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5 物理实验论文格式 金属铝的热导率的测量 班级:机 111 姓名: XXX 学号: 3111111111 在做大学物理实验“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热导率”时,老师提问是否可以用稳态法测量良导体,本人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资料收集。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可以表明,稳态法也可以测量良导体的热导率。本文中选择金属铝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稳态法测量良导体的方法。 一、稳态法测量热导率的原理 导热系数是表征物体传热性质的物理量,它与材料的结构、杂质的多寡和温度有关。导热系数常用实 验方法测定。用温度稳态法测定,即先利用热源在试样内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再用铂电阻作为传感器的数显温度计测量其温度差,并通过测其散热速率来测传热速率,最后用傅立叶导热方程式求出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的测定原理是以法国数学、物理学家约瑟夫傅立叶给出的导热方程式为基础的。该方程式指出,在物体内部,在垂直于导热的方向上,两个相距为 h,面积为 A,温度分别为 ?1, ?2 的平行平面,在 ?t 秒内,从一个平面传到另一个平面的热量 Q,满足下述表式: ?2?Q ?A?1 2 / 25 ?th 式中 ?定义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亦称热导率。由此可知,导热系数是一表 征物质热传导性能的物理量,其数值等于二相距单位长度的平行平面上,当温度相差一个单位时,在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所流过的热量。 图 1 热传导规律 材料的结构变化与杂质多寡对导热系数都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而变化,所以实验时对材料的成分,温度等都要一并记录。 根据装置,由傅立叶导热方程式可得: ?2?Q ?R2?1 ?th 式中 h为试样厚度, R为试样圆盘的半径,为试样的热导率, 1, 2 分 别为稳态时试样上下平面的温度。 实验时,当传热达到稳态时, 1 和 2 的值将稳定不变,这时可以认为发热体 C通过试样圆盘上平面传入热量的传热速率与由散热铜盘 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散热速率相等。因此可通过散热铜盘 P 在稳定温度 2 时的散热速率求出传热速率 Q/ t,方法如下:当读得稳态时的 1, 23 / 25 后,将试样 B盘抽去,让发热体 C 底部的加热铜盘与散热铜盘直接接触,使盘 P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态时的温度值十 多度。再将发热体 C 移开,让散热铜盘自然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读一下散热铜盘的温度示值,求出铜盘在稳定温度 2 附近的冷却速率, ?Q?t ?mc S ?t ?2 冷却速率就是散热盘在 ?2时的散热速率。式中 m、 c分别为散热铜盘的质量和比热。 将上式代入式,则得 ?mc ?t ? ?2 h1 ?2 ?1?2?R 考虑到 加热铜盘移离后,在散热铜盘散热时,其表面全部暴露在空气中冷却,即其 4 / 25 散热面积为 2?R2?2?Rh,而实验中通过加热达到稳态传热时,散热铜盘的上表面是被试样覆盖着的,散热铜盘的散热面积为 ?R2?2?Rh。基于物体的冷却速率与它的散热面积成正比,故需对 ?Q?t ?t 作如下修正,即 ?2 S mC?R2?2?RhmC?R?2h? 2 ?t?t2R?2h2?R?2?Rh 式中 R、 h 分 别为散热铜盘的半径和厚度。 因 代入式得 ?Q ?t ?Q/?t, S ?mC ?R?2hh1 ?2 ?t2R?2h?1?2?R 二、用稳态法测量良导体的实现 5 / 25 1、样品选择 由原理可知,使导体上下表面行成温差是测量热导率的关键,但是良导的体的导热性能很好,要使上下表面出现温差并不是简单的事,并且良导体还存在散热很快的问题,或造成一定相当大的误差。但 是从理论的角度推测,理论上,用 稳态法测良导体的导热率是可行的,因为不管其导热性能再佳,仍然存在上下表面温差,即满足稳态法测量热导率的最根本的条件。于是在用铝作为良导体为代表的时候,为了让上下表面温差达到可测状态。我将铝做成圆柱状,并且高度达到 10cm。并且采用精密度更优的温度计测量。为了减小散热,我将铝柱外套上泡沫隔层,以便得到更精确的铝柱自然冷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数据。 2、实验仪器 FD-TC-B型热导率测定仪器装置,铝柱样品,铜加热盘 B,铜散热盘 P,支架及调节螺丝、温度传感器以 及控温与测温器,塑料泡沫隔层。 图 2 实验装置实物图 3、实验 加热盘的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值时,开始记录散热盘温度,可每隔 1min 记录一次,待在 10min 或更长时间内加热盘和散热盘的温度值基本不变,可以认为已经达到稳定状态。