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他从火里跑出来》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他从火里跑出来》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他从火里跑出来》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他从火里跑出来》word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他从火里跑出来》word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他从火里跑出来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10个,理解“夜以继日”、“凝神”、“注视”、“血迹斑斑”、“挣扎”等词语的意思。2、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边读边思,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4、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执著追求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2、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提问题。3、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小故事?(牛顿、居里夫人)2、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诺贝尔。(板书:诺贝尔)知道“诺贝尔奖”,拓展诺贝尔生平。3、媒体出示最后一小节: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病逝。临终的时候,他提出将920万美元的财产作为基金、利息作为奖金,奖励全世界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以及和平等方面成就突出的人。这就是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奖金”。(1)指名读,注意读准生字字音。(媒体中的生字“诺”、“财”、“励”加红。)(2)轻声读,思考: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指名交流。(4)媒体出示填空: 年 月 日,诺贝尔在 病逝。临终的时候,他提出将 作为基金, 作为奖金,奖励全世界在 、 、 、 、 以及 等方面成就最突出的人。这就是世界著名的“ ”。(5)轻声准备,指名填空,齐读。4、师: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伟人,学习第31课。5、出示、板书课题:31 他从火里跑出来 6、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想诺贝尔为什么会从火里跑出来?。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欧洲 开矿 威力 炸药 灰烬 震撼 财产 奖励 凝神 血迹斑斑 夜以继日3交流反馈:出示:诺贝尔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当时他正在干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体验。过渡:用上因果句式说说诺贝尔为什么要研制烈性炸药,完成填空因为_,所以诺贝尔要研制烈性炸药。 1、 诺贝尔是怎样研制烈性炸药并取得成功的呢?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第25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语句。再读读划出的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和句子提提问题,在旁边做上标注。2、交流反馈(媒体出示句子):一次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线。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注视着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3、师: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小组合作,对自己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提提问题。(师由“一边奔跑、一边狂呼”引出质疑。)(1)学生质疑。(2)教师将问题归纳:“凝神”、“血迹斑斑”、“挣扎”的意思?“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地注视着”这句话中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媒体出示):“紧紧地盯着”“凝神地注视”加点。 “狂呼”表示高兴到了极点,可是当时的诺贝尔是被火烧伤,浑身血迹斑斑,他为什么还这么兴奋?(3)师归纳质疑方法:在质疑时,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提问,也可以针对句子中的矛盾之处进行提问。 4、释疑:(1)当有词语不理解时,可以怎样解决呢?同桌讨论。生交流: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找近反义词、拆字法。(2)分步释疑:理解“凝神”、“血迹斑斑”、“挣扎”等词语。凝神:凝(查字典),集中在一点。“凝神”,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点。(意思相仿: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神情专注。)血迹斑斑(拆字法):衣服上都是血迹。挣扎(联系上下文):诺贝尔从火场中,用力支撑着跑出来。诺贝尔为什么要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难道他不怕炸伤吗? a.(媒体出示):为了看清实验过程,他双眼紧紧盯着火星,凝神注视着指导朗读b. 师:“盯”、“注视”都是表示眼睛的动作,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积累:瞄、瞅、望、环视、俯视、俯瞰、仰望、环顾、巡视c. 再读句子,思考:这里为什么只用“盯”和“注视”?(“盯”和“注视”说明看得很认真。)d. 师: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进行选择。媒体出示“词句活动室2”:注视环视巡视他目不转睛地()着窗外。他走遍祖国各地,()了不少乡村。他走进地铁站,()了一下周围的环境。e. 小结:诺贝尔沉浸在科学实验中,已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他会凝神注视冒着火星的导火线。(板书:凝神注视 忘记一切)想象说话:诺贝尔地做着实验:他忘记了 , 忘记了 ,忘记了 。f.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体会诺贝尔做实验时的认真专注。从火里跑出来的诺贝尔,血迹斑斑,为什么他没有痛苦不堪,反而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呢? a. 轻声读读第2小节,寻找问题的相关线索。出示第2小节:30岁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埋头研究炸药已有三四年,实验失败了几百次,还死伤了一些人。有一次,实验中发生大爆炸,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和几个试验人员被炸死,他自己也受了伤。但是困难、死亡没有吓倒诺贝尔,他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b.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指名交流,教师进行归纳:说明了实验时间之长、难度之高、危险之大、后果之严重。c. 