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1页
2019年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2页
2019年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3页
2019年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4页
2019年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一、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 26481248 1712204 2624( ) 1724( ) 2612( ) 1736( ) 2、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3、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二、乘法的运算律(一)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 )里填上运算定律。135467 运用了( )(29)829 (125)运用了( )256742567 运用了( )125(400)1254001258运用了( )72 + 57 + 43 = 72 + (57 + 43)运用了(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说明理由。415154 ( )(285)1528(515) ( )432727+43 ( )101631006363 ( )9815100152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35+63+27 (103-3)15 2544 1432+6914(四)体味生活中的数学-购物。王阿姨是开商店的,今天她准备到好多多超市批发下列清单中的商品,她带了3000元,如果要购买这些商品,钱够用吗?请你帮王阿姨算一算,看谁的方法最巧妙。 商品 单价 (元)数量 德芙巧克力 43 36包 洗衣粉 36 15箱 绿盛牛肉干 17 36包 洗发露 25 36瓶 解决问题:(1)师徒两人合作加工520个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3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20个,几小时以后还有70个零件没有加工? (2)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5米,两队合作8天挖好,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3) 甲、乙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而行,8小时两船还相距22千米。已知乙船每小时行42千米,甲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从相距172.5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汽车每小时比自行车多行31.5千米,求汽车、自行车的速度各是多少?(5)两地相距270千米,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小时相遇。已知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1.5倍,求甲、乙两列火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6)甲、乙两城相距680千米,从甲城开往乙城的普通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后,快车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80千米,快车开出几小时后两车相遇?(7)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小时,5小时后两车相遇。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8)A、B两地相距33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分钟走82米,乙每分钟走83米,已经行了15分钟,还要行多少分钟才可以相遇? (9)甲、乙两列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52千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姐妹俩同时从家里到少年宫,路程全长770米。妹妹步行每分钟行60米,姐姐骑自行车以每分钟160米的速度到达少年宫后立即返回,途中与妹妹相遇。这时妹妹走了几分钟?(年上海市金山区升级考试卷)(11)小明和小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步行每分钟走60米,小华骑自行车每分钟行190米,几分钟后两人在距中点650米处相遇? (年上海市金山区升级考试卷) (12)A、B两地相距30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各自达到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经过8小时后它们第二此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5去,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附送:2019年西师版小学生五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1、学习情况分析:从上期单项测查和期末综合测查情况看出,在数与代数方面,小数的的乘除法掌握较好;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通过平时长期坚持练习,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比较好;建立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能正确画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面积计算方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知道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实践与综合运用方面,学生参与了花边设计比赛、家庭用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没有真正内化,因此概念部分的得分率比较低;个别学生计算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看错、算错,导致计算错误;审题不够细致,思维不严谨,不能灵活解决一些变化的问题。2、学生情况分析:两班孩子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1)踏实努力,积极上进:这类孩子上进心很强,热爱数学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端正,书写工整,发言积极,作业正确率高,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让问题蔓延发展。(2)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这类孩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不高,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上课要么和同学说话,要么自己玩自己的,作业马虎,因此,孩子身上的优势明显减弱。(3)心浮气躁,贪玩好耍:这类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浮躁,心静不下来,学习责任感差,耍心重,因此完成作业表现得极不专注,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业质量不高。(4)学习懒惰,不会倾听:这类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懒”,懒得听、懒得写,遇到一点困难就逃避,学习欠账越来越多,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如三班的刘兰昌源、四班的雷昊宇等尤为突出。二、教材分析1、全册书教学内容: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4个领域。全册教材内容如下:知识领域单元小节数与代数一、分数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大小比较;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整理与复习三、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四、方程用字母表示数;等式;方程;解方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二、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实践与综合应用六、总复习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综合运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发豆芽2、全册书教学目标1)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知道分数的除法、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3)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4)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6)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m3、dm3、cm3、L、ml),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含义。7)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8)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9)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10)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3、全册书重难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及单位“1”在分数中的重要作用。2)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基本方法。3)知道分数与除法、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4)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5)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6)能结合具体情景,运用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其应用价值。7)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法则),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能运用加减法运算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8)掌握等式和等式的性质,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法。比较熟练地解含有一个未知数和两个相同未知数的方程。9)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读懂折线统计图,能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三、课时安排单元内容课时周次一、分数(17课时)1、 分数的意义4142、 分数的大小比较23、 真分数和假分数14、 分数的基本性质25、 约分26、 通分27、 小数与分数28、 整理与复习2二、长方体正方体(17课时)1、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257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23、体积与体积单位3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25、解决问题26、整理与复习27、综合运用: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1三、分数加减法(8课时)1、分数加减法6892、综合运用:一年“吃掉”多少森林1四、方程(20课时)1、用字母表示数410132、等式33、方程24、解方程45、解决问题46、整理与复习2五、折线统计图(5课时)1、折线统计图4142、综合运用:发豆芽1六、复复习615(注:除去节假日和运动会,在16周结束新课)四、教学措施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课前的预习、听课、作业等数学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每项要求必须落实,形成一定的规范和习惯。2、突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有效推动新知的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弄清知识间的脉络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有效利用学生的原有经验来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分数加减法、约分、通分、折线统计图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准备,利用原有知识帮助学生主动掌握新知。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