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doc_第1页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doc_第2页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doc_第3页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doc_第4页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2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感悟北大荒秋 天的景色优美,感受北大荒秋天天空、小河、原野的美。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预习单、自由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在精读感悟环节,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体会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采取默读、圈画、讨论,结合图片或录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之中。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时效性。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导课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荒芜 荒无人烟)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可让学生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北大荒秋游,领略一下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银灰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几缕漾起读音上重点注意:紫、烧、澈、纹、岭。词义的理解上重点注意:绛紫、一碧如洗。2读长句,注意合理的停顿。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句话比较长,学生在朗读上有一定的困难。采用教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具体的画面,直到读通顺为止。)3检查朗读课文(1)逐段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可以先指名读,再齐读各自然段。(2)讨论问题: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北大荒的景色优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物产丰富?最后一段只一句话,有什么作用?4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大家再思考一下,文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描写北大荒的美。(2)这三个地方各有特点,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3)三个地方,各有千秋,我相信大家也肯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好好地把这三个自然段读一读,再把这三个地方比一比,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并且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欢?边读还可以边和同桌进行交流。生自读课文,师巡视倾听交流。(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知文中景,感受文中情1感受原野之美(1)文中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这里的“铃”指的就是什么,大豆摇铃摇来什么?(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理解的难点。“铃”可以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不易过多的讲解。 “大豆摇铃”摇来是丰收、喜悦、快乐、财富)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引读入境,以声传情。)(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6)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7)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感知文中景,感受文中情2感受自然之美北大荒的天空(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流云有哪些颜色?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感受天空的美。)(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课件帮助断句出示,指导朗读。(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师范读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3感受自然之美北大荒的小河(1)静之美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妙,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这是一个重点句子,教师要侧重读的引导,要注意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读中体会。)(2)动之乐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板书: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3)动静相宜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环节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积累拓展。(四)总结:一天的北大荒秋游结束了,你最想说什么?(北大荒那么可爱迷人、美丽富饶,是北大荒建设者们的功劳。)(五)拓展小练笔。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读了北大荒的秋天,你是不是也动心了?请同学们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下来,也来写一写校园的秋天。(语文教学,是学生情感受到潜移墨化感染的过程,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此环节的补充内容,能让学生心潮涌动,把积聚了一堂课的思想感情再提升到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人的敬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升华。)(六)、板书设计天空 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 小河 清澈见底 美原野 热闹非凡(板书是文章的浓缩与精华,一目了然地体现教学的重点内容以及文本的价值取向,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理解、体会、感悟文本内涵。)附:北大荒的秋天预习单 班级:姓名: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一、我会识认真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 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 遍;我能够做到:正确流利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银灰绛紫透明波纹燃烧山岭几缕漾起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都有什么感受? 北大荒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色?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为了能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我让学生想象,这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的天空,你觉得像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有的把此刻的天空想象成一位神奇的画家,在天空作画;有的想象是一位魔术师是天空变魔术;更有一个孩子把它想象成是嫦娥姐姐的玉兔打翻了调色盘.真的令人叫绝!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一般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与欢乐相连的。”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总之,整堂课,学生完全沉浸在北大荒秋天的美之中。