师:面对困难,面对死亡,诺贝尔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媒体句子加红):但是困难、死亡没有吓倒诺贝尔,他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着理解词语:夜以继日(继:连着。夜以继日:白天连着晚上工作,不间断。近义词:日日夜夜、通宵达旦、日以继夜)(媒体出示说话练习):诺贝尔 ,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指名交流。d. 师小结:困难与死亡非但没有吓退诺贝尔,反而使他更加忘我地投入实验中。板书:埋头研究 不怕困难e. 师:诺贝尔顶着巨大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烈性炸药实验,难怪在实验成功之后他会如此的兴奋不已。(媒体出示句子):突然人们发现一团烟火从屋里飞奔而出,原来是血迹斑斑的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一边奔跑,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个别读、齐读 (体会诺贝尔在实验成功后的兴奋与狂喜。板书:一边飞奔 一边狂呼)f. 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出示、交流:诺贝尔,我想对你说 。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解决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同时也体会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研究,把什么都抛在脑后,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再感情朗读课文第2-5小节。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1、师生根据板书共同总结:在过去的三四年中,诺贝尔对于烈性炸药是(生:埋头研究,不怕困难),1876年秋,诺贝尔又在进行烈性炸药的实验,当时,他(生:凝神注视,忘记一切)。结果,又发生了大爆炸。诺贝尔挣扎着从火里跑出来,他(生:一边飞奔,一边狂呼:“成功了!成功了!”)最终,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这一切,都缘于他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板书:执著追求)2、“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用陈景润说的这句话不断地鞭策自己。(媒体出示句子)“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陈景润”3、齐读。 4、收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小故事,与小伙伴交流。板书设计:31 他从火里跑出来,|L9 QEfxZWI4r小学教案课件网埋头研究 不怕困难2x?u)/wLaE+xhSu小学教案课件网诺贝尔 凝神注视 忘记一切 执著追求一边飞奔 一边狂呼附送:2019春沪教版语文三下全神贯注word教学设计执笔: 东营区第一中学 崔艳芬【设计理念】全神贯注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芡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情。教育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全神贯注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四年级是小学高段,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所以本课我采用研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以研究性阅读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根据以上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学习按照“自读准备、默读探究、交流研讨、品读拓展”四大板块来自主学习。“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让学在研究交流当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新理念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参与和合作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本课个生字。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能力目标: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处茨威格的一段话。【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直接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26、全神贯注)提醒学生注意“贯”字的笔顺,并解释:“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齐读课题。2、同学们看课本,课题旁边有米字,说明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今天我们就按“自读准备、默读探究、交流研讨、品读拓展”四大环节来学习。(ppt)自读准备默读探究交流研讨品读拓展二、自读准备先看第一步:读读文前引言和文后的资料袋,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弄懂本课的生字词,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1、自由读资料和课文2、谁做好准备了,我们先汇报一下字词!3、学生谈生字词,(出示ppt)检查认生词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全神贯注”(“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 指亲密的朋友。【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准备和交流中解决了难字生词,对课文的背景和人物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预设:1)学生谈到罗丹,师补充罗丹生平及作品的资料 2)学生谈到茨威格,师简单补充茨威格资料 (看来同学们回家都作了充分预习,老师要表扬你们,学会了预习的方法。)【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训练和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爱读书并会读书,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所以制定的学习略读课文的几个大环节便于学生操作,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据可依,然后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再根据文前的提示制定每一环节的具体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获取成功的喜悦。三、 默读探究1、谁能在课题的前后加些词语,使它成为一句意思完整,又跟课文内容有关的话?(生: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塑像。)2、瞧,在课题的前后补充词语,连成一句话,就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再用总结概括的办法完成这个任务默读探究:默读课文,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思考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动笔划一划。