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场的配置课件_第1页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场的配置课件_第2页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场的配置课件_第3页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场的配置课件_第4页
《增殖工程与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场的配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鱼礁单位: “空立方米”(m3 空),即各单体块的鱼礁框架外缘包围的总体积。第五章 人工鱼礁场的配置一、 人工鱼礁的计算单位、投放规模1 鱼礁单体 一个人工鱼礁礁体称为鱼礁单体,或称单体礁。鱼礁单体的结构要求因对象鱼种不同而异。 日本人工鱼礁制造业提供的各种型式的鱼礁产品已达百种,主要采用的约10多种,广东省人工鱼礁建设推荐预制礁体有42种大样。鱼礁单体(单体礁)2 单位鱼礁 将单体礁以一定个数一定范围配置的集合体称为单位鱼礁,也称单位人工鱼礁。 单位鱼礁是人工鱼礁场(鱼礁群)的构成单位,其总体积应不小于400m3空。 3 鱼礁群 由若干个单位鱼礁在一定间隔内、按一定的方式配置的集合体称为鱼

2、礁群,或人工鱼礁群渔场。4 鱼礁带 将数个鱼礁群在一定距离内配置的集合体称为鱼礁带。它是由几个鱼礁群组成,各个鱼礁群的间距在1.5km以上。 日本沿海各类人工鱼礁的建设规模(按投礁的总体积计算)已经实现规范化,如: 人工鱼礁投放要有一定的数量,但不是越多越好。目前,我国由于投放鱼礁的数量太少而分散,还没有条件对照试验进行总结,提出规范要求。 普 通 鱼 礁:400 m3 空以上;大 型 鱼 礁:2500 m3 空以上;人工鱼 礁 场:3000070000 m3 空 (标准为50000 m3 空) ;海 域 礁:150000 m3 空。单位鱼礁的构成: 对于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表观容积(m3);

3、对于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包络表面积(m2) ; 对于型鱼种必须有足够的鱼礁高度(m) 。单位鱼礁200(型鱼)-300(型鱼)m鱼礁区主要有效范围附带有效范围微小有效范围200m400m800m1200m鱼礁区的有效范围人工鱼礁的影响范围:鱼礁的有效范围多大?鱼礁的覆盖面积?礁区的渔获量?1965-1966日本新泻鱼礁区离岸5300m,水深8m。三重刺网捕鱼实验。结果:200m以内,渔获量最高; 200-400m,次之; 400-800m,再次之。二、 举例说明 某人工鱼礁工程采用3m3m3m的正立方体礁体,设计其平面矩阵分布方案。 本工程鱼礁单体的间距L为鱼礁单体高度的1015倍,取鱼礁单体的

4、间距L=40m。采用每20块鱼礁单体构成一个单位鱼礁,单位鱼礁的间距为600m。 鱼礁群的平面布置采用矩阵分布,该工程采用每4个单位鱼礁配1艘改造后的报废渔船组成一个鱼礁群。改造后渔船礁体位于中心,四个单位鱼礁均匀分布于四周。单位鱼礁的间距为600m。2015-2017年山东省增殖放流方案省管放流物种选择的依据和原则:(1)具备资源衰退严重、具有可修复性、育苗技术普及、社会受益面广、经济和生态价值高、便于公共保护等特点。(2)能够支持休闲海钓基地建设、推动休闲游钓业发展,助力渔业转型升级。(3)具有重要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典型衰退物种。一是: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金乌贼等。二是:黑

5、鲷、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牙鲆、黄盖鲽等日本对虾中国对虾海蜇金乌贼三疣梭子蟹许氏平鲉褐牙鲆黑鲷黄盖鲽大泷六线鱼第一节 鱼礁渔场的鱼群分布和活动一、鱼群在鱼礁的分布 1.鱼类对鱼礁的反应 利用海洋生物遥测技术观测牙鲆、真鲷、五条鲥鱼的活动。 2.小型生物的分布 第六章 人工鱼礁区岩礁性鱼类二、鱼礁上的生物活动 1.食饵与逃避行动 在鱼礁上分布的生物也有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物种间关系,相互间通过食饵活动与逃避行动而生存。 2.昼夜活动与礁间移动 鱼群的分布量是早上与傍晚多,夜间分散,也有上浮的鱼群。 例如:花鲈对鱼礁的反应是白天变强;褐菖鲉白天躲在鱼礁内,傍晚到夜间出来活动。南方沿海人工鱼礁区北方沿

