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建筑美学观.doc_第1页
我的建筑美学观.doc_第2页
我的建筑美学观.doc_第3页
我的建筑美学观.doc_第4页
我的建筑美学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美学论文 班级:09建筑学 姓名: 学号:第一部分:我的建筑美学观 首先,我认为建筑美分为3种,即功能美、形式美及功能与形式结合之美,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第三种最美,并且把它作为自己建筑设计的目标,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就我个人而言,我当然也会选择功能与形式结合之美,但是,事情往往难以两全,在这种情况下,我更愿意选择功能美,建筑最初的作用就是给人提供一个躲避风霜雨雪、飞禽走兽的场所,后来随着人类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渐得到提高,人类才有了形式美的追求,所以我认为倘若一个建筑连最起码的功能布局和使用都不合理的话,根本就不需要再谈论它的形式美,因为核心的功能美已失去,形式美已经不重要了,也不可能有多美了。正如一个心地邪恶的人,即使她的容貌再美,人们也不会真心喜欢她。功能是心地,形式是容貌,这个比喻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再者,我喜欢有有秩序感的理性的建筑,因为它们有数理关系在控制着,而非处于随机状态。数学在哲学上被视为最具智慧的科学,因此受其控制的建筑也表现出理性美。仔细回想一下,每次做方案时,不都是又感性到理性,由无序到有序一步步过来的吗?这就像现实社会,只有趋于有序稳定状态,人们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而对于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看似无序的建筑,由于我们认识的局限性,往往会以偏概全,不做深入研究分析就随意模仿其“无序”的手法,结果自然不会好,也很难超越。 第三,就建筑风格而言,我更偏重于现代主义风格,这与个人得到经历有很大关系。现代主义以三大构成为指导,以纯粹的几何形体表现建筑,其最大的特点是简练,形体关系十分明确,无繁琐的装饰。其实,我们平时做方案设计,多数也都是现代主义框架内设计,这或许可以用包豪斯的教学理念解释:“将工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意味着现代主义建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学习。又由于依据三大构成作为处理手段,使其拥有无数的变化可能性。而我个人的经历是,第一个比较成功的设计就是运用现代主义构成手法完成的,第一个比较熟悉的建筑大师是柯布西埃,其作品萨伏伊别墅深深影响了我。有了这两个经历,我便逐渐以现代主义作为自己的设计风格。 就建筑形式美的构图原理而言,我主要师从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一书中关于形式美规律的研究。自从我读过这本书之后,后来的每一个设计,我都是以其理论作为立面设计的“法宝”,它使得我的设计有理可据,有法可循,这是一本目前对我影响最大的建筑书籍,我每年都至少读一遍。 最后,就建筑思想而言,我认为自然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有一种观点我十分认同:设计应源于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感情流露,(即生活中通常所说的“想点子”)对于生活的点点感悟都可构成设计的出发点,而不应是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后者得到的设计也并非就一定不好,只是那样做太累,长期下去会对设计产生畏惧的心理,因为一旦要设计,就不知道要有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艰辛思考了。人们常说,学建筑就首先要对它感兴趣,经过这么一折腾,兴趣哪里还有呢?兴趣本来就应该是快乐地做事。我也在经历这样的过渡期,究其原因,我认为是自己接触的思想太少,缺乏建筑设计的经验。 第二部分:徽派建筑之美 徽州建筑也称徽派建筑,概指明清徽州府辖区内萌发和成形的一种以强化儒家伦理道德秩序为主要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的建筑。它既符合地理学意义上所界定的“徽州的建筑”,也涵盖文化意蕴中所呈现出儒家伦理道德精神风貌的“徽风”建筑。 徽派建筑是以其精美的地理环境为依托,深厚的文化内涵做底蕴,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融木雕、砖雕、石雕为一体,结合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古往今来,凡智者必择居山水、藏风纳气之地。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中最重风水的。徽派房子走出的一代代人由富而贵。古代风水理伦认为,风水关系到其家族的兴衰、财源的枯荣、命运的逆顺,尤其是人的吉凶祸福。“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聚拢。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四水归堂,聚水、聚财、聚福气,可谓“四季财源滚滚四面八方来运”。 徽派民居建筑的特色是:朴素淡雅的建筑色调,别具一格的山墙造型,紧凑通融的天井庭院,奇巧多变的梁架结构,精致优美的雕刻装饰,古朴雅致的室内陈设。徽派建筑取材单纯为砖、木、石,一般都是白墙、青瓦、黑墙边,处处显现出淡雅质朴的自然美。这种黑白相间的色调,令人联想到太极图的阴阳鱼,一黑一白单纯得一目了然,却似乎又神秘莫测,表现出“道法自然”的美学法则。 徽派建筑之美,简于外而奢于内,融砖雕、木雕、石雕、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为一体,造型别致,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时便会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寄托。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时,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为封火墙。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视觉上给人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等成语,体现了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是之所以称为“马头墙”的动机之一。灵活多变的斜坡屋顶,朴素大方的色彩,也是徽派建筑的特征。徽派建筑大量使用坡屋面,不拘一格,大小不一,高低有错落。典雅大方的灰白色调在质朴中透出清秀,与黄山大地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既和谐又孤傲。 徽派民居色调淡雅、造型别致、结实美观, 远远望去清一色的粉墙黛瓦对比鲜明。皖南徽派建筑的基本色是黑、白、灰, 但并非纯粹的黑、白、灰, 而是受气候、纬度、群山的影响呈现出一种冷暖相交的多元色, 简洁而富有变化。其窗户、外墙、屋顶、雕刻等部位的色彩与立面基调对比形成协调的韵律感。星星点点的青石门(窗) 罩如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 愈显得古朴典雅, 韵味无穷。皖南徽派建筑注重色彩对比。这种色彩对比不仅是单一的黑白对比, 因为点缀色彩(红色的对联和暖色的木雕等)与环境色彩(周围绿色的群山和金黄的油菜花等)的存在丰富了这种对比关系。在色彩的具体使用上注重大小、冷暖、空间、轻重、高低的搭配, 体现出来的色彩构成丰富且层次感强, 所有的色彩单元主次有序、对比和谐, 没有过于破坏整体美感的高度颜色, 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皖南徽派建筑独特的色彩格调。徽派建筑在色彩使用上十分注意与建筑的内外环境协调统一, 色彩使用面积的大小、形状、比例同时兼顾, 互不冲突。室外环境中大面积的灰白墙体可以很好地接受环境光, 所以不管是秋天满山的红叶还是春天随处可见的大面积油菜花田,建筑在其中都不会显得突兀, 反而会因为外部环境色彩的变化使建筑呈现不同的色彩韵味。 徽州的民俗文化是徽州地区多年积淀与中原习俗的结合,它的表现多种多样,种类也很繁多,表现在建筑上多是讨个好口彩,它是徽州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幸福前景的憧憬向往,:是徽州人民趋利避害,渴求平安,厌倦战乱地内心愿望;也是徽州商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愿景。同时,由于徽州人儒雅的特点,使其有平添了几分文化色彩。这些愿望通过建筑材料这样一个载体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不能不说徽州人是聪慧的。比如“徽州三雕”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倒挂的蝙蝠,象征“福到了”;福、禄、寿三星;喜鹊象征“喜”;元宝、铜钱象征“财”;小猴子骑在马上,去捅马蜂窝,象征“马上封猴”;小猴子骑在大猴子身上,象征“辈辈封侯”;葡萄、老鼠象征“多子多孙”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