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六年级学生52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4人,主要来自学校附近的5个自然村。虽然农村学生在动物、植物方面的知识和视野虽然相对比较开阔,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但通过上学期的科学实验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农村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特别是家长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因素表现在在科学课堂特别是实验课上,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只顾玩不知学习的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同时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小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给学生探究科学、创新科学的启蒙种子。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 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辅,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2. 教改思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五、教具与学具准备在本学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外,需要的各种教具与学具可以参照计划中“教学进度安排”每一课的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栏。六、周次及课时安排周次课时数新授1426复习35机动36合计2037七、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教具学具准备备注19.1熟悉学生、教材29.2-9.81病毒2细菌2病毒文字图片显微镜细菌标本39.9-9.153馒头发霉了4食用菌2镊子、放大镜、滴管、塑料袋、水果,馒头49.15-9.22第一单元复习检测259.23-9.295蜡烛的变化6实验和水泥2蜡烛、木材、镊子、火柴、水泥、水泥69.30-10.67铁生锈8牛奶的变化2铁钉、醋、牛奶、食盐、油710.7-10.13第二单元复习检测2810.14-10.209静止和运动10距离和时间2钟表、汽车、米尺910.21-10.271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2物体的运动方式2木块、象棋、尺子风车、乒乓球1010.28-11.313运动的运动第三单元复习2动物图片、视频1111.4-11.10阶段复习检测21211.11-11.1714白天和黑夜15昼夜和生物2地球仪、灯、纸人调查表1311.18-11.2416四季更替17弯弯的月亮2地球仪、手电筒、小球1411.25-12.118日食和月食19登上月球2灯泡、地球仪、乒乓球视频资料1512.2-12.8第四单元复习检测21612.9-12.1520蚯蚓找家21变色龙2纸盒、黑布、蚯蚓动物图片1712.16-12.2222植物向哪里生长23密切联系的生物界2培养皿、玉米、动物图片1812.23-12.29儿童常见的疾病调查月相观察21912.30-1.5当地生物群落研究期末复习2201.6-1.12期末考试2211.13-1.19寒假开始附送:2019年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学生发现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及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教具准备:支架,细线,螺丝帽(两种),带摆的钟,钟表,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产生问题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类似摆的现象?(秋千、吊灯)2、教师出示一个做好摆,同学们请观察这个摆,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摆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摆的秘密。 板书课题:6、摆的秘密二、探究活动一,做一个摆1、查看实验材料:支架、细线,螺丝帽2、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摆。先把支架夹子调到一定的高度,把线的一头固定到横杆上,线的另一端拴上螺丝帽。3、我们把线(横架固线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叫做摆线,下面的螺丝帽叫做摆锤,摆动的幅度叫摆幅。4、让你的摆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摆在摆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5、 面对着你们小组做好的摆,请同学们猜想:摆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小组内进行讨论。大的螺丝帽做的摆快;小的螺丝帽做的摆快;摆线长的摆快-三、探究活动二,研究摆的快慢因素1、根据你的猜想,你准备怎样来设计方案和验证呢?2、小组内进行讨论方案方案一:用相同长度的摆线,不同的螺丝帽做成两个摆,相同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方案二:用相同的螺丝帽,不同长度的摆线做成两个摆,相同时间内记录摆动的次数。方案三:摆的幅度的大小1、 分组实验填定记录单,多做几次 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线相同,摆锤重 摆线相同,摆锤轻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锤相同,摆线长 摆锤相同,摆线短时间 1分钟 结论 摆幅大 摆幅小4、分组汇报5、得出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轻重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5、为什么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停下来?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且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一个最高点,这样往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地停下来。简单的说,摆从静止到运动,再由运动到静止,它在进行机械能的转化。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四、拓展延伸我们生活中挂钟的钟摆是怎样工作的?五、课后践行做一个听话的摆板书设计: 6、摆的秘密摆 摆线 摆锤摆摆动快慢摆线长短 有关摆锤轻 无关摆幅大小 无关作业设计:一、 填空1、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做摆动一次。2、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4、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和摆幅无关。5、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6、摆长是指从支架固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7、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不断转化的。二、判断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有关。 ( 错 )2、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快。(错 )3、秋千摆动的速度于在上面的人的重量有关系。(错 )4、秋千在摆动的过程中能量在不断的转化,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停下来。