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doc_第1页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doc_第2页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doc_第3页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不敬”行为贵州省德江县实验中学:陈应霞摘要:学生对老师的“不敬”行为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不敬”,文中将从几方面阐述原因何在?作为一线老师该如何去处理这些事情的发生?特别是该如何预防学生对老师的“不敬”。文中有几点建议可供大家参考。关键词:教师,学生,处理,不敬。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绝大多数家庭奔入了小康。独生子女更是很多,父母对儿童多有溺爱,培养了一批小公主和小少爷。而因为父母的工作需要,特别是农村打工潮的不断高涨,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留下了一大批由隔代老人抚养或根本无人照顾的小孩,他们很大一部分形成了自由散漫,孤僻的性格,所以在学校,学生对老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作为一线老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不处理好,小则对学生、家长、老师本人造成不良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额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老师在处理学生的“不敬”行为时应慎之又慎。在我从事十几年的教师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遇到学生的“不敬”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第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行为发生时,老师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激动情绪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记得几年以前,我是某班的数学老师,还担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学校为了国庆周年纪念,要组织活动,班上学生激情高涨,差不多一半的男女生都要参加,我担心他们就想以排练节目为由逃避学习。当时我觉得班上的学习氛围本身就不浓,学习成绩不理想,哪有多余的时间去搞这些,只想挑几个不爱学习的同学参加就行了,于是我没答应,让他们好好学习,如果学习搞好了,明年就参加。结果学生们都不与我亲近了学习也变得懒散,我看离国庆还有一段时间,所以我主动召集同学们讨论活动的事情,只要有特长都可以参加,但前提是必须不能耽误学习。同学们齐声喝彩“老师,我们一定不负所望”。在此之后,我明显班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每天能看到学生早早地来到学校读书,连课间时间都不放过,学习态度有很大改变。课余时间,他们自行排练节目,生活得很有节奏,学习活动两不误。对这件事,仔细想想,如果我不改变主意,班上学生的成绩不但没提高,反而把以前良好的师生感情变得不堪,这不适得其反吗?所以我认为当学生有一些提议时,先不要急着下判书,要冷静思考,尽量做到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第二,在事情发生后,宜静不宜动。一些老师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安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如果再找家长或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有一次课间时间,一个学生跑来跟我说,某女生正在班上提名骂我,很多学生都听见了。当时我听了非常生气,我每天辛辛苦苦教他们,不但不感恩还骂人,很想马上把她叫来狠狠地训她一顿。但冷静想想,她为什么敢骂我,肯定是哪方面对于她不满意,我要反思,在班上一碗水端不平导致学生的怨恨,这很正常,老师觉得很多事已经做到公平了,但学生不这样认为,学生犯了错,要让学生自己反省。这接着下一节课就是我的,我跟往常一样正常上课,连续几天都这样,我也不过问,当着没发生什么事。但我发现,该女生上课特别认真,作业也认真完成,并随时注意观察我的一言一行,非常担心一有不对怕老师几罪并罚。过了几天之后,我跟她说我们聊聊天好吗?在走道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时,我停下了,她立马跟我说“老师,对不起,那天我在教室里骂你太不应该了,当时我以为你会特别生气,宁愿不上课就当着全班同学骂我甚至打我。或者会打电话给我爸妈,但你没有,我很感谢你,也特别对不起你。老师,谢谢你的宽容。”我问她为什么会骂我呢?她说是因为有一个数学题不会做,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把过错归为了老师并不注意骂出了口。我跟她说不管怎么样,骂人不对吧,你们再怎么调皮,或成绩不好,我也没骂过你们吧。对于这件事,老师不计较。但希望你以后遇事不能急躁。从此之后,她的学习态度非常端正,一有不懂的就来问我,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对于老师来说,如果遇事之后自己能解决的,就绝不要找学校或家长。当遇到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学生对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的老师非常反感,这样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就会讨厌该老师,并对该科厌学。为了避免一系列恶性循环,老师必须学会冷处理。第三,处理“不敬”事件,宜深不宜浅。学生都清楚应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也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老师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我班上有一个叫简的同学,他一直住在外公外婆家里,不愿回家,他爸爸脾气特别厉害,而他外公外婆又特别溺爱,他每天最爱做的事就是拿着手机打游戏,导致他的性格也很古怪,从不尊重父母,也随时要挟外公外婆,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成绩很不理想。有一次,我布置了几个数学题要求第二天早上必须带来检查,因为这个知识点很重要。第二天早读课时,我没课,特地去检查作业,当查到他的作业时,他拿不出来,我问他怎么回事,他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没做”,我听了真的很生气,但我把火压下去了,跟他说你肯定是这些天有什么事把作业耽搁了,不要紧,现在下去之后把作业补上,下次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能忘了写作业。他嘴上虽没说什么,但我发现他居然还对我翻白眼。这种不交作业和作业乱写的现象有好多次,我就仔细想了,凭简的聪明不应该这样呀,这一定有他的原因。所以下来之后我跟他谈心,了解了他家庭的情况,也跟他爸妈和他外公外婆沟通谈了利弊关系,希望他爸爸不能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外公外婆爱孙子也要有度。