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鲁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鲁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教案 鲁教版一、导入新课 ,激趣设疑。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有很大的地位。他们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一直用一种奇特的养花方式,他们不但爱花,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1、请同学们推荐四位朗读能手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有一个词反复出现了三次,看谁能找到,并找到跟这个词相关的句子。生朗读课文。2、师:是那个词?-家家户户 。解释“家家户户”的意思。3、出示相关的句子a、家家户户都在养花。b、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c、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看见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4、分析句子;师:齐读。一个“家家户户”让我们读出了这三句话的相同之处,再比较读一读,你能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提示,前两句与第三句有什么不同?师 :一个“又”字让我们读出了时间是不同的。四五十年前季羡林老爷爷在德国看到的景色和四五十年后看到的景色是一样的。一个家家户户让我们理清了文章的线索,读出了这相同与不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时间不同景色却依然。生质疑。1)为什么德国人四五十年一直都在养花?2)为什么德国人四五十年前后养花的方式都不变?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先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有何感受?生读二自然段。6、生回答:吃惊。7、多媒体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8、分析句子:作者首先吃惊的是什么?(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抓住“都”字,在德国养花不仅是个人的爱好,是整个民族的爱好。他还吃惊什么?(他们的花不是 而是 ,而且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又是一个“都”字,写出了养花的方式奇特。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更吃惊得是什么? (花朵 在屋子 )三个“都”字让季先生感到惊叹。把你们的吃惊送进文字去,读这段话。9、出示多媒体,看图。理解“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是朝外开。”是啊!德国人这样爱花,你们爱花吗?你们家怎样养花呢?能说说你们家养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10、师指“脊梁”:这个词语谁来读准它?“梁”读轻声。理解:人有脊梁,(摸一摸)背上直直的脊椎骨。出示一束花,示范,花的脊梁就是长长的花茎或枝条、枝叶。站在屋里的人能看见什么?看花好看还是看脊梁好看?老师从同学们的眼里读出了疑问,你们又有话说吗?生质疑。10、师引:是啊,多么奇特的种花方式,为什么花朵都朝外开呢?(生回答,养花的人是有意把花花朵都朝外开。)可见,在德国,我这样认为花朵都朝外开,你也这样认为,他也这样认为生回答。大家都这样认为,生回答。我这样做了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他也这样做了,生回答。他也这样做了,生回答。大家都这样做了生回答。11、作者看着这样的景象问女房东 学生读句(“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 )理解: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就是微微一笑 ,用来形容女性的。)看老师的脸。让我们面带微笑再读读这句话。她莞尔一笑说道:“正是这样!”正是哪样?(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12、重点指导学生读课题。师: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令人感到惊叹,在我看来是一件(吃惊)的事,而在德国人看来却是一件(平常)的事。带着这种语气读读课题。有意把最美的花让给别人看,在德国人看来又是一件(愉快)的事。愉快的读读课题。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自豪的读。13、师:在德国,每一家都是这样,爱花并把花的美丽全部展示给大家一起享用,他们淳朴简单的人生境界,就像花儿一样美丽.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三、再读课文,寻找美丽。1、师:同学们,漫步在德国的大街小巷,你看到了怎样的奇丽景色呢?请同学回到文章中去找一找,并用波浪线画出来。同学们,漫步在德国的大街小巷,你看到了 2、生读文找句子、交流。3、点击课件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1)师:句子都找到了吗?把这段话读正确,读通顺。(2)师:谁来第一句话? 书空“嫣 ”(“嫣”字注意女字旁,右边写个正再写个与,下面一横改成四点底)(3)师:第二句话谁愿意来读一读?师:读准这个“暇”字的字音。一起来读一读!“暇”的书写,用你熟悉的一个字换偏旁。(4)师:走在德国的街道上,到处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令人应接不暇,就好像走入了 生:山阴道上(5)师:你们知道“山阴道”是什么意思吗?山阴:是个地方的名称,就是指绍兴。 山阴道:就是绍兴市西南郊外一带,那里的景色特别优美。(6)出示课件,看图理解词语。师:句子都已经读通顺了,这两句话描绘的到底是一幅怎样的美景呢?让我们来欣赏图片,读读句子。出示图片。生成:出示图片后所有的学生都会发出“哇”的感叹声,教师要不失时机的问:你们哇什么?引导学生把看到的美景说一说。你还能用什么词语来描绘这儿的花呢?万紫千红 鸟语花香 花红柳绿 百花争艳 师:看,这些花竞相开放,这一团,那一簇,一团紧挨着一团,真多啊!这就是 “花团锦簇 ” (看图理解)(7)师:这些花不仅数量多,而且颜色各种各样,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白的,颜色那么多,那么鲜艳,这就叫“姹紫嫣红”。再读词!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们除了感受到花的多,还感受到了花的美! 来!女孩子一起读一读这句话。(8)师:是什么让作者感到“应接不暇”呢?在这句话中,作者把花比作(海洋),写出来花的多。(9)师:整条街道上的花就像海洋一样,让人应接不暇,怪不得作者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来!男孩子读一读这句。(10)师:花好看吗?走!老师带你到街头看花去!4、引读:一家窗子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两家窗子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那家家户户许多的窗子连在一起呢,(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走在一条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走在两条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走在任何一条街上,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借用草原的句子来感慨:在这样的境界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5、师小结: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置身于奇丽的景色,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板书:奇丽的景色6、角色体验:假如我是一位小朋友,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 。假如我是一位疲惫的游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 。假如你是德国的养花人走在街头,你会 。7、师: 面对这样的景象,闻到这温馨的花味,季先生有什么感慨呢?找到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境界是耐人寻味的。”