( 对 )三、操作制作一个听话的摆。(1分钟摆50次)器材:步骤:四简答1 、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答:静止的摆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2、摆在摆动的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摆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且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一个最高点,这样往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地停下来。简单的说,摆从静止到运动,再由运动到静止,它在进行机械能的转化。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七课钻木取火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钻木取火的道理进行解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2、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认识到科学技术给人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钻木取火的道理,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教具准备:火柴,细砂纸,铁丝,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一幅古人钻木取火图:(图上有一老一小两个古人,老者正在向少者传授钻木取火的方法,木头上有烟雾冒出。)揭示本课探究活动的主题钻木取火。2、你能猜想一下,古人是怎样进行“钻木取火”的吗?怎样进行解释?(学生进行交流)你能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生对“钻木取火”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假设。二、探究活动 机械能的转化热能1、活动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能产生热能?来回搓手,摩擦产生热。学生进行活动2、活动2:材料:砂纸 火柴 铁丝 方案:火柴和铁丝分别在砂纸上摩擦 现象 结论 火柴 铁丝 小结: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3、生我们的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让学生先进行说一说。出示挂图或图片(教科书中展示了五幅图)观察:第一幅图是工厂车间内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火星四溅;第二幅图是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第三幅图展示的是一卡通正在玩滑梯,“屁股好热”暗示因摩擦而生热;第四幅图展示的是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第五幅图是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观察这五幅图片,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以上五幅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摩擦生热现象。这些现象就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4、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怎么办呢?摩擦生热可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切割机,火柴的燃烧-;但是摩擦生热现象有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学生对摩擦生热现象的负面影响展开研讨,列举事实,阐述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我们可以在机器上加些润滑油,因为它能在摩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摩擦面不接触,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过,大大减少了摩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一、 拓展延伸1、我们来说一说,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学生讨论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手摇发电机能量之间在不断发生转化2、晒太阳是光能转化成热能;日光灯是电能转化成光能为学生最终理解无处不在的能量及能量的转化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四、课后践行查阅资料,详细了解古代人用火的方法和历史板书设计:3.钻木取火 1、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古人钻木取火的道理2、说说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3、摩擦生热现象给我们的不利影响作业设计:一、 填空题。1、 钻木取火是把机械能转化成_热能_。2、 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机械能还能转化为 电 能、 光 能、_声_能等。3、 电水壶烧水,是将_电_能转化成了_热_能。4、 太阳能热水器是把_光_能转化为_热_能。二、选择题。1、下列能量转换形式错误的是。( B )A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B. 搓一搓手:人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声能和热能C. 植物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热能D. 燃烧一粒花生米,并给水加热:花生米的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水的热能2、下面哪些不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 D )A. 火石取火B. 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C. 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D太阳能热水器把水加热。 三、简答题。1、钻木取火的道理?答:用钻钻木头时,钻与木头之间不断摩擦生热。从能量转化观点上说,就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2、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答:用切割机切割金属;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玩滑梯屁股摩擦生热;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3、如何克服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答: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可定期检查,及时剔除异物。钻头发热,及时用冷却液冷却。4、机械能还能转化成什么能?答: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外,还能转化成电能、光能、声能等。 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八课通电线圈(一)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2、知道电磁铁在通电条件下有磁性。 