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3雾凇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2.感悟雾凇的美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雾凇 冰封:(江、河、道路等)表面全部被冰所覆盖。三九严寒,大地冰封。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这句话交代了雾凇形成的季节是在冬季三九时节。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十里长堤”“缀满”说明雾凇之多;“洁白晶莹”“银光闪烁”说明雾凇之美。正因为它“洁白晶莹”,所以在阳光下“银光闪烁”。这句话写出了雾凇什么样的特点?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sn)奇观。这句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应以赞美的口吻来读,强调吉林雾凇的名气大、景观奇。段导读:讲在三九严寒之际,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有先声夺人之感。 饱和:比喻在某个范围内某种事物的数量达到最大限度。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雾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这句话以简明、科学的语言解释了雾凇形成的主要原因:“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笼(ln)罩:像笼(ln)子罩在上面。镀:原指把一层金属薄而均匀地附在其他物体上。文中指雾气附在树枝上,形成一层白霜。句导读:这两句介绍松花江江面上雾气形成的原因。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句导读:这两句介绍江面上的雾气是如何向两岸扩散和弥漫的。这是雾凇形成的重要环节。 重点句解析:作者通过“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等词语,清晰细致地写出雾气遇冷时缓慢、轻柔、持续凝结的经过,形象生动地告诉我们雾凇逐渐形成的过程由最初的雾气到凝结成银线、银条,最终形成十里长堤银装素裹、美丽壮观的景象。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雾凇是怎样逐渐形成的? 难句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借梨花比喻白雪,借梨花盛开写漫天飞雪,形象、生动、壮美、浪漫,有“妙手回春”之誉!雾凇美景被人们誉为“冬天里的春天”,作者借用前人诗句,用梨花比喻雾凇,借“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形象地描写了雾凇的千姿百态、奇美壮观,表达了作者由衷的感叹和赞美。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句导读:用“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雾凇的景致,很贴切、很形象。这两句诗出自哪里?段导读: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的感受。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雾凇奇景,都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课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新词卡片。一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九九歌。2.出示参考资料: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三九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期,故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之说。3.揭题。在这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之际,在我国北方吉林却可以观赏到闻名全国的奇观雾凇。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听课文范读录音,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2.学生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奇观弥漫琼枝玉树俗称漫步情不自禁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大地冰封十里长堤俗称凝结摄氏零下淹没模糊雾凇缀满镀上缭绕琼枝玉树(2)指名逐个读,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正音:“凝、零”是后鼻音,“淹”是前鼻音。“俗”是平舌音,“摄、氏”是翘舌音。“堤”读“d”,不要读成“t”。“模”在课文中读“m”,不要读“m”。(3)指名解释词语。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本课指江面上充满雾气。琼枝玉树:本课指松花江两岸的树一片银白,晶莹美丽。俗称:通俗地叫做。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情不自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4)齐读生字、新词。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三理清文章脉络全文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美。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第三段(第三自然段):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四指导写字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是“堤、俗、凝、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注意笔顺,把字写好。“凝”的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雾”的第十笔是横撇。“零”的最后一点不能丢。“氏”是独体结构,不要写成“氐”。1.雾凇一课语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现“奇美”的景象:雾凇的“奇幻”、形成条件的“奇特”、形成过程的“奇妙”。这节课,教师关注了语文的人文性,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追求内化的终极目标,引领学生欣赏优美文字中所蕴含的美妙绝伦的画面,让美充溢课堂。2.“奇”是吉林雾凇的重要特征。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因为“奇”,教师找到了贯穿文章的主线,知道了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美,要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于是,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观看雾凇的图片,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的静态美,如此,有利于逐步教学。1.读拼音,写词语。lng zho笼罩nng ji凝结m mn弥漫ji bi jng yng洁白晶莹zhng tng蒸腾zhu mn缀满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美丽(丑陋)严寒(酷暑)下降(上升)模糊(清楚)3.解释下列诗句和词语。(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2)千姿百态:形容人或事物的姿态多种多样。(3)情不自禁: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4.选词填空。飘荡飘扬飘拂(1)五星红旗在阳光照耀下迎风(飘扬)。(2)一阵风吹来,河边柳树的枝条便轻轻(飘拂)起来。(3)松花江上蒸腾的雾气随风(飘荡),涌向两岸。赞扬赞美赞叹(4)他学习勤奋、待人真诚,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5)当人们欣赏到吉林雾凇的美景时,不禁为之(赞叹)。(6)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学者曾深情(赞美)自己的祖国。1.深入理解课文,了解雾凇的特点与美丽,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雾凇美景的挂图。