(1)解释“耐人寻味”,值得思考。颇,很、非常的意思,这里的境界是好思想,好品质。(2)点击课件,理解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联系上文,德国人是怎样“我为人人”?作者认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好思想、好品质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那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3)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先自由说。如:值日。互相帮助8、师:正是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大家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四、学习末段,感悟美丽1、师:季羡林曾经到德国留学10年。35年后,季先生代表中国出访德国,当他再一次来到德国,刚一下火车,迎接他的主人问他什么? 他又是怎样回答的?体会作者的话。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1)想想:什么变化了?唯独什么没有改变?(2)“美丽”指什么?指的是那里的环境很美。更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3)生读句子。2、四五十年过去了,看到德国街道上仍然是景色奇丽,德国人依然拥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想想除了这些,作者还会有什么想法?在这一段里提出有关“梦”的疑问,现在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梦就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师:作者的梦里有什么?有花,有故乡,这是一个花的梦思乡的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理解思乡。季老仅仅是思念故乡吗?他看到德国景色这样美,德国人有这样美好的境界,他就不想对祖国说点什么吗?(像德国一样美,像德国人民那样,具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思想境界)五、总结师:“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今天,我们跟随季羡林爷爷一同走进德国,欣赏了德国美丽的街头风景,共同感受到了德国人民的美好心灵,他希望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再读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就是奉献,这就是给予。老师感慨万分,借用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出示多媒体:给 予 如果你给我一条鱼,我就让你看到整个海洋世界 如果你给我一朵花,我就让你拥有一片花海 如果你给我一片树叶,我就让你看到整片树林 如果你给我一双翅膀,我给你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如果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让你得到爱的阳光 让它温暖你那四季如冬的心,让快乐和幸福永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让我们每个人都绽放成最美的风景 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 自己又在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 奇特的民族 让别人看 我为人人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草帽记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内容:草帽计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谋的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说明了智慧的重要性。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情节生动,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按照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当时的危机情况;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的追兵;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和对贺龙的称赞,点明了胜利的主要原因归功于贺龙的神机妙算。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贺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挥聪明才智。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教学目标:1. 认识湘、州、蒋、嗡、侦、葫、匪、盔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叙述草帽计的经过。3. 标明并指出文中的成语,感悟、积累,增加知识储备。4. 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5. 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6. 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教学重点、难点:1. 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经过。2. 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课的学习者为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开机、关机、打开课件等技能,能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上网阅读材料并进行浏览,会正确使用网络留言板。2学生能熟练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对认字已经没有困难。3学生对阅读、写作等语文活动非常感兴趣。4学生开始学习借助课件自主学习,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阅读和自主查找资料。5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按照教师提出的自学要求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我所采用的是探究性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策略是自主学习策略和合作学习策略。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投影教室)第1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1. 今天我们要开始一个崭新的单元,单元题目是什么?(智谋) 谁来解释一下儿“智谋”的意思?(运用智慧和计谋的意思)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板书:草帽计) 那“计”是什么意思?(计谋) 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呢?谁来说说?(运用草帽而设计的计谋)3.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那谁来告诉大家这个计谋是谁想出来的?(贺龙)对,这就是贺龙同志。(课件)谁对他有了解?情况1:有孩子对他有了解的,就让孩子进行介绍,然后总结。情况2:如果没有孩子了解贺龙,就自己介绍给孩子。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但文革时被迫害致死。就是这样一位一生坎坷曲折,却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这个计谋就是贺龙在长征途中想出来的。那你们对长征有哪些了解呢?这就是长征路线图。(课件)情况1:有孩子对他有了解的,就让孩子进行介绍,然后总结。情况2:如果没有孩子了解长征,就自己介绍给孩子。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在这个过程中,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草帽计就是其中之一。