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2019年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2019年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2019年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2019年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2019年小学三年级(实验版)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要求: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一课时:口算除法教学内容:第1315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进行计算。2、引导学生将掌握地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3、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2. 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学用具:口算卡片、磁性黑板、6捆零9根小棒、小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出示卡片)846393423552464592172、口答:(用投影片依次出现)(1)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2)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3、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出示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提出问题: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这些问题能解答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1)。我们来帮助赵伯伯解决问题吧!问:赵伯伯要运多少箱?需要分几次运完?怎样理解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求每次多少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603尝试计算60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生1:因为20360所以60320生2:因为632所以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分一分。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学习例1中(2)。板书:6003。尝试口算,然后请学生说出口算方法。计算出6003200,实际你们就帮助王叔叔算出他平均每次运的箱数。王叔叔非常感谢你们。现在也请你们帮助李阿姨解决她的问题吧。3、学习例1中(3)板书:2403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独立口算,并说出过程。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做后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计算的?2、做一做的第2题。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找出规律。独立做后,订正。得出:当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10倍。四、作业设计第17页练习三第2题。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计算出结果就是多少个十,多少个百,多少个千这样想比较简单。第二课时:除法的估算教学内容: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理解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2使学生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估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难点:估算的方法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回答得数。18636004560072709280756086000632822、导入新课李叔叔要买4个酒杯,每个12元,他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怎样想的呢?(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谈话:上节课,有些同学根据观察到的主题图内容,还提出了要求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运多少箱?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是没有探究,今天我们就来估算一下李叔叔他们之间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板书)2出示挂图: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出算式。尝试估算。小组交流。集体交流估算方法。生1:124120生2:1241204120340(或340120)120340每人大约运40箱。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是正确的。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都是合理的。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面对第1题的具体情况,让学生思考:把260看成240或280都可以吗?为什么?2完成练习三第3、4题。请学生根据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正确求出估算结果。完成后,可请学生简单说一说是将被除数看成多少来计算的。3补充练习:160人去春游,每辆车坐28人,6辆车够吗?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请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将乘、除法估算技能用于解答同一个问题之中,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解法一:2830解法二:1601803061801806301601801801606辆车够。 6辆车够。四、课外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日记的内容是:(1)举出2个生活中应用估算的例子。(2)除法估算一般的方法是什么?举2个例子说明。两个内容中任选一个。 第三课时:口算练习课教学内容: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2、锻炼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算理2、难点:提高口算正确率。教学用具: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450960006100102705215337183937248053032002627009120482542452、估算。387542682184142513573206说说2184、1357的估算过程。二、巩固练习1、 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请学生说出不同的算理。2、第18页练习三的第6题。理解题意。题中要求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都需要哪些条件?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三、思维训练。第18页练习三的思考题。