6、海人工鱼礁区冷温性鱼类六线鱼暖温性鱼类褐菖鲉、黄姑鱼、大黄鱼、白斑星鲨、鮸、东方兔头黗、魣鱼、鲹、黑鲷黑鲪、牙鲆、鲈、木叶鲽、桂皮斑鲆、黑鲷、真鲷、黄姑鱼、星鳗、孔鳐、鮸、斜带 鲷、油魣、舌鳎、褐菖鲉、马面黗 暖水性鱼类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线石斑鱼、条纹石斑鱼、黄鳍鲷、黄鲷、裸胸鲷、花尾胡椒鲷、花点鹰斑翁、鲬、鰔、银牙鰔、裸胸鳝海鳗、金色沙丁鱼、尖吻公鱼、带鱼、斑点大棘鲈、棱鳀鱼、鲳、赤刀鱼、豆娘鱼、马鲛、海念、白姑海鳗、鲬、鲳鱼、白姑 广温性鱼类鲻鳗鲡第二节 中国沿海岩礁性鱼类山东胶南沿海人工鱼礁区渔获种类 类型鱼名在礁区停留时间定栖型黑鲪、牙鲆、鲈、木叶鲽、六线鱼、鳗鲡、舌鳎全年半定栖型

7、黄姑鱼、桂皮斑鲆、黑鲷、鲬8个月以上(3月11月)暂栖型鮸、海鳗、油魣、斜带 鲷4个月左右(夏、秋季)第三节 主要岩礁性鱼类的生态习性一、石斑鱼(Epimphelus spp.) 为触礁性鱼类,常栖息于沿海岸岩礁、起伏而又多石砾的海区、珊瑚礁、沉船或人工鱼礁等水域。石斑鱼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百多种,我国沿海记录达30多种。 石斑鱼的人工养殖主要品种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 鱼和鲑点石斑鱼等。 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宝石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宝石石斑鱼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北方沿海常见的小型鱼类,又名黄鱼。属冷水性的近底层鱼类,常栖息于沿岸浅水岩礁

8、石砾地带。六线鱼在岩石多且海草茂盛的海底,静静地生活着,因其体色和四周的岩石很像且不好动, 故不易被发现。通常不结成大群,也不进行远距离的洄游。标志放流六线鱼,半月后在原地钓获,证明了这一点。三、许氏平鲉(Sebasttodes fuscescerns)近海岩礁性底层鱼类,属性情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常年栖息于沿海礁石底水域中,通常不结群,也不作远距离的洄游。我国东、黄、渤海均产之,渔获旺季为每年的46月份。是北方人工鱼礁区理想的增殖对象,也是深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 四、真鲷(Pagrosomus major)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底质为礁石、砂砾或贝藻丛生的海域,性喜集群,游泳速度快。世

9、界900余种,我国20余种。我国近海均产之,但近年产量不多。黄、渤海渔期为58月份 和1012月份;东海闽南近海和闽中南部沿海渔期为1012月份,11月份是盛产期。五、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Basilewsky) 为广温、广盐性、暖温性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于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黑鲷为肉食性鱼类,成鱼以贝类和小鱼虾为主要食物。 我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山东沿海,常与其他鱼类混杂一起被捕获。渔期在春、秋两季。 六、褐菖鮋(Sebastiscusmarmoratus) 系暖温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近岸岩礁海区,喜钻洞穴,为卵胎生。 我国产于南、东、黄

