的需要来决定,哪一个面利于问题的解决,就确定那个面为底面(3)推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提问:“你们掌握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再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