3、学生默读、思考、动笔4、师生总结,相机板书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罗丹发现作品还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写了罗丹修改女像的经过。篇幅较长,内容具体。以上两个自然段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第3自然段是写罗丹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第4自然段写茨威格招呼罗丹,罗丹这才发现客人被关在工作室里了。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进一步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结合自然段的归并。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感触: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只有老师的描述,缺少学生方法的指导,内容不变,试着换一换表述方式)【设计意图】通过和同位商量划分结构段或借助通过教师提示(课文共5个自然段,篇幅较长,内容较多或较集中,没有对话之类的较多的自然段。因此,较长的自然段,很可能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有可能独立成段。)明确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5、默读探究:默读课文,勾画文中反映罗丹全神贯注修改雕塑的句子,写下自己的体会。【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其实找找、画画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最原本方式,也是有效读书的手段。四、交流研讨交流研讨: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全班汇报交流。要求:先读段再读句子然后谈体会1、小组讨论2、派代表全班汇报(12组)五、作业、在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旁边写下体会。【板书设计】 观察女像全神 修改女像贯注 忘记朋友茨威格谈感触第二课时一、小故事导入新课:1、有个青年去找一位大画家,他愤愤不平的说:“您画出的画一天之内就被买走而且价格那么高,可我画的画却要等一年才能卖出只得到可怜的一点钱,这是为什么呢?”画家笑着说:“那你把等待卖画的那一年用来画一张画试试看。”这个小故事让你想到什么?(生:1、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2、茨威格的感触)2、是啊,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学习更不能例外。现在就考考大家,谁能用简短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课文 用心领会同学们再回忆一下,课文哪一部分具体展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没有出现“全神贯注”这个词,却把罗丹全神贯注个性修改女像表现得特别具体,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段。1、课文中,那些地方最能让我们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想想,怎样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2、学生练习3、指导朗读预设一:学生汇报“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1)你从哪些词中看到了罗丹的全神贯注?怎样读更好?(2)师范读(3)生再读(提示:抓住重点词朗读)(4)我们想像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吵什么呢?补充空白,想像说话:只见罗丹一会儿皱着眉头说:“_”;一会儿捋着胡子说:“_”;一会儿说:“_”。(ppt)(5)我们再来读一读,作者是从那些方面写出了罗丹的全神贯注?(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写作方法,动作、神态等)(6)你能用上这些词说说我们班的XX怎样全神贯注的学习的吗?(指名回答,师指导说话)(6)让我们加上自己的想象读出罗丹的全神贯注。【设计意图】课文中的“空白点”一般都是学生的疑点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或突破点,但有时它存在于很浅显的句子中而往往为人所忽略。第二自然段之所以写得好,就是因为它写了罗丹的动作、神态,写了他发出的一些声音,但是没有把罗丹内心的话写出来,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读,读中想象,揣摩体味,透过文字的表面去猜一猜罗丹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罗丹当时的工作状态,理解了“全神贯注”这个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阅读。预设二:学生汇报“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1)用心读这个句子,能读出两个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和状态的字吗?(2)(理解“醉”,“痴”的含义)用我们曾经学过的一个成语,那就是如痴如醉)写出了罗丹的动作、神态,你体会到了什么?(3)指导朗读。(4)他忘记了朋友,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真是“浑然忘我”啊!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师指导生规范生动表达,用上语言、动作、神态方面的词汇)【设计意图】在教“痴痴”一词时,通过选择字义的方法,既解决了生字的字义,又使学生感悟到罗丹对工作的痴迷。同时,又与上文的“好像喝醉酒一样”巧妙地联系起未,一个如痴如醉的工作狂形象跃然纸上。学生不仅把语言文字所承载的信息提取出来,而又体会到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预设三、学生提到“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表扬学生会读书,启发学生揣摩这样写的好处)(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4、除了第二段这几处精彩的描写,你还能找到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吗?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学习。三、升华中心,拓展延伸题目是全神关注,可是,我们在罗丹身上看到的,仅仅是对工作的认真和一丝不苟吗?不是,是罗丹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创作出这样不朽的作品(ppt作品图)难怪有人这样写罗丹:(师读)赋予石头灵魂的人你,一个在艺术激浪中的漂流者,你,会用很长的时间去凝视一块石头。哦,不!你不只是艺术家。你,是一个赋予石头灵魂的人。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犹如在创造生命的上帝。你,正是罗丹!也正因为这样,茨威格不仅没有责怪罗丹,反而更加理解、敬重罗丹,钦佩罗丹。、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步理解茨威格的话,随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任何工作,首先要值得去做,然后要做好,就必须怎么样?(2)你认为什么事值得去做?(做有意义的事,如)(3)你认为茨威格学到了什么?(罗丹对艺术创作的认真严肃、全神贯注的投入) (含义:这句话是说,那天下午在罗丹的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不是指学到的知识或能力怎样多,而是指学到罗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创作更好的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