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学会制作电磁铁的方法)、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做一个电磁铁4、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想动手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的特性教具准备:铁钉,带绝缘皮的细导线,电池,最池夹,大头针,胶带,闸刀开关,小磁针,玩具马达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产生问题1、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研究过我们的电话、电铃、还有我们的玩具汽车,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吗?2、 请同学们进行猜想。(学生交流汇报)出示从玩具汽车里拆下的马达。请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8、通电的线圈二、制作电磁铁1、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在玩具汽车的马达是一个用细铜丝缠绕的线圈。它通上电就能工作了。我们把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2、如果用能量转化来解释可以怎样说呢?(电磁铁 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3、你想不想做一个电磁铁呢?(1)、观察做电磁铁所需要的材料:导线、铁钉、电池盒、电池、胶带,闸刀开关,大头针(2)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电磁铁呢?先在小组内设计一个方案。制作方案:1、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铁钉上,注意紧凑,缠绕完后用胶带固定铁钉两端,还要留出一定长度接开关和电源。(最后一圈线从倒数第二圈里穿过去,这样线圈不易松散。)2、另一根导线接在开关的一端和电源。三、研究电磁铁的特性。1、你能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吗?(让学生偿试自己设计)闭合电路,把大头针放在电磁铁边有什么现象?断开电路呢?有什么发现?2、同学先猜想会有什么现象。3、学生实验证猜想。填写记录。我的实验记录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靠近大头针)电磁铁 通电时 断电时 4、师小结:电磁铁通电有磁性,断电没有磁性。四、拓展延伸1、根据电磁铁的这一特性,你能发明些什么呢?(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资料卡。五、 课后践行1、搜集资料,了解电磁铁还有哪些特性? 2、制作一个电磁铁,如果把铁蕊抽出会有什么现象呢? 板书设计 8、通电的线圈铁蕊线圈 电磁铁 通电有磁性 断电无磁性作业设计:一、 填空题。1、电磁铁是把_电_能转化为_电磁_能的装置。2、电磁铁是由_铁芯_ 和 _线圈_两部分组成的。3、电磁铁是利用_电流_通绕制成的线圈产生_性_的装置。4、在我们的生活中_电铃、_马达_、_听筒_、_电磁起重机_都是利用电磁铁工作。5、电磁铁在通电时产生_磁性_,断电时_磁性_消失。6、要制作一个电磁铁需的材料:_电池_、导线、_铁钉、等。二、判断题。1、小电动机的转子是一个电磁铁,通电后会产生磁性。 ( 对 )2、使用电灯照明时,输入的能量是热能,输出的是电能。( 错 )3、电磁铁是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 错 )三、简答题。1、如可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2、1:电铃、马达如何工作的?答:它们内部都有一个电磁铁,通电时,电磁铁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三、分析题。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电铃是怎样工作的?答:通电时,电磁铁有电流通过,产生了磁性,把小锤下方的弹性片吸过来,使小锤打击电铃发出声音,同时电路断开,电磁铁失去了磁性,小锤又被弹回,电路闭合,不断重复,电铃便发出连续击打声了。 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九课通电线圈(二)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继续对电磁铁的特性作假设性的解释;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表和试验报告。2、让学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磁力的大小的因素。3、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制作带有创作性的科技作品电磁起重机教学重点、难点:电磁铁也有两极,它的两极是可以改变的,影响磁力的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磁针,做好的电磁铁,电池,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带绝缘皮的细导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做一个电磁铁,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个特性是什么?课下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电磁铁的特性资料,拿出来让我们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磁极和磁力的大小2、这节课就继续研究电磁铁的有关特性。板书课题:第九课 通电线圈(二)二、 实验探究 探究电磁铁的磁极1、同学们猜想:磁铁都有南、北两极,电磁铁是不是有南北两极呢?怎样弄清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呢?我们如何验证呢?讨论方案:用磁针进行判断,如果电磁铁靠近磁针会发生相吸或相斥现象,则判断有磁极。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通电时的电磁铁 靠近磁铁的南极 靠近磁铁的北极 找出电磁铁的两极,做好记号。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电磁铁也有两极,那么它的磁极是不是可以改变呢?怎样来验证?2、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猜想:能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案: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填写实验记录: 验证内容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现象(靠近磁针的南极) 磁极 磁极是否与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的方向相同 电流方向(正) 电流方向(反) 磁极是否与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线圈缠绕的方向相同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3、师小结: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三、探究电磁铁的磁力 做一个电磁起重机1、我们研究了电磁铁的磁极,请同学观察现象。教师演示:电磁铁吸大头针。请同学们数一数大头针的数量。如果让它吸更多的大头针,你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猜想下,学生进行交流。2、验证猜想;交流方案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绝缘导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材料:电池、带绝缘皮的细导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验证内容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吸大头针数量 结论 磁力大小是否与电池多少有关 线圈匝数相同 电池数量不同 1节 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匝数有关 电池数量相同 线圈匝数不同 10匝 实验结论: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四、拓展延伸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阅读21页资料卡)四、课后践行课下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板书设计: 第九课 通电线圈(二) 电磁铁的磁极 电磁铁的磁力 作业设计一、 填空题。