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包括9加几,8、7加几,6、5、4、3、2加几。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掌握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能够正确计算。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渗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是学生今后学习百以内和万以内数口算的基础,也是学习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建议如下:1.关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时多让学生操作,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在鼓励多样算法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凑十法”。练习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方式要灵活多样。2.关于复习。复习时要放手让学生把学过的算式进行整理,归纳出加法表,之后要充分利用这个表,可以“横看、竖看、斜看”等,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知识。此外,要注意把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当中,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意识。加法3课时9加几教材第8891页的内容。1.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9加几的算理,正确计算9加几。2.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难点:理解9加几的算理。桃,10个格的盒子,小棒等。1.凑10游戏。两人进行,甲:“我出9。”乙:“我出1。”甲和乙:“9和1凑成10。”2.填空。3.计算。9+1+4=9+1+7=9+1+5=9+1+2=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1)帮小猴数一数,这个盒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猴在盒子里放了几个苹果?盒子外面有几个?你能帮它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吗?(请学生列式,教师板书:9+4=?)2.操作、探索、寻求方法。(1)怎样计算9+4呢?利用学具,各小组操作、讨论。(2)汇报。数一数就知道了。把9凑成10,就能知道了。(3)重点教学第种方法“凑十法”。请学生到视频投影下操作:盒里有9个苹果,盒外有4个苹果,从盒外的4个苹果中分出1个放在盒子里,与9个凑成10个,盒里的10个苹果和外面的3个苹果合起来是13个苹果。请全体学生自己操作一遍这个过程。抽象过程。老师:9+4=?我们把4分成1和3,把1和9凑成10,10加3得13。(边归纳边板书:)请学生看板书自由说过程。(4)巩固“凑十法”。教材第88页的“试一试”:先圈出10朵,再填一填。这道题学生独立操作,把填完整,再汇报交流。1.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的第1、第2题。先请学生说图意,再列式,然后动手圈一圈,计算出结果。2.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3.游戏。(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 9+5=14 9+ 5246018379101.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整理9加几的题(课件)。2.连线。9+4111+109+2135+1010+7177+109+6153+10课堂作业新设计1. 第1题:略第2题:圈图略12172. 111811183.略思维训练1. 1013161114171215182.略教材习题教材第8889页“练习十一”1.略2. 11131517181614123.略4. 9+2=119+6=155. 13181416171115126. 16141317. (1)939+3=12(2)949+4=13思考题:略9加几9+4=?重点掌握:“凑十法”。1.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边摆边说,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2.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3.适当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一定要运用鼓励性教育,这样一方面能提起学生兴趣,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教师:今天,老师想带一(2)班的同学们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来考考你们。1.对口令。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2.10加几的加法。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教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教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教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2.试着说说想法。教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教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1)1、2、312、13依次数。(2)从9数到13。(3)9和4合起来是13。(4)13可以分成9和4。(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3.得出最佳方法。教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教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十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 10+3=13。(板书: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同学们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的多,老师有奖品。(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教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7=16”)5.归纳算法特点。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教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6.动手操作。(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指名列式)教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2)摆图片,“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色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教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游戏:摘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9+1=10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小结:(1)结果都是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教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同学们帮助解决。1.数菠萝。(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并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2.数苹果。(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3.数鸡蛋。(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4.数蛋糕。(大屏展示蛋糕图)教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教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板书设计由于一年级学生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基于以上所述,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的意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以学生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10以下大数加小数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8、7加几教材第9295页的内容。1.通过8加7得几,既学习8加几的方法,又学习7加几的方法。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和7加几。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1.正确计算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主题图,小棒,口算卡等。1.看卡片口算。9+5=9+4=9+7=9+8=9+1+4=9+1+3=9+1+6=9+1+7=9+3=9+2=9+9=9+6= 2. 8+()=107+()=10 3. 8+2+4=7+3+2=8+2+7=7+3+3=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主题图(教材第92页例题图)。(1)说图意。(2)列式。2.探索、操作、汇报。(1)怎样计算8+7呢?请各小组利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2)汇报。(各小组派代表到视频投影上操作叙述)(3)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板书: 请学生看板书说过程。3.迁移方法,研究“试一试”。(1)出示7+9=?(2)脱离实物,小组交流。(3)汇报。把9凑成十。把7凑成十。想大数(9)拆小数(7)。针对,要让学生体会计算小数加大数,用想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比较简便。1.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针对7+4=,要重点指导操作,把7凑10需要3,把4分成3和1,3和7凑成10,10加1得11。在操作的基础上填写。之后,要脱离实物,互相交流。2.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3.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1)先计算。(2)交流方法,订正答案。1.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1)计算。(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教材第93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3.填。 8+=128+=14 7+=137+=114.在里填上3、4、5、6,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得12。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 圈图略11133. 151413121714思维训练1. 171516171516发现: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不要求说得特别规范,大致意思对即可)还发现计算小数加大数,想大数拆小数就可以了。2.略3. 46644. 教材习题教材第9495页“练习十二”1. 12121414121214142. 14151617161514133.略4. 1314115. 1211141413131215171616116. =7. 8+5=138. 7+9=16思考题: 91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凑十法”,有了学习9加几的计算基础,8、7加几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只做了适当的引导与对比,学生就能把知识迁移过来了。本节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就是8和7两个数字相近,学生可能会不理解应该拆分哪个数字,这时候就要让学生体会计算小数加大数,用想大数拆小数的方法比较简单。