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黄道婆教材分析 语文S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黄道婆教材分析 语文S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黄道婆教材分析 语文S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黄道婆教材分析 语文S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黄道婆教材分析 语文S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黄道婆教材分析 语文S版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讴歌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课文先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棉神”指黄道婆在植棉、棉纺等方面有着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贡献。故事由一首广泛流传的民谣引出。意思是:黄道婆教我纺纱,教我织布。筒子,古代竹片称筒,这里是指用竹片做成的梭子。“两只筒子两匹布”说明黄道婆当时传授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接着讲年幼的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这部分先讲黄道婆的身世,她是宋末元初时候的人,家在松江乌泥泾,出身贫苦,从小做了童养媳。再讲黄道婆受到丈夫和公婆的虐待。“百般虐待”表明丈夫、公婆对少年黄道婆残暴和狠毒的程度之深。“黄道婆织布的速度慢了点,公婆和丈夫便把她毒打了一顿,锁在柴房里”是具体说明。然后讲黄道婆冲出牢笼,来到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再也无法忍受”“决心冲出牢笼”“设法逃出家门”“躲到飘泊”“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说明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和虐待,也表明黄道婆的反抗精神和坚定的信念。由于黄道婆能够认真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不久,她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学会了”。“常常思念家乡”“百感交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表明黄道婆具有强烈的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人们和改变家乡的贫穷落后面貌的思想感情。课文接下来讲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这部分先讲黄道婆无私地向父老乡亲们传授崖州的植棉技术,使当地的棉花产量逐渐提高。再讲黄道婆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改革纺织生产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用轧车轧棉籽,“就可以不用手剥了”“把手拨的小竹弓改为用槌击的大弓”“把只纺一根纱的手摇车改为能纺三根纱的脚踏车”“把花卉、鸟兽等各式各样的图案织进织物中”创造了闻名全国的“乌泥泾被”,这些都是黄道婆潜心研究和努力创造的辉煌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成了全国棉织业的中心。松江棉布远销全国各地,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由此可以看出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课文最后一段讲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在她去世后,当地人民在镇上建造了一座祠堂“先棉祠”,追念她的丰功伟绩;一是解放以后,为了纪念她,弘扬她的精神和伟绩,重修了她的坟墓,建了墓园,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供后人瞻仰。课文中编排了一幅插图,对应了课文第六自然段的内容。图画具体展示了黄道婆创造的纺织工具和她向人们传授纺织技术的情景。课后安排了4道思考练习题,第1、2题是朗读、默读、理解课文的练习,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黄道婆的故事;在默读课文后,想一想“为什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了解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第3题是句子练习,要求学生读句子回答问题,了解黄道婆的精神品质。第4题是词语的积累,要求学生读读写写本课中的6个词语。本课要求认识5个生字,其中“祠”是平舌音,“赢”是后鼻韵母,是字音教学的重点。要求会写14个字,其中“谣、筒、媳、虐、憔、悴、套、率、踏、赢”几个字应重点指导。编选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是教学的难点。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黄道婆教案 语文S版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难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4.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5.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6.资料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