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冀教版品社五下《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word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春冀教版品社五下《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word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春冀教版品社五下《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word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春冀教版品社五下《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word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春冀教版品社五下《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word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春冀教版品社五下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态度:通过介绍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人们服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一些中华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感悟民族文化差异。教学难点:了解我国民族服饰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认识一些我国民族服饰特点及形成原因。教具与学具:图片、文字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感知各族服饰的鲜明特征)1教师: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分布着汉、蒙、回、藏、苗、土家等56个民族。现在,请大家看一张图片,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从哪里看出来的?回族。2教师解释服饰的概念:我们把“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这些统称为“服饰”。学生初步了解服饰的概念3教师:在祖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民族服饰。(板书:民族服饰)二、新授:1教师提问:你想了解与民族服饰有关的哪些内容呢?学生质疑(总结:服饰特点、形成原因)2教师:我们以回族为例,观察他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分女装和男装去说。3教师:根据你课前调查的资料,你认为回族服饰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资料补充并板书:宗教信仰)设计意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4教师:课前让同学们调查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民族服饰,现在就请调查相同内容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小组。(学生分组)下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整理。请看自学要求。5出示自学要求:(1)结合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和教师发给的资料,从“服饰(男装和女装)特点和形成原因”这两个方面进行资料的整理。(2)各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组员可以补充)6小组整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初探民族服饰文化内涵。(根据学生的总结,教师适当做副板书: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族风俗、宗教信仰)7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了解该民族在中国地形图中的位置,另外教师重点补充苗银和藏服的资料。(中国地形图)文件夹28教师总结: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人口数量较多的民族服饰,通过了解,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1)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2)服饰的形成与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因素有关。9教师总结:这些民族,服饰的形成都受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那么人口数量特别少的民族,服饰又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了解一下。课件:图片欣赏(文件夹3)提问:欣赏了这么多民族服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收获,教师总体概括民族服饰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多姿多彩)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渗透民族无论人口多少,只要有其典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有其丰富的历史和民族习俗,服饰就有其独特的特点。10教师总结并过渡:各个民族的服饰真是风格迥异,特点鲜明,多姿多彩。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各组拿出盒子里的玩偶,根据它的服饰猜一猜,是哪个民族?1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猜猜这是哪个民族”?12教师揭示谜底:同学们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其实,他不是_他也不是_,他们都是土家族娃娃!13教师:通过这个游戏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出示课件文字进行总结:因为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各地,受当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服饰自然不尽相同。)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认识到土家族因为分布的地区不同,所以服饰也不尽相同。安排这个小游戏既检查前边所学,又活跃课堂气氛。14 教师:其实,不光土家族有多种服饰,瑶族、壮族、苗族等也因为同样的原因,服饰也是多种多样。15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民族服饰有了哪些认识?学生说一说。设计意图:总结民族服饰的特点,补充板书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16 教师总结过渡: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不仅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聪明才智、精湛工艺和宗教信仰,还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民族的服饰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熠熠生辉。17视频:国际民族服装展教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民族服饰登上国际展台,很自豪。)18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的服饰受世人青睐,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历史发展到现在,在今天的大街上,通过服饰你可能区分不出来他是哪个民族?可是在一些重大场合,如国庆日、代表大会等,每个民族都会身着自己本民族的服饰,盛装出席。本民族内部重要活动或重大场合时,同样如此。师出示图片:汉族服饰 提问:猜猜这是哪个民族?教师:汉族服饰同样经历了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课下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调查一下汉族服饰的特点。19.教师总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兄弟姐妹欢聚一堂,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放视频中华大团圆)附送:2019春冀教版品社五下多种多样的住房word教学设计教学方法:1.学生自主合作和小组探究相结合。2.利用互联网上网浏览图片和查找相关信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1.生活区域不同人们住房的特点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建造适应当地生活的民居。2.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搜集有关首都北京四合院及祖国各地房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知识目标:1.了解北方窑洞和四合院的的特点,体会人民的智慧。2.了解不同的人们住房与当地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重点:通过互联网搜集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习惯、劳动条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感悟人们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聪明才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1.学生课下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图片和资料等。2.让学生向长辈调查自己家庭住房的变化情况。教学过程: 一、夸夸我家的房子同学们,你喜欢自己的家吗?能向大家介绍你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吗?如果学生说到平房,就请他说一说他们家院落的布局教师可以简单画平面示意图。(北面、东、西面都有房子,再有南就是一个四面都有房子的院子了)二、新授课1老北京的四合院(1)师:孩子们,你们有谁去过北京吗?你都到过北京什么地方呢?(请孩子们说一说,如果没有人去过这时就用课前搜集的图片引出北京)教师可以介绍说:北京胡同里的四合院,可是北京的一大特色,连外国游客到了北京都想游览四合院。这是北京的一大景儿,叫做“胡同游”。(2) 师:你们想去看看吗?孩子们,现在交流信息很方便,我们可以立刻让大家“到”北京看看,我们可以上网搜索北京四合院。教师操作,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个视频片段师生共同欣赏。板书:四合院(3)教师介绍四合院的特点(四合院的房子很独特,房房相连,院院相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4)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国各地,至今还保存着许多著名的老房子,教师出示在网上收集到的乔家大院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5)你们知道这些房子的价值和意义吗?(历史悠久,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观赏价值,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有典型性和代表性。)2交流祖国各地不同的民居师:我国地域辽阔,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住房,孩子们把你们找到的各种房子的图片和资料,和书上16页的图片,在小组内讨论,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不同地区有不同风格呢?(多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讨论不同地域的民居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感受祖国人民的聪明才智。)3介绍窑洞师 :孩子们,还记得我国的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吗、现在我们一起到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看看,就是在那里的窑洞里,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板书:窑洞)(1)课件出示: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北、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境内。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特点,挖窑洞居住。窑洞既省工省料,又冬暖夏凉。(2)师:要想更多的了解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我们可以上网搜索,百度搜索之后播放。(3)结合刚才的片段,说说窑洞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的原因?(学生可能说的不全面,教师补充:窑洞冬暖夏凉,因为窑洞挖在山坡上,因此它的“屋顶”和“墙壁”都相当厚。人们挖窑洞时,都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这种厚而坚硬的墙壁不容易传热。所以,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能够直接和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