6、5、4、3、2加几教材第96101页的内容。1.创设情境学习较小数做第一个加数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2.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正确计算较小数做第一个加数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小白兔采蘑菇的课件,口算卡片等。1.看卡片口算。9+4=8+7=7+5=8+2+9=9+3=8+6=7+4=9+1+7=9+6=8+3=7+3=7+3+6=9+7=8+5=7+6=8+2+8=9+8=8+8=7+8=10-7+3=2.怎样计算8+9?学生说出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得出:计算8+9,想9+8=17较简便。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电脑动画展示小白兔采蘑菇活动。(1)看图说图意。(2)列式6+5=。(3)怎样计算6+5呢?2.合作讨论。(1)小组内讨论。(2)学生汇报。(把6凑成10;把5凑成10)(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板书:6+5=?想:5+6=11所以:6+5=11(4)看板书说一说。(独立说)教师引导比较得出第种方法较好。3.完成教材第96页的“试一试”。出示:6+6=4+9=5+8=提问:该怎样算呢?学生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1.教材第96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1)说图意。(2)列式计算。(3)交流订正。2.教材第96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1)独立计算。(2)对照第1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整理小数加大数的题目,并计算。1.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2.教材第97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3.+=134.在里填上“”“”或“=”。2+98+47+67+78+33+85+99+5课堂作业新设计1.4+8=123+9=128+4=129+3=12 2.111411111411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不要求学生说得特别规范,意思对即可)3.略思维训练1.7+5=12676+7=13或7+6=13。2.略3. =13 或 =134. =教材习题教材第9697页“想想做做”3. 1513121111144.略教材第9899页“练习十三”1. 1512111512112.略3.略4. 1113131412141111125. 696+9=156. 6+8=147. 9+4=138. (1)6+5=11(2)5+8=13思考题: 317得数不可能是12。教材第100101页“复习”1. 141224.略5. 6. 1114131412181712111611137. 8+8=168.(答案不唯一)小红和小力一共踢了多少下?7+9=169. 18-8=1010.最少:4+6=10最多:8+6=14因为学生已经有了9、8、7加几的学习、探究经验,对理解和掌握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也就比较容易了。因此在教学时,采用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由于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和相关知识,采用这种方式是比较可行的。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情况,这个反馈过程是学生有条理地内化认识的过程,又给学生掌握算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种计算思路:一是把“凑十法”迁移过来进行计算,二是交换加数的位置把算式转化成学过的算式,算出得数。同时在课堂中注意让学生交流算法过程及自己的想法,加强口算,进一步提高正确率和速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的计算,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来掌握。本课的加法基本上都是较小数加较大数,例题促进学生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特别是除了用“凑十法”外,还可以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鼓励算法多样化。“试一试”让学生自己计算。“想想做做”第2题注意算式之间的对比,感悟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实现算法的迁移,然后安排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小凡、小平进行口算比赛,妈妈出题。每次都是小平先报出得数。小凡感到奇怪,又很佩服,问小平:“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小平不慌不忙地说:“这里可有窍门呢!你看1+5+9,如果按从左往右一步一步算就慢了。我先算1+9=10,再算10+5=15,这下就快多了!”“哦,是这么回事,那我也会了。”小凡说,“计算8+6+2时,可以先算8+2=10,再算10+6=16。是不是?”“你们俩说得都对。”妈妈在旁边说,“所以我们计算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先把几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和9、8相加要得10。这样计算起来就方便多了。”附送: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认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1.在具体场景里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2.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位置。3.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并会用语言表述出来。3.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按一定的位置观察、描述事物的习惯与应用意识。要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学习认位置,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如教材第11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先说说红花左边和右边各有几朵花,再涂色。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后,充分地说一说,在说的基础上强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位置1课时前后、上下、左右教材第10、第11页的内容。能较准确地用语言表述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验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投影,货架等。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你能说说自己在什么位置吗?(我坐在的前面,的后面)(板书:认位置)2.出示主题图,认位置。(1)请你仔细观察,说说画面上的人和物所在的位置。(2)集体交流,引导大家共同讨论。粉笔盒在书的右面,那么书就在粉笔盒的左面;学生桌上放着本子和书,本子在书的哪儿?(本子在书的左面,那么书就在本子的右面)提问:你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小刚在小明的(后)面;小芳在小刚的(右)面;小明在小红的(左)面。(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这些数学问题,同桌互相说一说。1.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2.教材第11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还可以怎样说?3.教材第11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摆一摆并引导学生用前后、上下、左右这些词,说说各种物体的具体位置。课堂作业新设计1、2.略3.数学书的右面是文具盒;文具盒的上面是尺子;数学书的左面是学具盒。教材习题教材第10页“想想做做”1、4.略思考题:略认位置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学生可能已经在生活中学会了部分认位置的知识,但是不够规范和准确,先要给予表扬,再加以纠正。认识左右的教学都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左右手去判断,部分学生反应慢一点,通过耐心指导还是能够掌握的。利用教室里的实物对学生进行位置教学,结合学生的座位认识前后,这样寓学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学生认识左右的位置,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语言描述。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用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想想做做”第2、第4、第5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并进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通过“苹果的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牛奶的上面是苹果,牛奶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的方位。提问:小朋友,你们画画儿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作右手。(边做手势边解释)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左手)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评: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这样的教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1.“想想做做”第2题。让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3000-22: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ultimedia application format (MPEG-A) - Part 22: Multi-image application format (MIAF)
- 【正版授权】 IEC 63380-2:2025 EN Standard interface for connecting charging stations to local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 Part 2: Specific data model mapping
- 校园防雷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防侵害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大荒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散打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残疾汽车考试题及答案
- 农行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动物防疫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形象设计试题及答案
- 董事长的权利、职责、义务(5篇)
- 2024年安全员C证模拟考试1000题(附答案)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版)
- K31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除(K3)
- 港口基础设施监测技术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全国中学教师《初中数学》说课教学比赛-主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说课-一等奖课件
- 2024年工会财务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6个英语字母描红练习(素材)-小学英语
- DL∕T 686-2018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 2023年河南省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