按复位键停止加热,取走铝柱,调节 3个螺钉使加热6 / 25 盘和散热盘接触良好,再设定温度到 80,加快散热盘的温度上升,使散热盘温度上升到高于稳态时的 2值 20左右即可。移去加热盘,让散热圆盘在风扇作用下冷却,每隔一定温度记录一次散热盘的温度示值,由临近 2 值的温 度数据中计算冷却速率。根据测量得到的稳态时的温度值计算冷却速率。 图 3 降温速率曲线 计算得到降温速率为 /s,将其它参数代入式,计算得到金属铝的导热系数为 /mK。 三、结论 本文中选择金属铝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稳态法测量良导体的方法。设计了试验并测得金属铝的导热系数为 /mK。 参考文献: 1 施卫 . 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 胡清 . 良导热体热导率的测定实验 J. 实验科学与技术 , XX,. 3 宋学锋 ,宋昌盛 ,段家忯 . 动态法测定良导体热导率的实验研究 J. 物理实验 , 2002,. 4 夏樟根 ,朱莲根 ,乔卫平 ,王锦辉 . 良导体热导率不同测量法的比较 J. 物理实验 , XX,. 2016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7 / 25 单击此处输入中文题名 作者 摘 要: 在此处输入中文摘要。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 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 词 1;词 2;词 3 Title in English Author Abstract: 单击此处输入英文摘要,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 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key words: word1; word2; word3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 号可以不编,不编序号时“引言”二字可以省略。 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每篇论文不超过 10 个 page。其内容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另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及基金项目名称与批准号等信息。 8 / 25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1 可接下一级标题或正文。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 在脚注位置注明作者的个 人学术信息 .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 籍贯。学历或学位,院系专业。 Email 地址等 . 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下接正文。页码采用 A4纸型纵向排列,页边距上、下均为 3cm,左右均为。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作者简介、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正文中除标题外均为五号字,标题见样例。中文均采用宋体 ,西文采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 正文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形如 1, 2, 3, ?排序;二级标题形如 ,?9 / 25 排序;三级标题形如 ,?排序。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 10幅为限。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图、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 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 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表 1 中文表题居中 基本要求 表中文字中文采用小 5号宋体,西文采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 物理量和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 计算单位 准和国际标准。 注: 表注采用小 5号宋体 公式主体居中,编号右对齐,如下所示。 ?M11M12?x? ?MM?g?C11C12?C?x?K11K12? 10 / 25 ?x?0? 2122?x21C22?xg?K21K22?xg?F? 2016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 T?M ?I? TK ? 