10、、渤海,为我国自雷州半岛以东沿海一带习见鱼类。大亚湾海域产量较多。七、星康吉鳗(Conge myriaster ) 属近岸底层鱼类,昼伏夜出,以小鱼、贝类等为食。白天多栖息、蛰居于泥沙质海底及相邻的水下暗礁的岩洞,水下障碍物及海底大块礁石根部的缝隙或海底植物的空隙处。夜间在其栖息、地周围附近游弋觅食。多数种类在较深的海中产卵,幼鱼在浅海处发育长大,早期有变态现象。为我国北部海域习见种。我国产于东、黄海。八、比目鱼(flatfish) 均为底层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团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黄、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鲆科鲽科鳎科牙鲆、斑鲆、花鲆高眼鲽、石鲽、木叶鲽

11、、油鲽舌鳎高眼鲽褐牙鲆半滑舌鳎石鲽木叶鲽第一节 人工鱼礁建设的可行性论证第七章 人工鱼礁建设的技术论证论证资质论证内容1项目总论 介绍项目概况、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论证依据等。2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背景以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项目建设的前景预测 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几个方面分析项目建设的前景。4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分析建设单位的经济实力以及建设人工鱼礁的可能性。5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包括项目建设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条件(气象、水文、生物、底质、海水化学等)及基础条件等。6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7建设内容 包括人工鱼礁投放地点的

12、选择,鱼礁单体、单位鱼礁和鱼礁群建造,人工鱼礁的运输、投放等。8投资估算、财务估算与经济评价 包括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财务估算与经济评价等。9建设期限、实施进度10招标方案11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12项目总体评价及结论 从项目的建设地点及建设单位的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几个方面对项目的可行性得出结论。主要解决问题礁体设计平面布置投资估算和财务分析第二节 人工鱼礁建设海域使用论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工鱼礁建设项目需要进行海域使用论证。海域使用论证工作需要委托具有“海域使用论证资质” (国家海洋局颁发的甲级、乙级、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然后

13、经渔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论证资质宗海指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同类型用海单元。界址点指用于界定宗海及其内部单元范围和界线的拐点。界址线指由界址点连接而成的线。海籍指记载各项目用海的位置、界址、权属、面积、类型、用途、用海方式、使用期限、海域等级、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等基本情况的簿册和图件。 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养殖用海十五年;拆船用海二十年;旅游、娱乐用海二十五年;盐业、矿业用海三十年;公益事业用海四十年;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五十年。一级类海洋基本功能区二级类海洋基本功能区代码名称代码与名称1农渔业区1.1农业围垦区1.2渔业基础设施区1.3养殖区1.4增殖区1.5捕

14、捞区1.6重要渔业品种养护区2港口航运区2.1港口区2.2航道区2.3锚地区3工业与城镇建设区3.1工业建设区3.2城镇建设区4矿产与能源区4.1油气区4.2固体矿产区4.3盐田区4.4可再生能源区5旅游娱乐区5.1风景旅游区5.2文件娱乐区6海洋保护区6.1海洋自然保护区6.2海洋特别保护区7特殊利用区7.1军事区7.2其它特殊利用区8保留区8.1保留区调整后的海洋功能区划分类体系将海洋基本功能区分为8个一级类型和22个二级类(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一级用海方式二级用海方式用海规模所在海域特征论证等级填海造地用海冶金、石化、造纸、火电、核电等建设填海造地用海和废弃物处置填海造地所有规模所有海域

15、一其他建设填海造地用海、农业填海造地填海造地10公顷所有海域一填海造地(510)公顷敏感海域一其他海域二填海造地5公顷所有海域二构筑物用海非透水构筑物用海构筑物总长度500 m;用海面积10 公顷所有海域一构筑物总长度(250500)m;用海面积(510) 公顷敏感海域一其他海域二构筑物总长度250 m;用海面积5公顷所有海域二跨海桥梁、海底隧道用海跨海桥梁长度2000m所有海域一长度(8002000)m敏感海域一其他海域二长度800m所有海域二单跨跨海桥梁所有海域三明挖海底隧道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一暗挖海底隧道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二海底仓储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一海底水族馆等所有规模所有海域二透水构筑物用