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先独立思考找排列规律,再与同组同学交流,取长补短。集体交流。你还能列举一些这样的题目吗?四、作业设计。第18页练习三第7、8题。五、小结。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交流在学习中与同伴交流的乐趣和感受。第四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内容: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初步概括能力。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难点:试商方法和书写格式。教学用具:口算卡片、幻灯机、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6006 273 2408 1604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422 522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生:402=20 22=1 20+1=21)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1、教学例1422=21第一种 第二种 21 21 2)42 2)4242 4 0 22 0(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让学生质疑(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2、教学例2 :522(1)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6 262)52 2)5252 4 0 1212 0第一种 第二种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 “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5)指导看书质疑1、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2、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 4)4 8 6)8 44 0 0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 做一做 234 11 1 2)68 6)96 5)6068 6 5 0 6 16 03、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五、作业设计。第21页练习四第1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例1 422=21 例2 522=2621 26 2)42 2)524 4 2 122 12 0 0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教学内容:第22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使学生体验估算、笔算各自不同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2、难点:用不同的算法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集体在口算卡片上完成。3)39 2)52 3)932、笔算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3。出示挂图。读题,理解题意,确定解题方法。列式计算。尝试估算。揭示问题:2个百除以6不够商1个百时,怎么办?解决: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几十个来计算,23个十除以6,商的首位应在十位上。再尝试完成下面的计算。指名说一说。两个值对比观察例3被除数、除数和商,发现其规律。当一位数除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这时商的首位就在十位上,所以它的商是两位数。3)456 2)175 9)802通过这样的观察,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商的位数。2、练习观察各题,判断商是几位数,说明理由。估算一下商是多少?每两组做一题,算出精确值。验证、订正。3、想一想。如果1本书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相片吗?2本呢?读题、理解题意。同桌交流不同的算法三、巩固练习第22页做一做。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独立做。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四、作业设计。第23页练习五第1题。第六课时:笔算除法练习课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第38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用具: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题(卡片)2、笔算:5)465 7)175 9)3366)235 4)4843、第23页练习五第4题。独立口算,让同学介绍做题经验。二、巩固练习1、第23页练习五第3题。读题,理解题意。问:怎样理解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列式计算。2、第24页练习五第6题。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个压力锅的钱大约可以买几个杯子?等等。3、第24页练习五第7题。看图,完整叙述题意。为我们那提供了什么信息?怎样计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第24页练习五第8题。让学生做后,集体订正。三、作业设计。第24页练习五第5题。第七课时:用乘法验算除法教学内容:第25页的例4,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7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够利用乘除法关系,用乘法验算除法。2、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出示卡片)40614072624821802360677732042、笔算。4)4923)492 275 验算: 600 验算: +498 -248问:加减法如何验算?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4出示挂图。创设情境,分角色合作。尝试解决问题。问:如何验算1007142100520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如果还用商乘除数就不行了,还要用商乘除数的积加上余数,结果才等于被除数。2、练习。第25页做一做。让学生做后,指名板演。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三、巩固练习。2、第26页练习六第3题。看题,叙述题目要求。应怎样解决?集体订正,交流方法。找一找规律渗透能被2、3、5整除的特征。3、第26页练习六第2题。读题,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问:能摆多少行?还剩多少张?做题要注意什么?4、第26页练习六第4题。同桌交流探讨,然后订正。5、第26页练习六第6、7题。四、作业设计。第26页练习六第1题。第八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教学内容:第28、29页的例5、6,做一做。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得除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商中间有0的一种情况: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还不够商1。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练习。36299944049802064024048082561302、说出每个数中的0表示的数值。25表示2个十和5个一0表示什么也没有205中间的0可以不要吗?不可,0起到占位的作用。