2?diag?21?22?2 n? ? TC ?diag?2?1?2?2?2?n?n? 图 1 中文图题 图中说明文字采用小五宋体,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公开出版且在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文献,近 5 年的文献量应占 50以上。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各类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 .题名 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起止页码 . 专著: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本 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 论文集: 序号 作者 .题名 A.见 :编著者 .论文集名 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 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 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 .题名 P.专利国别 ,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 部级以上技术标准: 序号 起草负责者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 发布年 标准名称 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 11 / 25 技术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技术报告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 2016 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EO/OL.电子文献地址 .发表或更新日期 /引用日期 . 文献作者 3 名以内全部列出, 4名以上则列前 3 名,后加“ ,等”或“ , 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 名,出版年份,卷号:起止页码 . 2 作者 . 书名 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起 止页码 . 3 李晓川,孔轶群,冷凯良,等 .水产品中 氯霉素残留测 定方法的分析研究 J.2002, 23: 76-81. 4 Russel H Taylor, Dan Stoianovici. Medical robot in computer-integrated surgeryJ.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XX, 19: 765-781. 参考文献: 1 作者 1,作者 2,作者 3,等 . 期刊论文题名 J. 刊 12 / 25 光速的测定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 400074; * E-mail: crdeng, 23455778 摘要 : 概述从 16 世纪伽利略第一次尝试测量光速以来,各个时期人们都采用最先进 的技术来测量 光速。现在,光在一定时间中走过的距离已经成为一切长度测量的单位标准,即“米的长度 等于真空中光在 1 299792458 秒的时间间隔中所传播的距离。光速也已直接用于距离测量,光的速度又与天文学密切相关,光速还是物理 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常数,许多其它常数都 与它相关,例如光谱学中的里德堡常数,电子学 中真空磁导率与真空电导率之间的关系, 普朗克黑体辐公式中的第一辐射常数, 第二辐射常数,质子、中子、电子、 子等基本粒子的质量等常数都与光速 c 相关。正因为如此,巨大 的魅力把科学工作者牢牢地吸引到这个课题上来, 几十年如一日, 兢兢业业地埋头于提高光 速测量精度的事业。 关键字 : 平均;微距测量;反射;传播;测量误差; 1. 设计背景 在光速的问题上物理学界曾经产生过争执,有的科学家认为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是在瞬时进行的。但 有的科学家认为光速虽然传播得很快,但却是可以测定的。 13 / 25 三原理 : 利用波长和频率测速度,物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波的波长是一个周期内波传播的距离。波的频率是 1 秒种内发 生了多少次周期振动,用波长乘频率得 1 秒钟内波传播的距离,即波速 c= f 图 1 两列不同的波 图 1 中,第 1 列波在 1 秒内经历 3 个周期,第 2 列波在 1 秒内经历 1 个周期,在 1 秒内 二列传播相同距离,所以波速相同,仅仅第 2 列波的波长是第 1 列的 3 倍。 利用这种方法,很容易测得声 波的传播速度。