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1 礼部的职责 秦国: 皇帝是国家首脑,拥有统治之权,并实行世袭制。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任何国家大事,均以皇帝的决策为准。官吏只拥有建议权和执行权。皇帝还拥有立法权和最高司法权,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案件的审判,均以皇帝的意见为准。 秦国中央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刑部、工部、户部和兵部。尚书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负责提出施政建议和草拟诏书和律令,下设翰林院和学士府。门下省负责审议决策和纠察官员不法,下设都察院和秘书台。中书省负责执行。吏部负责六部以下官员的政绩考核和人事任免;礼部负责管理皇室礼仪、操办国家大典和外交事宜;刑部负责案件审理;工部负责重大工程建设;户部负责统计人口,编制户籍和征收赋税;兵部负责军事。六部统归中书省管辖。 在地方上,秦国实行的是州、府、县三级体制。县的长官称为县令,府的长官称为府主,州的长官称为州刺史。这三级中,县的行政等级最低,州的行政等级最高。州府县的长官均由吏部任命,任期为十年。每隔十年,吏部都会派人下来考核官员政绩,政绩好的升迁,政绩差的罢免,政绩持平的降级处理。县令直接对府主负责,府主对刺 史负责,刺史对中央负责。 2 / 21 军事上,秦国实行的是募兵制,兵员都是国家雇佣的。秦国将军队分成五大军团,分别驻扎于四方边境和首都。首都的军团叫做皇家卫队,也叫做禁军,有皇帝亲自担任军团长;驻扎在边境的四个军团称为驻屯军,其军团长及主要将领都由兵部进行任命。五个军团中实力最强悍的就是皇帝钦零的皇家卫队。 魏国: 魏国皇帝是国家首脑,拥有统治之权,并实行世袭制。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力,任何国家大事,均以皇帝的决策为准。官吏只拥有建议权和执行权。皇帝还拥有立法权和最高司法权,法律的制定 、解释和案件的审判,均以皇帝的意见为准。 魏国中央实行的是内阁制。内阁长官称为总理王大臣,下设六部。这六部分别是兵部、刑部、吏部、工部、礼部和户部。六部职责同秦国六部。在内阁之外还设有宗人府、内务府和都察院。其中宗人府负责皇家宗族事务;内务府负责管理宫殿和照顾皇室成员的生活起居;都察院负责监察事宜。 地方上,魏国实行行省制。行省下设县,县下设乡。行省的最高长官称为巡抚;县的最高长官称为县令;乡的最高长官称为乡长。巡抚、县令和乡长都由中央任命。巡抚之上,还有一级官员,叫做总督。总督本来 是地方的军事长官,3 / 21 负责管理地方驻军,后来经过改制之后,总督拥有了地方行政权,还建有兵部侍郎和吏部侍郎的职责,变相地控制了地方军政。总督通常掌管两到三个省得军政要务。总督人选通常是宗室大臣。 魏国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中央军,另一部分称为驻屯军。中央军是魏国最庞大的,也是实力最雄厚的军队,分为四部分,分别是禁军、御林军、长林军和新军。其中禁军负责保卫宫禁安全,是皇帝亲军;御林军是一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种部队,人数最少,而且最为隐蔽,主要负责帮助皇帝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长林军是负责卫戍京师的部 队;新军是魏国勋贵子弟用来积累政治资本的。驻屯军由总督实际掌握,主要负责弹压地方,边境的驻屯军还要负责防止外敌入侵。 赵国: 赵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的是世袭制。皇帝拥有 最高决策权,任何国家大事,均以皇帝命令为准。官吏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皇帝还拥有最高立法权和最高司法权,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案件的审判,均已皇帝的意见为准,皇帝颁布的命令也具有法律效力;同时,皇帝还拥有赦免刑事罪犯的权力,当然,赵国法律中规定的九种罪行就连皇帝都没有赦免的权力,这九种大罪 分别为:煽动内乱、逼宫、4 / 21 谋反、刺杀皇帝、刺杀帝国高官、临阵叛变、谋逆、分裂国家和妖言惑众。 赵国中央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九卿指的是宗正、廷尉、郎中令、奉常、卫尉、太仆、典客、治粟内史和少府。其中丞相是政府首脑,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太尉是全国军队的最高长官,通常这个职位无人担任;御史大夫又叫做谏议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以及保管政府图书文籍,是皇帝的耳目。九卿是丞相府僚属,其中宗政负责皇族事务;廷尉负责司法审判事务;郎中令负责宫廷警卫;奉常负责宗庙礼仪;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太 仆负责宫廷御马和全国马政;典客负责外交和民族事务;治粟内史负责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负责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在赵国宫廷之中还设有尚书台。尚书台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并兼职保管皇室图书与记录皇帝言行和国家大事。皇帝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经常资讯尚书台的意见。 赵国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郡的长官称为郡守,县的长官称为县令。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亲自任命,并对皇帝负责。 赵国的军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御林军,一部分是中央禁军,一部分是边疆军。御林军是皇家卫队,分为左右两军,分 别由卫尉和郎中令统领,主要负责宫廷警卫、宫5 / 21 门警卫和皇室仪仗。中央禁军主要负责保卫首都。边疆军主要负责边境安全。中央禁军和边疆军名义上归太尉统领,事实上有皇帝亲自统辖。 楚国: 楚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实行世袭制。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国家大事的处理均以皇帝的命令为准。官吏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皇帝还有立法权和最高司法权,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案件审理,均以皇帝意见为准。皇帝的命令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楚国皇位的继承有别于其他国家,而是兄终弟及和父子相继这两种方式并行的,故而楚国历 史上的政变次数最多。 楚国中央实行的是台阁制。楚国中央设有秘书监、尚书台两大大机构。秘书监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主要职能是草拟政令和提供建议,是楚国事实上的权力机构。