二、新课讲授1.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同学们翻开书,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 好,那我要找5个同学来读,谁来? 这5个同学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这5个同学读得都非常好! 情况:有什么问题吗? 其他同学是不是也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我出一些词来考考大家。 谁来念念?(课件)2. 那我要问问你们了,面面相觑的“觑”是什么意思?(看,窥探) 那这个词的意思呢?(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情况:让学生把词放入课文中,读一读,强调“看”时的表情与思想状态。 汗流浃背的“浃”是什么意思?(湿透,遍及) 情况:读音ji 那整个儿词的意思呢?(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这里还有一个词语,神机妙算,谁来说说它的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情况:让学生把词语放入课文中,读一读,解释“机”和“算”3. 这些词语大家都掌握得很好!那我们再看看课后这些生字,在你预习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提示给大家吗? 情况:那我要问问你们,“嗡”读几声?(一声)“州”的部首是什么?(点)“匪”的最后一笔是横吗?(不是,是竖折)盔的部首是“皿”;湘、蒋、嗡、侦、葫、匪、盔是形声字 这些大家要记牢,你们预习得非常好!画词4 现在大家小声地把课文再速读一遍,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儿。(贺龙同志运用草帽计取得胜利的故事)所以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那谁来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记叙了草帽计呢?(24)很好,所以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就可以自成一段,既然是写事的文章,那么第一自然段就是故事的起因,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现在我们只看故事的经过,我请三名同学来读,在他们读的时候,其他人要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在天气炎热,白军两面夹击的情况下,贺龙同志让红军扔草帽,尽管大家想法很多,但还是执行了命令)(板书:扔)第3自然段呢?(急急赶来的白军,人困马乏,看到红军扔的草帽,认为他们狼狈而逃,一窝蜂地抢草帽)(板书:抢)第4自然段,谁来说?(白军的飞机驾驶员以为地上戴着草帽的白军是红军,就对着他们狂轰滥炸)(板书:炸)根据这些段意,用概括的语言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课件)(在(天气炎热,白军两面夹击)的情况下,贺龙同志(命令红军扔草帽),白军(抢草帽),最后(自相残杀,被自家军队轰炸)。)这就是故事的经过。4. 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意思)现在同桌两人把课文再读一遍,根据刚才我们说的故事的经过,再加上起因和结果,试着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先请一个孩子说)情况1:好,非常全面,他/她不仅说出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还说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六要素概括得很全面。情况2:看来大家在这里遇到了难题,告诉你们一个方法,对于写事的文章,必须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经过部分我们之前已经总结过了,谁来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课件)三、作业熟读课文,用这个方法小组间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板书:草帽计扔 抢 炸第2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草帽计”,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草帽计)在学习之前,谁来回忆一下儿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板书:扔、抢、炸)好,那我们就来看看贺龙同志是怎么想出这个计谋的。二、 精读课文1. 翻开书,我们一起把第一部分齐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蒋介石的白军对他们一面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对,情况危不危急呀?(危急)就是在这么危急的时刻,贺龙同志急中生智,想出了草帽计。2.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贺龙同志是根据什么情况设计的草帽计。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课件)(1)“天气酷热”句(说说你的理解。谁再来读一读?)(2)“天空中敌机来了”句(说说你的理解。谁再来读一读?)“摇头摆尾”(重点)(3)“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句(说说你的理解。谁再来读一读?)(4)“地形是平坦的山场”句(说说你的理解。谁再来读一读?)对,大家找得很正确。就是在这些情况下,贺龙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读?注意重点词语。(课件)看了这些句子,你觉得贺龙同志是个怎样的人?对,镇定自若、仔细观察,冷静、客观地分析当时的情况,这就是贺龙,一位大将的风范。那么根据刚才我们分析的条件,看大屏幕上这句话,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看看你是否也具有那样的风范?(课件)看贺龙同志设计草帽计的每一步你们都想到了,你们也具有像贺龙同志一样的大将风范。3. 于是,贺龙同志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道命令,都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那他们有什么想法呢?谁来读一读?那他们都有什么想法啊?(理解每一句的标点和句式)大家想一想,我们来带着感情读出这些战士的想法,先自己练一练。如果你是当时队伍中的一员,在听到这道命令后,小红军战士们,你会怎么想?谁来说说你自己的想法?红军战士们尽管有那么多的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领读,学生读出来)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他为什么笑啊?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哈哈笑?(胸有成竹,运筹帷幄)4. 是这样吗?那白军看到红军扔的草帽后,他们中计了吗?(中计了)好,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在他/她读的时候,其他人要找一找哪些句子能看出白军中计了。哪些句子?谁来说?找到一句说一句。(1)“喜从天降”句(说说你的理解。在第二小节中,我们刚说过的,贺龙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对,这是在贺龙同志意料之中的事。那谁再来读读?看这句话中,我把“一窝蜂似的抢草帽”换成“捡”草帽,可不可以?为什么?(说得真好,理解透彻!对,“抢”更能体现白军对草帽的迫切需要。)(2)还有其它句子吗?“得意忘形”句 对,贺龙同志在对敌机的观察后推断出了白军的麻痹大意,也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事。(3)还有其它句子吗?“戴草帽”句 对,这就是白军中计的最后一步,戴草帽。大家找得很准确,那在这一小节中有很多成语,其中有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喜从天降讽刺头脑简单,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讽刺头脑简单;眉开眼笑讽刺愚蠢至极。(这些都是褒义词,但放在文中成了贬义词,更讽刺了白军的丑态。)找得很对!那我们带着感情一起来读出对白军丑态的讽刺。读得真棒!看,白军抢草帽时,是一窝蜂地抢,连匪军官都得意忘形;再看红军扔草帽时,虽然有很多想法,但还是服从了命令,这样的比较,说明了什么?5. 你们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