但直接用来测量光波的传播速度,还存在 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主要是光的频率高达 1014Hz,目前的光电接收器中无法响应频率如此 高的光强变化,迄今仅能响应频率在 108Hz 左右的光强变化并产生相应的光电流。 利用调制波波长和频率测速度如果直接测量河中水流的速度有困难,可以采用一种方法,周期性地向河中投放小木 块,再设法测量出相邻两小木块间 的距离,侧依据公式即可算出水 流的速度来。 周期性地向河中投放小木块,为的是在水流上作一特殊标记。我们也可以在光波上作 一 些特殊标记,称作“调制” 。调制波的频率可以比光波的频率低很多,就可以用常规器件 未接收。 与木块的移动速度就是水流流动的速度一样, 调制波的传播速度就是光波传播的14 / 25 速 度。 调制波的频率可以用频率计精确的测定, 所以测量光速就转化为如何测量调制波的波长, 然后利用公式即可算得光传播的速度了。 位相法测定调制波的波长波长为 m 的载波,其强度受频率为 f 的正弦型调制波的调制,表达式为 x I = I 0 1 + m cos 2 f t c 式中 m 为调制度, cos2 f表示光在测线上传播的过程中,其强度的变化犹如一 个频率为 f 的正弦波以光速 c 沿 x 方向传播,我们称这个波为调制波调制波在传播过程中其 位相是以 2 为周期变化的。设测线上两点 A 和 B的位置坐标分别为 x1和 x2,当这两点之间的 距离为调制波波长的整数倍时,该两点间的位相差为 1 2 = 2 = 2 n 式中 n 为整数。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在光的传播路径中找到调制波的等位相 点,并准确 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那么这距离一定是波长的整数倍。 图 2 位相法测波长原理图 设调制波由 A 点出发, 经时间 t 后传播到 A点, AA之间的距离为 2D,则 A点相 对于 A 点的相移为 = t = 2 ft ,见图 2。然而用一台测相系统对 AA间的这个相移 量进行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较方便的办法是在 AA的中点 B 设置一 个反射器,由 A 点发出的调制波经反射器反射返回 A 点,见图 2。由图显见,光线由 A B A 所走过的光程亦为 2D,而且在 A 点,反射波的位相15 / 25 落后 = t 。如果我们以发射 波作为参考信号,将它与反射波分别输入到位 相计的两个输入端, 则由位相计可以直接读出基准信号和被测信号之问的位相差 当反射镜 相对于 B 点的位置前后移动半个波长时,这个位相差的数值改变 2,因此只要前后移动反 射镜,相继找到在位相计中读数相同的两点,该两点之间的距离即为半个波长。 调制波的频率可由数字式频率计精确地测定,由 c= f 可以获得光速值。 差频法测位相在实际测相过程中,当信号频率很高时,测相系统的稳定性、工作速度以及电路分布参 量造成的附加相移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测相精度, 对电路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较苛刻, 因此高 频下测相困难较大。例如, BX21 型数字式位相计中检相双稳电路的开关时间是 40ns 左右, 如果所输入的被测信号频率为 100KHz,则信号周期 T=1 f=10ns,比电路的开关时间要短, 可以想像,此时电路根本来不及动作。为使电路正常工作,就必须大大提高其工作速度。为 了避免高频下测相的困难,人们通常采用差频的办法,把待测高频信号转化为中、低频信号 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易于理解的, 因为两信号之间位相差的测量实际上被转化为两信号过 零的时间差的测量,而降低信号频率 f 则意味 着拉长了与待测的位相 差 相对应的时间差。 16 / 25 般来说方法也比较简单。但是局限性也比较大,只适用测量有累积性的物理量。 机械放大法 利用机械部件之间的几何关系,使待测物理量在测量过程中被放大。机械放大法可以提高测量仪器的分辨率,增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机械放大是最直观的一种放大方法。例如游标卡尺利用游标可以提高测量的细分程度,原来分度值为 Y的主尺,加上一个 n 等分的游标后,组成的游标尺的分度值 Y=Y/n,即对 Y 细分了 n 倍,这对直游标和角游标都是适用的。螺旋测微原理也是一种机械放大,将螺距通过螺母上的 圆周来进行放大。机械杠杆可以把力和位移放大或细分,例如各种不等臂的秤杆。滑轮亦可以把力和位移细分,例如机械连动杆或丝杠,连动滑轮或齿轮等。一般机械放大法成本较低,原理简单,但放大倍数有局限性。 光学放大法 光学放大的仪器由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这类仪器只是在观察中放大视角,并不是实际尺寸的变化,所以并不增加误差。因而许多精密仪器都是在最后的读数装置上加一个视角放大装置以提高测量精度。 光学放大法有两种,一种是使待测物通过光学仪器形成放大的像,以便于观察。如用显微镜放大干涉条纹来测细丝直径。另 一种是通过测量放大后的物理量,如光学三角法,可以间接测量较小量。如在测杨氏模量的物理实验中,利用光杠杆测量金属丝在受拉17 / 25 应力后,长度发生的微小变化。总的来说光学放大法放大倍数较高,稳定性较好,但是光学放大法调试比较复杂,光学仪器较贵。 