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篇一: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B、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C、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提问法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离别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面对离别难免会有许多离愁别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并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是怎样写“离别”的板书雨霖铃 二、作者及词牌的介绍 1、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词集有乐章集他的词作流传 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词牌介绍 雨霖铃这一词调本来是唐代教坊大曲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了斜口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而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状 三、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2、学生齐读这首词走进这首词的世界请学生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 明确: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离别难)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思念苦) 四、诗词赏析: (一)赏析上阕 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些内容 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 补充: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中国古代诗歌里的意象: 寒蝉、长亭、(意象)等都是最能表现他当时心情的事物 寒蝉:古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情感基调 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词中的长亭(短亭)是古代的人们送别的场所许多文人学士在写离别时经常要写到长亭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教师总结:在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这三个句子字字写景而字字传情景物特征与人物心情互相交融真可谓字字情声声泪令人顿生许多愁啊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长亭送别时的情景是在那样一种令人销魂蚀骨的环境中城门外帐篷中一对情侣设宴饯行正在难舍难分之际纵然有山珍海味美馔佳肴也必然是食之无味;而船家又看不出个眉眼高低竟然在这样的时刻催促登程!词人不想走不愿走却又不得不走 (矛盾:留恋催发情深意长不想走我想留)表达了痛苦、无奈、恋恋不舍的心情!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的特写镜头 在这个特写镜头中词人突出的是相握的手和含泪的眼在这个画面中两双无力而有意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离别在即痛苦万分即使有千言万语也难以倾诉只好我看着你你看着我泪眼相对无语凝视在这里词人运用了白描手法寥寥数语便把情人间那种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维妙维肖地表达出来了 4、上阕的结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明确: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 词人这里描写想象中的景物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明确: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二)赏析下阕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问题: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三字 明确:伤离别 离别本来就是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凄凉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非常悲苦再加上特别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 (结合背景: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往日千般柔情万种恩爱都蕴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千言万语百般千虑一切尽在不言中)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成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理由 明确:它没有一个字写情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 句中“酒醒”照应上阕一句词人为什么喝酒 明确:“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词人本指望一醉解千愁却不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醒之后愁绪更浓这怎不令人潸然泪下呢 中国古代诗歌里的意象: “杨柳”的意象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最优美动人情意绵绵的一个意象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 “晓风残月”的意象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另外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时刻“晓风”意味着离;另外“圆月”是团聚的象征“残月”含别离之意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从而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 3、“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问: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 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 五、请同学们听录音再次体会这首词并思考一下这首词的写作手法有些 写作技巧:1)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六、小结: 从整体上看这首千古名词通篇围绕“伤离别”三字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之时重在描摹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全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情深意挚凄楚动人具有极强的婉约美在步步的推进中显出情感的深沉与婉约 七、板书 雨霖铃 柳永 上阕:长亭别离:寒蝉、长亭、都门(实写) 烟波、暮霭、楚天(虚写) 一切景物皆情语情景交融! 下阕:羁旅长愁:杨柳岸、晓风、残月(虚写) 感情基调:缠绵哀怨伤感低沉 八、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雨霖铃与念奴娇比较鉴赏体味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虚实结合 篇二:雨霖铃公开课教案 雨霖铃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2、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鉴赏、背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之前在讲毛泽东诗词两首的时候说过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 明确: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这个多情浪子的世界(板书题目) 二、作家作品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 2、指导诵读纠正字音 3、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别离的场面;下阕推想别后的情景和痛苦心情 三、具体赏析课文 1、上阙分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 明确:对写别时景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 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为什么 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 明确:这句写情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话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2、下阙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 