16、海人工鱼礁类透水构筑物用海用海面积50 公顷所有海域一用海面积50公顷所有海域二其他透水构筑物用海构筑物总长度2000m;用海总面积30 公顷所有海域一构筑物总长度(4002000)m;用海总面积(1030)公顷敏感海域一其他海域二构筑物总长度400 m;用海总面积10 公顷所有海域三论证内容1. 概述 1.1 项目用海基本情况 1.2 项目用海必要性 1.3 论证依据 1.4 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1.5 论证重点 2. 项目所在海域概括及分析 2.1 自然、社会概括 2.2 资源、生态、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3 渔业用海重点问题专题分析3.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1

17、 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 3.2 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4. 项目所在海域开发利用现状及利益相关者分析 4.1 海域开发利用现状 4.2 利益相关者界定及影响分析 4.3 项目用海对国家权益、国防安全的影响分 析5. 项目用海合理性分析 5.1 选址合理性分析 5.2 用海方式合理性分析 5.3 面积合理性分析 5.4 期限合理性分析6. 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6.1 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6.2 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的损耗及影响分析7. 结论、建议与对策 7.1 结论与建议 7.2 海域使用管理对策措施宗 海 图界址点编号及坐标(纬度经度)1372633.00120 02 57.00237

18、26 16.5012003 00.3133726 22.45120 0349.19437 26 39.00120 03 49.56单元界址点面积(公顷)宗海1-2-3-4-164.25坐 标 系WGS-84深度基准 理论最低潮面投 影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经线1170000测量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勘察设计院测 量 人李 伟绘图人李 伟绘制日期2008/06/09审核人唐衍力宗 海 界 址 图第三节 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环境影响评价1. 总 论 1.1 评价任务的由来与评价目的 1.2 报告书编制依据 1.3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质量标准 1.4 环境影响要素的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 1.5 环境敏感区与

19、环境保护目标 1.6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与评价重点 1.7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2. 工程概况 2.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工程与投资规模及 地理位置 2.2 建设方案概述 2.3 占用海岸线、滩涂和海域状况 2.4 施工方案及工程量3. 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与过程分析 3.2 工程各阶段污染环境影响分析 3.3 工程各阶段非污染环境影响分析 3.4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3.5 环境敏感目标和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分析4环境概况 4.1 工程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4.2 工程区域社会环境概况 4.3 工程区域海洋资源和海域开发利用与保护 概况 4.4 工程区域环境质量概况5环境质量现状调

20、查与评价 5.1 站位布设及调查时间 5.2 水质监测和评价 5.3 沉积物监测及评价 5.4 海域生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5.5 海洋渔业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5.6 海流现场调查与分析 5.7 悬沙观测与分析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 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2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 其它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 环境风险分析 7.1 特大风暴潮灾害风险 7.2 地震灾害风险8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8.1 污染物排放种类、排放方式与排放量分析 8.2 主要受控污染物筛选与预测分析方法 8.3 受控污染物排放消减方法9 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分析 9.1 建设项目各阶段清

21、洁生产与污染防治对策 及分析 9.2 环保措施10环境损益分析 10.1 环境效益分析 10.2 社会效益分析 10.3 环保投资分析11. 公众参与 11.1 公众参与的方法与形式 11.2 公众参与的调查范围与内容 11.3 调查对象的分类方法与反馈机制 11.4 调查样本数量与回收率 11.5 公众参与分析与结论12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2.1 环境管理计划 12.2 环境监测计划 12.3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的建议13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 13.1 工程分析结论 13.2 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 13.3 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 13.4 非污染环境影响综合分

22、析与评价结论 13.5 环境事故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 13.6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综合分析与评价结论 13.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可行性结论 13.8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可行性论证: 是解决项目投资效益问题。海域使用论证: 是解决项目用海选址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论证: 是防止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的损害。第一节 浮式鱼礁的结构及集鱼机理一、浮式鱼礁(floating fish reef)的概念 浮式鱼礁是指设置在海域中、上层,可浮动的以聚集、滞留、诱集水产生物为目的的构造物。 定义:第八章 浮式鱼礁的结构原理与设计中山海域浮式试验鱼礁 塑胶浮体和双船浮体的人工浮式鱼礁 乌贼卵增殖礁附