1、电磁也象磁铁一样有_南北两极_。2、电磁也有两极,而且是可以改变的。改变_电流的方向_或改变_线圈缠绕的方向_,它的两极就发生改变。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也是可以改变的,增加电池的数量_,增加_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4、电磁起重机就是利用_通电时产生磁性的_特性来工作的,5、如果电磁铁和磁针的北极相吸,那么电磁铁的这一方是_南_极。6、电池的数量_越多(越少)_,电磁铁的磁力_越大(越小)。二、选择题。1、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A )。A、南北极改变 B、南北极不变 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2、如果想增加我们做的电磁铁的磁力,下面哪种做法不正确。(B D)A、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B、改变电流的方向。C、增加电池的数量。D、改变线圈的方向。 三、简答题。1、电磁铁有哪些性质?答:(1)电磁铁通电后会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2)电磁铁有两极,而且两极可以改变(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导线缠绕的圈数有关系,圈数越多,磁力越大;也与电池的多少有关系,电池越多,磁力越大。2、电磁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答:电磁起重机的主要部分是电磁铁,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原理搬运钢铁物品的机器。当接通电流时,电磁起重机产生强大磁场,吸起钢材,运到目的地,断开电流,磁性消失钢材就落下来。 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十课无处不在的能量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能量转化的简单小实验;会查阅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2在做能量转化小实验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导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点、难点:对能量转化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认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教具准备:铁丝、瘪了的乒乓球、梳子、碎纸屑、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图片,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2、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第十课 无处不在的能量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1、展示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能量的文字或图片资料。揭示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提醒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及时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对生活中能量的认识。2、师小结: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3、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找一找,在我们周围你知道的哪些能量,看谁找到的多。4、把同学们寻找出的能量按能量形式分类。让学生进行讨论、举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5、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请你说一说,电灯发光时,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什么能?。(例如:电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热器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电磁铁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电话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声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机械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等。电能以外的其他能量间的转化,如汽车的发动机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等等。)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能量,我们就无法工作、学习。阅读p22下面的文字。三、探究能量之间能够互相转化1、我们动手做几个能量转化的小实验:(动手实验,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并尝试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第一个实验是用手弯折铁条。让学生进行猜想,再进行验证。让学生手中的铁条进行弯折,提醒学生注意:弯折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明显。学生讨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这是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第二个实验是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学生猜想: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注意:热水不要太满了。讨论: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这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第三个实验是用梳子梳头。这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小实验。回忆晚上睡觉时脱衣服时有什么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呢?你能用能量转化来解释吗?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小结:通过引导学生做以上几个小实验,体验到能量就在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四、拓展应用: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它们联系起来。教师提示,学生讨论交流。电视的声能与光能能由电磁能(无线或有线信号)转化而来,电磁能由电能转化而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而来,而风能、水能、热能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因此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就可以将上面提到的电视的声与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五、课后践行留心观察生活中物体能量转化的实例,试着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形式。