电磁放大法 对微弱的电信号有效地进行测量和观测,常常借助于电工学中的放大电路。电信号的放大可以是电压放大、电流放大、功率放大、电信号亦可以是交流的或直流的。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电子器件的发展,各种新型的高集成度的运算放大器不断涌现,各种电信号的放大都很容易实现,另外 利用电子仪器可以直观显示测量数据,因而应用得比较广泛。在测量中电磁放大法往往需要和转换测量法结合使用,如热电转换、压电转换、光电转换、磁电转换等,通过把各种待测 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再利用电磁放大法来测量。例如,在利用光电效应法测量普朗克常量的实验中,就是将微弱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后,再进行测量的。又如各种基于电容传感器的微距检测技术就是通过电容两极板的微小变化引起电容量的的变化,在经过放大电路放大信号。把电学量放大,在提高物理量本身量值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减小本底信号,提高所测物理量的信噪比和灵敏度, 降低电信号的噪声。电磁放大法放大倍数较大,但是电子仪器成本较高,结构复杂,不适合普通测量。 微距检测研究现状 目前,在微距检测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基于电容传感18 / 25 器的微距检测技术和激光光电检测技术。激光光电检测技术是最先进的测距技术之一,它结合了光学放大法,电磁放大法,光电转换等技术。它不仅有较高的测量精度、速度、可靠度,而且容易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小型化,而且可以做到动态、非接触式、在线测量,因此主要用在高度自动化工业生产上,但这种技术非常复杂,成本也很高。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将激光光电检测 技术用于自动化生产线 2. 系统设计方案 放大原理 要测量微小距离,首先可以考虑应该如何去把微小量放大成我们可读取的较大量。为了使微小量的测量比较简单,采用原理简单的机械放大法。如图 1:测量系统就如同注射器一般,缸体和导管内部都为圆柱体空腔,导管内径远小于缸体内径。导管为透明材质,如玻璃,导管上设置刻度线。缸体内充满液体测量介质。由于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几乎是守恒的 ;活塞向右的细微移动将引起导管内液体的明显移动,既微小距离被放大了,通过导管上标注 的刻度线即可读 出变化量。若 S 和 s 分别为缸体和导管的横截面积,放大倍数为 n,则: 假如缸体内径为 20mm,导管直径为 1mm,则 K=400,若活塞向右走,那么导管内的液体将右移 上。国内也有一些类似研究,如北京机床厂、 303所、上海光学仪器厂等,但总体情 19 / 25 况仍不理想,测量精度、速度都不高,实用性并不好。表1 列出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微位移激光测距仪的技术指标。 由于微位移激光测距仪具有以上论述的优点,因此在自动化生产上有广阔的前景。但由于其复杂性和昂贵的价格,要使其在普及和用于常规测量 就不实际了。因此本人设计了一种创新的微距测量系统,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及微位移激光测距仪,但是在结构、原理上非常简单的同时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分辨率,甚至可以超过目前常见的微位移激光测距仪。它可以主要用在科学实验和一些需要高精度的常规测量和工程测量上。 本测量系统的技术指标 本微距测量系统的技术指标有以下几项: 测量精度:小于等于 5um; 测量范围:大于等于 2mm; 系统阻力:小于 10N; 40mm。若导管上的刻度线采用螺旋测微器的刻度标记方法,即刻度线如图 1 那样标记,单看上 刻度或下刻度线每一格距离为 1mm,但上下刻度线错位,可读的最小刻度为,那么分辨率为 /400=。为了不使导管太长,所以测量量程如同其他的微距检测仪一样也比较有限,这里暂定测量量程为2mm。 图 1. 系统结构 20 / 25 1-缸体; 2-导管; 3-刻度线; 4-检测探头; 5-卡尺;6、 7-阀门; 8-测量介质; 9-活塞; 10-密封装置; 11-防尘端盖; 12-防尘油封毛毡; 13-防尘网; 14-通气孔; 15-导管接头; 16-介质出入口。 系统结构说明及作用 测量介质的选用 若测量介质选液体,为 了使液体流动阻力较小,滑动活塞移动比较顺畅,应选用运动粘度较小,且有一定润滑作用的液体。另外为提高测量精度,液体应选用体积受环境温度、压强影响较小的液体,即液体的比热容较大,压缩系数较小。此外,该液体不能有腐蚀性,不能对整个系统造成破坏。在目前的液压系统中有各种各 样的液压液可以选用,这里主要应选用 ISO 粘度等级较低的液压液。其中低粘度等级的普通矿物液压油 L-HV 和L-HS 在常温下运动粘度在 10 20 mm2/s,密度在 900kg/m3左右。由于高水基类液压液由大于 90%的水和油性添加剂乳化而成, 因此其不仅有润滑性能,而且运动粘度较低,例如,美国 SUNOIL公司生产的牌号为 Sunsol HWBF 的 10倍稀释的高水基液压液在常温下的运动粘度为 1mm2/s 左右,密度在1000kg/m3 左右。 