二、探究新知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一下,指名说说图意。2、教学例5。提问: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怎样用算式表示?列式:030理解03为什么等于0。说说0100204各得多少?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得思想教育。3、教学例6(1)列式: 3093让学生独立笔算。生1 103 生2 103 生3 1 33)309 3)309 3)3093 3 30 9 90 9 99 0 090展示笔算过程:观察思考,为什么3除到被除数的十位0时,在商的十位上写0呢?因为3除到十位时,被除数是0,0除以得0,因此,十位上要写0。对比生1、2的笔算,讲一讲算理。十位上0减0可以省略不写,但是商十位上的0必须要写,起占位作用。所以生3做错了。回顾计算过程。同桌互说商的十位为什么要写0?4、学习例6(2)。板书: 4203尝试计算,展示计算过程。生1 140 生2 140 3)420 3)420 3 3 12 12 12 12 0 0 00观察思考,哪一步可以省略?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上面商0就可以了。所以生1比较简便。三、巩固练习第29页做一做独立做后,指名板演。四、作业设计。第30页练习七第1题。第九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教学内容:第31、32页的例七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2、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3、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另一种情况。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1、出示口算卡片。3600680074207602120044702、笔算。 3)960 4)600 5)505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7。看情境图,理解题意。列式计算:8324问:用4去除十位上的3,不够商1,你们是怎样做的?(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着哪一位商0。理解算理: 208 简便算法: 208 4)832 4)832 8 8 3 32 0 32 32 0 32 0十位上商0以后,用除数4乘0得0,把0写在3的下面。3减0得3,与被除数个位上落下来的2合在一起是32,32除以4商8,8写在商的个位上。小结:两种情况都是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不够商1,就对着十位商0。2、教学例7(2)。全班齐读题,理解题意。列式5624指名说说过程,板书: 140 4)562 416 16 2 算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同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总结:商末尾有0的两种情况: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个位的上面商0就可以。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除尽,而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落下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做为余数。三、巩固练习1、第31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第32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3、第33页练习八第2题。指名说一说。四、作业设计。第33页练习八第1题。第十课时:除法练习教学内容:第33、34页练习八38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商末尾有0地除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教学重、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教学用具: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笔算。 3)6092)40025)50804)4283)6905)9000 4)3228 5)545 集体完成。指名板演。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3、计算比赛。第33页练习八第5题。二、巩固练习。1、第33页练习八第3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2、第33页练习八第4题。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交流计算结果。3、第34页练习八第6题。独立列式解答。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4、第34页练习八第7题。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5、第34页练习八第8题。解答后,订正。三、作业设计。第34页练习八第6题。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第35页及练习九的内容。教学要求:1、通过解答三个具体问题,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验算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解题方法。3、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教学重、难点:1、灵活选择解题方法。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用具: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2、复习除法的含义。说出682、09的含义。二、巩固练习。1、出示第35页的内容。自主解答,逐题订正。问: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2、第36页练习九第1题。思考:如何判断商的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是什么?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然后集体订正。3、第36页练习九第2题。看清要求,独立做一做。说说自己选择的方法。4、第36页练习九第3题。理解题意。寻找相关信息,解答(1)。根据说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交流方法。5、第37页练习九第6题。解答后,集体订正。三、作业设计。第36页练习九第5题。附送:2019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教案单元主题:东南西北中教材分析:第三单元东南西北中共有3课:1.我国的行政区、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第1课我国的行政区通过了解祖国版图、了解祖国的行政区设置、趣味识记巩固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域,在“进行查找地图竞赛或拼图游戏中掌握知识;第2课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通过让学生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自然、人文景观,收集关于祖国锦绣河山的名诗、名句,开展保护长江、黄河等活动,在增进对祖国的了解中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3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通过感受香港、走进澳门、遥望台湾、收集港澳台的相关资料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港、澳、台的相关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领土之情。