一导入新课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到吉林欣赏这美丽的雾凇。二学习第一段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物萧条,走进东北的吉林,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1.观察插图,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2.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3.出示第二句话(自读、指名读)。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老师板书:奇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雾凇的美丽、奇特,读出我们的自豪心情。(配乐三学习第二段读到这里,老师想提一个问题: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很少出现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读第二自然段,拿笔画出你找到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自学,同桌交流,指名说(随机出示投影片)。1.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雾凇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老师相机板书:水汽遇冷凝结2.出示:“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阵阵雾气”。(这符合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3.出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符合条件“遇冷”)4.出示“每当夜幕降临银松雪柳了。”(1)比较朗读。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这三个叠词说明雾越来越浓,蒸腾的雾气受冷后凝成的冰晶把松针、柳枝裹了一层又一层。(2)指导朗读“最初逐渐最后”,让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等一幅幅画面来。出示题目,让学生填空,学会抓关键词。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这雾气便,笼罩着。树木。,灯光、树影。这蒸腾的雾气,、。最初像,逐渐变成,最后。过渡:美丽的雾凇挂在道路的两旁,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四学习第三段观察插图,让学生形容一下。过渡:十里江堤上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垂柳青枝变成琼枝玉树,一片晶莹洁白。江岸雾气缭绕,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你也来赞美一下吧!(指名说)出示: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指导朗读)五指导赏背课文虽短,但却把雾凇的美丽写得如此淋漓尽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脑子里?那就请大家多练习朗读,然后选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背给大家听。六总结全文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验一下。雾凇奇观水汽遇冷凝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有的学生在生活中从未亲眼见过雾凇,虽然通过文本能够得到一定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认识,更无法理解吉林雾凇形成的特殊原因,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教师把网络带进课堂,让信息技术与语文相结合,借住网络文字图片资料及flash动画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学生在对雾凇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形成过程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体味字词的准确与精妙,学生就很容易发现“涌”“笼罩”“镀”“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等关键词,从中体会文章词句的准确性。 2.抓住文本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让学生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对于雾凇的形态,文中没有具体描绘,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北国风光特有的景观,结合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完成说话练习:雾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个练习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此时再让学生朗读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就会深入到学生的内心。1.按课文内容填空。(1)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2)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2.填空组成成语,并解释加点的字词。(1)囫囵(吞)枣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2)负荆请(罪)荆:荆条,古代用作刑杖。(3)(横)行无忌无忌:肆无忌惮。(4)盛(气)凌人凌:欺凌,欺压。(5)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30斤为1钧。(6)(千)里迢迢迢迢:形容路途遥远。3.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黑熊不得不躲进大树洞里。(6)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2)地上积满了白雪,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1)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3)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5)它们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不耐烦地等待着春天到来。4.按要求写句子。(1)用上“骄傲”这个词语,写两个感情色彩不同的句子。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你不要因为刚有一点儿进步就骄傲起来。(2)例:我们的船在树下泊了片刻。改写为:在树下,我们的船泊了片刻。我在星星的怀抱中微笑着。改写为:在星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1.雾凇雾凇俗称树挂,在北方很常见,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是很普遍的,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2.雾凇的别称雾凇是其学名,现代人对这一自然景观有许多更为形象的叫法。因为它美丽皎洁,晶莹闪烁,像盎然怒放的花儿,被称为“冰花”;因为它在凛冽寒流袭卷大地、万物失去生机之时,像高山上的雪莲,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开,韵味浓郁,被称为“傲霜花”;因为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美艺术品,好似“琼楼玉宇”,寓意深邃,为人类带来美意延年的美好情愫,被称为“琼花”;因为它像气势磅礴的落雪挂满枝头,把神州点缀得繁花似锦,景观壮丽迷人,成为北国风光之最,又因它使人心旷神怡,激起各界文人骚客的雅兴,吟诗绘画,抒发情怀,被称为“雪柳”。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24春联教案 苏教版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一些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重点难点1.