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寓言两则》word教案1.doc_第1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寓言两则》word教案1.doc_第2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寓言两则》word教案1.doc_第3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寓言两则》word教案1.doc_第4页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寓言两则》word教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寓言两则word教案1教学流程:一、读课文,找感觉。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你对哪一则寓言比较感兴趣,告诉大家。 指导念准两个成语:南辕北辙、滥竽充数。2.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两则寓言。 如果你能读出与他不同的风格,请你展示自己的才能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风格吗?二、品课文,悟道理。 1.两则故事很短小,但只要你爱思考,就能从中领悟出一些道理。可以先与同学讨论,待会儿你们说,你们评,老师来做听众。2.同学各抒已见,请支持他的意见。 同学举手。 同学们最赞同谁发言?3.那么,用“南辕北辙”和“滥竽充数”这两个词作为故事的题目,你觉得合适吗? (课件演示两则成语的意思)这是老师从成语词语中查出的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跟同学们刚才说的一致吗?我的感觉是:同学们谈得比它生动、又丰富。我们还是小学生,读了故事能领悟到学习中的道理;长大后走上社会,你再读这个小故事,会领悟到又一层道理。只要我们静心读书,善于思考,我们会发现,文章也像一颗树,有无穷的生命力。它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一同成长,同学们信吗?三、评人物。让我们试一试。(课件演示:寓言二则新读)这个“新”,就是让你换个角度,用新的眼光去看看这个小故事,也许就会发现,它还有新的含义。1.同学们可以从这里入手。(课件演示:如果你是个善良、聪明的少年,请再回头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他有可取的地方吗?)想跟同学讨论吗?可以离开座位跟任何同学讨论。2.组织交流。同学发言,有同样感受的同学举手表示。大致有以下几种意见:去楚国的人:A.说话幽默,性格乐观。B.勇于探索,不怕冒险。C.大智若愚,大胆创新。南郭先生:A.信息灵通,随机应变。B.知已知彼,勇于冒险。C.3.引导修改原文。照你的看法,这课文该怎么读?读后,有没有想把文中有些语句改一改?课件出示:南辕北辙最后一个自然段。改为:他的朋友呆呆地站在那儿想:这位老兄一向不傻呀!莫非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没有出过毛病。可改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不慌不忙尽为应付。从没有露过破绽。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改为: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立即离开了。读读经过改动的课文,会发现,你对主人公全新的理解就更有理由了。那么,题目还合适吗?谁出个主意改动一下?可改为新南辕北辙和新滥竽充数。四、巧引导。1.同学们用一双慧眼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人性的光彩。我想,两则寓言的主人公若能听到大家刚才发言会非常激动,非常兴奋。因为多少年来他们都生活在人们蔑视的眼光中,今日是善良的你们让他们重见光明,看到了希望。那么,你们有没有别的话要对他们两位说呢?让孩子明白:主人公身上无论有多少亮色都无法遮掩他们的缺陷,成为他们俩都不是我们真正成为喜欢和欣赏的人。2.学习了两则寓言,有一项作业,做不做由你。(课件演示)请你拿起神奇的笔,写一则新亡羊补牢或新掩耳盗铃等,给古老的寓言故事注入新的血液,相信你能成功。附送:2019春浙教版语文五下寓言两则word教案2一、 教材分析1 本课的两则寓言,是两个成语故事。每则寓言的题目,各是一条成语。南辕北辙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这则寓言按内容可分两层。第1层是故事部分。那个要到楚国去的人,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他却坐着马车往北“飞跑”,说明他的行动和目的相反。当朋友提醒他的时候,他却边说了3个“没关系”,表明那个人极不虚心。自恃有3个优越条件,忽视“方向”这个根本问题。第2层是作者的议论。“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点出了那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者知道”,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面3个是条件,后面是必然产生的结果。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就会转化为不利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楚国会越远。2 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用300人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混在中间充数。“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写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人们常常用这个寓言故事比喻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或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凑数,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二、教学目标1 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2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3 会复述滥竽充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寓言;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基本方法是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教学难点:揭示寓意对小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要求说得对。四、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的特点,理解第1则寓言。(二) 教学过程1 揭示课题,理解“寓言”。“寓”是“寄托、隐含”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来说明某人道理或某种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学习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尤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言行,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2 出示第1则寓言:南辕北辙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魏策四。“辕”和“辙”各是什么意思?(辕:车前头夹牲口的两种长木。辙:车轮碾过的痕迹。)“南辕北辙”就是说车头向南,但车轮向北行。这是怎么回事呢?3 自学课文,找出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概括人物特点。(1)南辕北辙写了人物的几问几答?朋友坐车人。上哪儿去? 到楚国去。怎么不是往北走?我的马跑得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 我带的盘缠多。(2)朋友是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1) 坐车人为什么下听劝告?(2) 这三个“没关系”说明什么?从他的四次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 指导朗读。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 坐车人错在哪里?(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跑。)“硬要”一词说明什么?(说明哪个人不顾客观实际,坚持错误。)“谁都知道”表明了什么?(表明事情很清楚,人人皆知,无可怀疑。)“越越越也就越”前三个“越”是条件,后一个“也就越”是必然产生的结果。坐车人的只拥有三个优越的条件,却忽视了应向哪个“方向”跑的最根本的问题。整个方向错了,好的条件也转化为不利的因素,条件越好,离他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远。(3)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首理?5 齐读这则寓言。第2课时(一) 教学目标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2则寓言。(二) 教学过程1 复习南辕北辙2 学习滥竽充数自读课文,想想:(1)“充”是什么意思 ? (2)齐宣王时,南郭先生为什么“充”得了?齐泯王时,他为什么“充”不下去了?结合理解“讲排场”是什么意思。(3)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