教学目标:1.了解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知道港澳回归祖国的时间。2.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3.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4.知道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能通过活动按照要求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的设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数量和名称。掌握首都的名称和所处的位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 初步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领会它们能成为中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的象征的原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3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是祖国领土上的三颗明珠,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准确时间,清楚台湾和大陆尚未统一的事实。4.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举国欢庆的大事,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实际情况。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寓知识于各种趣味学习活动中。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加深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1.收集香港、澳门、台湾的各方面资料,了解信息2.搜集有关祖国风景的图片或照片及公园门票、诗歌。3.中国政区图教学时间:8课时累计课时:17、18课时1.我国的行政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2.过程与方法目标:知道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能通过活动按照要求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相应的位置。3.价值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的设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数量和名称。掌握首都的名称和所处的位置。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寓知识于各种趣味学习活动中。教师准备:中国政区图学生准备: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的照片等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版图,知道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2. 知道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能通过活动按照要求说出一些行政区的名称,指出它们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 唱一唱歌曲娃哈哈,配乐欣赏祖国各地的风景。二、认一认我国行政图1.你了解我们美丽的祖国吗?出示中国行政图,说说它像什么?2.了解祖国面积的大小。3.为了便于管理,祖国分成了不同的行政区。(1)观察图,找找行政区的名字。有什么发现吗?(2)师生分类一起数数有几个行政区。4.揭示课题:我国的行政区。三、了解我国的行政区1. 祖国妈妈有34个孩子,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34个孩子。2.看地图,师生一起找找:浙江省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告诉学生看图的方法:读地图,就要了解地图上的东、西、南、北、中。3.找找我国最北端、最南端、最西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找出我国最大的省和最小的省,并说出他们的位置。4.浙江省相邻的省份有哪些?5.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中国行政区的名称?四、拼一拼我国行政图1.师生合作电脑拼图。说说看,拼图可以用上哪几种方法?2.小组合作拼出我国行政图。五、小结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黄河为中国的母亲河,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了解长江、黄河流域地区的特产。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 我们的祖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她是那么美丽,有壮丽的河山,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她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们幸福成长着。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我们的祖国妈妈,看谁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看到祖国更多的美丽之处,更了解祖国的伟大,更爱我们的祖国。二、谁是小博士?出示题目,竞答:我国最大的行政区是( )最西面的行政区是( )内蒙古在我国的( ) 最小的行政区是( )最南面的行政区是( ) 浙江省的邻居有( )三、 黄河、长江考察1黄河历来被称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这两条河流过的地方,灌溉了农田,滋润了土地,养活了沿岸的农民们。2成立地图考察队,完成任务:任务一:请将两条大河用你笔描一描,看看长江、黄河像什么?任务二:写出黄河、长江经过的省、市、自治区名称,共有几个?任务三:黄河、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的特产、名胜知道多少?3. 考察小组汇报考察成果:(1)黄河像一个巨大的“几”字,长江像两个“W”相连。或长江像祖国的腰带,黄河像祖国的围巾,等。(2)黄河经过的省、市、自治区有9个。长江经过的省、市、自治区有11个。四、 祖国特产知多少1.请说出长江、黄河流域地区的特产。2.你去过什么地方?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产?五、布置作业:编童谣,记特产。播放音乐大中国,在歌声和图片欣赏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1、我国的行政区960万平方公里 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 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教学反思: 累计课时:19、20课时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家。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3.价值与情感目标:在拓展性学习中,初步了解祖国的长江、长城、黄山及黄河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领会它们能成为中国锦绣河山、灿烂文明的象征的原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祖国风景的图片或照片及公园门票、诗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2.