23、着乌贼卵乌贼笼主要经济头足类乌贼类柔鱼类枪乌贼类章鱼类平阳县在南麂特定海域的底层投放人工鱼礁,水域中上层将建浮鱼礁,专用于诱集鱼类繁衍生息。以100条鱼为例,在海洋中普通繁衍可能只增殖1000条,而在海洋牧场的浮鱼礁能增殖到10万条,从而达到增加鱼类数量,恢复渔业资源的目的。 琉球群岛周边水域是金枪鱼类的分布洄游水域,也是冲绳县金枪鱼渔船渔业的重要作业水域。冲绳县为了提高其金枪鱼类的捕捞效率,振兴沿岸渔业和稳定渔业经营,从2007年到2011年的5年间,作为冲绳县的一项新事业分别在琉球群岛中部的冲绳群岛的东西两侧水域和南部的八重山群岛的周边水域设置共40个的以中层型为中心的浮鱼礁渔场。 大眼金

24、枪鱼蓝鳍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鲣鱼长鳍金枪鱼金枪鱼围网作业以浮水(起水)鱼群和流木鱼群为主。浮水,又叫起白、素群等。指鱼群聚集在海面上跳跃所产生的大量水花,或者是鱼群因捕食表层饵料生物所产生的白沫。这种鱼群品种单一,个体也相对较大,经济价值较高,是最合适的捕捞对象。但是由于个体大,品种单一,因此浮水群的游动速度也比较快,非常容易潜入海底而逃脱网圈,因此较为难以捕捞。 流木 鱼群也会跟随一些漂流物,有自然流木,如椰子树、废弃网片、死亡的生物尸体等;也有人工流木,以铁桶为方式的固定流木,用一根根据水深调整的钢丝,通过锚固定在海底。这些统称为流木。流木群一般鱼群个体较小,并且有一定数量的杂鱼。但是流木群比

25、较稳定,一般不会游动,因此比较容易捕捞。 鲸豚随附群(marine animal associated school)漂流物随附群(floating objects associated school)自由群(free swimming school)FAD(Fish Aggregation Device) WCPFC(Western &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于2010年7月至9月和2011年7月至9月这两个时期内禁止渔船在公海使用集鱼装置FAD,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捕捞量的30%。集鱼设备利用浮标捕获旗鱼,金枪鱼,鳅鱼

26、和其他物种。二、浮式鱼礁的结构 其主要构造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浮体(buoy):浮于水面并兼具有聚鱼的功能。浮体装置金属容器密封塑料桶聚苯乙烯泡沫块球形塑料浮子2礁体(aggregators) 位于浮体下方,主要功能是聚集鱼群。 礁体材料有:玻璃钢(FRP)、天然的竹木、塑料材料、网片、废旧轮胎等。 材料选择要求:在海水中能长期浸泡,不溶出有害物质;造价便宜;原料来源稳定,供应量能保证;制造工艺简单。 3系缆索(mooring line) 用于连结浮体、礁体与锚,使浮体及礁体不会流失。系览索在人工鱼礁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常能影响设置的成功与否。 4锚(anchor) 利用系揽索固定浮体与礁体,

27、使其不受水流之漂移。(1)重力式锚:利用锚本身的重力及和海底的摩擦力来固定鱼礁,如:沉石、砂囊和混凝土材料。(2)插入式锚:将锚爪刺入海底砂土中,锚爪周围的砂土对其产生压力,即爬驻力,利用爬驻力来产生固定力,其固定力比重力式锚要大。 浮式鱼礁结构示意图礁体系缆索锚浮体三、浮式鱼礁集鱼机理1鱼礁区营养丰富 鱼礁区所形成的复杂流态,促进了低温而营养盐丰富的深层流和表层暖流的混合,从而加速了底栖生物的成长。鱼礁表面的附着生物以及鱼礁周围的浮游生物,成为一些鱼类的饵料来源。2鱼礁反射性高 尽管鱼类的视野在1m范围内,但在外界水流和声波的作用下,凭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共同作用,可以感知到1km远处的目标。这是因为鱼类躯体侧线(感官)对反射声波感应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