尚书台下设两大部,一部叫做执行司,另一个叫大理寺。执行司只下设有人事局、防卫局、外务局、财政局、工程局、交通局、警察局、档案局、法务部和学部,分别处理各项国家政务;大理寺负责监察百官。秘书监的最高长官叫做国务卿,尚书台的最高长官叫做尚书令。 楚国地方上实行的是行省制。行省之下设县,县下设镇。行省的长官称为都督,县的长官称为县 令,镇的长官称为镇长。都督、县令和镇长都由皇帝亲自任命。其中,镇6 / 21 长对县令负责;县令对都督负责,都督对皇帝负责。尚书台执行司下的人事局每年都会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政绩优秀者升迁,政绩平庸者降级,政绩差劲之人去职。另外,政府还在地方上设立了各级法院,负责审理各种案件或者是纠纷。 楚国的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驻屯军,一部分是野战军。驻屯军驻扎于地方,负责弹压地方;野战军驻扎在边境,负责保卫边境。驻屯军和野战军都听命于尚书令执行司防卫局。 齐国: 齐国皇帝是国家元首,实行世袭制, 拥有最高决策权、立法权和司法权。齐国政务的处理和人事任免以皇帝的意见为准,齐国的立法、法律解释、案件审判也均以皇帝的意见为准。皇帝还拥有特赦的权利。官吏只有执行权和建议权。 齐国中央实行的是皇子领政制度。皇子成年之后,皇帝就会下诏,宣布将一些政务交给部分皇子处理。成年皇子开府建牙,处理各项政务。皇子处理政务的多寡视情况而定,有时候会多一些,有时候会少一些。齐太宗年间,总共有六个皇子参与处理朝政,其中太子负责总理朝政;三皇子负责外交事宜;四皇子负责军事;九皇子负责赋税、人口统计和管理皇家资产;十皇 子负责人事考核;十三皇子负责档案文书的管理和科举考试。齐宣宗时期,总共有三个皇子参与处理政务,其中太子负责处理政务和刑案审判;四皇子负7 / 21 责处理外交、财政和文教方面的事物;七皇子负责处理军事方面的事务。齐世宗时期,太子被封为监国摄政王及水陆军大统领,负责总揽全国政务。这种制度虽然在事实上锻炼了皇子处理政务的能力,却也为皇子争权夺利埋下了祸根,自太宗亿降,齐国内部频繁发生内乱,以至于国家有好几次差点分崩离析。这也就导致了齐国是列国中实力最弱的国家之一。 齐国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国制。国家在地势险要之处、交 通要道、边关地区和经济比较富庶的地区实行郡县制,郡、县均由国家掌控;在除以上地区之外的地方实行封国制,封赏给各个皇子,皇子在封地之内享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特权,但是不得拥有军队。有子嗣的皇子的领地将会被均分给这个皇子的子孙。该皇子的后代都会在父亲领地的基础上分出一块封地,直到其封地小于一个郡的面积的时候,土地再由国家收回。没有子嗣的皇子的领地在该皇子去世之后,被政府收回用于重新分封。郡国制造成了齐国有着许多国中之国。这也是导致齐国衰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齐国军事上实行的是府兵制。军队中共分为十二府,分 别是左右内卫、左右威卫、左右龙武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这十二府每府领军五万,共计常备军队六十万。其中左右内卫是特种军,主要负责情报事务;左右威卫是皇家卫队,负责保卫宫禁安全;左右龙武卫和左8 / 21 右千牛卫常驻边境,主要负责保卫边境安全;左右羽林卫负责保卫京师;左右金吾卫常驻地方,主要负责弹压地方。十二府军队名义上直接听命于皇帝,但是实际上却实际受控于领政皇子。皇子们为了争夺皇位,经常动用军队,以至于外敌入侵和地方暴动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燕国: 燕国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实行世袭制,掌握有最高决策权、立法权和最高司法权。国家大事的处理以皇帝的意见为准,立法、法律解释以及案件的审判也以皇帝的意见为准。官吏只有建议权和执行权,没有决策权。 燕国中央实行的是三台六部制。三台指的是内阁、枢密院和都察院,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学部、户部、工部和刑部。其中内阁负责处理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处理军事事务;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 第四章 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 宗法制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西周的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由国王分封给诸侯。在宗法制度之下,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合一,社会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 宗法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周王自称天子,周朝王9 / 21 位的传递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自称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家长,也是政治上的共主,掌握着国家的政权与军权。 宗法制的特点 1、 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在宗法制度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 2、 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载一起,总而限制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对于一般家族成员来说,他们很少有个人的权利,他们的个性几乎全部淹没在血缘宗族中 宗法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文化影响 宗法制作为一种曾经实施的政治制度已成为历史,但宗法制在中国所留下的历史影响,却异常深远。宗法关系、宗法观念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之中,并深远地影响着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家国一体,父权与君权相结合的政治结构,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以亲亲为基础,以君王国 家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持久凝聚力的精神保障,也是中华文化经历磨难而未中绝的文化动力。