在拓展性学习中,初步了解祖国的长江、黄河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初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 同学们,我们中国人和龙很有渊源,都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你知道在中国这个大家庭中藏着哪些龙吗?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大中国。播放大中国的音乐。生反馈。(长江,黄河) 听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中国龙。大家在地图上把长江和黄河找出来。(请一生从中国行政地图中找找长江和黄河。)2、初步认识黄河和长江:看地图动画演示长江黄河流程你看黄河是什么样子的? 长江又是什么样的?那么我们用不同颜色的笔,去画一画它们的模样。二、赏美景1.创设情境欣赏长江小游客游长江1)、认识长江: 我们先来认识长江吧。看这条巨龙横穿祖国的东西大地。全长6393千米,成为了我国第一大河。你知道长江是从哪儿来的吗?它又奔向哪里?仔细听这首长江之歌。 它是从青海的各拉丹冬雪山走来的,最后奔流到东海。 各拉丹冬雪山上的雪融化成了淙淙流水,经过了许多的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东海。我们一起来找一找长江都经过了哪几个省,市,自治区。2)、长江之旅: 长江所到之处风景如画,我们去欣赏长江沿岸的风光吧!各位小游客坐稳了,游船正式起程了。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青海,长江的源头就在这里,长江源头的这段河流,我们叫它沱沱河。它就在各拉丹冬雪山边。那儿的景色可迷人了。让我们一睹为快。 我们继续前进,去湖北省,看看长江中游的风景。(点击:湖北的游览点)这里有著名的长江三峡。 这是瞿塘峡,这是巫峡,这是西陵峡。在这里还有一个很伟大的水利工程就是三峡水电站。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从1993年开始建造,到年完工,建造时间是17年。为了这个水利工程,我们很多老百姓移民到别的省去居住。 我们的船再继续前进,现在来到了长江下游。这里有我国最繁华的都市上海,它是长江进入海口。那儿是怎样的一派风光呢?2、创设情境欣赏黄河1)、认识黄河: 引入:现在大家一起来到祖国的北方,去欣赏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的壮观景象。观赏录像教师介绍:黄河全长5464千米。它的源头在青海的巴颜喀拉山。 经过了哪些省,市,自治区呢?我们来找找。(有9个)最后流入渤海。2)那么黄河有哪些景观呢?黄河景观:壶口瀑布、小浪底风景区、郑州黄河风景区等,你的感受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形容!3)观赏黄河现在我们就去观赏黄河最佳的地点壶口去欣赏黄河的风光。老师推荐了两位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三、抢答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注意抢答的规范。1.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 )2.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描写的是黄河的壮美景色。 ( )4.中国的第一大河是黄河。 ( )四、活动角1激情导入。2小结:长江、黄河养育着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它们吧!此外,我们祖国有许多大好河山,也需要去关注、保护。所以我们发出倡议关注锦绣山河,关注身边的环境。写倡议书。你能做到吗?(放音乐我的中国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知道我国是个地域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2.初步了解祖国的长城、黄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教学过程:一、赏美景1欣赏长城 有句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可见祖国的万里长城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何等的崇高,何等的伟大。现在我们就去领略万里长城的壮美风光。(播放歌曲长城长) 字幕:长城屹立千载,总长约一万二千里左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工程,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多年。看了这些图片,你了解到了什么?2欣赏黄山(1)谈话引入 我们的祖国还有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是(2)观赏黄山美景:配乐高山流水 在刚才的图片中黄山的景观有(黄山景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迎客松、仙桃石等),你对黄山的感受,脑海中最先蹦出来形容黄山黄河的字眼是?(3)交流黄山的“四绝”:石、云、松和泉。(师板书黄山“四绝”)(4)教师小结: 雄伟的长城和景色秀丽奇特的黄山,让我们为它们不禁赞叹,祖国的风光真神奇,真壮观。三、收藏屋 我想祖国的风光那么美,我们要把它们收藏起来。看,这就是我们班同学的长城之旅。同学们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也可以做成收藏屋,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之旅! 生做收藏屋,交流展示。 祖国的山山水水真是美啊!我们要把这些风光都收藏起来。订成我们班的快乐之旅收藏书。以后有更美的风纪可以继续添加到这里。四、颂山川 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收藏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现在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呢? 生朗读诗歌。生生交流搜集的诗歌师:有很多书画家用他们手中的笔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生欣赏书画作品。师:还可以用优美的歌曲,歌唱祖国的美丽风光。师生听歌曲。长城长五、总结拓展1当然,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还有许多自然风光、文化古迹等着你们去欣赏。在欣赏之余你可以用诗,用歌去赞美祖国的山山水水。黄山、黄河景色优美,风景秀丽,是大自然恩赐。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美妙诗句。2自学课本P58页的黄山黄河的图片及诗词,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黄山黄河的诗词歌曲。3你知道哪些有关黄山、黄河的诗词歌曲,拿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六、反思环境锦绣山河,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繁衍、生存的摇篮,但却不断遭受着人类的破坏。板书:身边环境1请看黄河周边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黄河的泛滥、洪灾” (提供黄河泛滥录像)由于大量的砍伐,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了破坏,黄河咆哮了起来,母亲河变成了“忧患河”,同样付出了血的代价和沉痛的教训。2面对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课前我们的兴趣小组出发了,收集许多人们治理黄河的措施,谁愿意把你们组调查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3学生汇报人们为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4观看黄河的整治七、实践导行1想一想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样爱护我们的家园,保护环境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