不足之处:读的训练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但写字指导不够到位,个别学生书写“烧”“荒”时出现错误。还有对学生提出的“大豆摇铃千里金”的解释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出“千里”、“摇铃”的真正含义。教学建议:本文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在课后习题中也着重指出需要练习,可抽出时间来再次欣赏相关写法的片段,加强印象,并当堂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附送: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之二此外,宋代才子杨万里也对西湖大加赞美: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林升在题临安邸中深刻地讽刺了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时西湖周边歌舞升平的“盛况”:年 级三年级主备人董 慧所在学校维扬实小单 元第二单元课 题6西 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感悟语言,体会意境,丰富语言及文化积累。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磁带、优美乐曲;学生:搜集关于西湖的图片、文字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设计意图个性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指的是哪里?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2、揭题: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丽,而其中有一颗明珠更加的璀璨夺目,那就是美丽的西湖。(板书课题)3、你对西湖有多少了解?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西湖的图片、文字资料。4、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美丽的西湖游览一番。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长句子的节奏。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3、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认读并相机正音。漂浮 素有 连绵起伏 淡淡 犹如 格外 掩映一般 令人 夜幕初垂 华(hu)灯(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A、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B、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第一自然段。2、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句一:理解“素有”“美称”的意思。4、句二:作者把西湖比成什么?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这样说?)5、读好第一自然段,突出西湖是颗明珠。四、学习字词,指导书写1、学生自读生字并识记字形。2、教师指导书写。(1)“杭、犹、绵、淡、格、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2)“般、初、”是左右等宽的字,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五、作业设计1、描红生字、抄写词语。2、连线优美的 琴声 柳丝 东升秀丽的 湖水 湖水 初垂悠扬的 舞姿 明月 荡漾明净的 风光 夜幕 轻拂3、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精读课文,读写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读第一自然段。2、导入:西湖这颗天堂里的明珠到底有多么璀璨夺目呢?今天就让我们真正地走近它,欣赏它!二、精读课文,以读代讲(一)精读第2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远眺西湖,看见了哪些美丽的景色?2交流句子,教师板书:远眺 山峦 湖面3、西湖的山美!(结合插图,出示句子:站在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真像)(1)能够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吗?自由练读。(2)指名朗读,品味词句。山势之美: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山色之美: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4、西湖不仅山美,水也很美!(结合插图,出示句子:平静的湖面犹如)(1)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理解“硕大”,并体味水面的平静。(2)让我们把西湖水的美读出来,指名朗读句子。(3)这么美丽的水面,也引来了一群群白鸥,引读句子:一群群白鸥,好看极了。5、西湖真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齐读第2自然段。(二)精读第3自然段过渡:远观不如近赏,再让我们步入十里明湖中细细欣赏一番。1、默读第3自然段,作者走近西湖,觉得它像什么?想像仙境会是什么样子?2、西湖仙境中有哪些美丽的景点呢?完成填空,品味词句:十里明湖中,孤山( )。白堤和苏堤( )。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 )。3、你喜欢什么景点?能把它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4、西湖真是人间仙境呀!引读句子:在这如画的西湖边,怎能?理解“心旷神怡”。5、欣赏了十里明湖的秀丽景色,说一说你的感受。(板书:近赏 山 堤 岛)6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三)精读第4自然段过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倾听是否有月光下的那番意境和感觉?2、泛舟湖上,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结合书中的语言,用一段话来说一说。3、师小结:夜晚,华灯璀璨,琴声悠扬,真是天上人间,物我两忘!(板书:夜景 华灯 琴声)4、齐读第4自然段。三、整体欣赏,积累内化。1、完整地诵读课文,体会意境与情感(配乐朗读)。2、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3、学习打比方的句子。(1)朗读书后练习4的句子。(2)说说每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相似之处?(3)从本学期所学课文中再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4)学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任选两个)四、作业设计1、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2、积累描写西湖的古诗、文章。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写瘦西湖的主要景点。(注意写出景点的特点,尝试运用打比方的手法。)板书设计:西湖远眺 山峦 湖面近赏 山 堤 岛夜景 华灯 琴声明珠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同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读好较长的句子,为读通课文扫除障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识记。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然后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之中想像画面的优美,品味词句的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既丰富了学生的想像,又积累了文本的语言。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有助于更好地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同时引导学生凭借书中的语言进行说话训练,读写结合,积累语言。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读写结合,达到感悟与训练的平衡。教后反思此外,宋代才子杨万里也对西湖大加赞美: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林升在题临安邸中深刻地讽刺了南宋王朝偏安一隅时西湖周边歌舞升平的“盛况”: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们都为这个被苏轼比作美女的湖戴上了一朵艳丽的花。走在西湖边,如同徜徉在历史与文化中,我们感动的是那份高雅,是古人对这一方青山碧水的热爱和保护。西湖之美,美在那悠然远去的传说,美在那份精致、唯美的意境,美在这是一个有着文化灵魂的湖 。优秀课例:案例 西湖教学实录片段 师: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