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春联 重点句解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春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千变万化,所以浏览、赏读春联,就像在百花园中欣赏千姿百态、万紫千红的鲜花一样。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句导读:开门见山,点明新春佳节贴春联的作用。我们浏(li)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 难句解析:这一副对联的大意是“又一个春天到了,满地绿油油的春草,一树树粉红粉红的杏花”。“又是”表现出对如茵芳草的喜爱之情,“依然”一词蕴含着欣慰之意。“芳草绿”“杏花红”,对仗工整,形象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鲜亮,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春色的热爱之情。难句解析:这一副对联从字面来看意思是“勤劳的人家沐浴着春光,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美好的回报;和睦的家庭和气生财,因为家庭和顺而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副对联告诉人们要通过勤劳致富,和睦生财,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一副对联包含着什么意思?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这一副对联包含着什么意思?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这一副对联包含着什么意思?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段导读:这段话讲春联的种类和作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春联给新春佳节增添了欢乐祥和的气氛,重点举例介绍了春联常表达的内容和感情。 难句解析:这副对联的大意为“梅花开了,春光烂漫美好,爆竹声声,辞旧迎新,预祝一年平安吉祥”。这副春联表现的是对节日乃至全年的美好祝愿。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难句解析:这一副对联的大意为“柳枝舒展开绿色的嫩叶,告别过去的一年;桃花绽开红红的笑脸,祝贺新年的到来”。联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满心喜悦地辞别过去的一年,祝贺新年的到来。春联讲究对仗工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这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评议简洁,结篇自然。这一副对联包含着什么意思?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春联有什么样的特点?段导读:这段话介绍了春联讲究对仗,并结合实例说明。春联读起来抑(y)扬顿挫,和谐动听。句导读:这一句概括了春联的声律之美。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名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句导读:名联多是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的佳作,熟读成诵,自然能从中感受到春联的声律之美。段导读:这段话介绍了春联的声律之美,说明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从形式方面介绍春联的特点,即讲究对仗、声律和谐。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段导读:这段话是说打开书本就有好处,对春联也是这样,只要读一读,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告诉我们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新词卡片。一导入新课1.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春联,也可以自己书写春联。2.课堂上师生交流,谈谈喜欢这些春联的理由。导入:每逢春节或其他喜庆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选用一些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春联”的文章。板书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老师范读。2.学生自读,老师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佳节祥和浏览欣欣向荣对仗揣摩抑扬顿挫开卷有益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字词。张贴增添浏览欣欣向荣歌颂辞声律奥妙开卷有益(2)指名逐个读,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3)指名解释词语。佳节:欢乐、美好的节日。祥和:吉祥和顺。浏览:大略地看。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揣摩:反复思考推敲。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开卷有益:打开书本,就有好处,借指读书就有收获。(4)齐读生字、新词。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三理清文章脉络全文共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春联的种类和春联的作用。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春联讲究对仗及背诵春联的好处。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讲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四指导写字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其中“贴、颂、辞”左右略相等,“增、添、律”左窄右宽。“览、奥、益、荣”为上下结构,其中“览”上扁宽,下窄长;“奥”上窄下宽。书写时,要鼓励学生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特殊笔画。1. 教学一开始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教室里贴了五副大红春联,播放着过新年的背景音乐,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学习春联的欲望也大大提高了,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2.语文注重积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美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为了使学生既爱读、学,又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内化,教师先请学生找找课文中的几副春联,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找春联中的关键字和通过朗读来理解春联,从而加深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 1.读拼音,写词语。h m和睦o mio奥妙q fn气氛g sng歌颂chui m揣摩yu ln游览y yng dn cu抑扬顿挫h xi dng tng和谐动听2.照样子,写词语。家家户户支支吾吾堂堂正正各种各样一心一意不偏不倚3.补全下列对联。(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3)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4)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5)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雷雨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哗,哗,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脸上一阵凉。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起来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池塘里的水满了,明晃晃得像面大镜子。青蛙也叫起来了。(1)比一比,再组词。 (2)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气呼呼乌溜溜(3)用“”给短文分三段,并思考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第二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第三段(第七至第九自然段)。短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这一顺序写的。(4)短文抓住了哪三点来写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天空、蝉和蜘蛛。1.初步了解春联的一些知识,理解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图片或幻灯片。一导入新课春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有关“春联”的知识。投影出示春联相关知识。二导读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提问: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春联的种类和春联的作用。3.出示: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1)指名读句子。(2)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3)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浏览各种各样的春联比作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4)为什么这样比喻?说明了什么?说明春联的种类、内容非常丰富多彩。过渡:春联有哪些种类呢?让我们继续往下读。4.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春联的种类。5.交流反馈。春联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描绘美丽的春光。(2)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3)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4)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6.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四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1)学生自由读这四副春联,说说这些春联的特点。(2)交流反馈。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引导他们从字数、词类等方面思考。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7.出示: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1)这句话告诉我们春联的作用是什么?(春联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从而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2)你从春联中读到这种感受了吗?(学生各抒己见)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诵读文中的四副春联,总结了一些春联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总结春联的特点的。三导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2.提问: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春联的特点。3.这两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春联的哪些特点?第一,讲究对仗。第二,声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4.投影出示“对仗”的含义:对仗是要求极为严格的对偶句。对仗的句子,句式要相同,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对仗的词语,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同时,声调也要相对,平对仄,仄对平。老师总结:简而言之,春联的对仗就是指上下联字数相等、词类相当。5.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1)通过这副对联,来深入分析春联对仗的特点。(2)细心揣摩,从中学习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6.让学生练习自己写春联,尽量体现春联的两个特点。7.诵读本课出现的五副春联,读出欢乐,读出祥和,读出幸福,读出希望,并尝试背诵,从而加深对春联特点的理解。四导读第三段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2.提问:“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打开书本,就有好处,借指读书就有收获。3.为什么说“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对课文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理解之后,再结合所见到的春联思考。教师可相机点拨思路:先从春联的内容入手,再到春联的写作形式,最后到春联的思想、道理、情感等,都是很值得学习的。1.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教师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教学上仍然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解后的高兴,更有了解这些对联背后故事的愉悦。课文提供了阅读的必要知识,开拓了今后阅读的空间,为学生真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打下了兴趣的基础。2.课文第二自然段讲了春联的对仗。课文中以“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这副春联为例,讲了春联的对仗。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因为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对仗的特点,只要记住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即可。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整理春联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春联的这一特点,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说教。1.照样子,对对子。例:春花对秋月故国对(他乡)青山对(绿水)苍松对(翠柏)开花对(结果)琼枝对(玉树)红桃对(绿柳)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成语。(1)爸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畜禽养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本地化需求-洞察及研究
- 大数据算法优化策略-洞察及研究
- 林业众筹平台的发展与挑战-洞察及研究
- 儿童内分泌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书店24小时无人值守策略-洞察及研究
- 澳凼大桥防腐涂层的耐化学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环保纺织材料-洞察及研究
- 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洞察及研究
- 微创手术器械研究-洞察及研究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含答案(典型题)
- GB/T 43795-2024磁性氧化物制成的磁心机械强度测试方法
- 脑梗取栓护理查房
- 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顺序-完整版)
- 山西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汇总五
- 胆囊炎胆囊结石教学查房课件
-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实践实验报告2800字】
-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 加油站服务承诺书的范文范文精简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