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句(寒蝉凄切) 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联系特定情境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学生自主讨论) 教师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3)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触而已 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 有尽而未尽之致 四、整体归纳: 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氛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六、拓展思维: 我们学习了雨霖铃这首词结合柳永的身世背景请你谈谈你是看待柳永这个人的言之成理即可 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的词作也因此广为人所知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创新训练中雨霖铃的内容 2、预习声声慢 八、板书设计: 雨霖铃 景情 别前寒蝉骤雨长亭悲戚 (实) 别时兰舟烟波暮霭楚天不舍愁苦 (实) 别后杨柳晓风残月孤寂落寞 (虚) 篇三:教学能手优质教案雨霖铃 雨霖铃教案 朝邑中学 鱼红文 雨霖铃教案 朝邑中学鱼红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领会这首词的情景交融的写法和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铺叙点染的写法 【教学方法】以”互动探究”为主辅以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及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别时难舍难分又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又是怎样写“别”的呢 二、知识积累 1.词牌介绍 雨霖铃这一词牌本是唐代教坊大曲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时淋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以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下、凄楚欲绝的情味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是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反映了他当时的这种复杂的心情 2.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雨霖铃课文录音学生初步感知 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体会感情 2学生齐读 读前正音:暮霭(i)凝噎(y)那堪(n) 3初步指导朗读技巧然后再读(三读) 让学生划出停顿(/)并强调朗读要点: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但又要富于变化要想读好诗词就要理解作品的内涵要走进作者的内心去要把自己当成是作者就当这首词是我们自己写的 4整体感知全词说说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并概括上下片大意 明确:本词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上片写了离别前和离别时的情景 下片写了对离别后的想象 四、研读课文问题探究 1上片都写了些景物这些景物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寒蝉”透示了秋意“凄切”之声令人感到凄凉、悲伤“骤雨”又更添一份悲凉俗话说“一阵秋雨一层凉”嘛这里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秋天)、地点(长亭)气氛(秋雨暂停的黄昏)更重要的是景中有情做到了字字含情一开始就奠定了全词悲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开船时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这既实又虚的景物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边而情无限如此空阔的空间里充满如此浓密的烟霭更渲染了无边无际的离愁别绪 2下阕开头两句在全词的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重要作用 明确:从结构上看上阕末两句既是对上阕所写情景的收束也是下阕写离别之理张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孑然一身的离人怀着无比寂寥惆怅的心情怎能不由离别之情推及离别之理这就很自然地有了下片首二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下阕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用议论揭示出离别之理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从内容上看“伤离别”点明了这首词的主题然后层层加码极言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三字映射开头三句前后照应“更那堪”三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这样写不仅扩大了这种感情的意义同时也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3下片写别后想象的景物有些表达感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先是酒醒后所见到的杨柳、残月和感觉到的冷风以凄清的气氛烘托了词人寂寞凄恻的感情;此句以写景为主是触景生情后写更远的日子里每逢那“良辰好景”却无知音共享反衬出词人的孤独痛苦;这是以抒情为主的句子是以景会情 五、归纳写法特点 1情景交融 上面已经指出“寒蝉凄切”应作一句读因为这写的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点染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宋代都门外的汴河两岸植柳“高柳乱蝉嘶”所以这句正是写柳上蝉鸣而柳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自然会触动离情这实际上已经点明了主旨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确定了因为“长亭”在唐宋时期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 河两岸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这正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2虚实相生 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了虚写中所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回过头来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原来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之间的感情竟如此深厚的确是难舍难分啊! 3铺叙点染 点染是画家作画的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诗歌中的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如:柳永雨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儿推拿脾虚课件
- 家政空调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房屋修建质量协议书
- 冲床加工合伙协议书模板
- 买卖合同关系转让协议书
- 2025煤炭采购合同模板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复习与关联教案设计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投资分析能力提升题库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万壑树参天千响杜鹃课件
- 难点解析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试题附答案【夺分金卷】
- UG基础培训课件
- GB/T 24186-2022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钢板和钢带
- GB/T 20000.6-2006标准化工作指南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
- GB/T 16311-1996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
- GB/T 1149.4-2008内燃机活塞环第4部分:质量要求
-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及基础知识课件
- 江苏省无锡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2021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含评分细则)
-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实践与思考(课堂PPT)
-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