这样多次谈话之后,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变得爽快些了,愿意说出一些心里话,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时不时也回家跟父母相处。他认识到作为晚辈要尊重长辈,爸妈严格是好事,也要学着拒绝外公外婆的一些过分的好。所以遇到学生的一些极端行为,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情况,不能凭表面形象就大加批评,不但不能教育好学生,可能情况适得其反。第四,处理“不敬”的态度,宜真不宜假。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教师怕把事件扩大,就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不敬”态度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连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伤害,还有可能无法正常开展教师工作。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板书一道题,突然听见一个同学大声地骂了一句流话,原来是一个叫峰的同学,我走到他旁边,叫他站起来,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对我说:“我怎么了”?我当时特别生气,怎么敢在教室里骂流话呢?现在居然还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就这样僵持了分把钟,我想想不能继续下去了,如果他跟我硬碰硬那不是更糟吗?所以我说,现在你好好听课,下课之后到办公室说说是什么情况,我就继续上课了。事实上这个同学平时很乖巧的,也没多大坏毛病。所以我通过调查其他学生,是他的同桌老是在那儿说流话,影响他听课,他忍无可忍才一下子骂了出来,他也很委屈,于是我把他们俩叫到办公室把事件说明白,他的同桌意识到了不对,给他道了歉,并答应以后要认真听课,相互尊重。峰看到老师居然没骂没打,知道尽管自己委屈了,但顶撞老师总是不对,现在老师还帮了他,所以他低下了头,真诚地跟我说:“老师,对不起,无论怎么样我都该尊重你,谢谢你的包容和理解。”通过这件事之后,峰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有了更大的提高。作为教师,当“不敬”事件已经发生时,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为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若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度量,今后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第五,处理“不敬”的态度,宜宽不宜严。因为学生的“不敬”是针对教师的,教师受到了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更应把握好尺度。教师的宽容可能比惩罚更重要,教师的宽容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教师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要求和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以教育为目的。我跟班上学生要求不能迟到,但班上有一个女生在开学初就迟到了好几次,她来之后,不打报告直接就进了教室,非常不礼貌。我想这怎么行呢,这给班上的学生将带来不良的影响。一开始我是训她,她不解释,只顾哭。后两次,我让她去跑跑步锻炼锻炼,她也做了,答应不再迟到。结果又迟到了。我跟她沟通,并从她爸爸那儿了解到。事实上她特别怕迟到,更不想迟到,于是就把闹钟调到五点钟,闹钟一响,她就起来了,坐了一会天还不见亮,又去小睡,结果睡过头了。我跟她说,以后闹钟就调到六点钟,闹钟一响就必须起床,收拾好自己,吃了早餐就到学校,进教室一定要打报告,对老师要尊重。后来发现她再也没迟到,见面也主动问老师好。她跟我说是按老师要求做的,谢谢老师对她的宽容和教诲。如果我们作为教师对她就一味地惩罚,她不但迟到可能改不掉,还会影响她的心理健康,成绩也就可能下滑。所以,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其实,教师处理“不敬”的最好办法是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第一,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第二,平时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可以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合理、更容易被接受。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当引起学生的“不敬”。教师还应与学生多多沟通和交流,首先,沟通和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动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沟通和交流可以加强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时态度要诚恳;方式要多样;时间地点不受限制。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学生对教师“不敬”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性行为,如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构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在这样的班级中,学生很少或根本不会发生对教师的“不敬”。第四,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把握尺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处罚时。现在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相对较多,他们要求独立自主,或随心所欲,自由散漫,就不喜欢别人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经常对家长的管教不服。教师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艺术。首先,批评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成长时期的亲少年。教育的责任赋予了教师对学生批评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利,但不能滥用。教师批评学生的是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教师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错误造成的影响,改正错误的方法,绝不是要对学生讽刺挖苦,专挑他的缺点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要批评学生的语言先“包装”再使用。教师可以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