导管 如图 1,导管和缸体之间用接头连接,导管可拆卸、更换。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需要更换不同的导管,如内径为、等的导管以改变放大倍数。另外,如果导管内径太小,21 / 25 影响读数,可以借鉴体温温度计的结构设计,采用三棱柱外形,可以放大导管内的液柱。其截面如图 2。 另外,随着测量量程的增加,所需导管会 越来越长,为了使导管不要太占空间,可以使导管迂回弯折多次,如图3。 图 2. 导管截面 图 3. 弯折导管 检测探头 如图 1,检测探头可以拆卸,这样可以根据被测物体更换探测装置,探测不同情况下的物体的变化量,作用如同千分表的顶针,用于接触被测物体,探测微小变化,如测金属线膨胀系数。 卡尺的设计 如图 1,两卡尺间距离 a始终小于缸体内液体的长度b ,即当卡尺闭合时,活塞一定不会压到最里面。这里卡尺作用如同游标卡尺的卡尺,用于精确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如细丝的直径、薄 片的厚度等。为了运用卡尺测量微距,这里需要设置测量介质出入口,它可以作为测量介质进入和排除缸体的通道,其另一端可以接另一个介质存储腔。在介质出入口上面设置阀门,另外在接头上设置阀门。 测量方法:首先轻轻推动活塞,使液体刚好进入导 管,关掉阀门,开启阀门,使液体只能从介质出入口流出,把细丝放在卡尺间,推动活塞,当刚好卡住细丝时,关掉阀门,开启阀门,记下此时导管上所示的刻度,然后轻22 / 25 轻取出细丝,再推动活塞到卡尺闭合,于是可在刻度管上读出刻度变化量。 活塞及密封 为了使活塞运动 到最左边时,活塞不至于触碰到防尘端盖,所以在活塞杆上设置限位挡环,在活塞未触碰到防尘端盖时限位挡环已经触碰到防尘端盖,以限制运动。测量系统中要保证测量精度,活塞的密封是很重要的。在目前的气压和液压系统中有多种多样的密封方式,如 O型圈密封,UN圈密封,间隙密封,格来密封,斯特密封。液压系统一般都是高压系统,而目前设计的测量系统是一个低压系统,因此,用普通密封方法是可以达到很理想的密封效果的。为了使活塞运动顺畅,因此这里需要选择摩擦系数最低的密封方法,其中间隙密封和格来密封都有很低的摩擦系数。但间隙密封密封性较 差,因此,这采用间隙密封和格来密封的组合密封方式。如图 4,当活塞的直径只比液压缸体内径小 10um20um时,并在活塞圆周上设置等距的凹槽,这样的密封方式称为间隙密封。格来密封主要由滑环和橡胶圈组成,滑环由改性聚四氟乙烯塑料组成,钢和氟塑料是一组良好的摩擦副,不仅摩擦系数小,而且动静摩擦系数相近,约为,因此摩擦力很小,另外这种接触的式的密封方式在低压系统中密封性能非常理想,几乎可以达到无泄漏。 图 4. 活塞及密封 9-活塞; 10a-滑环; 10b-橡胶圈; 17-限位挡环; 18-23 / 25 间隙密 封 防尘端盖 为了防止灰尘和杂质进入缸体内破坏缸体,影响测量,因此防尘也是很重要的。如图 5,防尘端盖上设置有防尘油封毛毡,防尘油封毛毡刚好接触活 塞杆,以防止由于活塞杆的运动带入灰尘和杂质,另 外在端盖上,设置有通气孔,使活塞运动时气压平衡,通气孔内有防尘网。 图 5. 防尘端盖 图 6. 缸体 缸体 如图 6,为缸体横截面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造林管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兽医防治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热力运行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地图绘制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管道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检验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客房服务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动物检疫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广播电视天线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无损探伤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离婚协议书正规打印电子版(2025年版)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改建PET-CT、PET-MR项目环评报告
- 2022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现场验收标准手册
- 政务服务大厅管理规范:安全与应急处置
- 食管癌病人护理查房
-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中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厂)
- 五牌一图(完整版)
- 二年级下册音乐《每天》教案
- 音乐美学.课件
- 心肺复苏说课比赛课件模板(一等奖)
- 健康体检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