在魏晋南北朝时代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之下,在统一的国家基本上不存在的时候,中国文化仍能保存传承,就得益于中国有一个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它是中华民族重新走向聚合的社会基础 10 / 21 当然,宗法制度原则与君主制度的结合,也给中国文化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在伦理政治的限制之下,人们固守在一定的名分之内,循规蹈矩是社会对个人的一般要求,易于养成唯上、唯书、唯亲的被动性格,人们大多缺乏文化创新的活力 宗法观念对秦汉以后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宗法制度原则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2、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 3、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 君主专制制度 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三公九卿 自秦朝统一后,皇帝建立起一套在中央政权机构中以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央官吏 系统,以帮助处理日常政务。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职责分别是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协助皇帝处理军务,负责监察事务。三公之下有九卿,即太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分理中央事务 三省六部 11 / 21 三省六部是隋唐时期为了限制相权而实行的政治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等政务,使传统的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机构,隶属于尚书省 郡县制 郡、县早在 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的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汉吸取西周分封制导 致王权削弱的教训,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在地方建立起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至清代基础沿袭未改,只是“郡”的名称历代稍异 什伍里甲制度 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 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什伍连坐法,一家有罪,什伍连坐同罪。后代里甲制即由此发展而来。 在这种严密的居民组织系统之下,人们的自由流动几乎不可能发生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1、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 君主是全国的最高权威和绝对权力的拥有者 12 / 21 君主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控制国家政权 君主以土地国有的形式与赋税政策控制着国家的财政经济 君主有任意制订与更改法律的威权 黄寺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掌握着天下兵权 2、 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从中央政权机构看,自秦朝统一后,皇帝就建立了一套以 三公九卿为主要官员的中 央官吏系统。隋唐以后则实行三生六部制。 从地方机构看,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直属中央,郡县 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严密的人身控制 3、 严密的人身控制 严格的户籍管理是专制王权严密控制人身的最重要措施 什伍里甲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 家天下 宗法观念对王权政治的最大影响是它确立了绝对君权下的“家天下”的政权模式,使传统中国的社会政治出现“家国同构”的格局。 13 / 21 宗法制和王朝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是王权政治的沃土。一方面,在王朝出现危机的时刻,宗室贵族每每自觉地担当起匡扶社稷、复兴王朝的政治使命,使家天下的王权政治模式得到不断的复制与再生。在中国古代,皇室贵族拥有封地与优厚的待遇,人口众多,他们对外有一职的家族利益。而一般臣民习惯于视皇族为国家利益的代表,在国家出现危机时,皇室宗亲自然成为他们拥戴的目标。西汉末年的刘秀就是依赖王室后裔的特殊身份而重建汉家天下的。另 一方面,在宗法文化的侵染下,人们将家天下的王权政治视作天经地义的统治模式,不仅旧贵族要重振家门,就是农民一起的领袖也模仿者旧有的宗法模式,构建新的王朝。两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王朝国姓屡经更迭,王朝政治模式却一如既往,宗法制是维系王朝政治的重要力量 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 秦汉以后君主专制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高度集中的专制王权,皇帝总揽天下大权,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对民众进行严密的人身控制,这一切都给传统中国社会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专制社会里,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形态和民众生活 几乎很少不受到集权政治的影响。特别是高度专制的明清时代,无孔不入的政治权力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沉闷与单14 / 21 调 科举制 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科举制度不仅造就了中国 的官僚阶层,而且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士人文化。隋代为科举制的初创时期,唐宋渐趋成熟,促进了文化的进步。明清时期科举制日益僵化,成为文化发展的桎梏,科举制度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察举制 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杜可以向皇帝举荐贤士。这种由地方官僚察访人才 ,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它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从本质上看,它同样维护的是士族的利益 明经 明经科,在于察举通晓儒家经典的人才,东汉时开始设置。隋唐以后,汉代察举考试中强调的儒家经学仍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15 / 21 诗赋取士 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视的是进士科,进士试主要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因此唐代崇尚文学成为一代风气。