板书设计: 第十课 无处不在的能量电能、光能、热能、声能、机械能、电磁能、化学能、水能、风能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能量转化 作业设计一、 填空题。1、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2、能量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如 电能 、光能、 热能 、声能 、水能 、机械能 等 。 3、气车发动机是将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4、电灯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5、电话是将电能转化为声能和电磁能;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和机械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二、选择题。1、下列能量转换形式错误的是( )A点亮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为光能B. 搓一搓手:人体内的化学能转换为声能和热能C. 植物光合作用:太阳的光能转换为热能D. 燃烧一粒花生米,并给水加热:花生米的化学能转换为光能和水的热能2、下面( )是电能转化为电磁能。A点亮台灯 B. 电池 C. 电话 D.电热器三、简答。1、自然界中的能量有哪些存在形式?答:机械能、电磁能、声能、化学能、热能、光能、电能等。2、试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将电视的声和像与太阳能联系起来答:电视的声能与光能由电磁能(无线或有线信号)转化而来,电磁能由电能转化而来,电能由风能、水能、热(火)能、太阳能转化而来,而风能、水能、热能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3、列举出在我们生活中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现象。答:电灯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热器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电磁铁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电话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声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和机械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等等。四、你能设计几个能量转化的小实验吗? 六年级下科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 无处不在的能量第十一课开发新能源卞桥中心校 郭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几种新能源的性能。2.通过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分类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新能源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同学初步建立要珍惜能源资源,努力开发新能源的思想,激励他们树立自觉学习科学技术的决心。教学重点、难点:点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难点是新能源的特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人类的衣食住行、生产劳动都离不开能源。地球上的能源全是无穷无尽的吗?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石油有哪些用途?出示课本图。分析图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2、你知道我国建设的两个核电站在哪里吗?(浙江杭州湾附近的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能是人类新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我国正在积极研究核能。人类为什么要寻找和研究这些新能源呢?目前,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新能源的开发。开发新能源(板书)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什么是能源?(凡是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的物质统称为能源。)例如:煤、石油、天然气。2、能源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是什么?(提供热能和动力。)你知道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源有哪些吗?(煤、石油、天然气、木材、水能等。)3、教师总结: 像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燃料以及水能资源,是目前人类广泛应用的能源,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我们称之为常规能源。问:除这些常规能源外,你能说出哪些目前人类正在积极研制或很有利用前途的其他能源?(地热能、核能、潮汐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像刚才同学所列举的这些目前尚未被人类大规模利用,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4、新能源和常规能源有哪些区别?学生讨论交流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常规能源 大部分能源不可再生,对环境有污染 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可利用的能量新能源 可再生,无污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5、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有一天这些资源全部用完了,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那时不能用煤来取暖生火,不能用天然气来做饭,汽车、飞机、船只都因没燃料而不能开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要利用科学技术进行新能源的开发,我们也要对能源进行节能使用。6、人类正是感到了这种能源危机的威胁,许多科学家在不断地研究和寻找新能源。下面我们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俄语歌曲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396-2024 《西辽河灌区中轻度盐碱地玉米大豆轮作培肥技术规程》
- 行政审批工作表单集
- (正式版)DB15∕T 3263-2023 《牧科3号毛偃麦草栽培技术规程》
- (正式版)DB15∕T 3243-2023 《芦笋露地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 (正式版)DB15∕T 3214-2023 《红豆草和冰草间行混播技术规程》
- 护理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讲解题
- 企业运营周期性审查检查表关键绩效指标覆盖
- 企业招聘简历筛选及初步评估表模板
- 党建专项考试题及答案
- 2国际船舶货物系固手册
- 沥青搅拌站实验室全套仪器设备配置清单
- 2021年康平县工会系统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一生一特长·一师一专长实施方案
- 游标卡尺的使用flash动画演示教学课件
- 石油钻井用钻具培训讲义课件
- 管理层财务基础知识培训
- 整理词根词缀法初中英语学习
- 立式储罐重量表
- (高清版)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_T 441-2019
- 电气系统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