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自主学习第一部分:出门。(1)齐读第1、2自然段,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满怀的好心情)(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一部分,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韵味。2、精读课文,感悟深情。(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5)体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五、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一、初读课文 二、拜访古桥 三、交流感受体会写法 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 背诵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 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领会作者的那份深厚情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1)听写词语。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五、布置作业1.背诵积累,提升感悟2.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六、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出门 古桥 树林 访友 山泉 小溪 白云 瀑布 悬崖 云雀 热爱自然小花 落叶 石头 亲近自然 阵雨 岩石 告别 归鸟 七、教学反思附送:2019年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执笔: 审核 : 授课人: 课题:13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 课型:精读 课时:第1、2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了解地球的“可爱”和地球的“易碎”。4、学习课文说明方法。重点难点学习课文说明方法。学习过程教学过程13只有一个地球导学案(预习课)一、 齐读学习目标。(时间2分钟)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学课文,掌握文中生字、生词。小提示:第一步: 标(段的序号;用 标记过渡句、中心句;找生字、多音字,用标记,并组词。)(时间5分钟)第二步: 学(学:给生字表注音、利用“读读写写”给生字组词;读生字、生词不少于3次。分析易错的音和字形,写在方框的周围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写在本课适当的位置上。)(时间:15分钟)第三步: 读(读课前的导语、课文内容、课后思考练习;读课文下面的注释、资料袋、阅读链接、综合学习;朗读课文,不少于3次;)(时间:15分钟)2、检查自学情况:(1)我会读,并能给加点字注音恩赐 慷慨 滥用 目睹 资源(2)我会写,我要把我喜欢的词语写2遍 (3)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三、再读课文:我要边读边想边画出文中宇航员的感叹,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概况?(一)、 ;(二)、 (三)、 四、小组互助,质疑释疑。五、小组展示(重点展示质疑内容)六、检测:语文练习册13课1-3小题只有一个地球(展示课)一、复习检查:(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小组长交叉检查。(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概况?二、精读课文:我能反复的读课文,边读边想,并能动手标画,写出批注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地球太容易破碎了?A、宇航员感叹地球太可爱了,表现在: B、宇航员感叹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表现在: (2)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该怎么办?只有一个地球,我想:只有一个地球,我的实际行动(3)这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请你在文中找一找,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找一个例子,在文中划出来,小组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吧! 三、小组互助,质疑释疑。四、小组展示(重点展示质疑内容)五、检测:(1)填空( )的球体 ( )的宇宙 ( )的威胁( )的事情 ( )的地球 ( )的范围(2)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请举例说明: (3)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六年级语文导学案执笔: 李洪波 审核 : 授课人: 课题: 14 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课型:略读 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析事情六要素。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2、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懂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3、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教学过程1、自学生字,词语,查字典,理解词意。2、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该部分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3、细读课文7-8自然段:(1)、分析“鹿死林毁”原因。(2)、你认为狼和鹿与森林有什么关系?(3)、你认为罗斯福总统错在哪里?(4)、你懂得了什么?4、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你认为得出了什么结论?你是怎样理解的?5、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三预习自评:1、读准下列词语,并给带点的字注音. 狩 猎 宠 儿 厄 运 苟延残喘 控 制 罪魁祸首 相 悖 乃 至2、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厄 运 : 锐 减 : 维 护: 糟 蹋: 威 胁: 相 悖 : 苟延残喘: 面目全非: 罪魁祸首: 3、课文16自然段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4、(1)分析“鹿死林毁”原因,你认为狼和鹿与森林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罗斯福总统错在哪里?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5、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生机(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 )不留情 自由自( ) 苟延( )喘四互动探究: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参( )( )( ) 宗( )( )( ) ( )( )( ) ( )( )( )直( )( )( ) 肖( )( )( )( )( )( ) ( )( )( )2、理解句子的含义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 五、练习拓展1、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坚持( ) ( )纯朴 优良( )维持( ) ( )纯洁 优秀( )保持( ) ( )纯熟 优质( )2、为保护生态平衡写一条标语。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李洪波 审核 : 授课人: 课题: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课型:精读 课时:第1、2课时学习目标1、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体会深刻的句子,揣摩优美的语句,来理解土地的神圣。3、 能体会人类与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增强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环保意识。学法指导1、围绕课题质疑问难,如“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2、引导理清文章脉络,通过读书、讨论和交流感知文意。知识链接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的信感动了白人,他们决定把这片土地命名为“西雅图”,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牢记着西雅图的这句话: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本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预设问题自主探究1、 诵读课文,思考:“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进行感情朗读,针对课文内容方面,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交小组讨论。提炼问题合作探究1、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作为印第安酋长的西雅图,他对收购这片神圣土地的白人说了些什么呢?画出最能体现西雅图心声的句子,结合句子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3、这片神圣的土地和人类有什么关系?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人类应该怎样做? 提升问题拓展探究同学们,难道只有印第安人的土地是神圣的,而我们的土地就不神圣的吗?可是,我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只知道从土地上一味的索取,却把垃圾随意扔向大地,我们把污水直接排进河流,把废气排向天空。此时此刻,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想叮嘱全人类,拿出你们的笔,请将你们心中最真切的话语写下来。人类啊,我想对你们说: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执笔: 李洪波 审核 : 授课人: 课题:16青山不老 课型:精读 课时:第1、2课时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重点难点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反馈 二、明确目标: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先独立完成,在互帮对子交流,在小组内交流)1、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重点理解以下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我补充的词语: 2、学生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这位老人创造了一个奇迹,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