在诗赋取士的利益驱动下,唐人创作热情高涨,唐诗时代的形成与科举制度有相当的关系 行卷 唐代的科举考试没有后代那样严格,考前的举荐相当重要。为了获得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的赏识与推荐,士子们在应试前,带着自己平时所作的诗文投献给名公巨卿,这种诗文称为“行卷” 策论 引经注律 是儒家思想影响古代法律制度的又一方式。秦汉时期注经风气盛行,在这种风气下,人们 开展了注释法律的工作,以儒家经典作为法律注释的依据。汉代引经注律盛况空前,引经注律过程也就是对封建法律进行儒家化的改造 科举制的特点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与前代选官制度比较,具有以下三个显明的特点: 一、士人自由报名应试,应试者不论出身、地位、家业,不必由官员推荐; 二、考试定期举行,不必等候皇帝下达诏令; 16 / 21 三、严格考试,录取与否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声名德望以不再是任职的主要依据。 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在科举制度之 下,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固的文官体制,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科举制造就了文官政治,文官政治又培育了一个超越地域、家族与军事势力的知识阶层,这一阶层的利益、活动都与中央集权相联系,因此科举考试的价值导向与精神意旨对社会文化形态发生着直接的影响。 科举制培育与维系了传统文化。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动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的优秀人才。这是其正面作用。 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知识阶层在科举制的牢笼之下,缺乏主体 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这是其负面作用。 科举制对唐宋文化面貌的影响 1、 2、 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称17 / 21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可心。 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 的文化人才 法律 是由国家统治者为协调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秩序 而创制出来的带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 法经 战国时期,在各国普遍制定与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魏国李悝对诸国的成文法进行了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唐律疏义 唐高宗命长孙无忌对唐律进行考证、疏议,著成唐律疏议一书,公元 654 年唐高宗颁行唐律疏议。它是汉代以来对于法律注释解说的集大成著作,它具有与法律同等的效力,是儒家经义法典化的范本。 “春秋决狱” 从董仲舒开始即以春秋的精神与事例附 会法律,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 儒家文化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法律来源于礼制规范,这些礼制规范依据宗法原则调整着社会等级秩序。因此历代的法律制度都贯彻礼制的等级名分原则,“亲亲为大”“孝悌为本”成为立法18 / 21 的指导思想。三纲是封建礼数的核心,亦是古代法律维护的中心,不但父权、夫权直接来自于家族,即使君权也是以天下最高的家长身份来体现。在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下,维护家长制的孝受到高度重视。自古就将不孝、非上视为罪大恶极。隋唐以来都把这种罪名列为十恶重 罪规定在法律总则之中。无论是刑法、行政法、民法还是诉讼法基本上是以家族主义为中心,根据人们不同的等级名分确定其法律地位与法律待遇。古代法律中对亲族复仇的姑息,对亲属犯罪的容隐,对亲族犯罪的株连等,都体现了古代法律对家族制度的重视,以及家族血缘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为: 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贯穿“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2025年布局优化与充电设施维护效率研究报告
- 总经理秘书聘用合同5篇
- 跳伞培训课件图片
- 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师团队建设与教师合作能力培养报告
- 2025年标准澧县车管所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对农业保险行业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报告
- 培训机构安全培训课件
- 《现代物流管理》课件 5.系统分析方法
- 聚焦2025年: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报告
-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商业化路径与2025年市场潜力报告
- YY/T 1095-2015肌电生物反馈仪
- GB/T 328.13-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 GB/T 2480-2022普通磨料碳化硅
- 茶叶实践报告3篇
-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件: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 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课件
-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课件
- 欣旺集团种禽养殖管理制度手册
- Q∕SY 05129-2017 输油气站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配置管理规范
- 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运营方案
-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第二学期全套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高教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